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某,男,52岁,剑阁么店公社农民。初诊:1981年9月12日。自述近来收割稻谷繁忙,1日前突发腹痛,大、小便不畅。自服六一散后,小便虽获通畅,但病情加剧,下利脓血,恶寒喜温覆,虽和衣戴帽而卧并加厚被覆盖,仍寒战不止;胸腹灼热,手不可近。现症气粗似喘,呕恶时作,面红目赤,心如火焚,渴饮冷水,腹痛手不可触,下痢鲜血,里急后重。手足厥冷,躁扰不宁。脉象滑数,舌质干裂,苔黄燥生芒刺。病属疫毒深伏脏腑,上犯膻中,扰及神明。处以凉膈散化裁。
生大黄(另包,后下)10g 生栀子10g 连翘12g 黄芩12g 淡竹叶10g 牡丹皮10g 地锦草18g 薄荷(后下)6g 甘草5g 芒硝(另包,分次兑服)10g 牛黄(另包,分次兑服)3g
1剂。
二诊:便血及后重大减,气粗似喘,渴饮冷水及心烦狂躁均失。面目红赤,腹痛肢厥、寒战及胸腹灼热已除。思饮米粥,但仍呕恶时作。舌仍干裂,中部有黄燥苔。病系脏腑热毒未尽,津液伤损,仍本上方加减。
生大黄(另包,后下)6g 黄芩12g 黄连6g 北沙参18g 法夏6g 麦门冬10g 粳米30g 地锦草18g 生甘草5g
2剂。
三诊:呕恶及便血后重已止。口干欲饮,肛部微坠。脉细数,舌质微红、舌苔黄燥。再用益胃生津、清解余热之法施治。
北沙参24g 麦门冬12g 花粉18g 玉竹10g 怀山药12g 知母10g 炒谷芽12g 地锦草18g 生甘草5g
2剂。
四诊:服后诸症俱宁,惟感身疲乏力,嘱以绿豆粥调养半月而康复。
按:
本案系疫毒内伏,寒热格拒的阳盛格阴之证,内而心如火焚,渴饮冷水,手足躁扰不宁,脉滑数,舌干裂、舌苔黄燥生芒刺;外则阳气闭郁于内,不能外达,而见手足厥冷、寒战不止,虽衣帽厚被其冷不减。且上焦有无形热邪充斥,面目红赤渴饮凉水,气粗似喘;中下二焦有形积滞,阳明腑实,呕恶时作,腹痛,手不可触,下痢鲜血,里急后重。遂用釜底抽薪之法,以凉膈散清阳明积热,使疫毒从大便而出,用牛黄、栀、芩、连翘、竹叶清解心肺火热;配辛凉轻扬宣散的薄荷,使无形之热邪得去,面目红赤等症得解;地锦草凉血止血;淡竹叶引热下归膀胱,从小便而出。闭郁之阳气由内而达于外,肢厥寒战得除。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邪热过盛,阴分不足所致的厥证·热厥 4.1热厥的病因4.2热厥的症状4.3热厥的病因病机4.4热厥的分型治疗 5邪热过盛,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厥证·热厥 5.1热厥的症状5.2热厥的治疗 6关于厥证7参考资料附:1治疗热厥的穴位2治疗热厥的方剂3治疗热厥的中成药4热厥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热厥 1拼音 rè jué
2英文参考 heat syncop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热厥(heat syncope[1])是指邪热过盛,格阴于外,或阳郁于里不能外达所致的厥证[1]。
热厥:1.邪热过盛,阴分不足所致的厥证;2.因邪热过盛,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厥证。
4邪热过盛,阴分不足所致的厥证·热厥 热厥(heat syncope[2])为病证名[3]。为阴衰热胜所致的厥证[2]。厥证之一[3]。又名阳厥。
《药症忌宜》:“阳厥即热厥。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
《卫生宝鉴·厥逆》:“手足虽冷,有时或温,手足心必暖,脉虽沉伏,按之则滑,其证或畏热,或渴欲饮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此名热厥。古人所谓阳极发厥也。”
《杂病源流犀烛·诸厥源流》治热厥手足独热者,用宣火郁汤;
热厥兼游赤者,用升阳散火汤;便秘者,用大柴胡汤;
谵语身冷,遗溺自汗者,用白虎汤;
烦渴躁妄,失于攻下而手足冷甚,但不过肘,或身冷而反见阴象者,用白虎汤;
妇人热入血室,因而发厥者,治以童便为君,加赤芍、生地、牛膝、丹皮、桃仁。
本证见于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热病过程,或伴有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
5邪热过盛,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厥证·热厥 热厥为病证名[3]。指因邪热过盛,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厥证(见《类证活人书》)卷四[3]。厥证之一[3]。
6关于厥证 厥证(syncope[1][2])为病证名[4]。出《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等篇。厥证简称厥[4]。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5]。多因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6]。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斜等后遗症[5]。严重的,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5]。《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4]。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4]。
各种时行热病、中暑、中风、癫痫、脏躁、疫毒痢和消渴、癃闭、臌胀病后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脑血管意外、煤气(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症、癔病性昏迷等[7]。
现代医学中的休克、虚脱、昏厥、低血糖昏迷及癔病性昏迷等症多属厥证范畴[6]。
厥证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表现,证情危急,针灸确有应急的救治效果,但在针灸救治的同时,必须辨病求因,治病求本,针对不同原发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7]。
详见厥证条。
7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增液承气汤,二甲复脉汤加减治疗痢疾
下一篇: 精亏肠燥,肾虚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