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黑暗军师法正:刘备在世时唯一有谥号的臣属,他的地位为何如此高

过山龙 2023-07-26 10:55:59

今天的主人公,是蜀汉阵营中最特别、最稀有的传奇军师,法正法孝直。通常,大家想到法正就会提到黑暗系谋士,脑中有很多坏坏的想法。那法正到底有多坏呢 我先说他生平第一件坏事,他竟然提议刘备攻打刘璋!很多人会以为这好像完全不坏啊,回顾历史,诸葛亮也说要打刘璋,庞统也说要打刘璋,刘璋简直是人人喊打,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背景在说法正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法正跟刘璋过去有哪些渊源。刘璋是刘焉的小儿子,是汉朝王室后代,历史上刘璋并不算多昏庸,真正被情势冲昏头的人,是他的父亲刘焉。当初刘焉离开中央避祸,他听人说益州有天子气,刚好遇上益州刺史对百姓课重税,人们过得不好,就会想换主人,刘焉来得正是时候,他治罪刺史,领了益州牧。起初,刘焉这个益州牧做的有模有样,抚平叛乱,建立刑法,但他的野心逐渐膨胀,找借口杀害地方豪强,巩固个人威信。后来刘焉擅自打造天子乘坐的马车1000辆,看到这边,大家可能就会猜到后面的剧情了。在乱世中,抢先跳出来想当皇帝的,通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刘焉和马腾谋反失败,刘焉的儿子刘范、刘诞,都被朝廷杀死,又遇上天灾,刘焉的城池起火,所有车具都被烧毁,皇帝梦终成一场空。刘焉把治所迁到成都,他经历了这样重大打击,离开了人世。个性温顺的刘璋受众人推荐,成为新任的益州牧。出卖主人其实,看过这层背景,大概可以描绘出刘璋的轮廓,看着父亲跟兄长惹祸上身,刘璋没有太多野心,没有积极的作为,非常合理。像这样的好人,并没有什么罪过,但是在乱世中,无为或许就是一种罪。诸葛亮早在隆中对就提出了入蜀的战略,他形容进益州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说的更过分一点,刘璋简直像是手上握有大把钞票,却不会运用的孩子。北方又有曹操、张鲁,诸葛亮向刘备表示,就算你不出手,别人也会下手啊。诸葛亮看到了这点,庞统看到了,法正也看到了。但是别误会,其实并不是全世界都看到这一步,那是当代最聪明的几个人,刚开始下棋,就在推算后面好几步,才能看到这一手。而且,刘备起初还是有一些犹豫,一方面是刘璋热忱迎接他,依靠他来抵御张鲁。如果刘备转头反打刘璋,那说得过去吗 另一方面则是,就算真的要打,那也得有把握才能打。当时的刘备,还欠缺临门一脚,于是法正送上了这一脚。法正出使见刘备时,对刘备说道:刘璋懦弱,以将军这样的英才,又有张松作为内应。我们可以打下富饶的益州,以此成就大业。张松跟法正作为刘璋的使者来见刘备,但他们两次前来,都跟刘备眉来眼去,这边值得思考一下。这两个家伙,明明是刘璋的人,结果跑来跟刘备抱怨说:他们老板很糟糕。这可以信任吗 就算你能相信他们,但他们以后为刘备做事,忠诚度靠得住吗 这种交浅言深明明是不容易的,不过这就是命运的牵引,因为刘备跟法正太像了。刘备过去不得志,他渴望有一个舞台,让他能够施展抱负。所以,刘备完全能够理解法正的心情,刘璋虽然是个好人,但别说用兵巩固自己的实力,连对抗张鲁他都犹豫半天拿不定主意,法正跟着这样懦弱的老板,难以发挥才能。刘备当然就不客气的收下法正了。再说,刘璋派出张松跟法正出使,这俩人都已经要跳槽了,刘璋也很晚才发现。等到刘璋感觉到张松有异心,将张松斩首,法正已加入刘备阵营,刘备也正式跟刘璋开战。新主勿慌他用庞统的计策展开突袭,刘璋陷入不利的被动局面,刘璋的谋士郑度曾建议说,刘备这支军队资源有限,我们将百姓迁走,把当地的粮食、仓房全部烧了,筑堡垒,挖壕沟,不跟他们正面对战,刘备的军队肯定撑不过百日。这个坚壁清野的战略,可说是一针见血,直指刘备军队的弱点。刘备听闻这件事,惊慌之下连忙询问法正说,“这下大事不好,怎么办“ “没事,没事的。”“你……你说什么” “放心,我知道刘璋他绝对不会采用这个战术。”法正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郭嘉,对人性的理解,对前老板毫不留情的批判都很相像。