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烈士赵一曼女士所留下的壮志凌云的话语,从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这位伟大女性身上的信仰与力量和为了光明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这朴实又真切的字句中包含了一位母亲多少的爱意与不舍,这封家书是赵一曼于1936年8月2日在被日寇押往珠河的火车上写给儿子陈掖贤的遗书。赵一曼被捕后,敌人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在敌人的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而后从容就义。
九一八事变后,儿子宁儿未满三岁,赵一曼就被派往东北抗日,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作为母亲,她对儿子依依不舍。赵一曼在信中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对儿子寄予厚望:“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民族危难之际,像赵一曼这样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儿女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观众中也有宁儿。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之后,宁儿曾专程前往东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他用笔抄下了这封被翻译成中文的遗书,抄完后用钢笔在自己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直到去世,那三个字都仍留在他手上。
家书虽迟到了二十一年,但赵一曼女士给后人留下的精神与力量却永不磨灭,历久弥新。今日之中国之所以辉煌强大,就是因为有一位又一位“赵一曼”的挺身而出,后人们才能享受这披荆斩棘得来的幸福!
往期推荐
第342期|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第343期|风俗厚,人才出—《梁启超家书》
第344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图片来源:百度
墨香流韵
主编:吴倩 薄雯雪
文字:李鸣珂
排版:王文婧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主持人:今天是2006年的第一天。代表栏目的工作人员让关注节目的观众问好。过年是表达情感、传递心意的好时机。发条短信、打个电话,那您有没有想过写一封家书呢?我们今天从说说家书。
亲爱的爸妈:你们好!离别已近半个学期了,相信你们对我的思念早已延续了半个世纪。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我在这里一切都挺好的,我已经二十岁了,能照顾自己了,希望你们不要挂念。可是你们怎能不挂念呢?
敬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又有好几个月没有见面了,请原谅儿子的不孝,记忆中我很少给您们写信。这次学院号召大家写家书,我也想借此机会来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
主持人:刚才给你读的这些是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的学生们写给父母的家书。写家书是学院最近组织的一次活动,要求家书的主题是感恩父母。
爸妈:你们好,很长时间没和家里联系了,家里可好?妈,开始扒海蛎了吗?记得戴上手套啊,要不然,手上又全是口子了。这是大二学生邹晓伟写给父母的信。上大学两年来,她还是第一次给家里写信呢。
同期:蓝衣女孩:学院不组织这个活动,不提醒一下,恐怕是真的不会写,没有这个想法。
邹晓伟来自大连的农村,她爸爸身体不好,家里家外全靠妈妈一人支撑。为贴补家用,每年入冬以后,晓伟的妈妈就起早贪黑地到市里卖海蛎子。
同期:中年女:挑,挑两桶去卖。
记者:两桶得有多陈呀?
中年女:八十多斤。
记者:八十多斤?挑得动吗?
中年女:挑动了,就我自己挑,就我卖。
中年女:早上四点起来。
邹晓伟的家离大连市里仅仅80公里,平时总顾着学习,顾着做家教赚钱,她难得回家一趟。即使母亲天天到市里卖海蛎子,母女俩也只见过一次。或许是习惯了母亲的操劳,晓伟说她以前并没怎么在意这些,更没对妈妈说过任何安慰和关心的话。她把不久前和妈妈见面的情景写在了信里。
妈,上次你来大连卖海蛎子,我去找你,远远地看到你穿着我高中时的一件旧衣服,手里拿着一个大塑料桶子,头上围着围巾,妈,你没看到,我当时眼睛里已经全是眼泪了,当时我就想,等我赚到钱了,我要给你买合身的衣服。妈,女儿的嘴巴太笨了,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看到你拼死拼活起早贪黑地干活,我心疼啊。
同期:中年女:哎呀,我没法读,我看一看我就不看了,想起来再看看。
记者:咋没法读呢?
中年女:我好伤心,感动,确实是那么回事,都是穿孩子的衣服,没买过衣服。
因为家里日子紧巴,邹晓伟的大学是靠借贷读的,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一直觉得亏欠了孩子。有一次晓伟吃饭吃得很少,这当妈的可就受不了了,她怕孩子在心里责怪父母没本事。可当时的晓伟没能体谅到妈妈的心情。
同期:蓝衣女孩:我贷款,然后我父母就觉得对不住我,这一方面我没体谅到,我要体谅到这一点,我妈做什么我都能吃。
邹晓伟在信中特意跟妈妈解释,在贷款这件事上,她从没责怪过父母。
同期:中年女:我看了,知道这孩子大了,懂事了,看了,说实在的,心里也难过。
记者:阿姨,这封信还收着呢吗?
