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一定不要找李白,他太过于狂傲,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对生活没有信心;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懂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的人。
这句话是余光中说的,这么一句普通的话,足见苏轼的魅力,苏轼不但才华横溢,还有一颗有趣的灵魂。
其实苏轼的一生过得也十分坎坷,屡次被贬,挫折不断,但是他照样能够过得很潇洒,用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够谈笑风生,实在是令人佩服。
苏轼临终之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庐山烟雨》,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道尽人生的无常!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可能不了解苏轼的人对这首诗不太熟悉,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已经60多岁了,在经历了沧桑世事,经历了一生的颠沛流离之后,此时的苏轼已经是一位风烛老人,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这首诗更像是人将迟暮,一位老人对于人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其实第一遍读这首诗感觉很奇怪,为什么第一句跟最后句是一模一样的呢 其实这正是苏轼的高明之处。
苏轼想要告诉我们:庐山的烟雨跟钱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看的风景,要是此生不去,难免会有一些遗憾,但是当你真正到了庐山下,钱塘江前,真的看到了这烟雨蒙蒙,看到了这潮水涌动,你又会感觉也不过如此,最后你会发现它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们只是庐山烟雨与钱塘江潮。
苏轼是化用了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的禅语。在这首诗中,高僧诗人把人生分为三个境界: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在苏轼看来,“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是山和水,在看到这些景象之前,人们被这里所吸引,因为听说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所以从内心里面向往。
这个时候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大家心中所想跟所看到的是一致的。
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慢慢时间长了之后,因为想要前去观看去不了,所以难免在心中有一份执念,我们为了这份执念来看“庐山烟雨”和“浙江潮”,这个时候大家的内心会得到满足,也会出现现实跟现象的失望,让人失去欣赏山水的初心。
大多数人达到这个境界就算结束了。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一境界其实就是返璞归真。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之后,就会把执念看淡,用一种纯净的初心去看待这些山水,山水便又恢复了它本身的样子。
苏轼的这首临终绝笔,不像他一贯的风格,并没有豪迈奔放的感觉,也不是婉约的风格,就是平平淡淡的感觉,好像轻声细语一般娓娓道来,实际上却写尽了人生的真谛。
这三种境界虽然看起来并不难,但是能够达到的人却寥寥无几,除了苏轼之外,还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辛弃疾。
就好像他的《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人生在世,大家都渴望可以超凡脱俗,可以悟出人生之道,但是大多数人都“夭折”在半路上,唯有达到这三重境界,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人生的意义。
喜欢古典文化的人都知道,读古诗词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浸润心灵,还能够让你拥有出口成章的学识跟灵动如水的才情,更能够让你拥有常人比不了的气质。
就像这句俗话说的“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教授都鼓励现在人们多读古诗词的原因,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从古诗词中发现乐趣,找到自己。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已加主编微信的可直接微信联系购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苏东坡,‘’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词人主要代表之一,“三苏 ”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诗词文书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凡成就,倍受推崇,这在我国历史是罕有的。
然而,在政坛上,苏东坡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但多次被贬,历经宦海沉浮而不得志。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成就了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深刻的人生思考,又使苏东坡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
林语堂曾这样写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人生的三种境界是:
第一境界是“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是“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首词是著名的婉约词,分别是词人宰相晏殊、奉旨填词柳三变和悲剧英雄辛弃疾所作的婉约词。王国维别出心裁地把这三首词中的名句选出来,作为人生的三个境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三首全文: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种境界既可以说是整个人生的哲学,也可以说是读书做学问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下一篇: 杜甫仅一首诗,写尽了唐朝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