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委简介
杨强,号雪窗,网名帝乡子,唐社副社长。浙江卫视首届《向上吧,诗词》决赛总冠军。曾获第二届“谭克平杯”青年诗词创作奖,第三届“国诗大赛”诗部榜眼,首届“海岳杯”诗词大赛诗部行卷第一,词部决赛第三。担任“兰乡情”诗词大赛词部评委,第二届“湘天华杯”诗词大赛诗部评委。
4分入选作品(101-150)
xdsc_201908192
西江月·乡村夏夜
葵扇摇浓夜色,茶杯浣亮星光。纳凉父老话农桑,初月贪听枝上。
几豆萤飞竹径,数声蛙起荷塘。农机手约养蚕娘,栀子花前伫望。
xdsc_201908213
好事近·小草
野径又春归,料峭似曾相识。别有一般青绿,在脚旁岩隙。
生于贱土长于泥,抬首不盈尺。独与竹风松浪,话大江南北。
xdsc_201908037
醉太平·上古道之晨
云烟放晴。人居画屏。细听古道鸡鸣。诉乡愁百声。
关山梦醒。魂牵魄萦。小村别样风情。带春风一程。
xdsc_201908140
南乡子·听雨
疏雨一声声,敲打阶前响不停。惆怅满怀添倦意,凄清,依枕难眠独自听。
尘事总无情,几度风霜鬓渐星。且忆昔时多感慨,深更,独对阑珊那片灯。
xdsc_201908070
鹧鸪天
甲寅隆冬,正值三五,金乌西坠,皓月当空。瑞雪万里,清辉千条,冰天雪地,浑然一色。远村隐约,满川寒风。触景生情,遥忆当年。吉林求学,挽友携侣,畅游公园,适逢今宵。月下踏雪,路侧观灯,百花斗艳,龙腾虎跃,五光十色,栩栩如生。前往江桥,流水潺潺,云涌雾集,如同登仙。故人离别,已逾数冬。今宵独我,廿里归途,乘月踏雪,孤影相伴,心中戚然,故赋此词。
数点寒星月似盘,清辉映雪照冰天。远村淡墨疏林密,旷野深踪直路弯。
观此景,忆江南,冰灯月下几留连。相携踏雾游仙府,孤影今宵伴我还。
xdsc_201908103
忆秦娥·惜春
谁之错 斜风细雨桃花落。桃花落。春光易逝,旧情难托。
拈花对影成孤酌。醉中犹记晴川阁。晴川阁。烟波远影,几声凄鹤。
xdsc_201908108
生查子·武昌东湖
人在画中游,天在东湖底。湖岸柳依依,湖上清风起。
多少有情人,走在春光里。携手在红尘,敢与神仙比。
xdsc_201908336
踏莎行
池底天青,柳旁烟翠。一壶薄酒慵慵睡。等闲酒醒入花深,东风又作飘零计。
将雨心情,渐凉天气,停停走走余光里。折枝为笔算归期,几行憔悴人如字。
xdsc_201908339
鹧鸪天·白云阁
春驻南山草木娇,峰峦奔赴似波涛。湖多蓬岛千分碧,天下云河一线遥。
千里目,百年豪。凭危更见九天高。白云阁上心如水,一点红尘意气消。
xdsc_201909089
添字采桑子·桃花
轻摘香蕊窗边嗅,春月情浓。春月寒浓。玉树啼莺、消去倦容又愁容。
桃花识得佳人意,一朵云中。一朵心中。相映溪桥、两处远看满江红。
xdsc_201910046
忆江南·九溪
溪流曲,山径景清幽。烟树映潭花照水,玉泉垂瀑雨横舟。翠岭几回眸。
xdsc_201907169
踏莎行·旧书信
并座无心,隔窗有意。便笺小字谁传递。为伊浅笑若春风,而今深掩书箱底。
剪剪眸光,青青草地。长歌渐远秋声里。经年仍梦晚灯间,偶然初遇当时你。
xdsc_201907170
南歌子
春去沉吟里,春来想象空。春归烟雨更朦胧。也似故吾今我两匆匆。
云是何年我 雨非昨夜风。茫茫心绪隔时同。且看人间灯火满江中。
xdsc_201907186
鹧鸪天·探梅
踏雪春前为访梅,情怀不待暧风催。知无胜景缘人设,莫放幽花与我违!