先前法正不受刘璋重用,因为他品行不检,常常被打小报告。郭嘉也是这样,但法正跟郭嘉这种鬼才,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他们勇敢做自己。回到郑度提出了对抗刘备的战术,但刘璋将他贬官,对众人说道:我只听过抵抗敌人来安定百姓的,从来没听过迁移百姓来躲避敌人的。大家或许都有相同的感觉,刘璋啊刘璋,你是个好人,但你真的不适合这个乱世。刘备围攻雒城,法正还写了封信给刘璋,这封信写了什么呢 首先动之以情,说自己没有脸见刘璋,但还是想把心中的话讲给他听;然后说之以理,分析目前的局势,并且威胁利诱,一下说张飞的大军渡江前来,一路上攻无不克,一下说蜀郡已经失去门户守不住了。他劝刘璋多想想,至少还能保全家事。如果我是刘璋,肯定会把这封信撕个粉碎,一个跳槽的属下,竟然还敢讲这些话,简直欺人太甚!法正就是法正,或许像他这样的坏人,才适合生在这个时代吧。于是,刘备、张飞、赵云、诸葛亮会师成都,同时又有马超助阵,刘备再派出简雍劝说,终于,刘璋开城投降,刘备流浪奔走这么多年,总算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天赋不可浪费刘备平定益州,封赏最高的是,诸葛亮、法正、关羽和张飞,可见法正的功劳。刘备敬爱诸葛亮,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在临阵的战术方面,这次都是依靠法正,而且庞统在攻打雒城时过世,更显得法正有多重要。刘备得到益州后,法正提出了大胆的建议,下一步直接挑战大魔王曹操,来打汉中吧。曹操先让夏侯渊、张郃屯军汉中,刘备军与曹军在巴西边界数次交战,张飞击退了张郃,双方暂时收兵。这个巴西之战,当然不是发生在南美洲的巴西,而是在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市附近。而三年后,蜀军又挑起战火,领军的总大将是谁呢 不是别人,正是刘备。刘备争汉中起初并不顺利,吴兰、雷铜纷纷落败,连张飞跟马超都败走,蜀军居于劣势。看到这里,如果我是当时蜀汉阵中的一个士兵、一个班长,我大概只会觉得完全不意外啊,我早就知道,刘备带队打曹军,绝对没什么好下场。之前有太多例证,可以证明刘备的带军能力有多low。汉中地形又不利于大军进攻,还是赶快回家比较实在吧。可是此刻的刘备不是以前的刘备,他身边有法正,刘备打从心底相信他能反杀。蜀军勉强支撑,其中一次战役,刘备亲自上前线,前方箭如雨下,众人都说该暂时退兵,刘备大怒不肯后退。老板脾气来了,没有人敢继续说话,这时候法正站了出来,他舍身挡在刘备面前,刘备大吼道:“孝直,快避箭“!法正淡淡说道:“主公都不避了,何况是我们属下。”“你……,孝直快退,我跟你一起退就是了。”这段故事有点可爱,又有点感人。过去,法正无论在乡里,还是在刘璋手下,总是被别人批评告状,没遇过几个对他好的人。但刘备愿意对他好,士为知己者死,虽然法正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只要真心对他好,他绝对加倍奉还,他绝对为你效忠到底。或许大家会想,法正不是军师吗,他上前线做什么 要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不可能整天坐在营帐中想战术,法正就是靠观察敌人,看出敌军的动向,掌握进军的时机。在这之前,法正明明没有太多作战经验,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用兵的天赋。另一方面,刘备善于用人敢于用人,同样是不简单。新主膨胀了刘备的军队沿山势前进,在定军山扎营,法正看清了敌我情势,对刘备说道:就是现在!现在可以出击了!刘备依言令黄忠进攻,两军短兵相接,黄忠居高临下,挥军向前,一战斩杀曹军主帅夏侯渊,全军士气大振。后来曹操亲自率军南下,但刘备已占据地利,曹操拿刘备军没办法,最后决定放弃汉中。刘备打了大胜仗,还斩杀了敌军主帅夏侯渊。虽然曹操先前便将大批汉中百姓迁了回去,曹军认赔也让损伤没有进一步扩大,但无论怎么说,曹操这次不敌刘备,对他来说,很少尝到这样的失败。虽然输了,但嘴上不能输,曹操听闻刘备用的都是法正的计谋,他酸了,说了一句:我就知道刘玄德没这个本事,果然是有高人指点了。在我看来,汉中之战不止惊吓到曹操,或许连刘备自己都吓到了,原来拥有一位优秀的军师,是这么美好的事情。