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反差陷阱

白敛 2023-07-23 21:54:35

去逛商场,你和老婆说好了只是看看,决不花一分钱。

进入某品牌专卖店后,导购小姐走了过来,询问你们想看外套还是裤子。

你老婆出于礼貌回应了一句,说想看一下外套。

于是导购小姐将你们带到了外套区,拿出一件比较时尚的外套让你老婆试穿一下。

你老婆也非常喜欢这个款式,接过来看了看价格,一万多块,不过为了不出丑还是试穿了一下。

刚刚穿上,这边导购小姐就赞声不断,你们都知道这是常见的营销手段,自然不会上当。

之后脱掉打算再看一看,这时导购小姐又拿出来一件和刚才差不多的外套,价格五千多块。

试穿、脱下,准备离开。

导购小姐拦住你们,说还有一款性价比超高的外套,不妨试试再走。

于是留步,再试。

这次试了还是很合身,款式布料与之前两套也没多大区别,只是价格有了很大差异————仅九九九。

什么情况 怎么那么便宜 赶紧下单!

于是,你们忘记了房贷和车贷,忘记了一分钱不花的初衷,也忘记了家里的衣橱早就挂满了外套,最后掏出一千元找了一块钱......

回到家中,你们都后悔了,这是图啥啊 又要啃一个月的泡面了......

庆幸的是,你的冲动消费也只是截止到“后悔”价段而已,如果再深挖一些,知道了商家的营销秘密,你可能会直接吐血......

什么秘密

那导购员给你拿出来的三件外套,根本就是一种料子做的衣服,只是挂价不同罢了!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别傻了,这叫做“反差”营销。

你饿了,看到路边烤炉上面摆了两堆差不多的烤红薯,一堆标价五元一个,一堆标价九元一个,请问,你会选择哪一堆

这个其实没有统一答案,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

有钱人,肯定会选择九块的,因为他认为价格高就等于质量好;

手头紧的,肯定会选择五块的,因为他认为一样的个头这堆那么便宜,赚大了。

客户的选择虽然不一定,但是,商家的收入是可以肯定的————分开卖红薯的摊子,肯定比只卖一个价格的摊子,要卖得多的多。

这就是反差陷阱。

商家故意将一件事物分成多段,让顾客自己作对比,之后产生大的反差值来提升消费欲望。

这种欲望,一是来自“爱赚便宜”的心理,二是“风险规避”的心理。

反差陷阱,其实就是预期值改变的过程。

比如在商场买衣服的时候,第一件一万块穿上之后,就在心理产生了一个预期———这种外套很高贵,很好看,我买不起。

可最后出现了一件九九九的外套,完全出了预期之外———这种外套很高贵,很好看,但价格却很便宜,我完全买得起了。

这个时候,不买岂不是傻子

但是,这件衣服真的便宜吗

它只是在一万和五千的映衬下显得便宜而已,一千块钱的外套,对于平时只穿四五百的你,已经是非常昂贵了啊!

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掉进“反差陷阱”的。

反差陷阱是不是很坏

它并不坏,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除了商家的营销,不做生意的我们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运用。

在运用“反差”的过程中,它不但不显坏,反而往往与聪明挂钩。

聪明的男女,会把不如自己的人拉到身边去相亲,形成反差;

聪明的说服者,会先提出一个无理要求,之后再说正常要求,形成反差。

聪明的审讯员,会同时出现两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形成反差;

聪明的征服者,会“温水煮青蛙”,慢慢让你感受热度,形成反差。

生活中,不管好的还是坏的,处处都有反差陷阱,令我们防不胜防。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破除吗

答案是:没有。

只因为你是一个人,是人就怕吃亏,就会不自觉地去比较,去核算。

你既然那么爱比较,我就主动给你提供参照物,让你比较个够,这是聪明人的逆向思维,不算为过。

我们真正要做的,不应该是排斥,也不是预防,而应该是理智、克制和合理运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