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杜甫仅一首诗,写尽了唐朝的兴衰!

过山龙 2023-07-24 08:25:26

“ ”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每个大悲剧下面,都涵盖着无数个小悲剧,还说安史之乱吧。

这样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悲剧不仅仅废了李隆基,死了杨玉环,更捉弄了千千万万个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被时代洪流裹挟,在生活的大江大海中起伏颠簸,他们哀愁的事情不同于天子,但他们哀愁的深度绝不低于天子。

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表明李龟年受赏识。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28个字,这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

为什么这么说 先看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我曾经总在岐王的宅子里看见您,也曾经在崔九的厅堂前多次聆听您的歌声。

现在两个熟人偶遇,不是还会这样打招呼吗

杜甫在江南遇到老熟人李龟年,说的也是这样的话,这就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但是,可别小看这寻常的大白话,这两句话的分量太重了。

重在哪里 首先重在岐王和崔九。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受封为岐王;而崔九则是唐玄宗的宠臣崔涤,因为兄弟中排行第九,所以按照唐朝人的习惯,通称崔九。

这两个人可不一般,不仅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还是当时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是艺术家的知己和保护人。

一个岐王,一个崔九,都是位尊、人闲,而且还眼光高、身段低,这样的人身边当然是群贤毕至、胜友如云。这就是开元盛世的另一面了。

一般我们说开元盛世,都会想到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但是,那只是物质上的开元盛世,还有一个精神上的开元盛世,就体现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在那里,王爷和重臣都礼贤下士,诗人和艺术家也能平交王侯。那才是锦天绣地、满目俊才!

岐王和崔九,是这两句诗中第一组有分量的词。这两句诗,还有两个有分量的词,就是“寻常见”和“几度闻”。

为什么写寻常见和几度闻呢 因为谁也没当回事。

这就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写岐王,写崔九,写寻常见,写几度闻,不是为了炫耀我和谁是朋友,而是在用最平淡的语气,勾勒了一个最美好的开元盛世,这个盛世,诗人和艺术家都亲身经历过。事实上,他们就是那盛世的一部分。

然而,下面两句出来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追忆一下子转到现实来了。现实是什么 杜甫再次见到李龟年,已经是大历五年了。

大历五年是公元770年,开元盛世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搅乱大唐的安史之乱都结束八年了,可是社会始终没有从动乱中恢复过来,国家分裂,满目疮痍。

杜甫此时已经接近六十岁,辗转漂泊到潭州。

不仅当年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就连生活,也是“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落魄不堪了。

那个当年整天出入宫廷的李龟年呢 也已经流落江南。

所谓“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老艺人只能到处卖唱讨生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白发老翁不是在东都洛阳,也不是在西京长安,而是在江南重逢了。

江南当然山明水秀,比当年的长安和洛阳还要美丽。

但是,江南的好风景只能反衬出老诗人和老艺人境况的凄凉,所以,这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就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都是以乐景写哀,让悲哀来得更深沉。

这样的悲哀,又岂止是杜甫和李龟年两个人的悲哀!

当年招待过他们的岐王和崔九已经死去几十年,早已墓木拱矣,创造出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也已黯然离世,花团锦簇的开元盛世更是一去不返了。

四句诗,四十年。

好像刚刚开头,其实已经结尾。

真是沉郁顿挫,蕴藉至极。

经历过时代沧桑、人生巨变的人固然心领神会,就连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太平儿女看了,也会感慨万端、黯然神伤。

所以《杜诗镜铨》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已加主编微信的可直接微信联系购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写诗填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杜甫的诗全集 唐代最伟大诗人的佳作集锦

杜甫的诗全集

杜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那个年代流传诗作最多的一位诗人,他一生写有一千五百多首诗歌,有很多都是传诵千年的名篇。因此《杜甫诗集》就是杜诗的 *** ,将其诗作进行精选以及整合出版,浓缩其诗的精华,彰显其诗风采,重现诗歌创作的意境。

杜甫诗集

《杜甫诗集》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1月,全书共245页,是国学经典导读系列的一本。我国广博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然而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衷心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不屈权贵的清高正气以及民为邦本的政治观念都一一展现无遗。在杜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的品德、他的性格、他的命运,感受极其珍贵的精神文明,备受感触。

这本《杜甫诗集》分为几个方面,最前页是导言,之后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杜诗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从他被称为诗圣的简介、其诗对唐前古诗的继承、对唐后诗作的影响启迪以及杜诗对于中外文学的贡献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二章讲的是杜甫的生平,其中涵盖了他的传记、他与战争、他的流离以及他的思想等多个方面。第三章讲解的是杜诗的内容含义,他诗文的主题主要涵盖了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何种思想情怀。第四章是杜诗的艺术欣赏,后面几章讲了其诗集的编辑、注释以及研读,最后是诗选,将杜甫的佳作收录其中。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 画像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被称为什么

