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197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了310座水星环形山。其中有15位中国艺术家名登水星。在杰出的女性代表中,除了易安居士李清照,还有东汉蔡邕的女儿蔡琰,也就是蔡文姬。
提起蔡文姬的芳名,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清代的评论家张玉谷写诗说:
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
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
蔡文姬的诗歌被老杜等人学习,这容易理解,毕竟任何一位伟大的前辈,他的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若说到才压文君,我想主要原因是文君的社会影响力不如后者。
文君本是富商之女,地位其实并不高。而蔡琰则是大学者、大音乐家蔡邕的独生女,又因为曹操等人的着力吹捧,她的名气自然比文君要大些。
蔡文姬一生嫁了三任丈夫,论及才华风貌,皆未有同司马相如可以相提并论的。可见她是一个真正的薄命之人。没有爱情,身逢乱世,家人离散,只能随波逐流,最终却以一首《胡笳十八拍》,压倒了众芳一头。这样的蔡文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喜欢呢
家庭教育很重要
现在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作为一名老师,我已经尽最大的能力教导好每一位学子。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家庭教育的确比较重要。
现在父母可能花不了太多时间在教育孩子上,但这本身就是一件应化归无形的事。不信,请看一千八百多年前大文学家蔡邕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蔡文姬刚一出生,父亲就被贬到塞外去了。后来因害怕朝臣迫害,在吴地隐居了十二年。年轻时曾跟着胡广学音乐,又立志修史。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便一边写文章,一边教导女儿。他曾在深山苦练数年,又见工匠用白粉刷墙,从而悟出了“飞白体”,书法造诣动合神功。小文姬就整天跟着父亲身后学习隶书和草书。
而说到他的另一项绝技,那自然是音乐了。蔡邕不仅琴艺高超,而且极通音色。能够从一阵“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发掘名琴焦尾,更能在做客进门前察觉主人的心境。而即便有如此天赋之人,也是要经过学习的。蔡邕故而开始训练文姬对音色的判断,也就是听这一环节。
彼时文姬九岁,父亲夜间于窗外弹琴,突然弦断一根。文姬在屋里说:“是第二根断了。”于是跑着送与父亲。蔡邕却说:“你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接着便故意又弄断了一根,文姬回答:“是第四根!”这回却不出来。
蔡邕呵呵发笑,方知女儿确已继承了他在声音上的天赋。不仅知道是哪根弦断了,而且知道他是故意为之,所以赌气不送。
音乐、书法都已教授完毕,接下来就是文章了。不得不说,这个父亲的技能太过全面。文姬背诵了父亲的许多文章,决定将对偶像的崇拜进行到底。
婚姻中的薄命女
蔡文姬一生嫁了三任丈夫。第一任丈夫是河东卫仲道,大概蔡邕也对这个女婿比较满意吧。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只会吟诗作赋的白面书生就一病呜呼了。蔡文姬此时才十七岁,和卓文君的经历何其相同啊。可是接下来,等待她的就不是司马相如,而是远居朔北。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董卓等人犯上作乱,开启了三国这个乱哄哄的局面。北方虎视眈眈的南匈奴趁机四下掠夺。蔡琰就在匈奴的乱军中,被掳到了草原。从此开始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到了匈奴之后,蔡文姬成左贤王的妃子,被迫为他生下两个孩子。而后世有人竟然将此称为爱情。这不仅糊涂之至,也是辜负了文姬的心啊。
蔡文姬和王昭君不同,她是不可预料地卷入了这场战争漩涡。所谓“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在蔡文姬这里却很不合时宜。不信,就请读一读她的《胡笳十八拍》吧。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请问,从何处能看出是对爱情的歌颂 她有的只是“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蔡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视为接班人的女儿,会有这样悲惨的命运。
而说到蔡邕的晚年,也是无比凄凉。因为受董卓逼迫,被委以重任,做了几年官。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庆功宴上的一声叹息,却被王允视为有不满之嫌,下入大牢。太尉司马磾说:“伯喈是旷世奇才,应当留下他,让其完成书写历史的重任。”王允却说:“过去武帝没有杀司马迁,才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我们怎能重蹈覆辙呢 ”
王允当真不懂历史的重要性,于是一代学者蔡邕只能惨死狱中。郑玄听闻感慨:“汉朝之事,又有谁来考定啊!”别急,考定肯定是有人的,只不过已经是他后朝的粉丝了。
深情是一种态度
建安十一年(公元207年),一代大文豪曹操忽然想起自己与蔡邕的友谊,考虑到蔡邕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孟德于是用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派人去匈奴赎回蔡文姬。
曾经我在读这段历史时也想过,如果蔡邕在中原还有一个才华与女儿等同的儿子,可能就不会花钱再赎了吧。但历史没有假设,曹操会这么做,就是想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重情重义,引得四方来投。
回到中原后,曹操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而是把她嫁给了帐下的屯田都尉董祀。董祀本是个默默无闻之人,却因为这个老婆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名字。当真应该感念曹公的恩德。可是他却犯下重罪,要被处死。
彼时大雪纷飞,孟德正与宾客宴饮,一时兴起,说道:“蔡邕的女儿正在外面,诸位想不想一见 ”
众人素来仰慕蔡邕的才学,今天既然有机会,自然也想见见这个丞相用千金换回的人物,看看有何奇特之处。只见文姬披头散发、光着脚走了进来,便跪倒在地上。众人知她是为丈夫求情,不禁为之动容。唯有孟德却故作虚态:“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收不回来了。”文姬便说丞相马厩中有良驹上千,帐下勇士上万,何必吝惜一骑,去挽救这个垂死的生命呢!曹操感念她的言行,免了董祀的死罪,还赐给她头巾和鞋袜。
孟德又问:“听说你家里有很多古籍,可否送我一些 ”文姬回答:“父亲为了躲避战乱,将一些书送给了王粲。留给我的就只有四千卷,后来也遗失了。不过,我脑海里大略还能记起四百篇。”曹操遂提供纸笔,文姬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一字不差地书写下来,送给丞相。
从此,文姬与丈夫过着简单的幸福生活。因为太过思念草原上的孩子,感慨回来后的物是人非,时代变化,写下过两首《悲愤诗》。其一有段说: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本来已经饱受煎熬,终于可以回归故国了。可是又要与孩子分别。“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这样简单又直击灵魂的叩问,不独文姬,就连我们这些素未谋面的读者听了,也忍不住为之动容啊。也许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对此更能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吧。
文姬听到孩子这般质问,五脏六腑仿佛都要裂开。就在这样的犹豫不决中,踟蹰着离开了。悠悠三千里,若说再次相逢,那已经是不可能了。所谓生离,即成死别。大抵,像她这样的深情之人,素来都不会被生活温柔以待吧。
后来,范晔写《后汉书》时,评价蔡文姬“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裂,昭我管彤”。范晔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精通音律,又是一位像蔡邕般的人物。在此之前,已有十余家为东汉修史,然范晔此书一出,遂为正史,其他著作日渐埋没。
