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年(哀帝元寿二年),二十五岁的哀帝突然去世。此前他的祖母傅太后与母亲丁皇后都已去世。王政君又成为最高权威,她立即恢复王莽的大司马职务。
王莽复职第一件事是罢免董贤,并选立中山孝王九岁的儿子即位,是为汉平帝。王莽命令平帝的亲属一律不许进入京城,以杜绝新的外戚之患。接着,他把傅、丁两氏外戚全部赶出京城。王莽复出执政,得到全社会欢呼,臣民们觉得汉朝振兴有望了。这一年,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实际总理国政。
公元2年(平帝元始二年),发生旱灾蝗灾。王莽带头捐款一百万钱,捐地三十顷,救助穷人。二百三十个贵族跟进,捐出大批粮食、土地,分给弱势群体。民众捕蝗虫,按多少给钱。全国无灾地区凡是财产不满两万钱、受灾地区财产不满一万钱的贫民,免交租税。发生病害的地方,腾出大房子给病人医治。一家死六人以上给葬钱五千,四人以上给三千,两人以上给两千。
王莽废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迁移穷人去住。沿途饮食以及到达之后所需的田宅器具耕牛种子等,都由官府供给或借贷。
王莽又下令在长安城中投资建设五个里共二百个廉租房小区,供贫民居住。权势开始向民生倾斜。
王莽努力解决教育难题,扩大太学招生,太学生数量破纪录超过一万人。他还下令各地兴建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增长知识。
《汉书·王莽传》说,王莽在京城为学者盖了一万间房子,成立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对古典文献有所专长的,都召到京师做研究,前后来了千把人,每天讨论儒家学问。
王莽还大抓意识形态建设,根据《周礼》精神,重订车服制度,分等级确定国人的着装、住房、器用、婚丧式样,接着又下令对老人、儿童不加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
一时之间,社会风气大为好转。逢到灾害,王莽自动吃素,并赦免囚徒。
这些改进或改革措施,大概就属于胡适所说的“社会主义”。
平帝十二岁时讨论结婚,成千上万的士人百姓涌向政府大门,不肯离去,要求平帝必须娶王莽的女儿,以王莽之女为国母,别的女子完全丧失竞争力。王莽女儿当然被选为皇后.平帝因娶王莽之女赐给王莽的两万五千六百顷土地,王莽都退回了。聘皇后的礼金两亿钱,王莽接受六千三百万,其中四千三百万周济刘氏宗族中的没落穷人,剩下的钱大部分孝敬王政君使用。
众大臣感念至深,先是提议把新野、召陵、新息、黄邮聚等四个地方的土地赐给王莽(王莽退掉了新野、召陵、新息三个地方),接着又提议加封王莽为宰衡(高于所有诸侯王公之上的职务官名,为西汉末年新创),后又奏请加封王莽九锡(自古以来视为最尊贵的九种物品,如最高级的车马、衣服、弓矢、乐器、仪仗队、武装卫队、天子祭祀天地用的酒、朱红大门、能罩住台阶的屋檐等,只有新皇帝登基才用)。
加封九锡意味着地位离皇帝不远了。
王莽不受新野田的消息传出,朝廷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恳请王莽接受封地。有人统计,当时全国人口五千万左右,以明朝识字率不超过人口的百分之五计算(北京大学研究成果),汉朝识字者最多二百万左右。长安及周边地区能上书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四十八万多人,这里几乎所有能上书的人都参与了这个运动。
如果当时进行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当在百分之九十九左右。高层官员当中,支持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九百零二人,几乎百分之百。
公元5年(平帝元始五年),汉王朝为王莽加封九锡。一个推举王莽代替刘氏当皇帝的运动开始兴起。为什么无能的刘氏后人永远坐江山,而这样的圣人却不能当皇帝呢 当时绝大多数臣民一致认定,只有王莽才能让奄奄一息的国家重新强壮起来。
地球气候也在帮助王莽。王莽执政之前的几十年,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陨石,日食月食,灾异频频发生。老天爷弄神弄鬼,忙得不可开交。
时在远古,每逢“诡异”,总不免有人添油加醋,口口相传,闹得气氛十分紧张。可是王莽上台之后,灾异大为减少,人们舒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祥瑞”、“神迹”却接二连三出现了。
早在公元1年(元始元年),就有南越人进贡一只白雉、两只白雉。儒生们一查《尚书》的记载,周朝时候,越裳氏曾向周成王进贡白雉。此时白雉重现,显然是“周成白雉之瑞”。