史书记载中,刘备以前看到曹操,是真正的望风而逃,有时候还没打起来,刘备光是看到曹军的旗帜,他就穿上草鞋逃跑了。这个前后对比实在太大了,当刘备身边有法正在,他充满了霸王气息,在战局还没有完全落定的时候,刘备就口出狂言说道,“就算曹公亲自过来,他也无能为力,我必拥有汉川了”。天妒英才可惜的是,天才薄命,刘备成为汉中王后,任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然而隔年,法正就过世了,得年45岁。刘备为法正之死,一连哭了好几天。前面说到,法正与郭嘉两人真的有不少相似之处,连他们人生的最后,都有一段特别的故事。还记得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之后,叹息说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于陆逊手中,诸葛亮叹息道:法孝直若在,相信能让刘备避免东征,就算东征,有法孝直在,也绝对不会吞下如此惨败。像这样的感叹句,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说,或许法正的智谋能够扭转战局;第二个意思则是,或许刘备更愿意听从法正的话。为什么刘备特别爱法正,为什么曹操特别爱郭嘉,那很可能是同一回事,曹操跟刘备当然有一套统御下属的本事,有时候甚至会用演技。但是曹操爱郭嘉,刘备爱法正,那看起来就是发乎自然的,因为他们的个性太像了。法正有个常被人批评的缺点,他得志之后,有恩必报有仇必报,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他都会一一报复,更擅自杀害了几个以前说过他坏话的人。刘备起初也是个地方流氓大哥,法正这种“讲义气”的行为,在他看来或许不算什么,刘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跟诸葛亮告状,诸葛亮也表示不该压抑法正,毕竟刘备能够扭转局势,从谷底爬到云端,法正可是关键人物啊!当然刘备称汉中王称帝,不只是因为法正一个人,就像曹操也不会只靠郭嘉。但我们看完法正的一生之后,更会了解到他对蜀汉有多重要。刘备之幸刘备身边的诸葛亮,是王道属性的谋臣,在蜀汉阵营中,一个敢使坏、敢用奇谋诡计的军师,则是非常稀少。刘备看武将拥有无敌的相人之术,但他曾经想开除庞统,这种有本事但太骄傲、太特立独行的谋臣,刘备未必喜欢,蒋琬也是这样。所以刘备在抽军师卡的时候,有时候是会犯错的。不过在刘备开创事业最重要的时期,他没有错过法正这张超级稀有的暗黑传说卡,而且法正本来在刘璋阵营中,这根本不是刘备的卡池。就在法正等待一个机会闪耀时,刘备伸出了手,这是杰出的一抽。刘备虽然喜爱法正,倒也不是说法正能够无视法律随便乱来,刘备入蜀后,用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五人制订蜀科,完成国家初步的法律。当意见不同时,法正与诸葛亮往往能协调,接受对方的看法,在国家的利益上能够取长补短。说到智慧与谋略,诸葛亮也常对法正的计策感到惊奇,可见法正的才华与其独特的地位。尾声最后再补充一下,其实法正在刘备身边的日子并不长,他为刘备效力不到10年,但他对人心对局势判断精准,让刘备一口气从谷底翻身,腾空翱翔。可惜受限于天命,没能建立更多功业。或许上天算是公平的,三国三个阵营中,郭嘉、周瑜、法正都是早逝的天才,让人惋惜。然而,曹操拥有华丽的军师团队,江东同样是人才济济,四大都督都是一代英杰。而这就是最哀伤的一点,法正过世,谥号翼侯,这是刘备在世时唯一有谥号的臣属。历史中,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并不常见哭泣的记载,但法正、庞统过世时,他都是真情流露,痛哭流涕。刘备心中很清楚,像法正这样的鬼才,可遇不可求,当刘备势力达到顶点时,前景真的是一片看好,复兴大业有望。他拥有法正、庞统、诸葛亮,谁知道后来蜀汉只剩下诸葛亮、诸葛亮、诸葛亮,丞相一个人当三个人用,让蜀汉的粉丝又为诸葛亮感到不舍,又更思念当年的法正。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刘备夷陵惨败后,诸葛亮为何让法正“背锅”呢?

