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暑,暑字,从日者声;日者,为太阳照耀的人,斗指辛为小暑。暑,热也,一寒一暑,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小暑虽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小暑期间,将迎来“三伏天”,小暑的到来,也预示着一波热浪即将到来。大家要更加注意防暑降温,保养好身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开始,是气温的上升,虽还未酷热,空气中已有了热浪袭人的感觉。暑气随盛,亦有清凉一夏。今天就让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中来看看他们的小暑吧绿荫清影,夏渐盛炎热盛夏树荫清凉悠然夏日凉席靠枕闹中取静暑热纳凉清风习习盛夏底色所有美好值得期待《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此诗无一句述夏,却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在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鹂的啼叫声,别有一番明丽而缥缈的意境。《池上早夏》唐代·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一年里的快乐时节,或许是夏日的闲静。池塘积水深深,草木繁茂枝叶纵横交错,一池子都是清凉夏天。夏天最简单的快乐,莫过于慵懒闲适,小暑一声雷,大雨边连天小暑的开始,虽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然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通州夏雨·长风卷地驱炎暑》宋·陈渊长风卷地驱炎暑,暴雨翻空送晚凉。只此蚊蝇俱扫迹,不须迢递待秋霜。小暑,热也。炎炎夏日,最盼望着就是下雨。夏天的雨,有疾风暴雨,热烈而激扬,亦有蒙蒙细雨,清雅而闲适。而在诗人的笔下,夏雨更是带来别样的美丽。长风卷起,炎暑驱散,暴雨翻空,猛烈而迅猛,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好一番暴雨风情。暴雨之后,暑不尽的凉意袭来,甚是快哉。韦庄《暴雨》唐代·韦庄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夏雨来的迅猛,去的也快。入夏多雷雨,天气变化无常,早上还是狂风暴雨,到晚上天又放晴。而雨后,南湖北湖水面持平,更是突出了夏天风狂雨猛量多的特点。这里让人不经联想到夏天的太阳雨,明明外面晴空万里,却又下着丝丝细雨。夏在蝉鸣时,不觉白日长小暑三伏开,夏日更悠长。蝉鸣声声是小暑的到来,仲夏日里,知了声声入耳人易噪,劝君莫烦恼,蝉鸣虽扰,亦别有一般滋味。就像《如烟》里写道:“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一年复一年,匆匆又夏天,晚夏遗留夏的最后一声蝉鸣反而是记忆里拼命想抓住的回忆。《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代·杜牧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侯家大道路上,树林苍苍,蝉鸣声噪,却又似一道道屏障,让人一扫热霾。夏日的颜色肆意弥漫在空气中,染成了那个冗长的,故乡的夏天。而我们好像永远怀念年少的夏天,怀念那些无所事事一整天的年少。《喜晴》宋代·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小暑已到,深夏也不会远了。但,夏天的风永远不会停下,我们依旧是少年。盛夏温风至,心定美好自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滚滚暑热让人们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心烦不安,疲倦乏力,焦躁失眠。那么,如何消除暑热烦躁呢,《夏夜追凉》宋·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呜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消暑》 唐·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该诗在描述消除暑热上,说道只要在院子里坐着。不想别的事,静下心来,就会感觉窗子有清风吹来。心静了,热自然就散了,要想清凉,保持室内通风,自然凉爽。而从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心气平和的坐在院子里吹着徐徐清风乘凉的画面。诗王提出的大空间、通风、静心的方法,的确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手段。瓜果冰甜,乐不思蜀汪曾祺在《人间草木》写道: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夏日燥热,最离不开的是一口冰镇西瓜。在夏天,吃着吃绿豆冰沙,各种甜瓜,水果茶,各种意义上都舒适且愉快,日子发出声响。《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首诗写于作者午睡初起,无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芭蕉分绿,绿阴映衬到纱窗上。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漫长的夏日,尽显岁月悠长。其实年少时的夏天才叫夏天,漫长得让人失去耐性的暑假,于蝉声里追剧,凉快的房子里吃西瓜,跟好朋友到处乱跑,补课时候趴在桌子上睡着。时光拖得跟树荫一样深远,而大人的七八月,只能是被叫做“天很热的那些日子”。《中伏日妙觉寺避暑》宋·梅尧臣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该诗描写了在寺院中消暑的情景,寺院殿宽廊长,古树参天,人迹罕至,环境清幽,令人心静生凉。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只要煮茶就能让我流连忘返,表达作者对茶的喜爱。不同古人饮茗消暑,现在记忆里的夏天,总是匆斥着冰棒汽水,喜欢的不得了,而橘子汽水味的风和蓝色的落日更是让人怀念。小暑虽热,也是独特夏日限定。夏日远道而来的浪漫与风情,会把夏天注的盈满。而仲夏的凉风也终将会吹走炙热的焦虑,尽情享受今年的夏天吧。
描写小暑的诗句。小暑
烈日炎炎暑气近,江岸山川绿正浓。
蝉鸣声声唱夏苦,行人避热寻绿荫。
关于小暑的古诗《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r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三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有关小暑的诗句(三)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有关小暑的诗句(四)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有关小暑的诗句(五)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有关小暑的诗句(六)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有关小暑的诗句(七)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有关小暑的诗句(八)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有关小暑的诗句(九)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关于小暑的古诗词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u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绝对原创!
小暑的小暑诗词《小暑》(左河水)地煮天蒸盼雨风,几番雷暴呈一虹。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唐?张说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i蜓,灰骨共蟾蜍。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唐?韩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西向洛阳归杜,回头结念莲花府。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登沃州山》唐?耿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q长鹭涛。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唐?武元衡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摘自《全唐诗补编》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r新习学,蟋蟀莫相催。――摘自《全唐诗补编》墨竹三首?隔溪烟雨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G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训轿飨帷!―摘自《全金诗》牵牛花十二韵清?朱彝尊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摘自清?华广生《白雪遗音》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摘自郭楷《晚晴m诗汇》前调(小暑)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摘自《明词汇编》前调(野老家)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深院一垂杨。又闹鸣。簿书堆案使人忙。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摘自《明词汇编》
