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司马昭一念之仁放了杀兄仇敌,却给儿子换来了万人难敌的猛将

金钱草 2023-07-26 05:45:58

三国后期,随着曹操、诸葛亮等人先后病逝,魏、蜀、吴三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基本上魏国一家独大,因为魏国有司马懿运筹帷幄。随着魏国的筹码不断增多,原本平衡的局面也逐渐被打破。本是老曹家掌控的魏国,也渐渐的随着司马家的崛起,有了改姓司马的可能。好在这一时期的司马懿并没有彻底篡魏的决心,但是到了他儿子这一辈却已经把魏国皇帝玩弄于股掌了。

公元254年,当时的魏国皇帝曹芳眼见自己被架空,于是密谋除掉篡权的司马师。可惜当时魏国基本上已经在司马家掌控,曹芳的计划没有成功。而且他的举动遭来了司马家的打击和报复,并且将曹芳这个傀儡皇帝也废了。本来废帝这件事司马家可以控制的挺好,但毕竟老曹家经营魏国多年,还是有许多忠心的党羽的。这个时候,就跳出来几个死忠起兵勤王,讨伐司马家族。当然,结果很快就被司马家族给收拾了,兵败的勤王大军被迫投奔吴国。

在这批投奔吴国的大军中,有一个人名叫文鸯,这个文鸯来头也不简单,他的祖父文稷很早就跟着曹操打天下,是曹操最信任的部将之一。后来,他的父亲文钦担任扬州刺史,主管一方军务,也是实权派。当时,看司马家族不爽,起兵勤王闹的最凶的就是这个文钦。可惜,最终兵败,文鸯就和他和父亲文钦一起投了吴国。

在文鸯18岁的时候,其父文钦和毋丘俭起兵讨伐司马家族,而后与司马师的大军战在一处。在这场战役中,小将文鸯表现出众,纵横司马师大营,无人可挡。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司马师有眼疾,而在这场战役中,司马师旧疾复发,因为被文鸯追击无法得到有效医治,导致病情加剧,最终此战不久便饮恨而终。据史书记载,年轻的文鸯曾经率领几十骑兵在司马师的中军杀了个七进七出,而且毫发无伤。

公元257年,诸葛亮有个弟弟叫诸葛诞在魏国当将军。大家读到这里是不是有点错觉,是不是笔误了 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是三国最重要的角色,他弟弟不在蜀国呆着跑魏国干啥 难道是跟自己的哥哥打对台戏 虽然感觉有些荒诞,但是这个诸葛诞的确是魏国的大将军。诸葛诞因为看不惯司马家乱政,于是起兵反了!这个时候,偏居南方的吴国趁魏国内乱的机会,也配合着开始起兵伐魏,当时吴国派出伐魏的主要将领就是前文提到、逃到吴国避难的文氏父子。双方兵合一处与魏国斗了起来。

反观魏国,此刻迎击的是魏国实际掌权者司马昭。客观的讲,司马昭还是很有军事才华的,在这场破敌战中,打的诸葛诞叛军和文氏父子毫无还手之力。越战越败的诸葛诞和文氏父子的联军就此产生了严重分歧和摩擦。这种分歧主要是由于双方连续失败、焦躁情绪的一种表现;而摩擦则是因为双方的兵士原本是敌对状态,突然间兵合一处难免会有不适合。因此这种状态让联军面对司马昭大军的压迫时越来越无力!

为了稳定军心和夺得绝对指挥权,诸葛诞先下手为强率先杀死了文钦,而文钦临终之际则嘱咐自己的儿子向曹魏投降,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时候的司马昭表现出了极大的胸襟,不但纳降了间接害死自己哥哥的凶手,还为文鸯加官拜将。

客观的说,司马昭此举更多的是为了收买人心,为了让叛军投降。但不可否认,即便是杀了降将也不会影响整个战局,但为了能够减少一些战争的损失,司马昭还是纳降了文鸯,并由此荡平了叛军。可见司马昭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文鸯被纳降后就成为了司马家族的一名忠心部将,始终表现的中规中矩。到了公元270年,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攻晋,并且一路南下先后打败了多名晋朝将领、攻占了多座城池。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让刚刚建立起来了晋朝损失惨重,更让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寝食难安。这一场持久战一直打了七年,秃发树机能打的晋朝军队连连败退,在这最危难的时候,文鸯临危受命,亲自指挥凉、秦、雍三州的兵力与秃发树机能进行大决战。在这一场战役中,文鸯火力全开、勇冠三军,大破鲜卑秃发树机能大军,俘虏近20万胡人。

此战之后,秃发树机能实力大损,待到再有能力攻伐晋朝时,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鲜卑整体的实力也已经大不如前。经此一役20多岁的文鸯名震天下!我们经常在史书上看到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历史名将,比如吕布、赵云、关羽、马超……随便哪一个都是武艺超群的高手。只是非常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遇到文鸯,这个年轻的小将能够在千人精兵中,杀他个七进七出;也能够指挥数万大军进行大规模战役,绝对算不上是武艺超群、智勇双全。后世很多人因他相貌俊美称他为小赵云,相信把他放在三国的哪个时期,都绝对算是一顶一的高手。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曾有对文鸯的介绍,这名小将刚一出场就与三国著名将领魏国名帅邓艾打个平分秋色。可见,文鸯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公元290年,司马炎的傻儿司马衷继位登基,可惜却被皇后贾南风篡了位掌握实际大权。同时诸葛诞的外孙借机上位,因为记恨文鸯曾经背叛诸葛诞,导致诸葛诞被灭了三族,因此陷害文鸯谋反,借机杀害了文鸯。非常可惜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这位堪称三国后期第一的名将,没能够战死沙场却死在了小人的阴谋算计中,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

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文鸯的记载,只是非常可惜的是文鸯的知名度很难与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等三国早期的著名将领相提并论,即便是三国后期的邓艾、姜维等人也稳稳的压制文鸯一头。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文氏父子有过叛乱的经历,再加上文鸯被扣上叛将的名头落了个身死的下场,因此史书上对于叛将的记载很少,而这也是文鸯名头不响的主要原因。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