在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无疑是能与曹操并列的当世枭雄之一。从一介白丁到开创一个王朝,刘备的逆袭之路可谓是不少人心中的传奇。当然,刘备能取得这般成就,除了他自身的雄才大略以外,还与不少顶级谋士的效忠有关,诸葛亮、庞统、法正便是刘备麾下的三大军师。诸葛亮三分天下,庞统智取益州,法正拿下汉中,都为刘备立下了很大功劳。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之中谁又最受刘备信任呢?

说到这,相信不少读者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例子指出,诸葛亮其实最受主公重视。但在那个时候,庞统和法正早已去世,刘备选择诸葛亮或许也有一分无奈在其中。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见于《三国志?法正传》。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没想到却遭遇了惨败;有趣的是诸葛亮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感叹道:“若是法正还活着,必然能阻止主公的东征啊;哪怕是法正随军出行,主公又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

诸葛亮此话一出,也直接说明了自己在刘备心中,是不如法正的。正因如此,不少读者便以此为依据,认为法正在蜀中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个结论虽然是对的,但这个依据却不足以证明法正在蜀中的地位。而且诸葛亮的这句话,显然是在为自己“洗白”。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刘备亲征东吴之时,诸葛亮为什么不加以劝阻?要知道,诸葛亮在加封丞相之后,已经成为了蜀国的二号人物,如果他站出来反对刘备,或者给刘备一些提醒,或许能改变夷陵之战的最终结局,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偏偏诸葛亮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他既不支持也没反对。究其原因来看,一方面是诸葛亮不愿冒着触怒刘备的风险,也损害自己的利益。当时公然顶撞的赵云就已经被发配到江州了。如此看来,诸葛亮很明智地选择了不趟这浑水。而另一方面,那就是诸葛亮默许了刘备的东征计划。刘备东征,看似为关羽复仇,实则是以夺回荆州为首要目标的。在诸葛亮提出的战略决策中,荆州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诸葛亮在心里是希望刘备能夺回荆州的,毕竟他也是荆州士族集团的首脑人物。

但是以诸葛亮的精明,他不会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场战役的结果,他是无法预测的。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是个军事奇才,他运筹帷幄的本领令人折服,可实际上他的军事能力还比不上魏延。从他北伐战争的表现来看,不过是平平无奇。正因如此,以诸葛亮的能力,他无法确保的事情,自然不会先做出许诺。诸葛亮给自己留了一手,也就是不表态,然后顺势而为。

当刘备战败的消息传回成都后,不少大臣的心思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澜,甚至有一部分认为,诸葛亮身为军师、丞相,他应该为刘备的战败负责任。如果诸葛亮当初阻止刘备,又岂能有今日这种情形?显然,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不露声色地将已经去世多年的法正推出来“背锅”。

诸葛亮的意图很明显,自己没有法正在刘备心里的位置高,就算自己劝阻刘备,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还别说,诸葛亮的这一招的确有很大的成效,不少人开始感叹法正的早逝以及刘备的命途多舛。

那么诸葛亮为何如此确定,自己将法正推出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呢?其实在百官心目中,法正的确是最受刘备信赖的人。诸葛亮抛出这个感慨,也能最大程度上得到百官的认同。首先,法正在位之时,以其为首的“扶风系”隐隐压制住了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

在劝谏刘备称汉中王的一份联名表中,诸葛亮不过才排在第五位,而前四位分别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马超不用说,只是个尴尬的“吉祥物”,空有地位而无实权。而许靖能有如此高位,完全是法正一力保下来的,射援是法正的同乡好友。而法正的另一位同乡孟达,其实也受到了刘备的重用,还曾在宜都这个战略要地担任过太守。从法正集团的辉煌不难发现,刘备对法正本人的信赖了。

其次,法正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并非是诸葛亮那样,给刘备画上一个看似美味的大饼。法正的奇谋远略,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刘备进取益州,法正第一个支持;曹操从汉中回到许都后,又是法正在第一时间内劝说刘备进攻汉中。在定军山一战中,法正再次凭借自己的计谋令刘备最终如愿得到汉中。由此可见,法正的军事才能,不在凤雏先生庞统之下。