依石径,觅芳菲,月随人意久徘徊。枝头约略传消息,隔日春从朵上回。
xdsc_201905030
临江仙·集句步迦陵韵
日脚沈红天色暮,天涯行李萧萧。倾山雪浪暗随潮。故乡云水,何处可魂消。
春草连天随北望,芳悰乍整还凋。娇莺声袅杏花梢。一尊如旧,小槛俯青郊。
出处:1.欧阳修,2.钱霖,3.苏轼,4.李商隐,5.张先,6.刘长卿,7.蒋捷,8.朱敦儒,9.晏殊,10.向滈。
附:叶嘉莹先生《临江仙》
一片冻云天欲暮,长空败叶萧萧。蓟门烟雨白门潮。几回月上,回首恨难消。
莫向荒城寻故垒,秋来寒草皆凋。北风吹响万林梢。倚栏人去,雁影落寒郊。
xdsc_201905031
临江仙·集句步迦陵韵(新韵)
待月池台空逝水,悠悠往古来今。箫楼韵逐凤凰吟。横琴数曲,白首壮心存。
始信人生如一梦,霞舒烟卷朝昏。轻风淡月总消魂。山高水远,潇洒出嚣尘。
出处:1.李煜,2.张野,3.卢藏用,4.黄裳,5.王安石,6.殷尧藩,7.张元干,8.万俟咏,9.张先,10.张说。
附:叶嘉莹先生《临江仙》
十八年来同逝水,诗书误到而今。不成长啸只低吟。枉生燕赵,慷慨志何存。
每对斜阳翻自叹,空阶立尽黄昏。秋来春去总消魂。茫茫人海,衣帽满征尘。
xdsc_201905070
如梦令·荷荡泛舟
日暮长堤烟渚,绿水轻舟白鹭。一棹晚香风,摇入藕花深处。且住,且住,莫使月迷归路。
xdsc_201905086
摊破浣溪沙
风欲回温雪欲醒,隔街新唱卖联声。犹是南乡歌鼓手,在京城。
居里未知年节重,客中始觉姓名轻。对酒对餐浑不似,旧心情。
xdsc_201906056
虞美人·藏区制作泥塑佛像的快乐女孩
高原红染娇容面,独抱春风荐。初开如璞助清吟,并入流光澄澈、浣人心。
家贫或也寻常事,未向凡尘寄。宛然成朵小青莲,一曲佛歌留住、彩云天。
xdsc_201906057
南乡子(新韵)
忆上晚自习时,小哥每晚骑着旧自行车到十里以外的镇上接我的情景。
村路过车铃,十里霜痕赤脚蹬。月下衣单清影瘦,疏星,载我归来笑语轻。
往事太深情,忆到心头禁不能。爱在殷殷相守处,今生,风雨泥途护几程。
095现代杯编号235
浣溪沙·早春
细草初匀歧路斜,青青麦里两三花。低云暖日不曾遮。
疏影几时横碧水,幽香未必上窗纱。少年情事趁年华。
xdsc_201902004
卜算子·惜缘
君是水中花,我是堤边柳。日照云霞月落山,相望难牵手。
不恨愿难尝,不恼春光旧。纵使天荒断梦香,也记情深厚。
xdsc_201903006
采桑子·桃花
枝头三月听花事,开也桃花。谢也桃花,化蝶翩飞绕径斜。
三更醉望西窗月,梦在天涯。醒在天涯,一缕轻寒透碧纱。
xdsc_201903019
鹧鸪天·夏日池荷
六月池塘泛柳烟,兰舟划破水中天。承珠翠伞迎朝旭,吐蕊浓香绕曲栏。
茎似玉,叶如盘,不须播种拔千竿。年年春尽诸芳歇,身出污泥并蒂妍。
xdsc_201904006
鹧鸪天
春泛南湖杨柳烟,绿茵山脚万家园。一行白鹭川前过,几处溪波垂钓闲。
梨园曲,百花拳,晨钟暮鼓绕岩峦。孤舟自横夕阳晚,飞鸟归林霞满天。
xdsc_201904060
浪淘沙令·清明
何处系乡魂。莺啭前村。哪堪烟柳雨纷纷。寥落清明惆怅处,梦里留痕。
独自醉还真。杜宇相闻。去年有约到黄昏。碑下离离回首处,落地阳春。
xdsc_20190410
浣溪沙·春游黎里
黛瓦白墙石径幽,天光云影水中流,乌篷载我泛溪游。
燕语莺声啼远树,桃夭柳翠醉青眸,灯笼红过客人头。
xdsc_201904172
柳梢青·柳絮
恨无定迹。前生应是,冰肌仙客。律配东风,情牵洛浦,身归陂泽。
而今忍看萍踪,怎忍看、分飞南北。相见何年,春归何处,眸迷阡陌。
xdsc_201904173
虞美人 怀古
寒螿泣罢孤鸾影,泪染胭脂井。江山换得美人迟,独见碧云千载惹相思。
年年一径催芳草,往事谁能道。落花犹在待清词,却恨人间欢爱再无时。
022现代杯编号63
浣溪沙·再别古莲花池
水鉴生风吹雀钗。翩翩翠盖映莲腮。斜阳又落旧楼台。
袖里孤芳轻一掷,人间万事肯重来。明年花讯不宜猜。
xdsc_201812046
宜男草·水带烟痕洗尘去
水带烟痕洗尘去,冷潇潇,一番秋雨。任轻红、独自飘零,望尽天下春归何处。
楼台宫燕起歌舞,似当年,不堪回顾。凭旧栏、哀柳凝风,无故裁出千丝万缕。
xdsc_201812014
临江仙·檃括唐李白诗
檃括唐李白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词牌用《临江仙》,依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格。)
老树寒鸦淡月,秋风落叶长亭。奈何此夜此时情.相思难尽诉,秋水共天明。
