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丹尼斯 狄德罗写了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质量上乘的睡袍,狄徳罗收到这件礼物后非常喜欢。
可是,当他穿上华贵的睡袍时,突然觉得周围的家具那样破旧不堪,不但颜色过时了,风格更是和身上的睡袍不搭。
于是,为了与睡袍相匹配,他就买了新的家具,终于让周围的环境配合了睡袍的档次,可是,这样做他却感到很不舒服。
因为,在一时的冲动过后,他发现“我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 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到了狄徳罗这篇文章,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
就是“狄德罗效应”,专指这种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狄德罗效应”被称为“人类最难以摆脱的十大心里之一”。
人们会落入“狄德罗效应”的陷阱,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已渴望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无用的。
就像偶然得到了一件睡袍的狄德罗,他开始渴望跟睡袍更相配的各种家具,但他没有意识到睡袍本身并不需要家具来村托,那些老旧家具不是配不上他的新睡袍。
而是配不上他已经开始膨胀的欲望。
现代人总感觉活得很累,身上背负的重担越来越多,原因就在于人们不懂得放弃那些生命中无用的东西,并且让心灵承受过多的欲望和枷锁。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无用却时时烦扰我们的东西从生命中清除出去,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跟随自己的心,感受简单生活中所蕴含的幸福。
生活需要简单来沉淀,那些过高的期望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却一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后就希望能拥有美好的婚姻,然后希望拥有宽敞豪华的寓所,然后希望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
当这一切都实现后,许多人依然不满足,因为还希望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成为更有钱的人,能买得起高档商品,承受得了更奢华的消费。
而最开始,我们只是想要找一份工作使自己不至于饿死而已。
正是这些永无止境的追求,让许多人陷入“狄德罗效应”的陷阱中无法挣脱。
生活需要简单来沉淀,那些过高的期望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却一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狄徳罗效应”的陷阱呢
有一天,苏格拉底带着学生去雅典最热闹的集市上课。
逛完集市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你们在这个集市里都找到了什么 ”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吃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如果不是因为老师您在讲课,我们一定会买上满满一车商品回家。”
苏格拉底点点头,然后说道:“我却跟你们相反,在这个集市中,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随后,苏格拉底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
生活中有些无用的东西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那么,就要学会放弃。
只有懂得放弃,才能制止欲望的无限膨胀,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跳出“狄德罗效应”的唯一办法就是遏制、消减自己过多的欲望,抛弃那些纷繁而无意义的欲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简单、美好。
01 镜中我效应
镜中我:客观看待自己,而非外界界定。
自利性偏见:好事内在归因,坏事外在归因。
沉锚效应: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最常见案例:加不加鸡蛋?加一个还是加两个鸡蛋?
瓦伦达效应:越在意越容易失去。
库里肖夫效应:人们看到的世界,只是内心世界的一个投射。
02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如果可能犯错就一定会犯错,则需计划周全。
酝酿效应:思想走入死胡同,思考僵化时,可以先放放,再去思考,会有新的灵感。
控制错觉效应:相信直觉,但不过分依赖。
羊群效应:从众和盲从。
巴纳姆效应:看上去和自己相关的信息,笼统模糊的描述,类似正向检验策略。
奥卡姆剃刀原则:砍掉一切繁琐的树枝,例如:少即是多。
03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坏情绪会传染,但也可以被管理,防止情绪污染。
野马效应:非洲野马被吸血蝙蝠吸血,愤怒狂躁而死。愤怒是一种自我毁灭。生活中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行为。
海格力斯效应:无视仇恨,仇恨就会无视你。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才能轻装上阵。
习得性无助: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情。
04 约拿情结
约拿情结:来源于《圣经》,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就不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跳蚤效应:来源于,跳蚤本可跳跃1米多,以它的比例来看,相当于人类18层高楼,但被限制在1米内瓶子里,长此以往,无法再跳跃超越一米。不要轻易给自己的人生设定。
洛克定律:合理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
瓦拉赫效应:扬长避短,适合个人能力管理,而木桶效应,适合团队的管理。
内卷化效应:不思进取,只在原地打转。
青蛙效应:温水煮青蛙。
05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安慰剂效应:心理暗示。
马蝇效应:来源于,马蝇叮咬让马跑的更快,适当的压力也是动力。
布里丹毛驴:毛驴前后都有干草,前前后后,犹豫不决,导致毛驴差点饿死。选择前不犹豫,选择后不后悔。
06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良好的第一印象,发生在陌生人第一次见面认识。
近因效应:最后印象,一般发生在熟人身上,之前再好,不如最后一次的印象。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爱屋及乌。
刻板印象: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虚假同感偏差:换位思考,而非以己度人。
07 自重感效应
自重感效应:让别人觉得自己很重要。
相悦法则:我喜欢你,因为你喜欢我。
阿伦森效应:我们厌恶给我们带来挫败感的人。例如:打菜阿姨满勺子的菜,抖出一部分。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改宗效应:反驳后被说服,人更喜欢这样的人,让他的自重感加强了。
出丑效应:犯错效应,没有百分百的完人。
08 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米尔格伦实验:所谓良知,底线有多坚固?
破解囚徒效应:引入反复博弈,化被动为主动。
09 互惠法则
互惠法则:接受他人的小恩小惠会让人产生负债感,然后容易答应一些平时你会拒绝的事情。
承诺一致性原则:决定过承诺某件事情后,之后行为不自觉按照承诺进行。
登门槛效应:接受了他人低要求,再提高要求,也会答应。
门面效应:先提高要求,被拒绝,再提低要求,可能会接受。
禁果效应:越禁止,越诱惑。
超限效应:越说服,越反感。刺激过多,引起他人心理免疫和逆反。
10 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价格越高,人更容易接受。
吉芬之谜:追涨杀跌,例如股市、楼市、爱尔兰土豆。
消费者剩余:是否超过消费者内心估值,没则剩余。
稀缺效应:物以稀为贵。
折扣效应:被理性驱使的感性消费,提前预支未来消费。
11 路径依赖法则
路径依赖法则:选择最近的便利店,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决定了以后的从业方向。
蔡加尼克效应:对未完成的事情关注度最高。
权威效应:权威引起决策的惰性。
古德曼定律:沉默效应。
12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德西效应:挖掘人内部的动机,而非外部物质奖励。
不值得定律:必须做不如值得做。
雷尼克效应:用心留人,胜过用薪留人。
罗森塔尔效应: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
破窗效应: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
13 史华兹论断
史华兹论断:幸福与不幸。
贝勃定律:幸福本质上是种敏感度。
狄德罗效应:幸福来自给生活做减法。
鳄鱼效应:关键时刻的取舍之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68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非传统学习
下一篇: 贝勃定律幸福本质上是种“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