杜甫作为我国唐朝时期鼎鼎大名的杰出诗人,名垂千古,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如同李白被称为诗仙一样,杜甫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那么它的这个名号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

杜甫 塑像

杜甫“诗圣”这样的誉称不仅仅是因为他文学造诣极高留下了众多流传至今的绝妙诗歌,最重要是他的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流露出了他悲天悯人心怀苍生的思虑与情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中十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稳朴素,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强烈的政治倾向,社会内涵丰富。而另一个方面,杜甫的诗歌总体上可以用“抑扬顿挫”来涵盖诗风,沉郁表示的是他文章的深沉意蕴,而顿挫则是形容情感的迂回抑扬;他诗文中的语言口吻、音律节奏起伏跌宕,他的文字用词简朴通俗,十分写实,却尽显功底,综上所述,因此杜甫被后人以“诗圣”的誉号来尊称。

杜甫的生平十分坎坷,他出生于富足的士家,但生活并不顺利,晚年清贫且旧病缠身、老无所依。他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却坚决不向权贵低头,尽管早年间他也如同李白那般纵情四海的放荡轻狂,但是中年的他生活无依无靠,徒有一腔爱国热情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在国家动荡身陷内忧外患之时,他日日以国家之忧而忧,以百姓之苦为苦,正是他这种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感动了古往今来的世世代代人。

杜甫名句

杜甫一生创作一千五百多首诗歌,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是唐朝传世诗作产量最高的诗人,每个人都能在其作品中找到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然而相信大多数人都一定听过这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然而这就是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诗。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诗中最有韵味、最富情致的一首名篇,开头的前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在回忆过去时日中与李龟年的交往,并传递了诗人对于开元早年时期国家社会鼎盛的眷恋。而后面两句表达的则是杜甫对于国家逐渐萧条衰落,艺人们不幸在乱世中颠沛流离的深切感慨。诗文中杜甫感叹今时,追恋往昔,时过境迁,今朝不同往日,年华流逝,人情冷暖,团聚终有离散,人世沧桑,在这二十八年中遭遇世事巨变,一幕幕在眼前一一浮现。

该诗是杜甫对于当年的著名乐师李龟年的追忆,诗人表达的大意为:当年时常在岐王宅中欣赏你的表演,也曾于崔九堂前屡次赞叹你的艺术。真是万万没有想到,于此风光一派美好的江南地区,竟能有机会与你这位旧日老熟人偶遇,又恰逢落花的好时节。

该诗言语上极其简单平易,读起来却意味深长,蕴含诗人心中所回忆的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流露出杜甫身在乱世,人生飘零的孤寂感。

杜甫的名篇《江南逢李龟年》,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誉为七绝之压卷之作?

本首诗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所以被称为七绝创作的典范,无外乎其在平仄格律的运用,以及在这看似平淡朴素的诗中蕴含着的不凡之处。

这首诗之中,杜甫首句采用了不起韵的格式,对于近体诗格律规则可谓是有着标杆作用。而在讲究以诗传情,以诗寄情的古代,这首诗仅仅以28字便将40余载的时间包含在内。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更是作为诗圣的杜甫以及朋友李龟年往昔旧梦的写实。




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年逾58岁,而在颠沛流离之间,想必他也能预感到自己的垂垂老矣。大唐往昔的盛世不在,安史之乱、百废待兴的社会背景之下, 他与故交好友李龟年在江南相逢。

旧时风华,彼时的杜甫青春年少,正是达官贵人府中的常客,李龟年又何尝不是岐王、殿中监等府邸上的演奏者,然而几十载过后,江南的风景美好,但朋友间的相遇却显得突兀了些许。曾在岐王、殿中监上演奏的歌者李龟年,竟已经沦落到江南卖唱的田地。




而反观诗人自己,又何尝不是此般落魄。今昔对比,既有个人命运的殊途同归,又更有四十余年间大唐的由盛转衰。

而在小编认为,最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在见到李龟年后的戛然而止。逢君之后做了什么?想必这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还有情的最高境界了吧。




作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远影响的诗人,杜甫以其诗歌更颇有几分史书的意味。出身名门望族,有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终究在优游之后换来的是仕途上的不顺,在见识了大唐的极盛之后,更见识了大唐的盛衰转圜。“沉郁顿挫”的诗风,更是时代的写照,而这写照在《江南逢李龟年》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