公元5年12月,十四岁的汉平帝去世。同月,长安附近一个井里发现一块白石,上面刻有红色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政君即刻下诏让王莽摄政,朝臣称之为摄皇帝(摄即代理之意,摄皇帝为代理国政),又有人称他为“假皇帝”。公元6年(王莽居摄元年)3月,王政君宣布,立汉宣帝玄孙、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
王莽当了摄皇帝之后,一个最基层的官员——临淄县昌兴亭的亭长向朝廷报告说,他梦见了“天公”。“天公”在梦中告诉这个亭长,“摄皇帝当为真”。为了表示灵验,“天公”还说,早晨醒来,将会看见亭中有一口新井。亭长早晨起来跑到亭中一看,原来的平地上果然出现了一口新的深井。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给京师送来载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铜符。这些信息的内容,都是王莽应该即位称帝。
在诸多“神迹”面前,王莽却是一个劲推辞。形势演变到了非常迫人的地步:他越推辞,臣民就越急;他越展示出无私,臣民就越狂热。全国推举他做皇帝的势头已经汇成汹涌大潮,“祥瑞”和“神迹”每天都大量出现。臣民们也每天都在引起议论和催促,不容王莽后退。历史上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记载:王莽前往未央宫观看各地送来的奇石时,突然天风大作,烟雾弥漫。雾散之后,石头前面出现了帛图:“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公元8年(王莽居摄三年)11月,一个叫哀章的人向朝廷进献了分别放在两个铜盒里的“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符命”的内容是王莽该当皇帝。
到了这个时候,王莽终于顾不得王政君的劝阻,在这个月即位当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废掉刘婴的皇太子名号,封他为定安公。赐给他一块方圆百里的地方,把汉朝的宗庙放在那里。西汉二百一十四年历史就此画上句号。
有研究者说,王莽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民选皇帝,此话有理。王莽当皇帝之后,当时的学界领袖杨雄写了一篇《剧秦美新》献给王莽,说王莽“配五帝、冠三王”,“奉若天命”。
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祥瑞”不过是王莽自导自演的“劝进”丑剧罢了,益发暴露出王莽的“篡位”野心,诸多东汉学者就说这是王莽命令地方官搞的阴谋。其实,就当时形势来看,更大的可能是各地臣民主动所为。这里既有拍马屁成分,又有进献者获益的盘算,也有真心的期盼。不妨说,前者正是利用了弥漫全社会的真心期盼。这种期盼是哪里来的呢 是长期以来王莽的所作所为激发的社会心理。
在历史上,一些宗教创始者或改革者,大都有一个伟岸的人格。信仰他们的人,为他们的人格所折服,常常把他们的弱点忽略了,遗忘了。比如一些人看见大海汪洋的气魄,就情不自禁赞美起来。在那个时刻,他们没有想到海里什么肮脏的东西都有,这海水也不能饮用。在西汉末年那种颓废沉闷马上要完蛋的时候,看看大海还是十分必要的心理调适。臣民们会被大海的宏阔壮观所荡击,从而产生出一种期盼。这种期盼如能实现,那些沉闷自然就会被荡到乌有之乡去了。
这是王莽的作为和臣民期盼之间的互动。所以邓广铭说,王莽是顺应历史要求掌握政权并制定改革方案的。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唐兴亡三百年大全集(套装全7册)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解析版 批注点评24史全集红色经典正版图书籍
易中天中华史全套18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正版王安石变法魏晋风度
史记 文白对照司马迁全本全译史记故事中国通史历史故事书知识书
180包邮-正版大秦帝国全套全6部11卷
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被冠以“阴谋家”、“野心家”骂名的,不计其数。
但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王莽。
那么,王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阴谋家”、“野心家”呢?