中年女:收着,我有时就拿来看一看,我今天也拿来看看,邻居还来串门。
记者:给邻居也看了。
中年女:嗯,高兴,心里难受就想看看,看看就想掉眼泪。
同期:蓝衣女孩:我一直以来就觉得,我对我父母这种感谢,等我参加工作之后,等我赚钱了,然后我让他们不用很累的去干活,我让他们在家里休息,我觉得那是一种感恩,我没想过是平时的时候,说那些话,我没想过,其实现在我仔细想一想,平时那种关爱的话应该多说一些,说出来是最好的,那样心会贴的更近。
邹晓伟的寝室共有四个人。她说以前她特羡慕一个室友,因为人家和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有谢谢爸妈、我爱你们这样的表达。可这个室友告诉我们,其实她也是上大学后才尝试着这么做的,以前她可没仔细想过父母的好。
同期:粉毛衣:我就觉得我妈爱我就是属于正常,因为她没法爱别的人,她没选择,她就我一个人。
这个让邹晓伟羡慕不已的女孩说,这次写家书的活动她并没有参加,因为她一直坚持给家里写信。
同期:粉毛衣:我妈说了,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是最容易表达感情的方式。
记者:是不是很多在口头上没法表达 的东西写在纸上容易一些。
粉毛衣:我妈要给我邮信,都发现都超重,但是这些厚的东西怎么能在手机上打出来呢,肯定打不出来,他们那一代,就算会用QQ,电子邮件,但是那些东西打在上面都特别不真实,如果电话当面说也不会像表达的那么好,所以我觉得写信有的时候偶尔写一封还是挺拉近人之间的距离的。
同期:婷婷:小事,这是领导,那边是二领导。
记者:爸爸是二领导。
婷婷:他们都是领导,但是都听我的。
记者:领导还听你的?
婷婷:我属于主要领导。
同邹晓伟相比,城市里面长大的张婷婷少了太多生活的负担,多了太多的宠爱。虽然每周都回家,但在这次活动中,她还是给父母写了信。
信件:又是一周没见,我又想家了,想老爸做的热腾腾的沙锅豆腐,想老嘛上周给我弄的焖子……张婷婷在信中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天气冷时,妈妈嘱咐她加衣服,考试失利时爸爸耐心的安慰……她在信中仔细地讲述着父母无私的付出,尽管她知道父母的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数字数算清楚的。
同期:记者:你刚才也说,爸爸妈妈每次为你付出了这些多,你在意过吗?你感受到了吗?
白毛衣:以前高中或者初中吧,感觉父母对我的好,父母疼自己的孩子是应该的事,尤其像我们这种独生子女,父母把两个人的爱都放在你这一个人身上,我都不敢相信,如果再多一个人,一个弟弟妹妹,跟我分享这份爱的时候我会怎么样,
白毛衣:我是后来感受到的,真的,我一直都很想说妈妈谢谢你,或者是说妈妈我爱你这种话,但是每一次都说不出口,不知为什么就想说:妈妈让我给你洗一回脚吧。但是好像张不开这个嘴一样,心里面是这样想的,但是说不出来。
“爸爸妈妈,谢谢,谢谢你们的包容,谢谢你们20年来无私的爱”,无法开口的感谢终于在一封家书里找到了它的位置。此后不久,从未动过针线的张婷婷学着样子给爸爸织了一条围巾。
同期:妈妈:她可能是生活费省下来给她爸买的,人家问你这给谁织的围脖,给我爸织的,给你爸织的,你会吗?这就是我的处女作。真给你爸织的?不是男朋友?我没有男朋友。她没有男朋友,我逗她说不是男朋友啊,我没有,给我爸织,真能闹。
记者:阿姨,那你没问问她,怎么没给你织一条?
眼镜女:问了,当时我就问了,我说还是向着你爸,没给我织。我怕我给你织的东西你给我成了,我说怎么了?我的水平不行,等我练好了我给你织。
记者:她要给你织一条你戴吗?
眼镜女:能不戴吗?肯定戴,为什么?一看到围脖就想到孩子
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做父母的也许从来没有在意过,可孩子一点点的回报,哪怕只是些微的理解,却可能会让父母记忆一生。
同期:记者:阿姨,刚才也提到了孩子给你们送礼物,送围巾,送口红,包括给你们写信,那如果就是说,她感谢话,和这个口红相比,你更愿意收到哪一个礼物呢?
眼镜女:我愿意收到她这个信,里面讲的话,有时候就琢磨,有时候就想,有时候确实感动,这个信我有时候都看,特别是她不在家的时候。
记者:这封信看几遍了?
