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轻人不远百里跑到寺庙寻求“识人之术”。
了空大师说:“在学习识人之前,你需要学会屠龙技巧。”
年轻人十分诧异:“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龙,我学习屠龙技巧有什么用途呢 ”
大师笑了笑说:“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固定的人,你学会‘识人之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
年轻人沉默片刻:“难道就没有一套经验来判断区分人性吗 ”
大师说:“如果硬要区分,人也可以根据性格分出三种:‘求舍者’、‘求报者’、‘求得者’。
‘求舍者’但求一舍,他无论何时何地,都愿意不求回报施舍给予,这种人不怕吃亏也不爱占便宜;
‘求报者’必求一报,他在付出之前,一定要看到对等回报才行,看不到回报他便不肯付出了,这种人他不爱占便宜但是也不肯吃亏;
‘求得者’只求永得,他最害怕吃亏,最喜欢占人便宜,永远的只进不出。
你想学习‘识人之术’,必须先要对号入座认识自己,以上这三种人,你属于哪一种呢 ”
年轻人想了一会回答:“我应该属于‘求报者’吧,平时没有多少占人便宜之心,但是却非常害怕别人欺骗,让我吃亏。”
大师微微一笑:“对号入座的很好!你想学习‘识人之术’,无非就是怕吃了‘求得者’的亏。而这三种人中,其实只有怕吃亏的‘求报者’和‘求得者’才会寻找‘识人之术’,‘求舍者’因为不怕吃亏,他就不需要去识人了。
当你从一个怕吃亏的‘求报者’成长为一个不怕吃亏的‘求舍者’,那个时候,识人不识人,便不再重要了呀!”
这时年轻人才明白过来:“原来您一直在引导我,应该放下‘识人之术’的追求,省下时间去提升自己,克服怕吃亏的心态,才能走出‘坏人多’的阴影,做到真正的成长。我说的对吗师父 ”
大师微笑着点了点头。
“可是,我该如何才能克服怕吃亏心态呢 ”年轻人又问。
“多相信,少怀疑。”大师回答。
感悟:
识人,并无确切的规律可寻,因为人非物,物有固定特性,而人会随时随境而不停改变。
白天时,他可能是个好人,晚上,他可能瞬间变坏;
领导前,他可能谦谦君子,同事前,他可能逞凶肆虐。
与其去学习识人,不如强大自己成为他人之“境”,当我们强大到一定程度,磁场就会产生,他们自然不敢在强大的磁场面前乱来。
想要修练这种‘境’,必然需要无数的“吃亏”来堆积,当我们吃的亏越多,成长的便越快,磁场就会越强大。
所以,与其到处防范怕吃亏,不如放下怀疑多相信。
只有相信了,才有机会吃亏;
只有相信了,才有机会得到。
三省吾身:
1、我害怕吃亏吗
2、我属于“求舍者”、“求报者”还是“求得者”呢
3、我能够勇敢的去相信吗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内,“识人”都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说,“识人”其实能够代表一个人的高度以及综合能力。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先看以懂“识人”而名满天下的清代名臣曾国藩,据张玮在《历史的温度》中的说法,讲在清朝的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即:
“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李鸿章会做官”
由此可见,曾国藩本人确实精通“识人术”,正是具有这样的本领,他才能够一手创办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并掌控官场三十多年,最后又能功成身退,这些都是与他有识人的本领有关。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曾国藩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他精通“识人术”是无需置疑的。
当然,他的那些识人本领大都浓缩在一本叫《冰鉴》的著作当中。
那么,在这本《冰鉴》中,到底如何记载他那高超的“识人术”呢?
其实曾国藩的“识人术”,他针对聪明人、粗人、蠢人这三种人,特别用三句口诀来论述,即:
一、聪明人:初念甚浅,转念甚深
也就是说,曾国藩识别聪明人,依据就是“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这八个字。
什么意思呢?
