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张廷玉身为三朝老臣,晚年因怕功高盖主,而不断抹黑自己

半枫荷 2023-07-26 05:38:20

张廷玉康熙十一年出生于京师,在他26岁那年本想参加会试的他因为父亲身为总裁官而选择避嫌,一直到三年后才参加科考并且一举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为官的生涯。张廷玉的父亲身为康熙身边得力的手下,深受皇帝的青睐,而他的儿子张廷玉一个一举便中进士的人才,自然也深受皇帝的器重。

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微服私访,而张廷玉常常会跟随康熙左右,不过虽然皇帝经常带他一同出门私访,但他却是一个十分清闲的官。直到雍正继位之时,雍正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经过多次慎重的考虑终于选择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的重要助手,张廷玉不仅学识渊博还是自己恩师的儿子,也是因为这层身份拉近了雍正与张廷玉之间的关系。

在雍正刚登基之时,便让张廷玉等人做了皇子的师傅,教育皇子读书识字,可见雍正对他能力的信任。而且在他任职的这么多年间参与了诸多国家大事,像是编写清朝的历史,对准噶尔的用兵等等。对于雍正来说张廷玉不仅是一位好友也是一位得力助手。这让在雍正晚年病危之际,还特命他为顾命大臣,并与其余几位大臣一同辅佐新帝。

不仅如此雍正帝为了对张廷玉表示感谢,特地下了道遗诏,让他在百年后有配享太庙的资格,而张廷玉也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位能够配享太庙的汉族臣子。乾隆登基之后,张廷玉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依旧无人能够撼动,乾隆每一次的出巡都会让张廷玉留在京城负责处理平日里的政务,而且还因为他的年纪过大容许他不上早朝。

不过这一切在乾隆十三年,张廷玉请求告老还乡,被乾隆拒绝之后一切似乎都发生了转变。在此之后的张廷玉不仅多次上书,反而还不断地向乾隆帝讨要封赏,更是担心乾隆帝忘记先帝要给他配太庙这事特地写书上奏,一定要乾隆给他写一封保证书。这一封奏折令乾隆气的不轻。直接削去张廷玉的爵位。

但张廷玉请求归乡的事并没有就此罢休,在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去世不久,张廷玉再一次提出了归乡的请求,这一次的请求彻彻底底激怒了乾隆。为此乾隆特地找来配享太庙的诸位大臣一同商讨张廷玉是否够格,经过诸多讨论后,最终罢免了张廷玉的太庙资格,甚至还收缴了张廷玉所收到的颁赐之物。

其实张廷玉所做的这一切并无道理,他身为三朝皇帝的重臣,不仅深知官场的一切规则,还懂得皇帝的小心思。虽然乾隆帝表面上是在重用自己,但是背地里却一直在扶持与张廷玉所对立的满臣鄂尔泰,以此来限制住张家的势力。其实这还不算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随着鄂尔泰的倒台,让原先满臣与汉臣之间相互制衡的局面瓦解。

面对这突然失去平衡的局面,张廷玉为了保全自己保全家人,只得选择辞官,但皇帝对于此事却不应允,无奈之下张廷玉只得选择另一种法子来表面上是为了激怒皇帝,但实际上却缓解乾隆了心中对他的警戒。在张廷玉逝世后,乾隆依旧按照先帝的遗嘱为他配享太庙,还恢复了他的爵位。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作为康雍乾三朝元老的张廷玉,最后是因为什么事而失宠的?

张廷玉,历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非常受到重用。张廷玉28岁进入南书房任职,在康熙身边参赞朝廷要务;雍正登基后,张廷玉更是成为肱股之臣,任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要职,雍正去世时更是留下遗诏,张廷玉为顾命大臣,死后配享太庙,使他成为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但就是这么一个重臣最终遭到乾隆皇帝厌弃,不得不说张廷玉小心谨慎了一辈子晚年却接连犯错。



首先顾命大臣的身份历来都是催命符。1735年雍正去世,留下遗诏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辅政,这四个人也不傻知道“顾命大臣”当不得,主动请辞,最后以总理事务王大臣称职,说白了换个名字但是实权没变。


