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哮喘
1、擦肺俞部位和膻中部位
(1)膻中穴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膻中。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2)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肺俞。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2、揉定喘1-3分钟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为大椎穴,大椎穴旁开0.5寸,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指端揉。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3、补脾经300-500次
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4、清肺经3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泻,称清肺经。
功用: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5、揉掌小横纹200-500次
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掌小横纹。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揉掌小横纹主要用于喘咳、肺炎、百日咳等常与擦肺俞、清肺经等合用。
6、运八卦100-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7、捏脊6-10遍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8、揉丰隆2-3分钟
位置: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着力,稍用力在丰隆穴揉动,称揉丰隆。
功用:和胃气,化痰湿。
以上就是有关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哮喘的一些相关资料了,小儿哮喘不可忽视,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小朋友身上的一些小疾病,否则当小病累积成大病,那可就很难治愈了。
治疗咳喘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口服中药,如小儿咳喘灵、清热利肺口服液、消积止咳口服液等,都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2、西药,如盐酸丙卡特罗、氨溴特罗、盐酸氨溴索,或者孟鲁司特,都有止咳、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有止喘的作用。
3、雾化,雾化药物包括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以及其他β受体激动剂等,有助于缓解支气管痉挛、止咳平喘。
4、抗感染药物,宝宝咳喘的时候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抗感染治疗,如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
5、推拿,宝宝咳喘的时候可以进行推拿按摩治疗。
宝宝咳喘原因很多,治疗的方法也很多,要根据年龄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
儿童哮喘急性期治疗以抗过敏,镇咳,平喘,祛痰为主。后期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用药。必要时可以检查一下过敏原,日常尽量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生活用品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要做好,床上用品,衣物勤洗勤换勤晒太阳,冷热交替季节要做好保暖措施,外出尽量带口罩,避免粉尘,飞沫等引起咳嗽。
相信爸妈们都有听过小儿推拿吧,即用推拿、按摩的手法预防或者治疗一些小儿疾病。小儿推拿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绿色的健康疗法,无副作用,效果好,可以有效增强宝宝抵抗力。像一些感冒咳嗽、发烧、哮喘、肠炎、吐奶等等疾病都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保健。
由于宝宝肠胃功能发育未完善,特别是婴儿时期的宝宝,因此特别容易因为各种刺激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便秘、腹痛等病症。
病症1、受寒感冒
推拿位置:
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推拿方式: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效:
可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可用于一些寒症,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病症2 咳喘
推拿位置:
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推拿方式: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效:
可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3 呼吸道疾病
推拿位置:
小横纹,即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效:
可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4 百日咳、肺炎
推拿位置:
掌小横纹,即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100-500次。
功效:
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病症5 咳嗽痰多
推拿位置:
五指节,即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效:
掐或揉五指节可镇惊安神,祛风痰,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咳嗽痰多,腹痛,惊惕不安,惊风抽搐等。
病症6 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
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
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
病症7 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
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
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效:
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8 腹痛腹泻
推拿位置:
肚角,即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推拿方式: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效: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主治腹痛,腹泻等病症。
病症9 小儿遗尿
推拿位置:
龟尾,即尾椎骨末端。
推拿方式: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功效:
可疏调肠腑,司调二便。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
病症10 消化系统疾患
推拿位置:
腹阴阳,即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推拿方式: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效: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病,特别是遇到天气无常的冬季,宝宝抵抗力差,周围环境稍存诱因就容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哮喘、肺炎等病症。
病症11 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
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
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效:
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症12 腹胀、疳积
推拿位置:
四横纹,即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效:
可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
病症13 呕吐、咽痛
推拿位置:
天柱骨,即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
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病症14 痢疾
推拿位置:
端正,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效: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主治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症。
病症15 腹痛
推拿位置:
一窝风,即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效: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一切腹痛,还可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病症16 小儿感冒
推拿位置: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推拿方式: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效:
可帮助发汗解表,补益气血。除了可以治疗感冒外,还可以应对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状况。
病症17 鼻塞流鼻涕
推拿位置:
迎香,即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推拿方式:
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效:
主治鼻塞流涕,因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故命名迎香。
病症18 胸闷
推拿位置:
膻中,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推拿方式: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
功效: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外,还有很多症状都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头痛、宝宝夜间多汗、夜间哭闹等等症状。
病症19 小儿鹅口疮
推拿位置:
退六腑,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可治一切热证。主治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腮腺炎,大便干燥等症。
病症20 头痛
推拿位置:
耳后高骨,即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推拿方式: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效: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主要是疏风解表功效。
病症21 白天或夜间多汗
推拿位置:
肾顶,在小指顶端。
推拿方式: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效: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主治白天或夜间多汗,也可以解颅,即囟门应合不合症状。
病症22 夜啼
推拿位置:
小天心,又称鱼际交,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效: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病症23 急惊风
推拿位置:
老龙,即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处,称掐老龙。
功效:
可开窍醒神,退热。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病症24 惊风
推拿位置:
总筋,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推拿方式: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效:
可震惊醒神,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症。
病症25 强身健体
推拿位置:
脊柱,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推拿方式: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效: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症。
病症26 烦躁不安
推拿位置:
涌泉,即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效:
可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病症27 虚烦内热
推拿位置:
内劳宫,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效:
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总结:
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的小疾病都可利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或缓解,妈妈们不妨多做了解,如果对小儿推拿穴位不甚了解的妈妈们可以多看看一些穴位图,也只有在正确位置进行推拿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以上都是些很实用的推拿方式哦,妈妈们可以收藏起来哦!
