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最开始读到苏轼这首词的时候,只能感到悲凉,却无法理解,亦无法体会他当时的心境,也不能够明白,为什么会“纵使相逢应不识”
后来看到一篇文章时,方才恍然大悟。
逝去的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刹那,而活着的人仍要经历的岁月,是他没能看到的,若干年后,待活着的人要归尘土之时早已与当初不同,那么想要去见故人,故人又是否能够记得他,还是只能记得他当初的模样
“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
曾经有一个女孩儿写了一首很美的诗,而她逝世的那一年仅有十九岁……
那美好就在那一刻定格了,后人再怀念的也只有惋惜、遗憾,可是人生几十年,如果活得足够长久,又怎么可能毫无错处、与人诟病 因而这样的逝去,何尝不是一种成全
“人生若只如初见。”
即便不是生死相隔,经年未见,再相见时,恐怕也是“纵使相逢应不识”,时间会改变的东西太多,太多……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也许只有梦中的故人才是自己心中记忆的模样,可梦,终究只是梦。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精品散文诗】(ID:goldlws666),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图片来源:摘自网络,侵删。
梦话凄凉——苏轼《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
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
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这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很悲凉的情调,对初恋情人思念,对命运的哀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03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下一篇: 一面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