求一首咏小暑的诗词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i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唐?韩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
唐?耿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q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暮秋重过山僧院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摘自《全唐诗补编》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r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摘自《全唐诗补编》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G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训轿飨帷
――摘自《全金诗》
关于小暑的古诗 要两首【带诗意】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r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诗意:突然暖暖的热风到了,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正因为炎热季节的一场场雨,才有了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绿苔。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订深则在野而斗。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意】: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有关小暑的诗词《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r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
【北宋】梅尧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衣。
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24节气小署的诗句小暑的诗词: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r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 .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i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幸有心期当小暑》
唐.韩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小暑开鹏翼》
唐.耿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q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小暑金将伏》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离筵小暑前》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玉溪小暑却宜人》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才交雨渐晴》
宋.方回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小暑戒节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朝阳栖于鸣凤。灵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1.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6个节气有关的古诗,必须省题目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2.关于夏至的诗句关于夏至的诗:
1、《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作者: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2、《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4、《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基本介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3.寻立夏丶小满、芒种丶夏至、小暑、大暑节气有关古诗,要有题目,立夏:
1、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唐代:韦应物《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2、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宋代: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3、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宋代: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小满:
1、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
2、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清代:王泰偕《吴门竹枝词四首 其四 小满》
芒种:
1、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宋代:陆游《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2、三年不见种田农,蓦陇跳沟过屋东——宋代:韩淲《芒种 其三》
夏至:
1、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唐代: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2、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宋代:杨万里《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小暑:
1、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2、小暑渐时序,端居尘簟张。——近现代:伯昏子《小暑》
大暑:
1、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宋代:曾几《大暑》
2、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宋代: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4.关于小暑的诗句《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突然暖暖的热风到了,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正因为炎热季节的一场场雨,才有了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绿苔。
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苦热》【南宋】陆游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秋夜宿重本上人院》【唐】李频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 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唐】武元衡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消暑》【唐】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北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诗人携杖出户寻觅的纳凉胜地,画桥南畔,绿柳成行,月明之夜,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诗人心境悠然,气定神闲.《夏夜追凉》【南宋】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大意:这是个雨后晴天,阳光金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
溪水穿过碧绿的原野,奔向远方;夹岸丛生着繁茂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那头老牛,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北宋】梅尧臣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佛寺清幽,能摆脱俗虑,自然心静生凉,加上清谈玄理,“时有僧鼓琴与座上”,故清茗一杯就胜于去北方酣饮避暑。《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幸有心期当小暑》唐.韩翃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能迎小暑开》唐.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玉溪小暑却宜人》宋.晁补之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小暑才交雨渐晴》宋.方回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小暑戒节南巡》南北朝.庾信百川乃宗巨海。
