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胸中藏,肝脾肿大不用慌。擅治胸痛(月)经不调,血栓头痛脑震荡。
血府逐瘀汤是临床常用名方之一,来源于清代王清任氏《医林改错》。此方由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组成。论其演变源流,当从桃红四物汤合柴胡疏肝散两方加减化裁而来。唐容川先生说:王清任氏治瘀血最长,《医林改错》一书中此方颇具见识(《血证论》卷八第251页),评价公允。
本方善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多种瘀血性病变,只要辨证正确,配伍得当,效果确凿,常可霍然。如治疗瘀血头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或痛如针刺,或则抽痛,或夹有头晕昏眩,或兼性情急躁,或则夜眠不安,或记忆减退等,以本方适当加减(作者常加白芷、延胡索、丹参、茯苓、茯神等),并将川芎、赤芍用量酌情增大,常可获效。这对脑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见上述诸症者,颇为合宜。惟对高血压头痛有瘀血见症者则宜减去柴胡、桔梗,酌情选用草决明、石决明、夏枯草、杜仲、黄芪辈,以为配合,效果亦佳。
本方对瘀血胸痛,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肋软骨炎以及跌打损伤之胸痛等均可适用,对冠心病心绞痛则可减去桔梗,酌加黄精、玉竹、太子参、丹参之类;对肋软骨炎之胸痛,常选加大青叶、板兰根、野菊之类,且原方柴胡用量宜加大(15~24克)。曾治史某患本病,先拟本方未用柴胡,效不显,以后加入之,即获显效,故此药不可少,且宜重用;对外伤胸痛,则可与参三七伤药、云南白药、军中跌打丸之类配合运用。
本方原书主要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者,现在临床上并不限于胸部瘀血症,对腹部之肝脾肿大包括慢性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亦常应用,且疗效均佳。如治前者,则可选加槟榔、苦参、黄花蒿、吴茱萸、黄芪、白术、云苓、木瓜辈;对后者宜适当配合茵陈蒿汤、鳖甲或茵陈、苓、术、附、桂、鳖甲之类,可随证择宜选用,共图成功。
本方对妇科病症,如瘀血经闭,或月经不调,经色暗红,血有瘀块,经期超前或落后,或漏下不止,乳胀胁痛,脉涩舌紫者,俱可应用。本方运用要点是:
1.从病史方面看,当有外伤史或手术史或月经不调史或出血性病变史;
2.从脉舌方面看,当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口唇紫暗,其脉象大都沉涩或细涩或弦紧;
3.从症状方面看,患者可有脸部色素沉着,或两目暗黑,或肌肤甲错,或腹有症瘕积聚,或多愁多疑,性情急躁善怒,如出血病症则血色紫暗而有瘀块等;
4.从疼痛方面看,不论头痛、胸痛或其他部位疼痛,大都痛有定处,发作无常,发时痛剧,下午或夜晚尤甚,顽固难愈等特点。
上述诸条,当然不必全具,但应联系参考,如能掌握要领,必可运用自如,收效宏捷。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看电视的时候,尤其是家庭伦理剧,经常会看见这么一幕:家里的老人,破口大骂不顺着自己心意的子女,然后捂着心脏倒下了……然后家里人慌慌张张的就送到医院挂水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有发生。当情绪激动的时候,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脏冠脉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产生胸闷、憋气、心慌、心绞痛等症状。时间长了,甚至会引起心肌坏死,相当于形成了一次心梗。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相对轻一些,也更常见的表现,就是生气后,觉得胸闷憋气,有时也有心绞痛发作,很像一个冠心病的表现。于是,为了保险一些,选择去医院检查,做了冠脉造影,放了支架。但是症状仍然存在。怎么办?
在中医看来,这是由于生气的时候肝气上逆,影响了人身体的气机运行,产生胸闷、憋气、心绞痛等症状。气推动血液运行,长期的气滞,则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也就是常说的血瘀。血瘀可以进一步阻滞气机的运行。于是,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这时候,清代的医家王清任告诉我们一个方子,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之一。从方名来看,是治疗“血府”的瘀血,而“血府”是王清任通过观察婴儿尸体总结得出的人体的结构,“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从王清任的描述,大概位置就是在人体胸中。虽然在人体并不存在真的“血府”但是王清任通过观察,发现胸中很容易出现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胸闷、憋气、心慌等等。治疗上,就是在胸中活血化瘀。而瘀血多归肝脏所主,因此,在血府逐瘀汤中,有柴胡、赤芍、枳壳、甘草四味药,是张仲景的四逆散,可以梳理肝经气滞;有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赤芍,是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主力部队;有桔梗、牛膝,一升一降,使气滞时候堵住的人体气机恢复升降。几部分相配合,就可以做到理气活血,驱逐“血府”的瘀血。
当然,血府逐瘀汤的主治远不止胸闷憋气这一条。在书中王清任列了十九条,常见的有头痛、胸痛、天亮出汗、心里热、急躁、呃逆、饮水呛、失眠、心慌、早晨出汗、容易生气、干呕等等等等。总结起来,很多都是由于生气以后,或者长期喜欢生气导致的一些疾病,都可以用这个作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比如老年人长期有个气虚,可以加上黄芪、党参等;经常有食积,可以加上白术、莱菔子等等。
分享中医杂志《家庭中医药》内的一篇《神奇的四物汤》·上海龙华医院李祥云医生,基本吧四物汤的变形都说了……
关于血府逐瘀汤一方的疗效及从运气学说「开阖枢」理论阐发其方解的论述已见诸报端。大量临床实例证实,该方确为少阳、少阴「转枢」良方。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基于运气学说「开阖枢」理论运用该方,扩大了该方的适应症范畴,更能为立法遣方说理。