最后,法正能抓住刘备的心理。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法正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公报私仇、睚眦必较。但在笔者看来,这何尝不是法正效仿昔日的萧何,从而采取的一种“自污”手段?反观诸葛亮,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圣人”,这又如何令刘备百分百的信任呢?作为一个主公,刘备肯定更喜欢和信赖法正。所以法正在任蜀中太守之时,即便他为了一己之私公然报复,诸葛亮也是无能为力,而刘备更是假装不知情的样子。或许从这个时候起,诸葛亮便看清法正的特殊地位了吧。

因此,诸葛亮拿法正出来“背锅”,是能够得到百官认同的,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大代价。不过蹊跷的是,刘备在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便离奇去世,年仅45岁。刘备为此十分痛苦,更是直接追封法正为翼侯。就这样,法正反而成为了刘备在位时期,唯一享有谥号的大臣。若法正在世,他恐怕还能取代诸葛亮的丞相一职吧。

法正到底有多强,连诸葛亮都甘拜下风?

法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会有人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厉害呢?

翻开史书,查看法正的履历,这个人不简单,史书上说他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汉中之战是曹操第一次败于刘备,当得知汉中之战是法正出奇谋斩杀夏侯渊时,说到我就知道刘备哪有那么大能耐,原来背后有法正这个高手在教他,又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就是说我曹孟德把天下英雄差不多都招完了,怎么就缺了法正呢?可见法正这个人物的厉害,连曹操都梦寐以求想要得到他。

在曹操看来,如果没有法正,自己肯定不会败于刘备之手。

夷陵之战刘备东征伐吴惨败而回的时候,诸葛亮发出感慨:"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在诸葛亮眼中,法正是能劝说刘备不要伐吴的最佳人选,因为刘备肯听法正的话,退一步说就算法正阻止不了刘备伐吴,法正跟着刘备,凭着卓越的军事眼光和战术,刘备也一定不会遭遇大败。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连曹操、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欣赏的法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刘备集团顶尖的智囊

前文讲过法正善奇谋,孙子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看来法正是深得兵法的一个人,拥有独特的战略眼光,也有令人惊奇的战术。

拿汉中之战来说,当时曹操拿下汉中,没有趁机攻打益州,刘备还沉浸在拿下成都的喜悦当中,这时的法正看到了战机,法正认为曹魏方面肯定是有内部动乱,加上夏侯渊、张郃等人的才能并不足以守住汉中,力荐刘备出兵攻占汉中。这一招高明在哪,刘备集团经过数年的时间才拿下益州,本应该休养生息,但法正看到了战机,拿下汉中才可以高枕无忧。并且阐述了夺取汉中的意义,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听完法正的这一战略规划,刘备再也顾不上休养生息了,直接同意出兵。

汉中之战的关键进程定军山之战中,与夏侯渊在定军山相持时,法正又献声东击西之计,猛攻张郃来让夏侯渊分兵救援,趁机削弱夏侯渊,火烧围角的策略让夏侯渊暴露出缺点后,又果断表达“可击矣”,让黄忠冲杀在前,在敌军前部斩杀夏侯渊,拿下关键的胜局,从此让刘备占据此战的主动权。

从战略到战术,法正奇谋可谓是一环接着一环,法正接连不断的奇谋,才是刘备取胜的关键!在刘备的集团里,刘备得到法正后,把他当做自己的谋主,上一个谋主级别的庞统已于两年前战死在雒城,让刘备伤感不已。

诸葛亮眼中能让刘备展翅翱翔的肱股之臣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时候,与诸葛亮促膝长谈,交往密切,让关羽和张飞心存不满,为此刘备解释道:得孔明如鱼得水。

那么刘备得到法正就像是雄鹰得到可以展翅翱翔的羽翼,法正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法正这个人性格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诸葛亮是这样回复的,当初主公刘备在荆州公安的时候,害怕北面曹操强盛,担心东面孙权威逼,身边又恐惧孙夫人生变,当时的情景真是进退两难狼狈不堪。法孝直成为主公的辅佐后,使主公展翅飞腾,不再受人制抑,如今怎么能禁止法正不由自己的意气办事呢?

诸葛亮与法正两人,虽说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义为重互相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惊奇法正的智术谋略,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如果有法正的加入,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些呢!