眼镜女:看好几遍了,我有时候看的时候,我都不愿意在老头面前看,我有时候看着看着掉眼泪。
记者:每次看的时候都掉眼泪。
眼镜女:对,觉得孩子长大了。她这样比什么回报都要好,她特别理解。
主持人:组织学生写家书感恩父母,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活动有点做作。就连这些写了信的孩子们起初也都没有想到,父母读到这样的一封家书会是那么激动、那么欣慰。
联络员:没错。片子中不论是邹小伟的妈妈还是张婷婷的妈妈,都把那封家书当宝贝似的珍藏着。时不时地拿出来读一读,每读一次还会忍不住地掉眼泪。平台上有位手机尾号8423的观众就发短信说: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是等自己将来挣钱了,有能力了,给父母买这买那,给父母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忽略了,平日里的一句问候、一句感激,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主持人:就比如这位观众提到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句话,我现在特别想问问电视机前的您,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对自己的父母说过这句话吗?估计绝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没有。我们的记者在采访时还对大连理工大学的10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99%的学生想过向父母表达感谢之情,但是真正做到的不足40%。至于他们没有表达的原因,34%的孩子觉得不习惯;28%的孩子觉得不用说,心理明白就行了;14%的孩子则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另外还有9%的孩子则认为这种方式会让父母觉得奇怪。
1. 写给父母的文言文书信范例 开头写:母亲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落款:你爸爸算尊长,所以落款要写,你的名字再加叩上或者,叩
再加上 年月日
2
现在人们在信的开头或电话的开头、见面打招呼都喜欢说“你好”,古文一般有几种表达形式:
一是用尊称,如“仁兄”、“尊长”“贤妹”等,称呼里已经包含“你好”。
二是根据当时当地情景打招呼,如“贵人前往何地?”“兄台别来无恙”等,也包含了“你好”。
另外,提供一些问候语:
1.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br>
2.敬请福安。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br>
3.谨祝康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康:健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br>
4.谨祝荣寿。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谨:恭敬,郑重:荣:高,长。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br>
5.恭请示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br>
6.顺扣崇祺。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br>
7.虔请崇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虔:虔诚;崇:高。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br>
8.敬请钧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br>
9.恭请福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福:幸福;绥(suí):安好。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br>
10.恭请褆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褆(tí):福。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br>
11.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br>
12.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br>
.cn/b/13118082
2. 写给朋友的文言文书信范文 愚弟稽首于千里拜东兄足下:
庐外残风,晓透敝衣。寄身四月,朝夕凉阴。时下开学数日,未有半纸鸿书相报,甚感愧疚。斯予之过也。愚弟千里臆揣,兄繁务缠身,多臂难挡。察其日行,面命众目,此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以备大才。
昔者,太史公报书于任安,其文传于后世,世享千载。今者,素交厚数岁于吾二人之间,情同手足,言之切切,真言自见纸端。遥想年初一面,日稀寡言,未有重聚,便登车赴南,至于江畔。今弟微立会宁,寻兄所言,岂敢不思。每有会意,如临耳际。立学至今,终日往返于书馆、寝室之间也。埋头夜读,望有所成,常以为是。
此年升本,政策突变,前言大二即可者,遂如泡影,其升之岁期,移迁再年。斯志之大痛也,悲哉,怨矣。夫人之君子,弓曲水折,遇石而弯,以不违兄之所言也。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家母,下思远旧。雷,一介书生,三尺微命,无经纬之才,亦无华盖之貌。且寡言羞游,不慕荣利,自叹时运不济,命不随身,只身浑混于世外,达乐安贫于瀚海。常读文章自娱,颇于乐道,此斯人之志也。
逝者如斯,时不我待,半岁将至,所遗渐微。兄言,鲜政事,修学术,备考研,不如进展依然于否?弟即有是意,然身处陋室,恐无兄之便捷,徒攀升就步,此乃后进后学之人也。
时烛尽灯枯,唯将封书依托,梦有所寄。再拜。
3. 急求一封文言文家书 帮你整个写给父母的
父母亲大人如晤:
久未归家,不知二老尚安康否?孩儿远在他乡,至为挂怀。数欲谴书以告,然学业正急,功课烦多,不敢有丝毫懈怠,惟思亲之心日却。今日重阳佳节,情却难耐,恨不肋生双翼,远涉千里,侍於二老身旁。古人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然也。
时光荏苒,孩儿离家已数月矣,数月以来,一切安好,二老无需挂念。日前孩儿偶遇一旧日同窗,畅谈半宿,提及旧事,吁吁良久,惟叹时光不再,往事不复耳。及言至二老,昔时孩儿行为放浪,不喜读书。二老时时告诫,当时少不更事,总不以为许。及至今日学业繁重,不堪重负,中夜思之,辗转不能眠之时,方深以为是。幸而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日方长,孩儿自当专心致志,一心向上,以求学业有成,以报双亲深恩。
秋风渐凉,望二老夙夜戒护,勿我为念
儿___己丑年重阳缄
4. 求几篇好的文言文书信 清·林觉民《与妻书》《与妻书》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感情真挚啊,感动 上梅直讲书 (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
5. 一封家书范文 一封家信的书写格式
于伯父伯母:
您 好!
