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的一首《台城曲》为后世铭记。究竟是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了韩擒虎,还是因为韩擒虎我们才注意了这首诗,现在已经说不清楚。我们所能说的,只是韩擒虎这个人物的传奇故事。
韩擒虎出身将门世家,以具有胆略雄威见称。他可以流传至后世的经典战役并不多,然而就是平陈一战,让他的名字得以记录在历史的功名柱上。大隋朝结束三百年的分裂,中国获得了大一统,这一仗起了点睛的作用。
他究竟叫什么
韩擒虎,光听名字就很有气势,历史记载他“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虽说是夸奖的话,但是可以想象他绝对不是帅哥,长相没准还比较吓人,与他的名字很匹配。
还有书上记载他原名叫韩擒豹,不论擒什么,这名字倒是起得很直白很实在,可以想象他的老爸老妈对他期望很大,同时也体现出韩家崇尚武力的传统,没有什么文化功底。但是这个名字非常符合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他曾经抓住过皇帝。抓皇帝这个活儿在历史上可不是小事情,比抓老虎、豹子威风多了。
不管是擒虎还是擒豹,他肯定不叫韩擒,虽说只去掉了一个字,这名字就显得有内涵多了。但是《隋书·韩擒虎列传》中第一句就称其为“韩擒”,那他到底叫什么呢
原来唐朝时期,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名字里有个“虎”字,所以对唐代百姓的名字来说,“虎”是非常忌讳的一个字。《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在唐朝就被改为“武劳关”。就连老虎都不能叫老虎,要叫“大虫”,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宋代。而《隋书》的主持编纂者恰好又是唐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对于这类的忌讳更是在意,所以才将韩擒虎的名字去掉了尾巴。由此可以得知《隋书》把他的名字写成韩擒而省略掉虎字,其实是情有可原的。从这一点就可见封建时期等级制度之严格,实在是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种忌讳同时还让我们认识到一件事:连皇帝祖先的名字都这么忌讳,所以韩擒虎后来能生擒陈后主,确实是件大事,这件事情的重大程度是我们今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韩擒虎能位列隋朝开国四大将军之一,也正是因此一战的缘故。
出于要避讳“虎”的原因,唐代留下的史书中有的地方还有称韩擒虎为韩擒豹的,这大约是因为虎豹连称之故,在我们看来,古人的忌讳之类的规矩真的很无聊,没有一点意义。韩擒虎本人肯定不会把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这样改来改去,他如果还在世,肯定要气得七窍生烟了。
北周的“舌战”将军
韩擒虎的父亲是北周的大将军韩雄,曾经做过洛、虞等八州的刺史,声望很高。所以韩擒虎是正儿八经的将门虎子,而且他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除了以胆略著称以外,韩擒虎还喜欢读书,比他老爸强得多。他认为武将如果没有一点经史的学问做基础,很难成大器,所以他熟读经史百家,但主要是大概了解就行,不拘泥于章句之间,这是《隋书》中的记载。从这一点看,他颇得诸葛亮的读书要旨,但是放在今天来看,他可算不得好学生。
“学好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由于有个好的家庭背景,接触皇族并不是难事。再加上韩擒虎打仗能以一敌百,讲理又头头是道,用兵亦出神入化,所以当时的北周文帝宇文泰见了他很是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将领之才,还下令让皇子们多和他来往,以便学习和交流带兵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宇文泰这么做其实也不能排除拉拢人才的嫌疑,老爸是大将军,德高望重;儿子勇猛有加、前途无量,这样的人才岂能浪费
不管宇文泰出于何种心思,总之由于他的器重,韩擒虎这一代将才才有了施展才干的地方。有了皇帝老儿做靠山,韩擒虎的官运挡都挡不住,打过几次仗之后,很快他就官至都督、刺史了。父亲去世后,韩擒虎又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还被朝廷授予新义郡公的封号。
受尽礼遇的韩擒虎也为北周出了不少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领北周的军队多次挫败了陈、北齐对江北的进攻,在各国中的名声越来越大。
最令韩擒虎得意的一仗当属金镛城(又称金庸城)一战。当时北周的邻国北齐,国土面积小,土地不多,兵力又不强,而且北齐皇帝不勤于治理国家,荒淫无度,国内政治极其腐败。北周武帝宇文邕看准了这一点,于是亲自披挂上阵,名义上解救北齐万民于水火,其实扩张地盘去了。皇帝都出动了,这一仗规模肯定不能小,而且结局也肯定不能失败。但是大军进攻到金镛城的时候,被北齐大将独孤永业挡住了。
说起来金镛城的守城将领独孤永业也不是善茬,他是北齐老牌名将,计谋多端,用兵神出鬼没,很难对付。看到周兵围城了,勇谋兼备的他号召军民联合起来共同守城。发动群众作战向来都是很厉害的一招,北周军队因此强攻了很多次都攻不下,不仅伤亡惨重,持久的攻城战还消耗了大量的粮草。供给上一旦困难了,军心就开始不稳。字文邕焦急万分,决不能战败而退啊!不然皇帝的老脸往哪里搁。就在这“前有铜墙铁壁,后有敌人援兵”的形势下,韩擒虎出场了,他请求单枪匹马入城将敌人说降。
今天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打仗时仅凭一个人的几句话,敌人就能罢战,古人也太好骗了。那时候人单纯啊,战乱久了,自然首先要权衡一下形势是否对自己有利,能活下去当然最好了。也就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一点,才有了韩擒虎这样单纯的勇士。
韩擒虎一人一骑进入齐营,在刀枪架在脖子上的气氛中,他也威风依旧,豪气逼人。直接挑明齐王的昏庸和腐败,点明形势,齐国迟早灭亡,而北周在宇文邕的治理下日渐强盛,金镛城迟早会被周军攻下。在这种形势下,明智的选择只能是罢兵息战、弃暗投明,这样还可以少使生灵涂炭,也能保住各位将领的官爵。
经过韩擒虎的一番颇符合情理、又很符合形势的劝说,独孤永业终于决定献城投降,架在韩擒虎脖子上的刀也撤了下来。韩擒虎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一座城池,得到了数万军队激战却得不到的战绩,足见其胆识和口才都胜人一筹。
运气绝佳的开国上将
如果说打仗不仅靠勇气,还靠运气,那么《台城曲》中的韩擒虎绝对是一个运气很好的福将。
