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风俗厚,人才出—《梁启超家书》

七里香 2023-07-24 13:02:01

薄薄的书信,满载着深情厚谊,对于彼此思念的人来说尤为珍贵。在古代有这样的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而一纸家书,就是指一个远在他乡的人与家里人相互来往的信。作为亲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情感载体,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承载着游子们对故乡的期望,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甚至承载着一个家的治家之道。

今天我们要看的,不只是一封短短的书信,而是洋洋洒洒多达数十万字的家书。这些家书,是梁启超写给自己的儿女的。家书中,除了与他思想言论一样的远见卓识外,更凸显其通达世故,严谨治学,以及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浓浓爱意和拳拳之心。他的书信,随手拈来,自然流畅,几乎每封书信的开头,总是宠溺地称呼“宝贝思顺”、“我的宝贝”、“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让人生出无限柔软。尽管公务缠身,梁启超依然热切地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他要求孩子们定期给他写信以了解近况,也要求孩子们穿上新衣裳拍照片给他以解思念之苦。梁启超对国家的爱是大爱,是对社会的爱,是对自己所坚持事业的爱。对儿女妻子的爱也是大爱,是即使不在身边,也无微不至,默默关心的爱。

不仅如此,梁启超在家书中也注重对孩子们的人格引导,比如在致思顺书中写道: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的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以及“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无不体现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殷切盼望与孜孜教诲。一封封家书中,梁启超对孩子们性格的养成、职业道德的养成、婚姻的选择以及怎样磨练身心,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想,这样优良的家族传统,前辈对后辈的悉心教导,也是梁氏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梁启超对于国家的爱、社会的爱、学问的爱、孩子的爱,在《梁启超家书》中都展露无遗,这种爱已经超越了对孩子们简单的期望和监督,更像是一种人格和心灵上的指导。我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 那答案可能就是这种“爱”吧!

#往期推荐#

#第341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第342期|父兮生我,欲报之德

#第343期|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图片来源:百度

主编:吴倩 薄雯雪

文字:静世杰

排版:王文婧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9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