法正在刘备拿下汉中称汉中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为此刘备为法正之死一连痛哭了几天,如庞同刘备痛惜庞统一般,一提到庞统就流泪悲伤。法正在世时就被任命为尚书令、蜀郡太守、护军将军,不出意外的话法正将是日后刘备重点的托孤对象,而不是后来的李严。法正死后被追谥为“翼侯”,作为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也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法正除了奇谋外,更是个善于洞穿人心和沟通的高手

我们看法正更多的时候是看重他的奇谋划策,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法正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和极善于沟通的高手。为何这么说呢?有这么几件事可以看出一二

1.法正劝说刘备礼遇许靖。许靖是东汉末年颇负盛名的一位名士,也就是个名不副实的士人。在宦海浮沉多年后,流寓成都,做了刘璋的部下。刘备攻成都时,许靖作为蜀郡太守,不率众坚守城池,却企图越城投降。因被人发觉,逃跑未成,刘璋忙着抵抗,暂时没有取他的老命。刘备入成都,鄙薄许靖的为人,最初想弃而不用,法正劝说道:“天下有得虚名而无其实者,那就是许靖了。不过,主公始创大业而弃许靖,而许之浮名,流播四海,世人不知,将认为主公不礼贤才。恐怕应当加以敬重才好,以便争取天下人士来归。”法正为刘备博得礼贤下士的美名。

2.为刘备解决拉拢益州豪强大族的关系。当时孙夫人已离开刘备回到东吴去了,刘备孑然一身,为刘备解决婚姻问题,手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这时法正又出来说话了,他说:“要论亲疏,总比晋文公与子圉的关系要远得多吧!”原来,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乃是晋怀公子圉的亲伯父。当初子圉在秦国作人质,曾娶秦国宗室之女为妻。后来子圉潜逃回国,并被立为晋国国君,而其妻留秦未走。重耳准备回国夺取侄儿的宝座,遂亲赴秦国求借援兵。秦国又送几名宗室之女与重耳为妻室,其中就有那位侄儿媳妇。重耳碍难接受,他的随从劝他说:“别人的国家您都想攻伐,何况其过去的妻子!”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重耳也就坦然把侄儿媳妇拥入怀中。秦穆公大喜,遂出兵支持重耳返国杀死侄儿自立。就这样,春秋时期又增添了一位著名的霸主。

其实,刘备此时的情况,与昔日的重耳并不完全相同。重耳是处于山穷水尽之际,不“废礼行权”就没有出头之路。而此刻的刘备,雄跨二州,气象开阔,并未到达不娶此女,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不过,刘备自来从善如流,既然群下都说无伤大雅,他顿时心中释然。

3.法正避箭的故事。汉中之战的时候,形势不利应当退让避箭,刘备大怒不敢退,手下无人敢去劝阻,箭矢如雨,法正竟然跑到了刘备前面,与刘备共进退,刘备让法正避箭,法正确说主公冒着箭雨亲自上阵杀敌,何况我呢?于是刘备才和法正一起撤退,现身说法往往更有效,也只有法正才能在紧急关头劝说刘备。

最后法正若不死,能改变三国的局势吗?

法正是刘备集团不可或缺的一个谋主级别的英才,但就算法正不死,也很难改变三国的局势。

法正是在公元220年也就是刘备拿下汉中的第二年去世的,那一年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亡,刘备集团损失不小,荆州的一切从此姓孙,不再姓刘。

法正在那一年像是消失了一般,史书上并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是记载了法正与关羽在同一年死亡的。

从此魏蜀吴三方,刘备集团成为实力最弱的一方,两年后的夷陵之战更是让蜀国大伤元气。

在公元220年发生了很多事,三国的局势过于复杂多变,东吴为了夺取荆州背弃盟约,与曹操结盟,截杀关羽。刘备集团始料不及,由此可见就算最顶尖的谋士也不可能事事都在掌握当中。

赤壁战败后,曹操曾感慨若郭奉孝在,自己不会遭遇如此大败。

汉中之战,法正助刘备打败曹操,实力达到顶峰,这时形势所变,曹操不会一直占据着好运,刘备也不会一直霉运傍身。

刘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东征伐吴,结果遭遇惨败,所以事后诸葛亮才叹息: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劝阻主上,使他不进兵东吴,即使进兵东吴,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