侄儿郑 宽向您二老问好,祝您二老身体健康,全家中秋节快乐!
您为我父亲寄来的月饼收到了。由于农村时值秋收,家中很忙,不能到市里过中秋节,我已把月饼送到桂花村的家中,我父母甚是欣喜,全家感谢您和伯母的恩德,永不忘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千里寄乡思。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由于我们相隔几千里,不能相聚团圆,只能让明月代表乡音、乡愁和相思了。
多年前,伯父、伯母的亲情、感情就已经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的大奶、奶奶、父亲、姑姑经常想你们,念你们,时常提起你们。伯父做了大官,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和自豪,我的大奶、奶奶在世时,特别是小窝棚周家我的姑姑、姑父经常到桂花家中,我的大奶、奶奶对他们格外关爱。所以,这份亲情、这份感情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及中年一直没有忘怀,始终记忆犹新。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们都相继离我们远去了,所以我们非常珍惜这份亲情,更愿意平时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流,把父辈用半个多世纪奠定的感情基础,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继续向前延续。衷心期待伯父、伯母在方便的时候,经常到东北的家乡看看、走走,虽然这些亲属生活水平和条件不同,但是对您及您全家的思念是相同的。
为了联系方便,我把一些通讯地址和联系方法随信寄去,今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沟通,特别是用电脑视频联系更方便,既能看见图像、又能听到声音、还不用花电话费。我的办公室、家中及我二弟家中都有微机,并且都已上了因特网,等我父亲再来市里时,我一定让你们哥俩面对面的唠唠嗑。
祝您全家中秋节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祝伯父伯母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侄儿:郑 宽 遥 祝。
二〇〇x年九月十六日
6. 文言书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7. 书信类的古文和翻译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山川之美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很多后面有个书字的都是书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当我展开这张叫情感的纸时,满脑子只有两个字:感恩。在这个世界上,在芸芸众生中,我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同学、甚至没有兄弟姐妹。但是,我不可以没有你们。在我的血脉里流动着你们的血,世界再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你们都借给了我“还不清的债”,可这些“债”却是不经意的“杰作”。可我还是非常的感谢你们,如果没有这些“债”也就没有今天的我。然而,“债”是以不同的方式降临的。你们赋予我血肉之躯,养育我长大,教会我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让我成为对世界,对人类有用的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记下了生活中感觉幸福的一点一滴,感觉得到你们那无尽的关爱,感觉得到你们为了我默默的奉献……原来那个老是冲着自己发火的爸爸,其实是很爱自己的;在他重重的伪装下隐藏着的是深沉的爱。爱让我的世界充满了温暖,没有爱的生活就像冬天落光树叶;生活没有爱,即使最可爱的微笑都是勉强……尤其是你们无私的爱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微笑,迷人的醉意!女儿在一天天的长大,慢慢地明白了你们的用心良苦。以前,你们对我的唠叨,我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现在才知道那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摔跤时,你们总是让我自个儿爬起来,现在才知道不扶我是要我学会坚强;以前,我抱怨你们没能给我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现在才明白你们给我的是无私的爱,只有你们的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你们的爱,就像一杯茶,把苦涩保留在心中,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用心良苦。你们的爱――太阳般温暖你们的爱――春风般和煦你们的爱――百花般美丽。爸爸您是山,您的爱是伟大的,坚实而又广博的。您使我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妈妈您是海,您的爱是温暖无私,淳朴而又细腻的。您教会了我如何去感恩生命,感恩生活,如何去用爱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每个人成长的阶段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养育和教育,然而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第一位启蒙老师就是你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们像我的伙伴,让我的道路上不孤单;你们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为我照亮人生的道路,让我看清前进的道路;你们像一位导师为我指点迷津。爸爸妈妈,你们日夜为我操劳,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你们像我的朋友,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陪着我,为我解愁;当我学习气馁的时候你们用爱支撑我前进;你们无私、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使我能够这样健康、茁壮地成长。你们时刻都提醒我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善待生活、宽容处世、摒弃恶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这样,就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了。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美的讯息。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含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的送给我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我伸展双臂。是你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是你们给了我鲜活的生命,无论贫穷与富贵,高尚与卑微,我都回珍惜活着的美好。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用翅膀为我遮风挡雨,撑起一方晴空;感谢你们吞吐着我的委屈,包容着我的过错,做我的坚强后盾;感谢你们无私的为我付出那么多。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离,用我的懂事为你们少添白发,用我的成绩带给你们欣慰,用我的孝心带给你们快乐。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祝你们万事如意爱你们的女儿2007。2。1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9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总第三百四十五期大暑至,夏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