大意是说,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时,由于不了解,所以,刚开始会表现出很肤浅的样子,但是,时间一久,即当对于事情熟识之后,又会表现出很深入与细致的另一面。
而这样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当然这一类型之人,其本质有可能会近似于“奸诈”,但是“奸诈”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在“奸诈”当中,同样包含有聪明与机智。
言外之意,这样的人有时候可能会表现出说一套做一套,但这种类型人的内心其实是很聪明与机智——因为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更冷静,更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刚柔并济,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审时度势,甚至逢场作戏等。
但是,这样的人,无疑是非常聪明的人。
二、粗人:喜高怒重,过目辄忘
什么是粗人?
所谓粗人,在曾国藩的眼里,就是那些有喜事就是兴奋过度,遇到不好的事的人,又会表现出怒不可遏的人。
当然,这种粗人还会有另一个特征,那就是兴奋或暴怒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就犹如无事发生一样。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人,是性情中人,恩怨分明,敢爱敢恨,是单纯的一种表现。
但是,这这种人虽然看似天真单纯,但其本质却是粗人——因为有他们的主观里,并没有受过环境、文化知识、责任感等方面感染。
所以,才会受到外在环境以及自身情绪的干扰与影响,进一步的说,这样的人做事,很容易情绪化,并导致半途而废,很难成事。
这就是为什么讲这种人本质上是粗人的真正原因。
三、笨人:伏亦不伉,跳亦不扬
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那些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
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无论什么事,都会不伉不抗,毫不张扬,就算是发生激动的事也激情不起来,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是一种状态,这种类型的人本质就是接近于“愚笨”。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认为这样的人很笨呢?
因为这样的人,早已被内心的“蠢”,压住自己的情绪。
所以,才无法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
从另外方面讲,人本身就有情感,但是你却总是表现出一副平谈的表情,就好像任何事情都与自己无关一样,难道不是笨的表现吗?
因此,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曾国藩所归纳出来的“识人术”,当然,所谓“识人术”,他的这三句口诀其实已讲完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冰鉴》《历史的温度》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厚黑学家,曾国藩,以一反往常的思维,在岌岌可危的清朝末年一展自己的身手,成为了令人敬佩的一代名臣。曾国藩不仅对朝中的政治及军事方面有成就,他还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国藩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自成一派,成就了古文学方面的“湘乡派”。
曾国藩还有着不少的著作,比如《冰鉴》和《家书》,里面有着不少识人之术。古时有一种面相的,是可以从一个人的外在面容,看透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所谓的“以貌观人”,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就有这么两条天规,可以教你如何从面相上看透人的内心,教你识破天下人!
一、邪正看眼鼻
想要知道一个人是正还是邪,可以从他面部的眼睛和鼻子来看。在曾国藩的《冰鉴》中有一言: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就是说,我们在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时,可以从他的一双眼睛里观察得出,一个人如果充满了正气,那么他的眼睛也是正的,如果一个人充满着邪气,那么他自然也就是贼眉鼠眼的样子了。自然一个人的鼻梁端正与否,也和内心的正气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君子都是正气凛然的,而小人就是贼眉鼠眼的。
二、真假看嘴唇
想要知道一个人是真还是假,可以从他的嘴唇来看。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开欲大而合欲小。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欲望大小,可以看他嘴巴张开的大小,欲望大的人,嘴巴常常是张开的,而欲望小的人,就常常嘴巴紧闭。除了看人嘴巴张开的大小,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薄厚,都说薄嘴唇的人寡情,厚嘴唇的人老实,其实就是因为厚嘴唇对应的就是真诚,反之便是虚伪!
