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仁者劝善

金钱草 2023-07-23 09:18:12

后汉时候有一人,姓折名像。他祖上遗有财产百万,家中佣仆几百人。折像生有宿慧,存心仁厚,自幼就不忍残杀昆虫,伤折草木。幼时入学读书,聪颖异于常儿,稍长,更能精通易术,悟盈虚,消长,因果之理。后来他父亲死了,偌大家财由他一人掌管。他感于“多藏厚亡”之理,乃发心散财施济贫困。凡遇见别人有急难的事,他不论亲疏,不计恩怨,总尽力周济,毫无吝啬。冬则施衣给米,夏则送诊赠药,资助贫寒子弟的学费,供养孤寡残老的衣食,对于贫隐,尤为关心。他这样孜孜为善不遗余力,过了几年家产已化去了一半,但他对于施济的工作还是不肯松懈。消息传播出去,关心他家的亲友们,有许多眼光浅短的就暗暗替他家担心。

有一天,来了许多亲友对折像说:“你有三男二女,还有许多孙媳妇们,将来的用途正当日益浩大,你应该为子孙着想,再增加点产业才好。为什么反而将祖遗的财产,大半耗用在施济方面呢 虽然这是你为公益的一番热忱,但亲和疏总需有点分别。子孙将来吃饭的余地,也不可不预为顾及呢!”折像听了这番话,料想他们是不晓得盛衰循环,和善恶报应的道理。他知道这班亲友中,也有不少是家产很富足的,今日正好借此机会,对他们启发些用财最好的方法,使他们也可以发心做点布施的功德。

他想定了主意,以很诚恳的态度对他们说:“今天承诸位相爱,为顾虑我家子孙的日后生计,辱临赐教,这种雅意,我内心非常感激。但我所以散财施济,正是为子孙日后的安全之计呢。因为世间的人事物理,盛衰兴替,终是相循环的。但看月圆则缺,日中则落,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天地尚且不能超出这循环的定理,何况是人事呢 所以道家最忌的就是盈满。我家数代富有,现在传到我手上,可算是盛到极点了。我自思毫无德能,而观察子孙们,苦又多半没有才德。为富不仁,是最遭天忌的。因此,我不敢将财多留给子孙,是恐盛极而衰,难逃循环之理。所以趁现在钱在手中,自己可以做主的时候,做点施济工作,为自己补过,为子孙积德。这实在是逃祸的妙法,也可以说是保富的良策啊!”折像说到这里,看那班亲友们的脸上,还有点不很信服的样子。于是他又对他们说道:“再照善恶报应的道理讲,积财给子孙,实在不及积德给子孙来得可靠。因为财积多了,最容易养成子孙的依赖心,骄傲心,游手好闲,竞尚奢华,那么坐吃山空,财产虽大,恐怕也难持久呢!即使子孙能够俭约自持,但世间的财物,实在是不坚实的。一遇到了水火盗贼,荒旱兵灾等种种事变,顿时可以化为乌有的。那依赖财产生活惯了的人,大都是身乏技能的,一旦遭逢变故,失却了财产的依靠,那时的困苦,真是难忍难受呢。” 所以古人说:“遗子黄金满筐,不如教子薄技随身。”这真是经验之谈。 因为学成了技能,水火盗贼都不能劫去啊。讲到积德与子孙,子孙断没有不受好报的。好比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所以《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两个必字,是表示确实可靠的意思”。“在历史上,余庆余殃的事证有很多先例,最明显的,但看周秦二朝的兴亡就可明白了。周文王和武王均以仁慈为怀,行善积德,爱民如子,存心专以天下大众的利益为重。自武王代殷有天下,历八百多年,始为秦所灭。期间虽有列国之乱,而王室极少惨事。秦朝呢 却与他相反,自秦始皇统一天下,行政以刑杀为威,不顾人民痛苦,大造宫室,穷极奢侈,要想自己子孙万世为君,一家长享长安, 又恐天心民意不相许可,于是焚书坑儒,筑长城,收铜钱,种种设施,用尽心机无非为自家利益。但他的结果,前后不过三世,总共十五年,天下就灭亡了,子孙全被杀戮。这正是人有千算,不如天上一算啊!”

“那天心只可以德泽相感通,断不可以物力才智相强求的,因为天心是最公平正直的,是以大众福利为重的,天心就是大众的心,是以大众的喜怒为赏罚的。有钱的人只顾自己的享受阔绰,专心图谋一家独富,不顾大众的死活,这种为富不仁的人,大众对之发生怨怒,那么天就要给他灾祸,倘使其人念念在觉世醒民,利济众人,那么天就会赐予福利。《传》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以欲求自己子孙多得福利,必需先早福利与大众。我现在散财济众,你们以为亲疏不分,不顾子孙的利益,其实,这正是为子孙利益的最稳妥的方法呢!”

亲友们听到这里,都点头表示信解。但折像恐防他们还不能了解真善伪善的分别,将来做了小小一桩善行,得不到应验,便疑天道无知,就要退悔善心。他想了一想,又对他们道:“讲到修善积德,还有真伪的分别,索性也来和诸位谈谈,免得中途退心。那真的善行,是由真实的慈悲心所策发的,切切实实尽心力而做,若是马马虎虎的,只做了一二分,装装样子,遮遮门面,那就算不得真善, 自然也得不到真善报了。譬如拥有百万家财的人,遇到饥荒,他眼见许多难民无衣无食,明知只要十万五万的财物来救济难民,就不致冻饿而死。但他吝啬心重,舍不得这十分之一二的家财,而又喜欢戴上乐善好施的虚名,勉强捐助一千二千,自以为做了一桩功德,就想得到善报。其实,这种功德,还抵不过见死能救而不去救的罪过,又哪里能得善报呢 世间像这样行善不彻底的假善人极多,所以有人只看表面,而说天心不公的人也不少。我特为补说这一段,说明善行有真伪的区别,所以在俗眼看来,报应就有明晦的不同了。望诸位以真实的慈悲心去做,那就人我都能获益了”亲友们听了这番话,个个心悦诚服,十分钦佩,被他感化了,而能真诚行善的倒也不少。

后来折像活到八十四岁,自知亡日,召集亲友欢宴,席终就对他们说出诀别的话,回到寝室就无疾而终。这正是他自性没有吝啬的善报,他的子孙都能继承他的遗志,自食其力。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