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为什么有人说,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你怎么看?

苍耳子 2023-07-26 05:38:40

说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肯定在想是在说宋朝的军事力量贼弱吧。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瓦解了宋朝的军力,从此之后,宋朝军队便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奇特景象——这是很多历史书、以及普通人的基本观念。之后,赵匡胤建立了宋朝“文官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天下人都以读书为荣,武官总是比文官矮一截——全社会的文弱风气,进一步弱化了宋朝的武力。结果就是,北宋、南宋,几乎一直都被北边的游牧民族吊打,檀渊之盟、靖康之耻、冤杀岳飞、南宋十万军民崖山跳海自尽、蒙元取得天下……纵观中国历史,宋朝时期是华夏民族史上,有名的难堪。这样难堪的背后,根源就是,宋朝武力太弱、士人太盛。于是,就有人说:赵匡胤定的“重文轻武”国策大错特错!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是他,彻底改变了华夏民族的历史走向!对这个观点,也有人提出四点反对理由:第一,赵匡胤提出的“重文轻武”政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是利大于弊的,保证了宋王朝的延续、繁荣。在北宋立国之前,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混乱割据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中的王朝,基本上都是武将开国,奉行枪杆子里出政权。他们建国之后,手下的武将也如法炮制了他们的做法,时不时就来一次佣兵造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只存续了十几年时间。十几年就换一个王朝,这样的更迭速度,社会又该发展 赵匡胤,本就是后周将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做了和五代十国时期、许多武将一样的事情,密谋造反夺权,最终建立了大宋朝。如果宋朝不压制武将的兵权,恐怕宋朝也只是五代十国中的一国吧赵匡胤十分清楚武将的危害,便开始大力削弱其兵权,推行文官掌握兵权、一职多官措施,着重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国策,让宋朝避免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自宋之后,中国地方割据的局面就消失了。其次,重文轻武的国策,让宋朝的文化、经济、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士人文化盛行,苏轼、欧阳修等等历史大文豪,都在这一时期诞生;文官众多,宋朝财政需大,就必须扩大经济贸易,这在客观上就促进了宋朝经济的繁盛;经济利益的追求,进一步刺激科技文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之外,其余三个皆在宋朝诞生。第二,宋朝对外作战,处处消极防御,是因为没了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天堑。燕云十六州,就是今天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这个区域,正是长城的所在地,也是古代封建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堑。然而,938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直到宋朝立国,燕云十六州仍为收回。没了燕云十六州,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就可以跨越长城天堑,直入中原内地。再加上宋朝休养生息的政策,不积极攻取天堑要地,只想出钱买太平,给岁币,那就有对外处处防御了。第三,宋朝的文弱,并不完全是赵匡胤的责任,而他的弟弟赵光义,则对此要负有很大的责任。赵匡胤虽然罢黜了武将兵权、立下“不杀士大夫”的誓碑,但是他本人并不是完全信任文官,既不轻文、也不轻武。对于文官治国,赵匡胤直言:武将、文官都贪财,只是文官读了点书,腐败会比武将好一点。在具体的宋朝官制、军队建设中,赵匡胤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杯酒释兵权之后,改革军制,让“文官掌军权”这事——赵匡胤也有疑虑,此举会削弱军力啊,但不彻底改制,又害怕兵变。就在他踌躇之际,一场众说纷纭的“烛影斧声”上映了,赵匡胤离奇去世,弟弟赵光义即位。即位之后,赵光义落实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文官体制,进一步压制武将;在军事上,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失败之后,赵光义便开始积极防御,重内轻外。及至宋真宗时期,宋朝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继续加强“重内轻外”的国策,最终近百年的和平时间,弱化了宋朝的边防、军力。第四,宋朝的军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弱不禁风。宋朝军队的研究资料非常多,这些资料大体上说明了一个基本事实:宋朝军队,其实并不弱。这里看列举一些信息:两宋时期,在万人规模以上的对外战争中,宋军的胜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整个北宋时期,领土数量一直是在增加的,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 )才停止:北宋前期主要打辽国;后期专注于对西夏、吐蕃的进攻,收复吐蕃河湟地区;宋朝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名将岳飞、韩世忠等,就是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武器的步兵,以密集阵容打败金朝骑兵的。欢迎把你的观点就在留在留言区!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为什么说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柴荣是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有可能结束混乱局面的皇帝,柴荣在位期间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柴荣继位仅仅五年就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地区,正当柴荣收复燕云十六州时,不幸患病去世,而后周北伐大军不得不退兵,而此时柴荣留下的却是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孤儿寡母难撑大局,赵匡胤此时作为后周最具实权拥兵武将,授权手下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夜之间成为皇帝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继续完成老领导柴荣未完成的心愿,从961年到979年赵匡胤花费18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但是燕云十六州赵匡胤仍然无力收复,这跟赵匡胤个人水平有关