一休道观点:或许有人会觉得,从一个人的面相看人,是很不科学的一件事,但是曾国藩的“看相”,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其实就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如果一个非常正气的人,即使是长得再不好看,他脸上的那股正气和自信的神态也会为他加分不少,反之即使是长得再好看的人,如果行事丑陋,他散发出来的气质也是不忍直视的,同样他的面容也会因为他的行事而改变。大家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链接:/s/1tGzqI7sQuyDdIq70NEs9sg
提取码:232o唐浩明:曾国藩识人用人20讲(吴晓波频道)。唐浩明老师首次开讲,细述曾国藩从毫无背景的农家子弟如何白手起家进入最高权力圈,改写历史。全面了解曾国藩,从历史和经营角度看问题,学习其识人用人系统思维,从本源上看人,练就识人洞察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课程目录:
唐浩明:研究曾国藩30年
曾国藩12大识人法
以德识人:重新定义品德
以识识人:有大识才有大才
从志趣识人:凡人之高下视其志趣
长相识人:曾国藩看相秘诀
.....
老一辈的常说 “相由心生” ,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好坏可以从容貌中看出来,这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若是一个人的内心很邪恶,可能一时半会无法观察出来的,但是日积月累之下,我们总是能从容颜中看出几分,不然也不会有眉目慈善和凶神恶煞这一说了。
古人讲过这么一句话, “鹰鼻鹞眼不可交,矬子杀人不用刀” ,在了解其意思之前,我们要先知道 鹰鼻鹞眼 指的是什么。其实这是用鹰和鹞子这两种动物的某些特征来比喻人,我们都知道鹰最大的特色是鼻子是弯钩的,而鹞子的外貌中最特色的是眼神比较凶狠,瞳孔发黄。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人的鼻子看起来非常的弯钩,就像老鹰的鼻子一样,同时配上凶狠又发黄的眼睛,这样的人看起来是不是特别的可怕呢?正是因为有这种容貌特征的人,让人看起来感觉非常凶,所以才让人不敢靠近,也不敢和他们交朋友。
老鹰和鹞子这两种动物本身就是比较凶猛冷血的,它们以肉食为生,经常捕食其它的鸟类,有时候甚至连自己的同类也不会放过,经常自相残杀,所以其它动物看到这两种动物时都是能避则避。 若是一个人的容貌同时拥有这两个特征,那人们看到他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将其和老鹰和鹞子这两种动物相联系,也会将他们视为十分阴险凶残的小人。
但我们都知道,容貌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它是我们的父母带给我们的,绝大部分都是属于遗传,所以这种通过容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是善良还是邪恶并不是十分准确,好比如小孩子,他们还处于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善恶都不懂得区分,又从何而来的邪恶呢?
这也就是说对一个人的客观评价并不是通过外表来评价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全面深入地接触,有的人可能外表看起来很冷,但内心是很热心的,只不过他为人比较低调而已。
所以我们不能在第一眼看到别人的时候就对他定性,没有人能够一眼就被外人看透,换位思考一下,你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 “矬子杀人不用刀” 又是指什么,这里的矬子不是我们现在口中所说的那种长得比较矬,不会打扮的那种人,而是指一个人的个子比较矮,甚至有点病态的那种侏儒,那为什么说这样的人杀起人来不用刀呢?
这主要是因为容貌上有残缺的人走在路上总是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很多人都会对其投去异样的眼神,特别是在他小的时候,还会受到同龄的小朋友的欺负,甚至大家会看不起他,长期以往,这样的人心理就不健全,内心可能存在着 自卑、逆反、报复 等等心理疾病。在平常的接触中可能看不出他的异常,但当我们不小心触犯到他的敏感点的时候,他就会像发疯似的进行报复。
现在电视上经常爆出的那些报复社会的有心理疾病的人士,大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外界的歧视,或者是不公平的待遇。若是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中,有时候他难免想要释放一下,可一旦释放那就是杀人不见血的惨剧。
识人之术很高深,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这项技能,有的人可能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还看不透别人,说真的,我们管不着别人要发展成什么样的人,但只要我们管好自己,让自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热心人、善良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为什么会愤怒?
下一篇: 人为什么会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