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为丸,如硬,加蜜为丸。
功能主治 : 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大小便秘涩,头面身体浮肿,服大干枣三味丸,虽觉气暂歇,然病根深固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4丸,还以桑白皮饮送下,1日2次。如利即减,秘即加,常以大便调为候。病甚,时时取鸭塘亦佳。
注意 : 忌芦笋、野猪肉。
摘录 : 《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制法 : 上为末,细研巴豆、杏仁如膏,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心腹积聚,时有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空心以温水送下。如未觉,即加至5丸。
摘录 : 《圣惠》卷四十八
制法 : 上为末,消黄蜡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 牙齿虫蚀有蚛孔,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 绵裹1丸,纳蚛孔中。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四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妇人疝瘕,及血气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热酒送下。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一
制法 : 上为末,以鸡子清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箭头入肉。
用法用量 : 先以针拨开箭疮口,用乳汁化1丸,上在拨开处,用醋面纸封贴。贴处当痒,痒极不可忍,则其镞自出也。多年者两上,新者一上,箭镞自出。
摘录 : 《圣惠》卷六十八
制法 : 上为末,入巴豆、硫黄同研令匀,用软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破积聚,消宿食。主冷气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为末,入诸药研令匀,以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 : 症病久不消,萎黄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以醋汤送下。得转下恶物为效。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为末,入巴豆,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暴症,气攻心腹,胀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醋1盏,煮一馈久,取出研烂,用饭半匙为丸,作70丸。
功能主治 : 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良久呷热茶汤投即通。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制法 :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 耳聋。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巴豆散”。
摘录 : 《肘后方》卷六
制法 : 清酒5升,煮3日3夕,碎,大熟,合酒微火煎令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 : 寒癖宿食,久饮饱不消,大秘不通。
用法用量 : 欲取吐下者,每服2丸。
摘录 : 《千金》卷十五
制法 : 上为末,入巴豆,都研令匀,用糯米饭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积聚,宿食不消,心腹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 : 《圣惠》卷四十八
制法 : 上药相和,研为丸。
功能主治 : 牙疼。
用法用量 : 以绵裹着所疼处咬之,1日3次。如有涕唾,吐却,勿咽入喉中。
摘录 : 《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
制法 : 上药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疟疾。
用法用量 : 先热发服1丸。
摘录 : 《普济方》卷一九七
制法 : 上药冷水浸1宿,去皮研,与蜡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儿急疳,及蚀唇鼻。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含之。仍吐其汁,若误咽在喉中,喉肿闭塞,吐利者,急煎黄连汤及蓝叶汁等解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制法 : 上为末,入巴豆等同研令匀,磨香墨浓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积年食症。
用法用量 : 每服临卧时用干柿1枚,分为3分,以1分嚼破裹药1丸咽之。如此服3丸后,少吃汤饮下之,至明当利下宿食,隔日再服,取愈为度。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药京三棱、干漆为末,入在巴豆膏内同熬,及一半,次入硼砂更熬令稠,后下大黄、青橘皮、附子、香墨等,和捣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久积症癖,及一切恶气。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煎橘皮汤送下;血症块,即用当归酒送下;一切恶气,温酒送下。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 江子2粒(去皮膜),白矾1块如大拇指大(末之)。