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自幼丧父兄,年纪轻轻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对内孝敬寡母,照顾兄长的遗孀,耐心教育顽皮的侄子;对外拜当时著名的学者陈参为师,攻读经书孜孜不倦。
待人接物恭敬有礼,小心翼翼侍奉执掌大权的伯父叔父们。
王莽从不跟堂兄们去寻欢作乐,洁身自好,恭谨勤俭,温文尔雅,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12年﹚,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王凤病重,王莽日夜伺候在王凤身旁,无微不至照顾,几个月如一日,王莽衣不解带,蓬头垢面,面黄肌瘦。
王凤在临终前拜托皇太后和外甥汉成帝,关照一下王莽。
随后王莽有了黄门郎的职务,不久又升任射声校尉。
进入官场后,王莽更加谦逊恭谨。
王莽为侄子请一位博士当老师,每次从朝廷回来总是沐浴净身,衣冠整齐后才去博士府拜谢,对博士恭恭敬敬。
虽然侄子比自己的儿子王宇还小,但王莽给他们一块办婚礼,钱财花费一视同仁。
王莽善待侄子,孝敬母亲,成了人们的佳话。
王莽还结交公卿贵族,礼贤下士,散放财物给穷人,使上下左右齐声称赞。
在一片盛誉之下,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同时晋官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成了朝廷重臣。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成帝提拔王莽为大司马,辅佐朝政。
王莽更加克己修行,延聘德才兼备名声远扬的学者政客当幕僚,收到的赏赐总是全部分给手下的官吏侍从,家中余财也经常发给穷人,而且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
有一次,他母亲生病,各公卿大臣们纷纷派夫人前来探视,负责招待客人的王莽夫人,身穿短衣布裙,以至于贵妇人们把她当成了奴婢。
王莽对当时大学者孔休毕恭毕敬,把一把镶有宝玉的剑相赠,孔休诚惶诚恐执意不收。
王莽说,我见您脸上有块伤疤,听说宝玉可以消除伤痕,所以把剑送给您。
孔休还是推辞,王莽问,您是嫌它太贵重了吧?我敬重您的学识,没有什么比品德学问更珍贵的!说完,用木棒把剑柄打碎,亲自包好送给孔休。
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因故杀死了一个家奴,这在当时的达官贵族中本是区这小事,王莽逼着儿子自杀偿命。
百姓听说后,无不为王莽大义灭亲而感动。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哀帝一命呜乎。
9岁的汉平帝继位。
因平定国家,安宁汉室有功,众多名士 *** ,赞誉王莽的人品和才德,使他进入了西汉末年的政治中心。
而身居高位的王莽一样的谦虚谨慎、勤俭节约、秉公办事、高风亮节,上书请求给王莽封安汉公的有近五十万人,甚至公卿、博士、列侯等共九百零二人联名请求给王莽“加九锡”。
他辅佐年幼的皇帝,勤勤恳恳、无私无畏,群臣都视其为周公般的英明伟大。
王莽重新掌权后,奏请太后封了一批开国功臣及前代勋爵的子孙,对二千石以上官吏,退休后发养老金。
他派官员巡察全国,督促指导农民种好庄稼,帮助农民捕杀蝗虫,减免灾区赋税。
他还带头捐献田宅,赈济流民,在长安城新建了二百多区房舍,安置无家可归者,赏赐财物,安葬死者。
公元6年12月,王莽被历史推上了皇位。
在那没落的王朝末年,在那腐化的群臣之间,却有一颗灿烂的让人精神一振的政治明星,以至于让所有世人仿佛看到了希望。
于是,各种祥瑞符命风起云涌,各式文人纷纷歌功颂德,舆论推动着要让王莽做皇帝,群臣百姓都急切的要王莽做皇帝,然而王莽是如此的拒绝,一次次否定群众呼声和大臣劝解,最后只有在太后下诏的前提下,退了一步当了“摄皇帝”,即摄行皇帝之事。
三月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
此时,各地的叛乱不止,都被王莽平息。
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引导下,王莽本人也逐渐沉迷其中,相信符命、敬神敬天的他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上天注定来挽救苍生的真命天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颇有“民选”色彩的皇帝就这么诞生了,王莽改国号为“新”,要一扫西汉末年的腐化而力创一个全新的时代,他决心励精图治、他决定大刀阔斧,他要托古改制,按照周礼打造他心中一个理想的王国。
王莽依照《周礼》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新政。
政治方面仿效周代的封建制度。
更改汉朝的官名,完全仿照唐虞三代的旧制。
社会方面 禁止奴婢买卖: 把奴婢改称“私属”,仍为私人所有,但不许买卖。
经济方面实行王田制度: 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改称“王田」”,不准买卖。
规定一家男子不满八口而占田超过一井(九百母)的,要分余田给本族或乡邻。
原来无地的,按男丁每人授田一百亩。
设五均司市官,负责征工商企业和管制 。
平抑物价当货物滞销时,由 *** 平价收购;货物昂贵时,则平价抛出,以防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另外,五均官又负责向人民贷款,凡因祭祀丧葬所需贷款者,不取利息。
若因借钱经商的,收年息十分之一。
推广管理六种经济事业,叫“六管”,即是煮盐、冶铁、酿酒、铸钱、名卜、山泽资源及五均赊贷。
改革币制:王莽多次变动币制,曾发行多种货币,分为金、银,龟、贝、钱、布等共六类二十八种,种类繁杂,换算烦琐。
从成帝到哀帝的40多年间,西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王莽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方案,这些方案,就是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明智之举!
