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
从古至今,人们的发型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古代的蓬发阶段、束发阶段,发展到近代的短发阶段。今天就和大家说说我国古代发型的演变。
远在旧石器时代,最初的人们都是散着头发的,但在生产生活中,披散的头发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长期的生产及狩猎中,他们逐步注意到孔雀头顶有羽冠,牛、羊头上的犄角,从中受到启发,开始摹仿珍禽异兽来修饰头部,将头发放在头顶扎束成髻“髻,总发也”,意思是说将头发总束在头上则成髻,先是用头发相系,后改用植物枝条,丝线相系。总之,此时结束了蓬发阶段,进入束发阶段。
夏商时期便开启了漫长的束发阶段。最开始只是编辫子,既方便又美观。到了春秋战国,男女的发型才显差异。女性的发型随朝代更迭不断变化,如秦汉时期大多流行平髻,少数贵族女子梳高髻。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发技术亦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各种式样的假髻,普通妇女也有戴假髻的,时称“缓鬓倾髻”。唐代妇女的发髻式样最为新奇,创新了多种发髻,如反绾髻,双环望仙髻,花髻。还发展了三大类发型:髻、鬟、鬓。
男性发型则简朴的多,男性在三四岁到八九岁时,只束上半部的头发,下半部就任其披散垂下,这种发型叫做“垂髫”。及羿后则束发结髻到了二十岁,在束发的基础上再戴上帽子(冠礼),就意味着成人了。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者便力推一种祖传的发型:剃发结辫。清初多尔衮颁发《剃发诏书》,推广方式颇为血腥暴力,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人民却仍有强烈的抵抗心理,其中原因有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之为不孝。中医还将头发称为“血余”,即主张头发跟人的身体大有关系,损发即损人身。“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本草纲目》更重要的是,蓄发,蓄长发,一直是我泱泱华夏的主流发型观。剃发,即髡刑,从上古时代开始就是“五刑”之一,是一种耻辱刑。所以人们无法接受这种奇耻大辱。但终究无法抵抗血腥的打压,最终剪去了长发,梳起“金钱鼠尾”辫。
直至辛亥革命,20世纪的新人类用“剪辫子”革了清政府的命。短发便成了历史发展趋势。就连“遗老”们都下了剪辫子的决心,前刑部侍郎伍廷芳在上海举行剪辫大会,参加者高达四万人。短发也成了“现代化”“进步”“时尚”的标志。男女老少也终于放下传统观念,纷纷留起短发。
发型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形象水平以及我国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在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往期回顾
第314期|古代冷知识——眼镜
第317期|古代冷知识——裤子
第319期|古代冷知识——酒具
主编:吴倩 薄雯雪
文字:静世杰
排版:郭丽华
图片来源:微博百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48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红楼美食知多少(十一)
下一篇: 总第三百二十五期人间最美是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