顾植山认为:「2014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实际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度偏低,司天少阴君火受郁,五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引动内郁之少阴君火渐发」,故血府逐瘀汤在这一时段有较多运用机会。今再介绍两例基于运气角度运用血府逐瘀汤的验案,以为佐证。
咳嗽胸闷案
林某,女,46岁,2014年11月1日初诊。患者2月前开始出现干咳少痰,咳痰不爽,遇冷风咳嗽加剧,胸闷,善叹息,体倦、乏力,手足怕冷。刻诊:干咳,痰少色黄质黏,胸闷,自2014年2月开始,月经2月一行,量少,兼夹少量血块,经色呈咖啡色,经期3天即净,面色晦暗不泽,伴有大量色斑,夜寐可,二便畅,纳谷可。舌暗红,脉细弦。五之气少阳相火加临,血府逐瘀汤主之。
处方:桃仁泥15克,杜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大川芎10克,赤芍药15克,细生地12克,川牛膝12克,玉桔梗10克,炒枳壳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14年11月9日):服上药后,咳嗽已愈,胸闷、乏力明显改善,但手脚仍感发凉,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守原续进,7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14年11月18日):服药后胸膺得舒,手脚转温,月事来潮,量较前增多,无血块,色转红,经期5天净,面部色斑部分剥落,甚高兴,舌淡红,苔薄,脉弦小滑。药已中的,擂鼓再进,7剂水煎服,日一剂。
早醒体倦案
任某,男,33岁,2014年12月3日初诊。患者2月前开始出现夜寐早醒,胸闷,体倦,乏力,心慌,自感精力不够用,健忘,情绪急躁。因患者系笔者同学,平素喜欢锻炼,身体壮实,性格极好,电话告知笔者:「我快支撑不了了,最近感精力差,而且脾气大,时常和合作伙伴争吵,事后又懊恼,出虚汗,急需大补,有啥可补的推荐一下」。适逢笔者回老家办事,见其精神憔悴,手足凉而身有汗出,夜寐多梦,时有惊醒,早晨4~5点即醒,醒后不能再睡,舌质淡衬紫,左脉弦小数,右脉沉细。诊为少阳枢机不利,拟血府逐瘀汤主之。
处方:桃仁泥10克,杜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大川芎10克,赤芍药15克,细生地10克,川牛膝12克,玉桔梗10克,炒枳壳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14年12月3日):患者来短信,说服药3天后,睡眠明显改善,出汗也减少,目前体倦、乏力也改善。效不更方,嘱继续原方再进。
三诊(2014年12月25日):精神大好,继续开始健身,汗出少,手足转温,夜寐酣香,纳谷增进,舌淡偏暗,脉细小弦。疏膏方调理,以血府逐瘀汤结合右归丸及乙未年运气方「备化汤」增损拟定。
处方:东阿胶(黄酒炖,兑入)125克,龟板胶(黄酒炖,兑入)70克,龟板胶(黄酒炖,兑入)50克,别直参(另炖,兑入)80克,大红枣(擘)150克,盐菟丝子(包煎)150克,大熟地300克,砂仁泥(拌炒)60克,上肉桂(研极细粉,兑入)20克,(上药单包,特殊处理),桃仁泥100克,杜红花80克,全当归100克,大川芎80克,赤芍药100克,细生地100克,川怀牛膝(各)80克,玉桔梗100克,炒枳壳100克,炙甘草80克,怀山药200克,净萸肉200克,厚杜仲100克,西枸杞100克,抱茯神200克,熟附片80克,覆盆子100克,宣木瓜100克,上绵芪300克,炒白术100克,西防风80克,女贞子100克,旱莲草100克,制首乌100克,制黄精100克,冰糖 400克收膏,取药伏火1周后开始服用,早晚1调羹,温水化服。
按:运气学说是探索自然现象与生命现象的共有周期规律,从而寻求健康养生与疾病发病规律及相应防治方法的理论,是探讨人与自然内在规律的科学,以时间端绪为纲,为医之大道、医之门径,对领悟中医精髓、提高临证技能有巨大推动作用。
《内经》有「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之明训。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说:「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观夫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说:「运气之说为审证之捷法,疗病之秘钥。」古人甚至有「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之谚。
从上两则病案分析,患者所见症各异,第1例为咳嗽病人,常规思路不会想到运用血府逐瘀汤,大多会按外感或内伤分证论之,实际上该患者的运气病机是少阳相火为病,火克金,致使肺金受损,少阳得舒达,则肺金自平,故咳嗽自愈。
第2例患者处方后另一同仁说,「怎么会用血府逐瘀汤,我不赞同,我觉得是心脾两虚,应该用归脾汤。」笔者解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即有瞀闷、急躁、夜睡梦多、不眠等,且患者目前四诊合参亦有瘀象。同时,从运气角度分析,目前少阳相火客气影响大。再者,患者平素注重保养、坚持锻炼,身体素质极好,不存在真正的「虚」,目前所反映的「虚」是因气血壅滞失于畅达,枢机不转,气化失利,故表象为「虚」。
纵观两则医案,患者都有「情志改变、体倦、乏力,脉弦,舌暗红或衬紫」等肝郁气滞症状,运用活血化瘀法也是基于运气思路辨证与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可互为印证,并不冲突。掌握好运气病机临证,更可执简驭繁。正如《四圣心源·六气解》说:「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
临床观察运用血府逐瘀汤除常规运用瘀血证外,见「早醒,胸闷,急躁,夜寐多梦,不眠,脉见弦,舌暗红或衬紫或黯」等或兼见少阳病证特点,皆可选用,屡试不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托里定痛散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 四物汤在妇科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