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汪曾祺:这个人间送温暖的老顽童呀!

凌泉 2023-07-26 08:24:17

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并不多见。

之前,#汪曾祺 好爱吐槽一男的#就喜提微博热搜。

读者们喜闻乐见,列数其“罪状”,又赋予其“文学界的泥石流”称号,并纷纷表示:一个汪曾祺,赛过1000个段子手。

很多人爱上汪曾祺,是从“吃”开始的。

在普通人眼里,他是作家,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可“汪迷”眼里他却是:“骨灰级吃货”、“当代苏东坡”、“作家里至会吃的,厨子里至会写的”。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简单的文字,默默咽了咽口水,有种治愈的感觉。

后来,读得越多,越看到不一样的汪老头。

被误解、被质疑时,你看到他也曾不忿,“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失落懈怠,人很down的时候,他对你说“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岁月静好时,他悠闲自在的写了句,“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读汪曾祺的文章,总能让人放下心中的焦虑,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偶尔口水横流,也会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文坛上,喜欢汪曾祺文字的人也很多。

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莫言说:“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遍视当时文坛,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态者,确也寥寥无几。”

沈从文说:“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他的文字很平凡,却很温暖。他的文字很细微,却有力量。

他把世上最朴实的人间烟火,烙在纸上,让我们遇见真情,发现美好。

他淡然从容、闲适乐观的心性,也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如果你觉得生活无味,那你就读一读汪曾祺;读一点他的散文,你会更热爱这个世界!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套《汪曾祺人间至味系列》(4本),全套共四册,详细展现一代作家汪曾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的生活志趣。

我看过许多汪曾祺的版本,这版是我最爱的并且它看着最舒服。

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和汪曾祺的“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是一致的 ,融入了汪曾祺的灵魂。

他特别的还在于它装帧简洁大方,裸脊装订,可平摊桌面,读起来更加方便。

精选插画,体现文人气质,更附赠一张汪曾祺宣纸画,可装裱收藏!

这位倔强而顽皮的老先生,会带你走进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让你不禁感慨:活着,真好!”

《人间滋味》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人生不过一日三餐。在吃上,国人是最怠慢不得的。

汪曾祺喜欢吃,会写吃,是出了名的。

萝卜、黄瓜、咸菜、鱼、豆腐、鸭蛋、韭菜花、手把肉……最简单的风物吃食,在汪老先生的笔下,都变得触目可亲、有滋有味。

光是看他写的吃,就已经口水直流了。

在《人间滋味》这本书中,完备收录了汪曾祺谈美食的系列散文。全书分为“安身之本”、“肉食者不鄙、“吃喝门道”、“四方食事”四个部分,各有侧重,却写的传神而真切。

书中记载的作者吃过的食物,不是令人望尘莫及的美食,而是我们记忆里家乡的味道,一食一物都是我们经历的时光,却又另有一番风味。

最好的是“紫土豆”,外皮乌紫,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像蒸栗,入口更为细腻;

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每一道美食,汪老先生既能说出做法,又能夹带感情,还能解释背后的文化。

光是一个马铃薯,他从产地、种植、做法等等各个方面都说尽了,涉及风土、史料、文学、典故,工艺。

汪曾祺把吃谈成了学问,动情之处,更是每有考据。

在这本书中,你感受到的不仅是美食的诱惑,更是平凡生活中含蕴的自然真趣。

人生没什么过不去的事,难过的时候好好吃上一顿就好了。

《人间草木》

草木虫鱼鸟兽,亦是生动精彩

在童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因为微小的事物,比如一朵花开的姿态、一只蜻蜓或者蟋蟀……而感到惊喜和感动。

但是长大了,繁忙的生活让人变得麻木了,生活的情趣也没有了。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汪曾祺老先生恰好有这样一双眼睛,能够在生活的缝隙中找到惊喜与美好。

在他的代表作《人间草木》这本书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趣意盎然,一花一草一屋一瓦都是满满的感情。

他写草木春秋: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

他写虫鱼鸟兽:玩蜻蜓有一种恶作剧的玩法:掐一根狗尾巴草,把草茎插入蜻蜓的屁股,一撒手,蜻蜓就带着狗尾巴草的穗子飞了;

他写故里杂忆:我忽然好像闻到一股修车轴用的新砍的桑木的气味和涂水车龙骨用的生桐气味。这是过去初春的时候在农村处处可以闻到的气味;

他的文字有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魔力,将一件件小事小物娓娓道来,平淡中不失风趣,与梦中的童年相遇,唤起我们内心最融入的地方。

