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自己钱财的储存可以有许多种方式。最直接的是存入银行,或者进行合理的投资。相较于科技匮乏的古代,我们有了许多可以储存金钱的软件,像微信、支付宝。那么在没有银行或者存钱软件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存钱的
第一种:灌存。在古代又叫扑满。这种储存方式相当于我们小时候的存钱罐,一枚硬币一枚硬币的投入罐中,越积越多,最后存满。这种方法简单又便捷,不失为储存钱的首选方式。
第二种:梁藏,就是藏在房子的房梁上。古人为了钱财安全,就喜欢把钱挪到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去,比如屋子的最高处,有人直接放上去,有人是用绳子吊着。这种梁藏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钱财不被偷窃。
第三种:窖藏。除了存钱罐和藏在房梁上,古人还喜欢埋钱。由于古代铜钱不容易腐蚀,所以很多有钱人用坛坛罐罐一类器物,将钱财埋藏到地下,所埋的东西以金银居多。古人为了避免钱财被挖走一般会埋得比较深,然后再用石子和泥土盖上厚厚的一层,埋好以后上面再放一层石子和泥土,这样就算有人挖开,也只会拿走一部分,更深的那一层还能保留下来。
第四种:壁藏,就是将墙壁做出夹皮层,将值钱的东西放进去。在古代有许多大户人家建造房屋时都会修建密室。密室里不仅机关重重而且还可以存放财物。这种存钱方式有许多好处,方便自己检查以及比较隐秘不易被发现。
古代的人存钱
即使在科技匮乏的古代,古人也创造出了许多存钱的方式。不论是灌存、梁藏还是窖藏、壁藏,这些方式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这期的介绍,你是否对古人如何存钱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
往期推荐
第346期古代冷知识之——古代体育竞技的多样性
第347期|古代冷知识———古代如何进行天气预报
第348期|古代冷知识——古人如何获取时间
图片来源:百度
扫
码
关
注
主编:吴倩 薄雯雪
文字:张书汇
排版:王文婧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苏轼在《答秦太虚书》中曾表示,由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幅减少,须节约吃穿用度。为了节流,他于是规定自己每天开支控制在150文钱以内。他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每月发工资后取出4500文钱,分成30堆后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长长的画叉挑取一串,取完后就把画叉藏起来。每日花不完的钱则用竹筒贮藏起来,以备来客时招待使用。苏轼这种理财方式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储蓄。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宫殿,过去叫?紫禁城?,现在叫?故宫?。它有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辉煌与沧桑。
1、紫禁城修建时间
永乐四年,朱棣下诏书营建北京皇宫,直到清朝,都在不停地完善。修建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永乐开创:这时配合营建都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南拓,并完成北城墙的修建,确立了皇宫的规模与布局。1417年,紫禁城开始营建;1420年底,紫禁城的主体工程竣工。
英宗完成:明朝发展到此时,已经有比较充裕的财力、物力,京城个城门的瓮城、日、月、天、地坛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1441年,明英宗下令重新修建了乾清宫、坤宁宫以及外朝三大殿,并重申?定都北京?,故宫由此正式成为皇宫。
嘉靖扩建:1544年,嘉靖加筑外罗城,因工程庞大只筑成?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周围二十八里,共七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广宁门、广渠门、东便门、西便门。
清朝修建:经历明末的战火,紫禁城已经破败不堪。清军定都北京后,在继承明代紫禁城的基础上,花了十四年时间将其修复、扩建。
2、故宫在明清时期为什么叫?紫禁城??
