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六月雪 2023-07-23 04:55:23

读诗词,学党史(二)

前言

毛泽东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生动的再现了中国革命、中共党史的发展进程。毛主席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生动与活泼的体现,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

诗词欣赏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1927.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的诗句得名。

⑵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三三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现在的八一军旗 。

⑶匡庐:原为“修铜”,即修水、铜鼓,江西省县名。

⑷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

党史知识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共产国际令中共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并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领导集团。瞿要求各地组织暴动,开始了中共历史上所谓的瞿秋白“左”倾机会主义。

毛泽东参加了八七会议,会后被中央派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九月九日,驻在修水的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是中共党员),安源煤矿工人,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联合举行秋收暴动。

毛泽东当时在铜鼓指挥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暴动队伍计划先攻克平江 、浏阳,然后从南北两路包抄长沙,但在平江、浏阳先后失利。九月十九日,队伍退至浏阳文家市,毛说服众人向江西萍乡撤退。十月,暴动队伍被毛泽东带上井冈山。

诗词欣赏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1928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⑴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⑵岿(kuī)然:高峻独立。

⑶黄洋界(gài):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党史知识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08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