西汉中期以来,官吏贪赃枉法腐败堕落,贵族豪强掠夺聚敛财富,老百姓日常生活难以为继。
整个社会就像是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苟延残喘。
王莽上台后,虽然进行了大胆改革,只是些修修补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政侵犯了贵族豪强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反对和 *** 。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各地地主武装风起云涌,而书生意气的王莽却屡战屡败,潜伏西汉末期多年的各种社会矛盾被引燃了,各地地主豪强纷纷组织农民军队对抗中央,其中就有一支借用了汉室皇家名义并迅猛发展的刘秀军队。
翌年,刘秀等起义军攻破长安,新莽政权垮台,王莽被杀。
这就是王莽的一生。
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太庞大了,以至于每一次稍稍触动他们一丁点利益的改革都显得举步维艰,甚至像王莽这种哪怕你本身就是皇帝。
改革,也就必然会有主张改革的人为此牺牲,商鞅被车裂了、柳宗元被流放了、王安石被罢免了,但他们得到了历史的贤名,而王莽,为之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他失去了皇位、失去了头颅,还落了个万人唾骂与耻笑。
王莽的悲剧在于他不该发起了一场失败的改革并终而失去了江山,成王败寇,他放着好好的富贵不享却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妄图去撼动既得利益群体的庞大根基,照搬什么圣贤之书去架构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大同社会,毕竟是书生啊。
在西汉和东汉之间,夹着一个新朝新帝新政,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
唐人有诗:“周王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其意是,周代独揽大权的周公也曾惧怕那些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王莽原形毕露前也曾有礼贤下士的美名,要是他们早早地死掉了,那么他们是忠是奸谁能知道呢? 如果一个人是伪君子,那他一定别有私心,而当他的企图得逞后其定会撕下伪善的面纱,而在史上被公认为最虚伪的王莽,却几十年如一日的谦恭仁爱、高风亮节,他登上皇位后既没有大兴土木、暴杀政敌,也没有荒淫无道、沉溺酒色,而是如此的勤政爱民,是如此的一心惦记着天下贫苦百姓。
对于王莽这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种有益于人民的人就算再虚伪我们又何尝求之不得?从王莽执掌朝中大权到所谓的“篡汉”,是有广大朝臣的支持和鼓励的。
是符合当时维持国家机器,维护朝廷安定的做法。
这一点,比后人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弟的做法,来的要平和些。
王莽以新代汉,没有通过流血的战争,没有残忍的杀戮,堪称中国历史各朝代更替的“和平典范”。
王莽篡夺皇位,就被人骂为“阴谋家”、“野心家”,就把他的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孝敬母亲,散财于穷人,说成是沽名钓誉,居心叵测,假仁假义,不忠不孝,伪君子,就把他的新政改革说得一无是处,这公平吗?国人有个习惯思维,皇帝反不得,汉朝就是刘姓一家传宗接代,别人觊觎不得,如果谁篡位夺权,就是阴谋家、野心家,就是奸臣逆子,就要全国共骂之,全民共讨之。
对此,我大为不然。
汉朝天下到了由一个八九十岁的皇太后和几个娃娃皇帝当政时,已弄得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夺下汉朝刘姓皇位,取而代之,有何不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想当年汉朝的天下不也是夺了瀛姓的天下吗!凭什么愚钝的汉皇室子弟可以当皇帝把国家弄得不安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贤德的王莽不能!踢开占着茅房不屙屎的昏君,而自立为王,此乃正义之举,天下之幸,何罪之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冢虎”司马懿
下一篇: 靠打白条夺取政权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