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4日晚七点许,由南开大学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俊才教授主讲的主题为《先秦天人观辨析》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崇德楼阶一教室如期开讲。本场讲座由李军老师主持,汉文专业的同学们参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这场精彩绝伦的的讲座吧!
回顾第一场讲座的内容,王俊才教授最后为我们讲述了西周时期天人观的特征可谓“尊天上、重天下正德、利用、厚生”。而在本次的第二讲中,王俊才教授延续了第一讲的论题——商周之际天人观之巨变。
王俊才教授首先对西周和商朝时期的天人观进行对比,指出西周天人观的特点:正德、利用、厚生,指出这三点最早出现在《尚书·大禹谟》。正德是正人智德,即人要不断地修养道德;而利用是利民之用,即可以让人民方便利用器物, 厚生则是厚民之生,即人们的物质财货方面充足,这三点特征继承了大禹的思想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民族特性。
紧接着,王俊才教授通过周灭商纣这一历史事件,引出西周“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本于德治,由族内而至外邦”的治国思想,通过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的应用,展现出了从喜怒无常、神异超凡的上帝到顺民之欲、惟德是辅的靡常“天命”的巨大转变。这就是商周之际天人观的巨变。
讲座的最后,王俊才教授总结了受西周天人观启发产生的阴阳易变学在宇宙观、人生观和民族精神方面的建树。比如“天地氤氲” “阴阳交感”的非宗教宇宙观;天健“自强不息”,地顺“厚德载物”生安殁顺的人生观;“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民族精神;进而指出了易学在中华文化由“神”尊到“圣”尊转变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体现了理性的主导地位,展示了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由于人文精神的日渐强盛,人的理性与自信被激活,阴阳易变的观念带来了宇宙观方面的非宗教色彩,自然动摇了对帝神天命的绝对信仰,意味着王造神时代的结束。
复盘到这里,第二讲就结束了,很荣幸能够听到这么丰富精彩的讲座,感受知识像海绵吸水般进入脑海里。震惊!这么优秀的讲座要结束啦 还想再听怎么办
当然~没有!6月8日下午2:00-3:00、6月10日下午2:00-3:00将继续进行《先秦天人观辨析》专题讲座,请记住这两个时间,让我们一起准备奔赴下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吧!
主编:吴倩薄雯雪
文字:张茹雪
排版:王文婧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9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泽草之所生,谓之芒种
下一篇: 《先秦天人观辨析》专题讲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