康熙亲政后,削平三藩、统一台湾,由于当时采取了“北抚南剿”的国策,国家北方的内忧外患却日益严重。
在西北,准噶尔部分裂势力日益壮大;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现外蒙古)内乱,准噶尔部占领了喀尔喀蒙古大部分地区,并进军内蒙古地区,直接威胁北京安全。
在西南,蒙古的和硕特部割据青海和西藏。在东北,沙皇俄国侵扰黑龙江流域已三十余年,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
清朝北方形势图图,西北西南全部被蒙古各部割据,东北沙俄蚕食侵略
在如此恶劣的国内外形势下,康熙运筹帷幄、合纵连横,打出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步步为营的解决了各方面的威胁,将外蒙古和青藏近4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纳入版图,表现出了一个成熟卓越的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
击退沙俄侵略者,稳定东北边疆局势,避免了两线作战的风险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还以此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
1862年康熙皇帝亲自巡视黑龙江流域,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清军收复了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雅克萨之战以清军完胜而告终,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提供了条件。
雅克萨之战,清军打败俄罗斯侵略者
历史上对雅克萨之战胜利后,清军主动撤军,并签订《尼布楚条约》有诸多非议。事实上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危机,在清政府与俄国谈判时,噶尔丹军队已经占领喀尔喀(外蒙古)全境,又入侵了清朝境内,并宣称与俄国结盟联合进军。
清朝第一次派往尼布楚的使团,转道喀尔喀到往黑龙江,差点遭遇噶尔丹军队,迫不得已返回,沙俄戈洛文又向喀尔喀施加军事压力,侵入其领土,清朝面临着准俄联手的两线作战,形势开始变得对中方非常不利。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影视图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六月,清朝第二次派出了以领侍卫大臣索额图为代表的代表团赴尼布楚谈判,此次康熙鉴于严峻的形势,为避免两线作战,修改了谈判原则,做出了适当妥协。
关于《尼布楚条约》,历史上也有争议,说把原属于中国的一些土地让给了俄国,这是指尼布楚地区;这地区的游牧的是蒙古布里亚特部落,当时并不属于清朝;清朝也从未对当地实行过有效统治,因而谈不上清朝割让了领土给俄罗斯,而且条约签订时,喀尔喀蒙古也不属于清朝。
《尼布楚条约》俄文版
而且该协议是平等协议,中国保证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当时中国的势力只能到黑龙江北岸,还伸展不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同时又遏止了俄国继续向南扩张。这也维护了中俄150多年的和平,为康熙腾出手来平定西北和西南创造了条件。
康熙画像
远攻近交,分化瓦解,灵活调整外交策略,击败噶尔丹,外蒙古纳入版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向清帝国称臣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发生内乱,这给早就觊觎喀尔喀蒙古的噶尔丹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噶尔丹领兵三万出科布多,意欲染指漠北蒙古。
准噶尔军轻松击败喀尔喀兵马,占领了喀尔喀大部,使得喀尔喀三部首领率数十万民众分路东逃涌入内蒙古,难民被清廷接纳,九月,三部首领盟会,决议归附清朝,由此,外蒙古正式从名义上成为清帝国领土,此时,准噶尔汗国控制的疆域达到了极盛。
准噶尔汗国控制了西北和蒙古大片疆域
康熙从1690年开始,三次北征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清兵进抵狼居胥山,擒获噶尔丹之子,经此失败,噶尔丹再也无力回天,不久自尽。
噶尔丹彻底地失败,这固然与噶尔丹在政治上树敌过多,军事上孤军深等一系列决策上的失误有关。最可悲的是噶尔丹与俄国交往的政治、外交实践的失败。噶尔丹本想借俄国力量达到自己与清王朝抗争的目的,但却被俄国利用,反成了俄国与清朝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
三征葛尔丹之昭莫多之战
康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外交方面,对正在进行的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方针作了调整,康熙指示,俄国“若恳求尼布潮(即尼布楚),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在外交上赢得了主动。
加之俄国政府从尼布楚条约中获得实利,俄国的最高当局远非如前一时期那样,急于与噶尔丹建立联盟,而是采取口头上的支持,行动上敷衍的政策。1693年8月俄国政府还向各关卡监督发出训令,严禁向噶尔丹军队输出军火。
三征噶尔丹画
康熙就是根据当前的形势,灵活调整外交策略,合纵连横,孤立了噶尔丹,取得了优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政治安抚和军事行动双管齐下,充分发动民众,平定青藏剿灭噶尔丹后,康熙在平等西藏叛乱时,同样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明末漠西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南下青藏,建立和硕特汗国,清帝国在中原确立统治后,和硕特汗国开始向清帝国称臣纳贡,并名义上尊奉清帝的“天子”地位。
康熙四十年,和硕特汗国发生内乱,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冬季,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葛尔丹侄子)派出名将大策凌敦多布,率领六千精兵翻越高耸入云的昆仑山,突袭拉萨城,拉萨汗毫无准备,被准噶尔击败,拉萨汗被杀,和硕特汗国灭亡,青藏全境就此全部落入了准噶尔汗国的手里。
清朝平定西藏出兵路线图
次年十月,康熙派皇十四子胤禵出征,挂抚远大将军印。发兵入藏,经过两年战争,清军将准噶尔军逐出西藏。康熙皇帝撰写平定西藏记,立御制平定西藏碑于布达拉宫前。
康熙末期疆域图
此次平定西藏,康熙采取了“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两手抓”的策略,尊重当地民众的宗教信仰,对敌人分化瓦解,有着极高的政治手腕。
一边对准噶尔汗国在青藏的军事力量实施打击,一边护送清帝国册封的达赖喇嘛回藏,争取藏民的支持,清军进驻拉萨,标志着清帝国控制青藏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清朝疆域全图
康熙在处理内外争端上,表现出极高的战略意识和政治头脑,一步一趋,通过先稳定东北,再征蒙古,最后平定西藏,对准噶尔汗国形成了战略合围。此举为乾隆平定准噶尔汗国,建立新疆奠定了基础,也一举奠定了中国版图的雏形,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做了巨大贡献。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0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