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半夏干姜散的组成,功效,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道医 2023-06-25 19:37:36

小半夏汤证,而干呕吐逆,吐涎,以生姜易干姜,加醋煎。——《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干姜各等分。上为细末,混和,以醋二勺,和水一合二勺,煮药末4克,取五勺,顿服之。

【症状表现】原文:干呕吐,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立方意义】本方证由胃阳不足,脾湿不化而起,故用半夏之辛以降逆;干姜之热以温脾,借浆水之酸温,以留念关膈,藉顿服之猛峻,以速其下行,既异于生姜半夏汤,亦不同于小半夏汤,随证变化,灵活无比。

《治疗范围》:以脾胃虚寒,呕逆吐涎为主。

【诸家经验谈】《圣惠方》:于本方加白矾,烧灰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以姜枣汤下,治痰逆,煖胃口,恶饮食方。

编者按:古今医家,单用此方者甚少,故无经验与绪论之採择,然此方必为仲景氏,或由仲景以前医家曾经使用有效,而笔之于书,留传于后人者。如按其症状而应用于临床上,与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参合治疗,则有辅助相依之势,不可废也。求真氏,只知此方为包含小青龙汤、干姜半夏人参丸、半夏泻心汤等之意,而谓本方于实际上,不甚紧要,是因为多数医家习用小半夏汤或生姜半夏汤,而不习用此用此散之故,要知生姜、干姜均有除寒散结之能,惟生姜升散之力较强,而守中温阳则远逊于干姜。且上二方,同用姜煎,一用姜汁,此方姜、夏为散,加酸服用,与上二方用法服法不同,因为脾胃虚寒,须以辛热留念之品,温其阳,兼通其心肾。燥其湿,兼化其痰水,立方之义,有取于此。求真谓于实际上,不甚紧要者,总由前人以为有同类两汤,足备应付,遂视此方为骈拇枝指,不予考虑使用耳。

【凭证使用】比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镇呕逆吐涎等为强。

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干姜的功效与作用2、干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干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3、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这种食物的功效是非常明显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对这些功效和作用还不要了解的话,能够调理人的身体,增强体质,养生就看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1
干姜的功效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用法用量:3~l0g。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干姜的作用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相关配伍
1、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如理中汤。
(《伤寒论》)
2、用于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
(《千金方》)
3、用于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
(《补缺肘后方》)
4、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日三服。
如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
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
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2、《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
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
治肠僻,亦其义也。
3、《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2
概述:
干姜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温里类的中药,其药性辛,热,归于脾、胃、心、肺经。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在临床上,干姜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病症;也可以用于亡阳证;还可以用于肺寒痰饮所致的咳喘痰鸣、痰白清稀等病症。
使用干姜的禁忌为:阴虚内热以及血热妄行的患者是不能使用干姜来治疗的。
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常使用干姜来治疗以下几种病症:
1、干姜可以用于脾胃虚寒的病症。
此药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无论外寒内侵之实寒或者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都可以应用干姜来治疗。
在治疗脾胃实寒腹痛吐泻的患者时,常配伍附子、高良姜等药物来使用,如二姜丸;在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的患者时,常配伍党参、白术等药物一同使用,如理中丸。
2、干姜也可以用于亡阳证。
此药具有温心助阳、回阳通脉的功效。
在治疗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患者时,常配伍附子来使用,如四逆汤。
3、干姜还可以用于寒饮伏肺所致的喘咳的病症,常配伍麻黄、细辛等药物一同使用,如小青龙汤。
现代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干姜能直接兴奋心脏而强心;有显著止呕的作用,能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降低胃酸浓度;此外,还具有升压、镇静、镇痛、止咳、降血脂等作用。
现代应用干姜配伍,可以治疗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褥疮、急性肠梗阻等疾病。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干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是什么1、功效作用: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2、禁忌: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
3、干姜,中药名。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干姜是一种常用药,在中医学上更是有回阳第一药的称呼,是用可食用的生姜加工而成的,具有驱寒的作用,下面分享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1
1、温中散寒
中药干姜是一种性质温热的中药材,风散寒是它的主要功效,它是治疗人类脾胃虚寒的常用药,在人们出现腹部冷痛和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不适症状时,能直接用中药干姜煎水喝,另外它还能与党参,白术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制成理中丸,会让人类恶心呕吐的症状减轻。
2、温经止血
中药干姜还能温养经络,可加快身体内气血循环,而且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特别是人们因寒气入侵导致吐血便血和血崩等出血类疾病是及时用中药干姜治疗就能快速止血,在治疗的时候可以把中药干姜炒黑,研成细末用米汤送服。
3、温肺化痰
中药干姜还是一种能温肺化痰的中药材,它对人类因寒气入侵导致的咳嗽痰多有一定治疗作用,能让人类呼吸系统恢复正常,另外中药干姜还具有发散风寒的重要功效,人们因风寒入侵导致风寒感冒引发咳嗽气喘,等症时多服用中药干姜也能让病情减轻。
4、抗菌抗病毒
中药干姜还是一种能抗菌抗病毒的常见中药材,它含有丰富的姜辣素,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消灭人体内的敏感区,并能抑制人体内多种病毒的活性,可防止病毒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并能阻止人体被病毒感染,能从根源上阻止一些病毒性疾病出现。
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以外,它还能治疗人类的学历和崩漏,以及心腹胀痛,等着对人类的霍乱疟疾等症也有一定预防作用,今后大家再有需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干姜,服用后会有好处的治疗效果出现。
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2
1、中药干姜能治脾胃虚寒
中药干姜味辛,性热而燥,主入脾经和胃经,具有温中散寒和健运脾胃的重要功效,平时人们出现脾胃虚寒以后可以直接用干姜进行治疗,可以把干姜研末以后直接口服,也可以把它与高良姜和花椒等中药材一起搭配服用,都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2、中药干姜能温中回阳
温中回阳也是中药干姜的重要功效之一,它能治疗人类的阴寒内盛和心肾阳衰以及大吐大泻等症引起的阳气衰竭,治疗时可以把干姜与中药附子一起服用,它既能降低附子的毒性,也能发挥出色的回阳救逆作用。
3、中药干姜的制作方法
中药干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它也叫老姜片,是把生姜的宿根挖出以后,去掉泥沙,然后用清水洗净同把它切成片状,直接晒干或者用微火烘干以后得到的干品,就是干姜。
它对有类的脘腹胀痛和呕吐腹泻以及痰多咳喘等症都有不错的治疗作用。
干姜是生活中的常见食材,它是把新鲜生姜脱水以后得到的一种干货,它保留了新鲜生姜中的丰富营养,可以用来煮水喝,也可以入药,除此以外它还能加工成干姜粉,但有人对干姜不了解,不知道干姜粉和干姜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会带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关于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和中药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半夏是我们国内常用的一味中药,所以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半夏的功效和作用1、中药半夏既燥溼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呕,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用治痰溼犯胃或胃寒呕吐者,常与散寒止呕的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若胃虚不纳,反胃呕吐者,可配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等同用,如大半夏汤;若与清热降逆之品同用,亦可治胃热呕吐,如配黄连、竹茹、橘皮同用,谓之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还可用于妊娠呕吐,可配伍人参、干姜同用,如干姜人参半夏丸;亦可配伍苏梗、砂仁等理气安胎,和胃止呕之品同用。