紫禁城之名来源于紫微星座,依据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说,紫微垣位于天空的正中央,是天帝所居,因此,紫微星被认为是帝座。天人对应,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应该有一个?紫?。
同时,皇宫是皇家工作生活的地方,是一般人不得进入的禁区。所以,故宫被称为紫禁城。
3、故宫的设计中的古代文化特色
遵循儒家礼制:儒家礼制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宫殿设计的思想基础,依据身份制定出体现社会等级的建筑结构、规模、形式与色彩。
故宫一样依据礼制而建,中轴线对称,左边太庙,右边社稷坛。外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后三宫与东西六宫的布局,都符合中轴线对称原则。
象天法地:依据天象和地理方位营建宫殿。古人认为,天庭以紫薇垣为中心,其余星座有规律分布周围。依据天圆地方,地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故宫的布局就是以天子听政的太和殿为中心,前为五门,后为寝宫,寝宫两边有东西六宫、乾东西五所护卫,布局皆以帝王为中心。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土的方位为中,位于故宫中心三大殿的台基就是土字型,表示王者居中统治四方。
木属东方,色彩为绿,表示希望与成长。明代将太子居住的的宫殿建与故宫的东侧,乾隆年间修建的?阿哥所?也选址东部,屋顶都是绿色琉璃瓦。
火属南方,色彩为红,因此,南门、午门的色彩都是以红色为主。
水属北方,故宫北部供奉玄天大帝,殿后正门有一块栏板是双龙水纹。
金属西方,表示秋季,因此将太后居所安排于故宫西边。
4、故宫的布局
故宫是三重城墙包围之下的?城中之城?,外观规正,是正式城墙建筑。其整体呈矩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72万平方米,有?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故宫的所有建筑,有前朝与内廷两部分构成。前朝就是故宫的前部,以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为中心,这是帝王治国理政、颁布政令、举行朝会大典的地方。三大殿的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文华殿、武英殿。内廷是故宫的后部,包括三宫和东西六宫。
中国古人使用的储蓄、保值的途径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手段、办法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
贮藏,一般分为窖藏和罐藏两类。
“文.革”期间的1970年10月,陕西西安曾有一次重大的窑藏文物出土。当时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基地上,工人挖出了两个肚大嘴小的“驴嘴坛”和一只大银罐。打开一看,这坛罐中贮藏的金银、玉石、金币、银铤、银饼等贵重物品多达千余件。其中金银器物多达265件,后经考证,这是唐人埋下。
1982年正月初七,江苏盱眙马湖店村有一万姓农民,在挖水渠时也挖到一批宝物。当时生产队分片挖水渠,万姓农民分到的一块地最不好挖,但就是这块没人愿挖的地方,却挖出了几十斤重的金器财宝。最值钱的是一只金兽,竟然有18斤多,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一只金兽。压在金兽下面的,则是一只精美的铜壶,打开壶盖后看到,里面装满宝物,其中有9块半金饼、15块马蹄金。经考证,这批财宝属于西汉,是时人的窑藏储蓄,或许是因为战乱或家世变故,他的后人没有能再取出这批宝物。
除了埋到地下,中国古人比较常用的贮藏方式还有“壁藏”、“檐藏”、“梁藏”等。
所谓壁藏,就是将墙壁做出夹皮层,将值钱的东西放进去。古文献中著名的“孔壁遗文”,就是在孔子后裔家的墙壁内发现的。当时,刘彻(汉武帝)当皇帝,鲁恭王扩建宫室,拆了孔家老宅,意外从墙壁夹层中发现一批古文经传简牍,有《孝经》、《尚书》、《礼记》、《春秋》、《论语》等,这些简牍又称“孔壁中经”。由此可见,“壁藏”手法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
檐藏、梁藏就是将钱物收藏在屋檐下,或是悬吊在房梁上。这种贮藏宝藏心理也为盗窃者所了解,入屋盗窃的小偷雅称“梁上君子”,便与此有关。梁上既然能藏钱,自然也是小偷藏身的合适地方,顺手牵羊,盗走财宝。
对于零星的贮藏,古代流行的手段竟然与今儿童储钱用“聚宝盆”是一个原理:用钱罐收藏,聚少成多,最后满时或是需要时,将钱罐打破取出。这种钱罐,在古代叫“扑满”。
经考证,万姓农民挖出来的这批财宝朝代,属于西汉,不应该是随葬品,因为附近并无墓葬,当是时人的窑藏储蓄,因为战乱或是家世变故,其后人没有能再取出这批宝物。
窑藏采取了反盗宝手法
民国上海名医陈存仁,当年陈家析产分家时,记载窑藏了20缸银子,但最初只挖出了8缸。就算是扩大挖掘面积,向四周挖掘,也不能找到。后来有经验的长辈提醒,再往下深挖试试,果真挖出了埋在下层的12缸银子。
原来,这是因为前人在窖藏时,采取了反盗宝手法,即将藏宝坑挖得很深,再埋入装满财宝的坛、罐、缸这类器物,用以迷惑盗贼。而且,古人很讲究放置财物的方法,通常采取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一层,再掩埋再放,多者达三四层。在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瓦片之类,以增加盗挖的难度。即使被盗挖,盗贼往往也只能发现上层。更巧的是,这也符合了古人赚一点钱就贮藏一点、埋下一层的习惯。此外,窖坑一般选在卧房内、炕(床)底下。也有选在院内,如在院内常会在地面上做出一系列伪装,如建上茅厕、猪圈、便房等。