面对还未收复的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就开始打压武北宋统一后不久,赵匡胤就组织过北伐,但以失败告终,之后北伐之事就不了了之,而赵匡胤却将心思放在整顿内务上,赵匡胤深知自己皇位是如何得来的,因此非常恐惧自己手下大将效仿自己,黄袍加身,因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免去大部分开国武将兵权,而只保留几个自己极为信任的武将,从这可以看出赵匡胤对于保持江山的稳定性看的特别重要,至于能否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不是那么上心了

燕云十六州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原大地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桥头堡,失去燕云十六州整个长江以北的广阔中原大地无险可守,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半天就能饮马黄河,此等威胁赵匡胤岂能不知,北方还有一个重要战略堡垒未收复,而赵匡胤就开始罢免武将兵权,难道赵匡胤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吗?还是以为以为辽兵不会攻宋,双方只会过着安稳日子?

重文轻武是时代趋势,但赵匡胤矫正过度,操之过急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但凡有点实力的武将都割据一方,而朝廷不能制、不敢制、制不住,因为即便是皇帝的亲信一旦掌握了兵权难不保会拥兵自重成为一方诸侯,因此安史之乱之后150多年里,武将权利达到历史巅峰,而朱温灭唐后,各藩镇终于不顾颜面,开始轮流做皇帝,这期间纲常崩坏、神器颠倒、君臣伦理尽丧,也许今天你还是皇帝,明天你的部将就把你赶下皇位自己当了皇帝,因此只要有兵权就能做皇帝

赵匡胤在统一后非常害怕武将拥兵自重,天下再次面临分崩离析局面,因此在北方燕云十六州还未收复情况下就迫不及待打压武将,不仅如此而仅有的禁军赵匡胤也是千防万防害怕武将专权,赵匡胤让文官担任指挥战争,武将领兵作战,一个部队调兵、指挥、领兵、练兵,均是不同的人,这样就保证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避免了兵将之间产生脐带关系

虽然这种制度非常成熟,也很现代化,但是在当时科技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这样做虽然避免了武将作乱,但这种作战方式战斗力极其低下,且各组织之间无法有效密切配合,因此宋军在面对有组织有纪律的游牧民族骑兵时往往都是处于下风

花钱买和平是思想上的怯战行为赵匡胤刚当上皇帝不久,由于此时天下未定,需要四处用兵,因此赵匡胤就成立了一个部门,叫“封桩库”此部门专门从征服过的各路诸侯收集金银财宝,而赵匡胤也深知统一过程中必然是被辽国掌控的燕云十六州最难收复,因此赵匡胤打算花重金从辽国收购燕云十六州,而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北宋大多皇帝都把花钱买和平当做上上之选,澶渊之盟让宋朝花费极小的代价享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澶渊之盟看是宋朝稳赚不亏的,但是花钱买和平让宋朝开始安于享乐,认为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疏于发展军备

而辽国灭亡后,金人崛起后,金人可不吃宋朝花钱买和平这个套路,靖康之耻前夕,金人已经兵临城下包围开封,宋徽宗不想逃跑,也不想抵抗,而是主动去金人大营求和,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只要金人能退兵,但金人却不吃这套,直接俘虏了两位皇帝和开封文武百官大臣

而之后赵构建立的南宋也是不想北伐、不想抵抗,只想花钱买和平,虽然赵构梦寐以求的和谈最终成功,但是金人却不像辽国那样,金人从来不会遵守承诺,金人每次缺钱了必来大宋劫掠一番,而宋朝皇帝只能连忙送钱打发走金人,因此这个锅赵匡胤不得不背

因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打压武将虽然是顺应时代所为,但是赵匡胤矫正过度,把重心放在“防内”而不是“守外”,而赵匡胤花钱买和平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宋三百多年的对外政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2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