范晔又是个情感细腻之人。在列女传中无论羊子之妻,还是穆姜、曹娥、马融之女,不过因事记之。而对于文姬,则把她的两首诗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不过害怕历史洪流将这精彩的女子之作冲刷掉罢了。得知己如此,蔡文姬芳魂有灵,大概也会感到几分幸运了。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
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
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
翻译:
在水边憩息啊在草上坐着,风吹拂到汉治之地直把人的衣裳吹破;
由于头发长时间不梳理好像抹了羊油,羔子皮做的大衣领子仍然偏着;
用狐皮和貉皮做的衣服又腥又膻,白天披着它行走晚上披着它睡觉;
毡帐常常移动并无定居,时间啊为什么这么漫长可叫我如何度过。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诗,不要作
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
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
上……
此拍是写作者被俘于胡人之地后对胡地生活的描述。内中饱含心酸与思念。
全拍大看是在写胡地生活习俗,细细品味,有作者的不习惯、甚至是厌恶。
到了胡地,由于身心交瘁,再有无尽的耻辱感使作者衣衫不整,面容憔悴。
想着风儿拂过故国汉地,眼见自己深陷胡人囹圄,内心何等哀戚,可奈何?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
嫁给了胡人。《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
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1.描写蔡文姬的诗词有哪些1. 《吾雏》
唐 白居易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
嗟吾不才子,怜汝无弟兄。
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
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
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2. 《赠琴妓二首》
宋 陈造
梦中曾揖蔡文姬,焦尾亲传半夜衣。
莫向诗人弹别鹄,免烦衰泪对君挥。
3. 《咏史八首·蔡文姬》
宋 蒲寿宬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一死固已难,万言复谁尤。
九原见卫子,何语可以酬。
4. 《董祀妻蔡琰》
宋 徐钧
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5. 《蔡琰归汉图》
宋 林景熙
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
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
傍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
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
惜哉辩琴智,不辩华与夷。
纵邻形势迫,难掩节义亏。
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
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
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科南枝。
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蔡文姬,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蔡邕之女,后蔡邕因政治斗争中受牵连被杀,蔡文姬远嫁匈奴右单于,婚后生活很幸福,但后来右单于病死,蔡文姬守寡,被迎回汉。
2.形容蔡文姬的诗词《咏史八首·蔡文姬》年代: 宋 作者: 蒲寿宬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一死固已难,万言复谁尤。九原见卫子,何语可以酬。
《董祀妻蔡琰》年代: 宋 作者: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蔡琰归汉图》年代: 宋 作者: 林景熙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傍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惜哉辩琴智,不辩华与夷。
纵邻形势迫,难掩节义亏。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科南枝。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3.形容蔡文姬的诗词《咏史八首·蔡文姬》
年代: 宋 作者: 蒲寿宬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一死固已难,万言复谁尤。
九原见卫子,何语可以酬。
《董祀妻蔡琰》
年代: 宋 作者: 徐钧
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蔡琰归汉图》
年代: 宋 作者: 林景熙
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
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
傍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
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
惜哉辩琴智,不辩华与夷。
纵邻形势迫,难掩节义亏。
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
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
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科南枝。
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4.描写蔡文姬的诗句《吾雏》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
嗟吾不才子,怜汝无弟兄。
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
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
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赠琴妓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梦中曾揖蔡文姬,焦尾亲传半夜衣。
莫向诗人弹别鹄,免烦衰泪对君挥。
5.描写蔡文姬的诗词有哪些《吾雏》唐 白居易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
嗟吾不才子,怜汝无弟兄。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
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
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赠琴妓二首》宋 陈造梦中曾揖蔡文姬,焦尾亲传半夜衣。
莫向诗人弹别鹄,免烦衰泪对君挥。《咏史八首·蔡文姬》宋 蒲寿宬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一死固已难,万言复谁尤。九原见卫子,何语可以酬。
《董祀妻蔡琰》宋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蔡琰归汉图》宋 林景熙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傍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惜哉辩琴智,不辩华与夷。
纵邻形势迫,难掩节义亏。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科南枝。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蔡文姬,东汉末年著名文人蔡邕之女,后蔡邕因政治斗争中受牵连被杀,蔡文姬远嫁匈奴右单于,婚后生活很幸福,但后来右单于病死,蔡文姬守寡,被迎回汉。