发现生活中细小的幸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别样的快乐。

看完《人间草木》,我想你也会想放下手里的手机,开始想要去亲近自然,感受这世间美好的一切。

《人间自在》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无法遗忘的眷恋

在漫长的生命轨迹里,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他们或好,或坏,但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汪曾祺的《人间自在》正记叙了他一生中那些平凡却又难忘的琐事。

没有什么大动声色地描绘,读这本书,就好像在夏晚搬出一把小椅子,在听一个长辈缓缓讲述过去的故事。

其中,有他儿时的家庭成员和学校教员,有故乡的街巷店铺和坊间奇人,还有那个年代有趣活着的人们。

很多人会觉得像汪曾祺如此有生活情趣的人,生活必然很顺遂。但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出生于那个年代的人,难免经历苦难。但是即使是苦难,汪曾祺也总能以诙谐惬意的话写出来:

他把炸弹和冰糖莲子写在一起:写他的舍友被丢了炸弹,依然神色不动地吃完一碗冰糖莲子。吃完还捡起弹片,骂了一句:“丢他妈”;

他记录当时的新校舍:桌椅是美欧地,很多人就买了一些肥皂箱,叠几个,糊上一层报纸,就是书桌。不少学士还在这样的肥皂箱桌面写出了洋洋洒洒的论文;

在他的笔下,没有大爱或大恨,平淡朴实的文字就像他与世无争的性格。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忱,你就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人间有戏》

戏梦人生,人间有戏

说到汪曾祺先生,都会想起一句有名的话,“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这样个性化的的评价,登在《人民日报》。

今天再回头看,小编认为他也是最后一个写京剧的文人。

从前的文人士大夫写剧本,不会自我标榜,甚至不愿署真名。

只因“淫词艳曲”是玩物、是游艺,人生失了意,才会写戏,如柳永的奉旨填词,有破罐破摔的意味。

现在的写东西的人,大多不识京昆,也不会作画作书,书画和篆刻已成为一门单独的技艺,与内容脱节。

在《人间有戏》一书中,他回顾了:

自己与戏曲结缘的经过,在他读书时的西南联大,竟然有那么多同学少年和师长爱好昆曲,不止于文献研究,他们着迷于拍曲和演奏,时时聚在一起切磋。

这些学习理工科或接受西方文艺理论教育的青年学子,对京昆有着深切的热爱。

在作者笔下,人类与艺术一起去愉悦、去通透、去畅怀的心,已是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感和生命课题。

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

汪曾祺经典作品集

带你走进千姿百态的人生

读汪曾祺,你才懂人间值得;读汪曾祺,你才更能体味凡人小事。

如果你也想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再往前走几步,如果你也有点喜欢这个可爱的老头儿,那一定不要错过这套《汪曾祺人间至味系列》。

精选汪曾祺小说、散文、随笔小品等精华篇章,分类汇编,给读者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的作品。

全套书装帧精美。护封特种丽绮,内封简洁尤为,纹理细腻自然,手感柔和。

内文用纸考究,采用75克胶板,光滑护目,不变色。

一套在手,汪文精华尽收眼底,更附赠汪曾祺精美宣纸画。

无论是送人还是收藏,都是好选择!

汪老生前曾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他已如愿了。

《汪曾祺人间至味系列》全4册小编推荐:98元/套包邮,敬请放心购买。青海、海南、内蒙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15元运费差(新疆、西藏不发货),由于天气、疫情临时通知不能发货的地区请谅解!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汪曾祺《人间草木》好句摘录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 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 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紫苏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 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 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让它疼痛又甜蜜,让它流去又流回

四月二日。月光清极。夜气大凉。似乎该再写一段作为收尾,但又似无须了。便这样吧,日后再说。逝者如斯。

漠漠春阴柳色新,冻云欲湿上元灯。行过玉渊潭畔路,去年残叶太分明。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佳兴,伸纸画芳春。草花随日见,鱼鸟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宁计故为新。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樽。”

宋朝的蒙古人喝的大概是武松喝的那种煮酒,不会是白酒——蒸馏酒。白酒是元朝的时候才从阿拉伯传进来的。

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

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蛋清,温猪油于小火上,不住搅拌,猪油与蛋清相入,油蛋相融,洁白有亮光。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么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

大佛的一只手断掉了,后来补了一只。补得不好,手太长,比例不对,又耷拉着,似乎没有筋骨。一时设计不到,造成永久的遗憾。现在没有办法了,又不能给他做一次断手再植的手术,只好就这样吧。

