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可口可乐”的来历

夏枯草 2023-07-23 21:59:03

诞生于1886年的Coca-Cola饮料一经问世,便大受欢迎。

20世纪20年代初,这个国际品牌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几年下来却发现,和其他国家市场的火爆相比,中国市场对可口可乐的反响简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几乎是无人问津。

这是什么原因呢

Coca-Cola公司总部派出市场人员在调研后发现,问题出在中文译名上——当时正值民国时期,翻译者的文笔十分古奥,并未关注译名是否通俗上口,居然将Coca-Cola翻译成了“蝌蝌啃蜡”。

蝌蝌啃蜡——这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音译,却产生了严重的“库里肖夫效应”:中国受众面对这个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难喝,甚至恶心,因为中国有个成语叫“味同嚼蜡”。而且,在中文中,“蝌”这个字只对应词语“蝌蚪”,就是那些黑乎乎、黏糊糊的青蛙幼体。

这就导致了中国受众直接将“蝌蚪”和“嚼蜡”的心理投射到了Coca-Cola身上,即使明白这只是毫无意义的音译,但依然忍不住排斥与厌恶心理。

直到20世纪80年代,Coca-Cola品牌再次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次,它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译名——可口可乐。从此,可口可乐引爆了中国饮料市场。

同一种饮料,同一个名字,只因翻译的用字不一样,就让消费者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

这个案例对于各大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直到今天,在美国许多商学院的本土化战略教材中依然会提到它。

人们从来都不是纯理性的,大量的情感因素影响着人们认知世界的结果。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只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投影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5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