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中医药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然而从偏头痛病性及病位特点辩证分析认为,该病六经辨证属于少阳病,因此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主和解少阳是治疗偏头痛的关键。
【关键词】偏头痛;少阳病;小柴胡汤;和解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国,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985.2/10万,25~2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927.4/10万,并且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英格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6%的男性和18.3%的女性在过去1年内有过先兆型或无先兆型偏头痛发作。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
1 从六经辨证分析,偏头痛病属少阳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症,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李东垣《东垣十书·内伤外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着……此偏头痛也”。《伤寒论》中说:“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明确阐述少阳病头痛特点。而偏头痛是以发作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特征,常为反复发作
的双侧或一侧颞部及眶周疼痛,伴有头皮触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烦躁、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睡眠后减轻。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该病与少阳头痛,半表半里病证相吻合。且从定位方面分析,偏头痛多发于颞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为单侧性。而《灵枢·经脉》中:“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从而可见足少阳胆经的循经走行与偏头痛其发病部位相似。因此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我们可以和解少阳为主,从少阳经辨证治疗偏头痛。
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1]。但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2]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3]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化火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实际上偏头痛其病因不外是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以及外伤劳倦等;病机主要是气滞、痰浊、淤血等阻滞脉络,以致脑络痹阻,脑窍不利。所以治疗偏头痛,多从肝、风、痰、瘀而论,然偏头痛的病位痛多在头之颞部,为少阳经循行之处,故可用小柴胡汤,引药达病所,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证。
2 以小柴胡汤为代表和解少阳是治疗偏头痛的关键
小柴胡汤系和解剂中代表性的和解少阳剂,症见: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由于少阳病邪不在肌表,又未入里,而是居于半表半里之间,所以治疗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唯有和解之法最为适宜。而偏头痛就是外邪侵犯少阳,并从少阳之气化热形成,致使少阳枢机不利,蒙蔽清窍,而见头痛发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症[4]。伤寒论中所说少阳病,均为胆火所致,反映了胆腑与胆经的热证。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而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在临床实践中,丁氏[5]等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86.6%,西比灵总有效率6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然仲景制方,法度严谨,方中寒、热、温、凉配伍严密,使用得法,效果甚佳;若用之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故本方脾胃虚寒及其它阴寒证者禁用。脾胃虚寒,当治之以温补。本方就某种意义而言,属和解性(非发汗)的退热剂,故不宜用于虚寒患者;对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者也禁之。左季云谓:“夹阴肠寒,面赤发热,脉足冷者,服之至危殆”。其次,太阳表热,阳明里热,无少阳证者禁用。再次,下虚上盛,肝阴不足,肝火偏旺,或阴虚吐血者禁忌。同时柴胡疏解,可领邪外出,对阴虚阳亢者可助其气机之逆,故禁用或慎用。
参考文献:
[1]项杨.偏头痛中医药治疗近况[J].中医药导报,2007,13(4):104.
[2]张树彪,王景阁.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55.
[3]陈征,于征淼,中嘉熙.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与辨证施治述略[J].中医药学刊,2005,23(4):746.
[4]孙洁,杨进教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验案[J].江苏中医药,2008,40(6):48.
[5]丁斗,刘厚颖,董小君.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6):19
[6]马鑫.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3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5.
文章来源: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作者:于兰
小柴胡汤是一种药,属于中药。其原料为柴胡,还可治腹痛。也是提高免疫功能的良药。它还可以治疗人排尿困难和发烧等症状。很多人喜欢小柴胡汤,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这种药。那么小柴胡汤的具体功效是什么呢?让让我们来看看帅帅吧!
一、小柴胡汤的功效
1.家里的孩子经常感冒,所以它这个时候用小柴胡汤很有效。小柴胡汤是轻度流感和轻微感冒者的必备药物。小柴胡汤的成分能提高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即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细胞、癌细胞和细菌、真菌的入侵和增殖,最终使病菌死亡。还可以治疗风温、瘟疫、湿温等初期症状。
2.小柴胡汤还有助于人体的骨骼生长,可以促进骨骼功能,刺激白细胞的生成,增强对病毒的吞噬能力,强化造血细胞,提高抗体生成率,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免疫功能。
3.小柴胡还可以解热、镇痛、消炎。人生气的时候也能降火。小柴胡汤内热再用非常合适。对于孕妇来说,小柴胡汤还可以起到保胎的作用。中年妇女经常得伤寒也可以用。
二、小柴胡汤的食用注意事项
1.一般小柴胡汤喝后不出汗就能治好,但出汗后也会恢复。身体虚弱的人使用小柴胡汤需谨慎,以免虚脱而不愈。此外,你还可以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否则健康之火又会起来。
2.上实下虚者不宜用本品,以免头晕、牙龈出血。服用小柴胡汤期间,最好不要吃生冷、油炸食物,以免加重消化功能的负担。老人和消化功能差的孩子在服药期间应少吃这些食物。
3.服用柴胡时,鱼虾等海鲜也要慎吃。尤其是海鲜和酒一起吃,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加重病情,一定要谨慎食用。
那小柴胡汤的功效及食用注意事项。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它还有轻度感冒、重度感冒等严重症状,需要和其他药材一起煎服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你必须听从医生服药时的建议,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加重病情。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任何食物都有其特别的功效和作用,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作用的药材,中医学上这种药材可以活血益气,养生就看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1 一、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等症。
方解: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
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二、小柴胡汤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3、使用注意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三、小柴胡汤药理作用
1、解热抗炎: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小柴胡有显著的中枢性解热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与所含的皂苷和挥发油有关。北柴胡皂苷和其挥发油、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元A、山柰苷等对小鼠实验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镇静、镇痛、抗癫痫: 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小柴胡粗皂苷、皂苷元A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并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抗肝损伤作用。
4、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5、促进免疫功能。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6、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2 小柴胡汤
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
组成: 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功效: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配伍意义: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配伍特点: 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使用禁忌: 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忌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5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皮肤科卷
下一篇: 小柴胡汤医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