案例一
叶某某,男童,3岁,间断发作咳喘2年
自1岁开始反复发作哮喘,发时哮鸣有音,咳嗽,痰鸣,气促,夜间加重;查体: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治以温肺化饮,涤痰平喘,予中药五剂;二诊时咳减喘平,哮鸣音消失,咳嗽,有痰,守方三剂后咳嗽消失;咳喘消失后以补肺定喘,培补脾肺之膏方调理2月余;该患儿因明显家族遗传史,1岁即每次感冒必发喘鸣。发作期时通过中药的控制很快不咳不喘,其后以冬季膏方调理,巩固根本。随访一年,其后感冒咳嗽三次,仅咳未喘,免疫力也提高了。
案例二
李某某,女童,10岁,间断反复咳喘6年
患儿每次感冒,必发咳喘,哮鸣丝丝有声,面色晦暗,痰声辘辘,气短懒言;治以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予中药五剂,喘平痰减,偶咳,又调方五剂,以巩固疗效,后咳嗽消失。调理巩固近一个月,面色红润,食欲增加,至今随访近1年,无感冒咳喘发作,面色红润,食欲佳,体重增加。
哮喘是指反复发作喘息性支气管炎3次以上
发作时咳喘哮鸣有声
尤其伴有过敏性鼻炎,湿疹
荨麻疹的过敏体质者
近年来发病逐年升高,哮喘发作时明显的表现就是可从咽喉部位发出丝丝响声或“齁齁”声音,有人也形容为“拉风匣”。
让我们先来听听下面这段声音,家长分辨一下:
01
哮喘发生的三个因素
(一)先天因素: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家族有哮喘史或父母身体欠佳,孩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容易发生哮喘;
(二)后天不足:如脾胃失调,肺气偏虚,导致孩子哮喘容易发生;
(三)病理因素:形成哮喘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就是:病有夙根即顽痰宿饮,遇冷即发,搏击气道,发作有声,从而形成气道高反应,敏感性增加。
02
哮喘有“三关”
第一关:鼻炎
第二关:咽炎
第三关:支气管
鼻炎发作时,鼻涕等分泌物会刺激咽喉,容易引发咽炎。咽部是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免疫力差,直接下行感染引起支气管炎,咳喘发作,中医称为“邪气内陷”。
经常会看到哮喘的孩子,一遇感冒初起鼻塞流涕,咽喉不适,很快就发作哮喘,所以哮喘要注意保护鼻和咽喉。治疗过程中同时将鼻咽炎一起治疗对于防治哮喘反复发作有重要意义。
03
个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哮喘的经验
(一)发作期: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以清除气道分泌物为主,中药平喘治疗并不比激素慢,3-5天哮鸣音可消除;
(二)缓解期:稳定不咳不喘后,重点补脾益肺固肾,从而控制其反复发作。正气得固,不再反复发作。
坚持发作期和缓解期相结合的治疗,可以达到不再依赖激素,不再出现喘证。尤其冬季以膏方调补,中医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膏方滋补效果较汤剂更优,调补以固护人体的根本,从而防止哮喘的反复发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第一次发作的治疗尤为重要,尤其5岁以内。中医标本兼治的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后的反复发作,咳喘反复发作,容易造成管内壁黏膜黏液增加,沉积物形成,疾病深入,根深难除,治疗困难,有的甚至伴随终生;或是青中年缓解,老年又发。及早介入中医治疗对哮喘的发生及控制有关键作用。
04
哮喘患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期间尤其要注意保暖,忌食瓜果冷饮及梨水、酸奶、纯牛奶等阴寒之物。平时也应有所节制,不宜过度饮食寒凉。
(二)夏季应注意减少空调使用,避免风寒入内,加重哮喘,尤其发作期间更要注意;
(三)秋冬季应多配戴口罩,防护冷空气及各种病原体侵犯鼻咽部,少吃过甜过咸食物以免齁嗓子诱发哮喘的发作;
(四)通过小儿推拿手法增进肺脾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咳喘发作。
儿科医生介绍
蔡胜杰,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发热,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小儿抽动症,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夹腿综合征,鹅口疮,霰粒肿,麦粒肿,自汗盗汗,慢性心肌炎,心肌损伤,小儿泌尿系感染,遗尿,语言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及性早熟等。同时擅用小儿推拿调理脾胃及提高免疫力。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日全天(普通门诊)
注意:本文介绍的是哮喘缓解期的推拿方法。
只能用在哮喘的缓解期
不能用在哮喘的发作期。
希望医者和家长注意这一点。
现在哮喘的孩子非常多。
一、哮喘到底与什么有关?
有些西医认为,哮喘与食物过敏有关。
孩子对牛奶、鸡蛋、鱼虾、坚果、面粉等过敏,不能吃,吃了就过敏。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主要在脾和肺。但是久病必伤肾。孩子大量地用了雾化,激素,抗生素,就会伤肾。
二、哮喘分类。
哮喘分为寒哮和热哮。
寒哮:
吐痰稀白,口不渴,畏寒,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或白腻。指纹淡红。
热哮:
吐痰黄稠,发热面红,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舌红苔薄黄或黄厚。指纹色紫。
缓解期主证:
怕冷自汗,气短乏力,咳嗽痰多,食少便塘,易感冒。舌淡苔薄。
三、哮喘不是在发作期,是在缓解期,如何推拿?分推肩胛骨
四、孩子哮喘,饮食上注意些什么?
孩子哮喘,饮食上一定要忌口。
本集介绍了哮喘缓解期的推拿方法,下集将介绍孩子的湿疹。
点击这里!观看陈姥姥视频讲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96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哮喘按摩哪些穴位-推荐4个穴位
下一篇: 解决便秘困扰-中医治疗便秘有五大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