牡丹的特点是花大、型多、颜色丰富。我们在李集参观了一丛浅白色的牡丹,花头之大,花瓣之多,令人骇异。大队的支部书记指着一丛花说:“昨天量了量,直径六十五公分”,古人云牡丹花大盈尺,不为过分。他叫我们用手掂掂这朵花。掂了掂,够一斤重!苏东坡诗云:“头重欲人扶”,得其神理。牡丹花分三大类: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六型: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平头型、皇冠型、绣球型;八大色:黄、红、蓝、白、黑、绿、紫、粉。通称“三类、六型、八大色。”姚黄、魏紫,这里都有。紫花甚多,却不甚贵重。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汪曾祺先生民间故事

汪曾祺先生离开我们13年了,但他的文学和人格,他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母语无与伦比的优美和劲道。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尤其是对中、青年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大而深刻的。一位青年评论家曾这样写道:“在风行现代派的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他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久怀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真性情”。这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老人,一个对日常生活有着不倦兴趣的老人。他从不敷衍生活的“常态”,并从这常态里为我们发掘出悲悯人性、赞美生命的金子。让我们知道,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窃以为,当一个人不能将真性情投入生活,又如何真挚为文?有句俗语叫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在汪老这里却并非如此。他的人生也坎坷颇多,他却不容他的人生如“戏”;他当然写戏,却从未把个人生活戏剧化。他的人生就是人生,就像他始终不喜欢一个形容叫做“作家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活,”他更愿意说去一个地方生活。后者更多了一份不计功利的踏实和诚朴,也就说不定离文学的本质更近。一个通身洋溢着人间烟火气的真性情的作家,方能赢得读者发自内心亲敬交加的感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能达此境界的作家为数不多,汪老当是这少数人之一。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因为,他就是相信生活也相信爱的,特别当他在苦难和坎坷境遇中。他曾被迫离别家人,下放到坝上草原的一个小县劳动,在那里画马铃薯,种马铃薯,吃马铃薯。但他从未控诉过那里的生活,他也从不放大自己的苦难。他只是自嘲地写过,他如何从对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还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这并不是说,汪曾祺先生被苦难所麻木。相反,他深知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他的不凡在于,和所有这些相比,他更相信并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韧性,他更相信爱的力量对世界的意义。我想说,实际上汪曾祺先生的心对世界是整个开放的,因此在故事的小格局里,他有能力呈现心灵的大气象。他曾在一篇散文中记述过他在那个草原小县的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北京与家人短暂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家,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极其鲜美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2009年5月17日,汪曾祺先生忌日的第二天,我去福田公墓为汪曾祺先生献花。那天太阳很好,墓园十分安静。我随着立在路边的指示牌的引导,寻找汪老的墓碑。我终于在一面指示牌上看见了汪老的名字,那上面标明他的位置在“沟北二组”。沟北二组,这是一个让我感到生疏的称谓。我环顾四周,原来一排排墓碑被一行行生机勃勃的桃树环绕。几位农人模样的男子正散站在树下仔细地修剪桃枝。从前这公墓说不定就是村子里的一片桃园吧?而此时的汪老,就仿佛成为了这个村庄被编入“沟北二组”的一名普通村民。
记得有一篇写汪老的文章里说,汪老是当代中国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以汪老的人生态度以他的真性情,“名士”、“村民”或者都不重要,若硬要比较,也许汪老更看重过往生命的平实和普通。我在汪曾祺先生与夫人合葬的简朴的墓碑前献上鲜花,我再次确信,汪老他早就坦然领受了头顶上这个再寻常不过的新身份,这儿离有生命的树和孕育生命的泥土最近。走出墓地时我才发现进门处还有一则“扫墓须知”,其中一条写道,“有献鲜花者,务请将花撕成花瓣撒在墓碑四周以防被窃”。但我没有返回“沟北二组”把鲜花撕成花瓣——心意已经在那儿,谁又能真的偷走呢?
今年元宵,适逢汪曾祺先生诞辰90周年。我有幸在先生的家乡怀念他,并欣慰地看到热爱他的人们以隆重的规模来追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这一方水土的文化财富,使我感受到高邮润泽、悠远的文化积淀;我也愈加觉得,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没有如汪老这样一些让我们亲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
那次纪念活动的意义超出了文学本身。它不仅让我们在21世纪这个竞争的压力大于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相互赠予的时代,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爱,也唤起我们思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当怎样珍视和传承独属于我们民族的优雅的精神遗产,当怎样积攒和建设理性而积极的文化自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