公元581年,北周丞相杨坚从静帝孤儿寡母手中夺过江山,改立了隋朝。韩擒虎并没有像历史上称颂的忠臣那样,誓死反抗杨坚的吃里爬外,也许他也认清了北周灭亡是大势所趋,所以很平静地继续在杨坚手底下效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隋炀帝接连杀掉几位开国功臣,而只有韩擒虎能得以善终——他懂得在政治的漩涡中只有保持低调,才能安稳地生存下去。
隋文帝杨坚是个很有野心的皇帝,统一中国是他长久的心愿,自从登上皇位,杨坚就着手谋划对南陈的战争。韩擒虎自隋建立之后就被命令去做庐州(今安徽合肥)总管,而庐州正是南陈与隋国接壤的地方,所以有人因此得出隋文帝很器重韩擒虎的结论。事实上南陈从梁朝手中接过帝旗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这个朝代的先天发育不良,很难相信南陈会主动进攻隋朝。而且作为前朝大将,韩擒虎的地位是很尴尬的,杨坚怎会把他放在身边呢 如果历史只是这样平淡地走下去,韩擒虎的结局大概不是被罢官就是被杀吧,但是老天太偏爱他了。韩擒虎赴任庐州总管之后,并没有思考这些事情,而是立即着手扩充水军,训练部队,建造船只,同时还偷偷派出间谍,收集南陈的情报,收买江南人心。驻守庐州好几年,韩擒虎勇猛而又直肠子实心眼的名声传遍了长江两岸,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平易近人的将军,甚至南陈的将士中,很多人都不把韩擒虎当成敌人。
如果您自己有原创的微信公众号,苦于没有粉丝没有阅读量,可以联系我们,有偿合作推广微信公众号。联系微信:
:
“民间历史故事”“鱼羊趣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唐兴亡三百年大全集(套装全7册)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解析版 批注点评24史全集红色经典正版图书籍
易中天中华史全套18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正版王安石变法魏晋风度
史记 文白对照司马迁全本全译史记故事中国通史历史故事书知识书
180包邮-正版大秦帝国全套全6部11卷
介绍教师的:
三尺讲台:三是古人常用一个约数,比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就解释为好几年。讲台三尺也用了(缩小化的)夸张手法,意思是讲台虽小,也能做出大贡献。
三寸舌 :舌头是说话的主要器官,长约三寸,古人多用「三寸舌」或「三寸之舌」来表示口才。
三寸笔: 指老师上课用的粉笔,大概长约三寸。意思用一个小小的三寸粉笔,就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千桃李 :指的是教出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讲台、舌头、粉笔都是老师必不可少的,桃李是指老师教过的学生,俗话说的“桃李满天下”就是指德高望重的资深教师。
扩展资料:
典故“桃李”:
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简主曰:‘……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得采其叶,秋得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他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
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反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像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参考资料:-桃李
三寸舌的解释
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史记·留侯 世家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 布衣 之极,於 良 足矣。”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 清 蒲松龄 《 聊斋 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词语分解
三的解释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 部曲 。三国( 中国 朝代名)。 表示 多次 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部首 :一。
掉三寸舌是玩弄口舌的意思
同义词三寸不烂之舌造句:对方那么难缠,你都能说服,你真具有三寸不烂之舌。如果你想凭三寸不烂之舌来赢得对方的好感,很有可能会落得孤单的下场。汤姆会用他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约翰放弃他的疯狂计划。他上了演讲台,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听众频频点头。
他有三寸不烂之舌,几乎没人能把他驳倒。一个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和飞毛腿的普通人。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向厂商募捐,终于办成此次义卖活动。他是天生的情场高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总能找出理由把自己说成是个女士杀手。
小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老板举办员工出国旅游。你放心!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说服他来帮忙!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很容易就能虏走芳心。
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精通兵法,很有谋略,能言善辩。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刘邦称帝之后,想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想出家当道士说:“我凭着自己的三寸舌,报了秦国灭韩国之仇,我心满意足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81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之洞的怪癖
下一篇: “傻子”光王被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