制法 : 上药于新瓦上煅令江子焦赤为度,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 急中风,口闭涎上,欲垂死者。
用法用量 : 巴矾丸(《金鉴》卷三十九)。
各家论述 : 《中风斠诠》:尤在泾曰,巴豆为斩关夺门之将,用佐白矾以吐痰,因其性猛烈,故蜜丸含化,是急药缓用之法。寿颐按:巴豆最是猛烈,此方且不去油,如曰含化,则虽用蜜丸,必不能少减其毒,虽可开痰,必致上吐下泻,观此方用绵裹纳入口中近喉,引之吐痰,是仅取其气,不食其质,必以线缚住此绵裹之药,不令吞咽,俟得吐而引药去之,是古人用意之周密处。
摘录 : 方出《续本事》卷二。名见《医部全录》卷二二二
制法 :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引水下行,运脾中浊气。主脾胃内伤酒食,下注脚气。
用法用量 : 每服5-6丸或10丸,温水送下。
摘录 :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
制法 : 捣烂作1丸。
功能主治 : 小儿喉中痰壅喘甚。
用法用量 : 以棉花包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坠下。
摘录 : 方出《摄生众妙方》卷十,名见《仙拈集》卷三
处方 : 巴豆1枚,花椒50粒(细研)。
制法 : 上为极细末,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虫牙疼痛,蚀孔空虚。
用法用量 : 巴椒丸(《仙拈集》卷二)。
摘录 : 《医统》卷六十四
制法 : 上药捣为2丸。
功能主治 : 耳鸣。
用法用量 : 绵裹塞耳中。
摘录 : 《普济方》卷五十四
处方 : 巴豆10粒(去皮心,炒),松脂半两。
制法 : 上药捣烂,捻如枣核。
功能主治 : 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
用法用量 : 通灵丸(《外科精义》卷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风齿疼痛。
用法用量 : 以绵裹置于痛处咬之,勿咽津液。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
制法 : 上为末,用头醋1碗于锅内,先入巴豆,煎2-3沸,后入诸药,煎令稠,可丸即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久厌食,症块不消。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 : 巴豆3枚(去心皮,熬),杏仁7枚(去尖),大黄如鸡子大。
制法 : 大黄治下筛,取巴豆、杏仁别捣如膏,和大黄,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癖结,心下硬痛。
用法用量 : 三圣丸(《普济方》卷一七五)。
注意 : 忌生冷、油腻。
摘录 : 《外台》卷十二引《广济》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1000mm、全年日照1000h、无霜期300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扩展资料
巴豆的故事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李时珍的邻县,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患腹痛溏泻病已经有五年多了。平时,只要一吃生冷或油腻的食物或瓜果梨,立即就肚子痛得受不了,腹泻更加加重而不止。老人常年被病痛折磨,身体也非常虚弱。
为了根治此病,老太太看过许多医生,各位医生都认为是普通的腹泻病,就都依从常理开方,让她服用“调脾”、“升提”、“止泻”、“收涩”等功效的药物治疗。老人遵从医嘱抓药吃了之后,非但腹泻未能消除,反而更加严重。难道没有救了?老人和家里人深感绝望,抱头痛哭。
后来,有人告诉老妇人家人说蕲春县李时珍大夫治疗—些不治之症常有妙方。于是,他们赶紧把李时珍请到家里看病。李时珍为老人把脉发现脉象沉滑,断定是“脾胃久伤,冷积凝滞”之症,老人的脾胃长时间受到伤损导致冷积凝滞,才引起腹泻不止。
腹泻仅仅是病症的外在表现,其主要原因是冷积凝滞,只有去除冷积,才能从根本上根治此病。李时珍大胆开出药方,让病人服用50丸巴豆丸。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巴豆一直是一味辛热而且有毒的泻药,历代本草书都说要慎用。古代名医陶弘景说,巴豆最能泻人。怎么治泻反而用泻药,这岂不是要出人命啊。
药方一出,许多老医生立马提出质疑并强烈反对,有人搬出医书理论来责问李时珍:巴豆本为泻药,老人家所患正是泄泻,以攻下药治泻下病,岂不怪异之极!一时间大家都说他是胡闹,病人亲属开始将信将疑,对药方很不放心。
李时珍知道,巴豆虽然是一味具有强烈泻下作用的药物,但行医实践却发现它“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抚缓凋中之妙”。巴豆用量小能止泻,关键在于“配合得宜”把握用量,而且它能祛除冷凝结滞在肠道里的停积物,而这个病人正是由于肠道里的“冷积凝滞”才造成腹泻的,所以他选择用热下的办法除寒止泻。
李时珍经过反复试验,甚至有时自己亲自试吃巴豆,已经掌握了用药的度,因此他对自己的药方很有信心,并—再坚持和劝说老妇人的家人。老太太胆战心惊地服用了这味有争议四起的药。
没想到服药后,病人连续两天没有腹泻,气色也一天好过一天,慢慢的油腻和瓜果蔬菜也可以自由食用了,最后奇迹般地痊愈了。一时间,谣言自动消除,人们奔走相告,大家对李时珍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巴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巴菊枸杞丸
下一篇: 巴豆丹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