2、中药半夏具辛散温燥之性,能燥溼化痰,为治疗溼痰、寒痰咳嗽的要药。常用于溼痰犯肺而见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不适、苔腻脉滑,常与橘皮、茯苓、甘草同用,如二陈汤;若寒饮犯肺,咳嗽气喘,痰液清稀者,可配细辛、桂枝、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若痰热内结,咳嗽痰黄者,则须配伍黄芩、瓜蒌、胆南星等清化热痰之品同用,如清气化痰丸。

3、中药半夏主归脾经而能燥脾溼以除生痰之源,配伍熄风之品,可治脾溼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的风痰头痛、眩晕,兼见胸膈胀闷,苔腻脉滑之症,常与天麻、白术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4、中药半夏具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效,故可用治胸脘痞闷之证。如为寒热互结而见脘痞呕恶者,可与黄芩、干姜、人参等配伍,以寒热互用,如半夏泻心汤;如为痰热互结,痞闷呕吐者,可配伍黄连、瓜蒌等同用,即小陷肠汤。若痰气互结,梗于咽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称为梅核气,可配伍厚朴、茯苓、苏叶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

5、中药半夏内服外用均有消肿散结之功。如治瘿瘤、瘰疬痰核之症,可与昆布、海藻、贝母等化痰软坚散结之品同用。用治痈疽发背及乳疮等症,可用生半夏为末,以鸡蛋白调涂患处,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半夏的宜忌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由来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半夏的功效与药用价值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那么半夏的功效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半夏的功效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溼,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溼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溼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溼,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溼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半夏的药用价值
1、《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2、《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3、《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5、《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6、《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溼,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7、《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半夏的型别
1、生半夏:为原药材经拣净杂质,筛尽灰屑入药的生用饮片,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者,称半夏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中单写半夏者,都指的是经过炮制后的各种制半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药时,应特别注明。生半夏多供外用,旧时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晕厥、小儿惊风或喉痹肿痛;近来多外敷以消痈肿、除瘿瘤、疗癣痒等。

2、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溼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溼困、痰饮内停之证。

3、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溼较轻者。

4、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溼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5、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乾,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6、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做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由半夏4.5g,天麻、茯苓、橘红各3g,白术9g,甘草1.5g组成,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溼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本方证缘于脾溼生痰,溼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溼。方中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

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溼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溼化饮。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干姜功效是什么

干姜:(温里药)辛,热。归肺、脾、胃、心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痰,温经止血(炒焦用)。应用 1、用于亡阳虚脱证。与附子相须为用。2、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可单用;脘腹冷痛甚者,可配高良姜,如二姜丸;里寒盛而致干呕、吐涎沫者,常配半夏,如半夏干姜散;脾胃气虚而寒甚者,常与补脾益气的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汤。3、用于肺寒咳嗽,痰多稀薄。常与细辛、五味子配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4、用于虚寒性的吐血,便血,崩漏等。单用或与其它收涩止血及补气药配伍。[用量、使用注意、禁忌]3—9克。研究:含挥发油、姜辣素等。能反射性地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