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哦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这句言辞恳切引人嗟叹的话出自欧阳修对梅尧臣的评价。而梅尧臣究竟是何许人也 为何令欧阳修深感惋惜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去探寻一下其中原因吧。
图片来源:搜狗搜索公元1002年,梅尧臣出生在安徽宣城南郊溪上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之中,由于家贫无法继续读书,他只好跟随叔父宦游到河南洛阳,以恩荫补任太庙斋郎,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的主簿。
在河南任职时,梅尧臣深受当时著名的诗人钱惟演的欣赏,二人成为忘年之交。凭借钱惟演的提携,梅尧臣继而结交了欧阳修等青年文士,成功进入了”洛下才子”群,经常相约一并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他也与欧阳修交好,二人同作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并称为“欧梅”。梅尧臣的诗作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深受当时人们所推崇。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有言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欧阳修以及王安石、刘敞,甚至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就连一代文宗欧阳修这等“大佬”级人物对梅尧臣都要敬称为“诗老”,可见其内心的钦慕敬仰。南宋后期的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称“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因此可以说,梅尧臣对于北宋诗坛影响深远,实乃“开山祖师”。
图片来源:搜狗搜索
为官期间,梅尧臣诚厚亲民,清高自持,事必躬亲,颇能体察民间疾苦,竭尽所能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充分了解民间疾苦,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当地民众深感其贤,为了纪念梅尧臣,把县城所在地取名“梅城”,延续至今。
图片来源:搜狗搜索
梅尧臣作为诗中前辈,诗名传千古,一心为民自成芳华。诚然,应了司马光的那句:“留为子孙宝,胜有千年珠。” 实乃后世之福,人间明珠。
扫码关注
多多惊喜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
欢迎转载,如有雷同修改请获取【授权】
本文版权归【墨香流韵】公众号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人文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欢迎来到文学新天地
官方订阅平台
主编:李娅芬吴倩
文字:薄雯雪
排版:潘高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立秋: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