众星是仰北辰。九州攸同禹迹。
四海合德尧臣。朝阳栖于鸣凤。
灵畤牧于般麟。云玉叶而五色。
月金波而两轮。凉风迎时北狩。
小暑戒节南巡。山无藏于紫玉。
地不爱于黄银。虽南征而北怨。
实西畧而东宾。既永清于四海。
终有庆于一人。《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唐 .张说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5.描写夏至的诗句《夏至》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日作》
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田间杂咏(六首)》
年代: 明 作者: 樊阜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
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6.关于小暑的古诗1.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2.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3.《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4.《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5.《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一首关于小暑的诗及赏析: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温风至”指小暑节气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居宇”指小暑后五日,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鹰始鸷”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这首节气诗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的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之际,竹子在风中喧闹,雷声中山色灰暗;一场场雨下来,门窗上有了潮湿的青霭,台阶上长有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
7.关于夏至的诗词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8.关于“夏至”的古诗1、《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朝代:唐朝|作者: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合多沉眠。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作者简介: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 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代文学家、政治 家、诗人。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后为皇甫镈推荐, 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 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 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后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开 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
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 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2、《夏至避暑北池》
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作者简介: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3、《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夕凉恰恰好溪行》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5、《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作者简介:同上
9.描写小暑的诗句有哪些1、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六月节》元稹
2、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苦热》陆游
3、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秋夜宿重本上人院》李频
4、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独孤及
5、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6、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武元衡
7、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消暑》白居易
8、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秦观
9、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夏夜追凉》杨万里
10、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桑茶坑道中》杨万里
11、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中伏日妙觉寺避暑》梅尧臣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13、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幸有心期当小暑》韩翃
14、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能迎小暑开》独孤及
15、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玉溪小暑却宜人》晁补之
16、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小暑才交雨渐晴》方回
17、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小暑戒节南巡》庾信
18、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张说
10.关于夏至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因循小暑来的上一句: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的上一句:倏忽温风至。诗词名称:《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本名:元稹。字号:字微之,字威明。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化鲜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时间: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过襄阳楼》《遣悲怀三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明月三五夜》《行宫》等。主要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因循小暑来”的详细介绍:
一、《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的全文点此查看《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的详细内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_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二、元稹其他诗词
《菊花》、《离思五首·其四》、《行宫》、《赋得九月尽(秋字)》、《晚秋》。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的详细信息
古人写有很多描述小暑节气的诗词,现今我们对于节气的概念已经渐渐模糊,不妨通过古人留下的诗词来回味一下他们对于这个时节的理解和感悟。比如下面这首:
《消暑》
【唐代】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翻译:暑热太甚,引得内心焦躁,读书、作文亦无法排遣。寻一处阴凉,端坐院中,树影婆娑,清风徐徐,心渐静,身更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8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