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对比的苦恼

白敛 2023-07-24 12:22:58

“你看人家小悟岸多么的懂事听话,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是不让人省心呢 ”

黄居士每次来寺庙见到小和尚,都会忍不住唠一下自己儿子的不是。

今天正好遇到“了空”大师有空,她就转向大师讨教育儿经验。

大师问她:“你总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可有根据 ”

“当然有。”黄居士一边回答一边拿出来手机给大师看照片。

“您看啊!这是我儿子写的字,这是人家写的;这是我儿子的试卷,这是人家考的;这是我儿子画的画,这是人家画的.....”她边说边划着照片作着对比。

大师等黄居士全部展示完毕后问道:“你对比的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的吗 ”

黄居士说:“不是,那写字好的,是书法辅导班的;那满分试卷是他班上第一名的;至于那画,是孩子美术老师儿子画的......您说人家怎么就能培养出那么优秀的孩子呢 ”

大师微微一笑:“哦,原来是这样,那么这个问题你需要去找佛陀他老人家去问才行。”

“佛陀 他不是早就不在人世了吗 为什么要去找他呢 ”

黄居士非常不解。

大师故意叹了口气说道:“唉!因为我实在不如佛陀的智慧高啊!”

黄居士说:“师父您就别谦虚了,经您亲自教育出来的悟岸不就很听话懂事吗 ”

大师说:“不是我谦虚,是你的要求高啊!你看你评价字体会找写字最好的来比,评价成绩会找成绩最好的来比,评价画作会找画画最好的来比,那你现在想咨询教育问题,不就需要找最智慧的人来问吗 ”

黄居士想了一会,突然感觉哪里不对,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大师看着疑惑的黄居士接着说:“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如何,决不能只往上比,也不能总往下比,而应该用大多数人的平均水平去比较才行啊!我刚才看照片上你孩子的字体、画作、考试成绩其实都不算太差,应该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平均值,但是却难以得到你的认可,为什么 因为你是拿一个‘写字又好、画画又好、成绩又好’集一身的天才神童在作比较啊,这样的‘完人’他存在吗 即使存在,我们如果每天都和他比还能幸福吗 ”

黄居士听到这里顿感觉悟:“我说为什么自己会那么烦恼,原来是一直在和看不见的‘完人’作对比啊!现在转念想想,儿子的优点还是蛮多的嘛!回去看来要好好夸夸他才行。”

......

感悟:

当朋友唱了首歌,我们往往会拿一个专业歌手的标准直接否定,却忽略了朋友的爱好和潜能;

当家人做了顿饭,我们往往会拿一个饭店厨师的要求直接挑剔,却忽略了家人的爱意和信心。

同样的评价,为什么我们不能取消“对比”去肯定一下呢

如果肯定一次,我们的朋友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歌手;

如果肯定一次,我们的家人也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高级的厨师。

但是,我们却选择了拿五流与一流作对比......

这世上“完人”根本没有,圣人非常稀少,“百无一用者”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属于普通人。

假如我们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常期去给“圣人”作对比,很可能会给孩子增加无限压力,会给自己带来日日烦恼;

假如我们把一个正常的孩子,常期去给“百无一用者”作对比,很可能会使孩子丧失斗志,会让自己后悔当初。

最好的选择,其实是不比。

只有不比,才能让自己成为自己,才能让孩子成为孩子,才能让思维充分发挥,才能让成长不再束缚。

可是,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真正独立的,他们更需要用“对比”的方式找到方向。

如果非要参照,那就参照“大多数”吧!至少,这样去做不会让朋友、家人、孩子和自己轻易陷入苦恼循环之中......

三省吾身:

1、我平时对孩子的要求高不高呢

2、我平时喜欢肯定孩子,还是喜欢否定孩子呢

3、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求契科夫《苦恼》鉴赏 分析 苦恼的主旨 艺术特色 类比 对比的运用

苦恼》的作者是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苦恼》的副标题是“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苦恼》写于1886年,描写一个死了儿子的老马夫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无奈偌大一个彼得堡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小说以冷峻的笔触写出了老马车夫的辛酸和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旧约全书》.
时代背景
《苦恼》写于1886年,这个时候正是沙皇俄国黑暗时期,沙俄的残酷统治使许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愿意正视社会现实.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笔,客观的描绘了这种社会现状,为不幸的人们抗争.
主题
小说描写一个老马夫姚纳儿子刚刚死去,他想向人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若,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作品通过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
下面是更有用的资料~
1、作者简介:
契诃夫:俄国杰出的小说家,优秀的戏剧家.生于小商人家庭.他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提倡民主主义思想,创作中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善于塑造“小人物”.作品有《变色龙》、《一个小官员的死》、《套中人》、《万卡》、《草原》、《第六病室》等.在戏剧方面有《三姊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等.
契诃夫小说的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独树一帜.他与莫泊桑齐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2、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3、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4、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5、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联系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生活中你会不会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来自寻烦恼?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当你拿自己的不足去比别人的长处时,你会感到一种强烈落差,而这种落差感会让人不舒服,甚至是嫉妒羡慕恨。

但是话说回来人不可能做到不与他人对比,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找到自己正确位置的方式,人往往会通过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这种对比来产生一定的价值判断,了解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不对比是不可能的,我也会有这样的心态,有时候和身边的人比一比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这不一定是烦恼来源,反而是为人指明方向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我事业上迷茫的时候,我会和同龄人进行一个比较,我的同学都在做些什么,我身边的兄弟都在做什么,他们买房子买车了结婚了,而我却依然什么都没有是一个三无单位,此时会激起我的斗志,让我明白我未来的计划应该如何去制定,应该如何去缩小和身边的人的差距。

当然了,在此时可能有一定的失落,会让我感到很痛苦,比如和别人的人生比起来为什么我的人生会一波三折,为什么不像印度阿三一样开着挂,但人的心态是可以平衡的,人的意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石头,会是一条流淌的河,我相信经过人内心的调整,对于对比产生的差距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比较固然能带来烦恼,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既然它有负面的影响就会有正面的意义,我和那些比我强的人比较我会感觉到自卑,但是和那些不如我的人相比较的话,可能我会得到一种自我平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