古人没有现代这样的防盗保险箱,所以在窑藏时,必须想方设法不让盗贼找到。上面这种将藏宝坑挖深且分层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更有“聪明人”想出了将钱财藏到粪堆、茅厕这些肮脏之地的办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就是被采取窑藏方式处理的,藏匿的地点是吴姓人家的粪坑下面。
还有一个极端的防盗法子,传说有一个发了大财的晋商,觉得将财宝埋到地下、放进墙壁,寄放钱庄都不放心,于是便把成堆的银子熔化成液体,浇灌进家中的地板。这手法太另类、太出人意料,盗贼确是找不到了,但“家贼”难防,其子孙没钱的时候便会悄悄敲下点银子。
古人卖房先“掘地三尺”
古人窖藏财物,埋藏者又不轻易透露消息,若干年后,宅第易人,新主人在翻修或重建时,往往可以挖出前人的窖藏。因此,后人遇到拆迁、搬家时,往往都会“掘地三尺”,把家前屋后地下翻一遍。从古人房产买卖史料上,确实可以找到“掘钱”的记录。
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中“无枉费亦无得”条,便记录了一则买房遭索“掘钱”的事。当时洛阳很多财主家都有掘地藏金的习惯,其后人在卖房时便会想到这一点,有意向买主索要“掘钱”。在朝廷当大官的张观买房时,卖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掘钱”,最后张观多付钱1000多缗(古代计量单位,即一千钱),卖主才交付房子。时人都认为张观付这笔钱太吃亏,谁想张观买下后,竟然真的挖出一大笔财宝,挖出的一只石匣子里装有数百两黄金,正好是张观买房的全部费用。
又据说,苏东坡年轻时,在金山寺借住读书,三餐不继,穷极无聊下在床底乱挖,果然挖到一大瓮白银。但他不贪,封好后又埋回去。后来他中了进士,才叫家人掘出来供作修寺庙费用。
中国古人的储蓄中占很大比例的是“蓄铜
与现代不同,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但古代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用的主要等价交换物,不是纸币,也不是金银,而是铜钱。因而,中国古人的储蓄中占很大比例的,实是“蓄铜”。
现代考古中已发现很多铜钱,有的窑藏铜钱甚至是成吨出土,由此可见古人储蓄是多么疯狂。1967年冬天,在湖北黄石市西塞石维修长江干堤工程取土时,发现一处钱窖,最后称量一下,这批铜钱总重达22万斤。铜钱中最早有西汉“半两”铜钱,最晚为南宋的“淳祐元宝”,据此推测是南宋人埋下的。
1981年10月,在湖南省攸县,一易姓农民在家旁边挖泥时,也挖出一处古代铜钱窖,先后挖出的古铜钱装了5汽车,共重3万多斤。出土的铜钱分期也很广,从汉武帝的“五铢”铜钱,到唐高祖的“开元通宝”、后周的“显德”铜钱,到南宋高宗的“建英通宝”,多达30余种。最后推测,这批铜钱也应是南宋人埋下的。
由于城市房产大开发,这样的考古发现在近十来年更多。2010年底,杭州一个工地上发现的窖藏铜钱4000多斤,装钱用的是一只长达1米5的特大皮箱,发现时已腐烂了,推测是明代人埋下的。在差不多的时间,在陕西华县咸林中学门前一建筑工地上也发现一处钱窖,出土了几万斤古铜钱。
除了铜钱外,考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铁钱。1997年7月在河北沧州挖出了重达近10万斤铁钱;2006年7月,在山东省东营市新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6万多斤铁币。这些铁钱都是宋代钱币,出土量之大令人吃惊,钱币的所有者放在今天也堪称亿万富翁。
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发现唐代窖藏一处,在两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巨瓮和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大银罐中,贮藏了金银器、玉器、宝石、金石饰物、金银货币、银铤、银饼和药材等千余件。其中金银器物达265件,是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出土文物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其中包括众人所熟知的海内孤品,中国政府禁止其出境的兽首玛瑙杯,以及国家一级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郭沫若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考证,这批文物“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6月因安禄山之乱逃奔四川时邠王李守礼后人所窖藏”。他认为这批窖藏文物是邠王府中的财物,可能是在“安史之乱”时仓促埋下而后来未能挖出,所以才保留到现代。而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北京大学的学者考证,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唐代尚书租庸使刘震,窖藏埋藏年代应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的泾原兵变时,也因兵乱保存到现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9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下一篇: 总第三百四十八期陈毅安——无字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