6.蔡文姬最著名的诗悲愤诗(一)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二)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
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
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
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
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
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
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
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
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
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
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
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
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
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
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
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
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
心怛绝兮死复生。
7.蔡琰的诗有什么五言《悲愤诗》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且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这里有高度的概括,也有细致的描写,深刻有力,触目惊心。又如记述自己与亲儿永别,准备回国的一节: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一面是久别的故国,一面是亲生骨肉,不能两全。
这种选择,确实令人肝肠寸断。孩子一连串的责问,使诗中的感情气氛显得无比沉重。
从写作特点来说,这首诗结构严谨,剪裁精当,语言具有高度的表现力,足以代表当时五言诗的发展水平。
8.蔡文姬诗词悲愤诗(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TS。DM】
9.求蔡文姬的诗歌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狄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域,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独我命薄兮没胡虏。殊俗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欲得汉音,雁飞高兮渺难寻,空断肠兮思音音。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兮欲罢弹。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弱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缘何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奈何曲成兮心转愁。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悯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 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欢乐均,去往两情兮难具陈。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腓腓,号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我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 庐兮偶殊俗,愿得归兮天从欲。
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
同天隔越兮职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十六拍兮心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 兮筋力单。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悲愤诗(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 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
《胡笳十八拍》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两首《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从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为什么“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此诗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出“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见“干戈日寻兮道路危”等三句)。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掳掠西去的。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一拍(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于被掳(即所谓“别离”)。
她在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生活上与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第三拍),“冰霜凛凛”(第六拍),“原野萧条”(第七拍),流水呜咽(第六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第三拍“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拍“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徒,住在临时用草笺、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第三拍“鼙鼓喧兮从夜达明”)。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和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即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陈陶:“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郝经:“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罗见麟:“寥落中郎后,残生窜殛馀。惊看南过雁,羞逐北旋车。莫按胡奴伯,犹传魏主书。身名终莫赎,千载恨单于。”
陆时雍:“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屈大均:“缇萦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后,芳声振海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王维《秋夜曲》
下一篇: 一篇绝世好文,句句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