往日随云聚散,来魂栖梦还惊。谁知相见复飘萍.为君添白首,清影自伶仃。
xdsc_201811006
钗头凤·中秋
云边月,堂前雀,北风摇树纷纷叶。圆胡饼,四方井,雏菊将黄,晚虫初醒。
人孤影,夜清冷,故乡远隔重山岭。中秋节,思归切,钱囊空空,发丝如雪。
xdsc_201811011
如梦令·蜻蜓
多少凌波过客,误入莲花净界。风下颤纱衣,日影斑驳难荷。筛落,筛落,点破水天一色。
xdsc_201811092
踏莎行
梓树花幽,秋千送远,墙头倩影依稀见。回文试写墨痕新,闻歌不觉流年短。
洛水新晴,叶遮人面,谁怜梦里青黛浅。微风送暖换罗裙,廊前喜对双双燕。
xdsc_201811158
临江仙
晓雾迷蒙烟月散,竹窗浅话曾经。烛花微曳晚风停。相思漫夜色,散落一池星。
燕舞莺歌归何处,离人冷对空庭。层林叠翠百花零。蟾宫人不语,心事与谁听。
xdsc_201901091
捣练子·秋钓
山倒映,水清幽。枫叶初红醉了秋。
石畔芦边垂钓客,白云深处下渔钩。
xdsc_201901007
鹧鸪天·忆旧
一册青春久未翻。偶于长夜忆从前。灯光暮月新诗意,背影斜阳旧校园。
人欲老,梦犹鲜。江头江尾两无缘。此生惯作无凭句,也怕多情仔细看。
xdsc_201901105
柳梢青
犹记那年。莺啼乍软,桃绽初妍。佳处无言,双弹月下,并立花前。
也曾断带题篇。踏柳岸,湔裙水边。墨迹痕残,柔肠伤断,情寄谁边
xdsc_201901110清平乐·迎春花纤纤小小,却是迎春早。垂下屏风拦料峭,唤醒无边芳草。快快相约佳人,齐来赏那黄云。一朵偏生娇俏,斜插鬓角留春。
xdsc_201901015
浣溪沙
红袖轻香在故人,玉桥飞雪已纷纷。晚添灯火立黄昏。
闲月清风窗底梦,落花溪水画中春。一生情味可消尘
xdsc_201909100
浣溪沙·山居秋晚
茶煮中庭丹桂香,虫吟架下夜光凉。闲听竹露叩池塘。
小月浮杯知浅淡,清风在案话榆桑。谁家笛韵过篱墙。
xdsc_201910040
卜算子·中秋夜有感
今日过中秋,未见冰轮满。细雨丝丝扑面凉,路畔灯辉短。
昨夜梦家慈,亲备团圆宴。隔断阴阳不再重,只有痴心暖。
xdsc_201908375
更漏子·夏日
火炉生,云雾沸。煮出一壶真味。花上露,酿香醇,清茶也醉人。
琴声和,松风过,邀得谁来入座。知音在,笑开颜,心随流水闲。
xdsc_201909043
浣溪沙·听 西楼《孩子》
饭熟还家每道迟,书边偷画小人儿。新收消息促添衣。
万里清光今独看,一春草色旧相知。归来犹似少年时。
xdsc_201908337
踏莎行
当日别君,清明时候,残寒未减春山瘦。流光渐老鬓前春,故庭春色依如旧。
扶壁残梅,向人疏柳,儿时栽种同君手。而今愈忍愈思量,落花心事浓如酒。
xdsc_201908277
菩萨蛮·题照赠芳草连天(新韵)
也曾回望西楼月,依稀浅笑梨花雪。折梦作书笺,书中几度翻
春风黄叶扫,秋水梅花落。偶有问来人,当年可动心
xdsc_201908279
清平乐
林间独步,谁解相思苦 树上黄昏空湿雨,帘外晚风留驻。
流水情意绵绵,落花只恨无缘。更有二三小鸟,悄悄啄破秋山。
xdsc_201908176
菩萨蛮·春日
山明水秀连春陌,花红柳碧云天阔。飞鸟渡池塘,风来一脉香。
堂前燕子舞,浅唱出门户。细雨细如丝,低吟入我诗。
xdsc_201908220
鹧鸪天·鲁君西安宝鸡游学
不悔千年相约迟,巍巍雁塔待谁题,莫耽旧曲吟桑浦,且倚新声唱宝鸡。
风郁郁,草离离,渭河岸柳旧相知,冰融秦岭初阳暖,十万梅花发旧枝。
桑浦:指家乡桑浦山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荐号1
李白杜甫的诗
简介: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荐号2
唐诗宋词古诗三百首
简介: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质就用读诗开始...
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
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
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
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0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