乾隆面对老爹的遗诏不敢明着反抗,但一直耿耿于怀,毕竟皇帝就没有想受到制约的。身为先帝留下的重臣,聪明人就应该主动辞去这种可以制衡皇帝的职务,不辞职就会给新君留下贪恋权位的印象,可惜这四人没有一个这么做的。除了果亲王允礼在乾隆三年早逝外,张廷玉、鄂尔泰、庄亲王允禄三人的总理事务王大臣职务都被乾隆找借口撤除了。



其次掀起满汉党争。乾隆四年以后,雍正留下的重臣只剩张廷玉和鄂尔泰还在参与朝政,因为两个人官职最高、威望最重、资历最老,因此分别成为满汉大臣的领头人。在张廷玉和鄂尔泰的带领下,满汉大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明争暗斗互相不服,甚至于出现当众讥讽谩骂的情况,造成朝堂分裂影响极坏。


但是面对两个已经形成的派系,初登大宝的乾隆还无力镇压,只能左右安抚、维持朝堂平衡,活得也挺憋屈。乾隆十年鄂尔泰病故,乾隆亲信讷亲成为满臣之首,这种情况下张廷玉也自然没有必要再留着了。



最后张廷玉多次打乾隆的脸,伤了皇帝的面子。乾隆是一个和他父亲雍正很不一样的皇帝,因此新君必定有新政,先后提出了针对朝臣、选官、农业等问题的多项新措施,但是张廷玉都认为“依照旧例”就好,力主不准。这给乾隆的感觉就是张廷玉倚老卖老,因此渐生嫌隙。


乾隆十三年的时候,张廷玉也感到再不撤就要大祸临头,因此以老病为由请求致仕,乾隆为了显示优待老臣自然不能立马同意,一直到乾隆十四年才同意。对于张廷玉主动辞职本来乾隆挺高兴,给了很多优待,但是张廷玉担心自己不能配享太庙,非让乾隆给个凭证,这相当于当众说不信任皇帝的信用。乾隆虽然给了张廷玉一个诏书明确了他的待遇,但是已经很不高兴了。之后张廷玉又干了两件蠢事。


一是面对乾隆的恩典竟然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进宫谢恩,让乾隆觉得张廷玉不尊重自己;二是乾隆下旨让张廷玉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当面谢恩,圣旨还没发出,张廷玉竟然先进宫来见乾隆了,这不明摆着告诉皇帝我在你身边有眼线么。最终乾隆大怒,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

张庭玉作为满清的三朝元老,他有什么功绩?

张廷玉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做了清朝的三朝元老。那他一生中究竟做了哪些功绩呢?

一、整治吏治,树立清廉之风。

康熙末年的时候,那时官场的行贿受贿情况较为严重,张廷玉当时任吏部的左侍郎,他不仅自己坚决摒弃这种手受贿赂的行为,同时也告诫他的门生要清廉。

张廷玉曾经担任三任的会试考官,当时考生向考官行贿是常有之事,即使考前没有给考官送礼,考后也会送上礼金表示答谢。张廷玉当时作为考官坚决杜绝送礼的这种行为,闭门不见那些送礼的考生。他的这种清廉之风也影响了当时他的许多门生。

二、制定军机制度

在1730年的时候,雍正帝设立了军机房,当时军机房刚设立,军机处的职责制度等大多的制度规范都是张廷玉设定的。军机处各项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动了清朝更好的发展。

三、安定流民,维护社会安定。

在雍正初继位之期,当时有很多流民到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的交界处搭棚居住,这些流民有些与盗贼勾结,或落草为寇,张廷玉这时候提出了要区别对待匪党的建议,他建议朝廷要安抚流民,对于流民中有些有才能的可以选拔任用。这种方法对流民的安抚、边疆的稳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四、为百姓申请宽限赋税。

?雍正十年的时候,山东官员上奏对于没有按时按量交完赋税粮食的人员要给以革职查办。此时张廷玉对皇上说山东地区连连闹灾荒,百姓交不上赋税也情有可原,下跪向雍正请求宽限那些人一年的赋税,雍正听了后动了恻隐之心,当即下旨宽限他们三年的赋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