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味二妙丸加减治疗瘫痪早期小儿麻痹症

道医 2023-06-24 23:47:12

湿热留着经络阻,下肢麻痹不对称。肢体痿弱软无力,发热虽退瘫痪成。通经活络清湿热,加减加味二妙丸。苍柏牛萆生苡仁,蚕沙瓜络桑防己。

方药:

加味二妙丸加减:

苍术10g 黄柏10g 萆薢10g 原蚕沙6g 生苡仁10g 鲜桑枝10g 丝瓜络6g 汉防己6g 牛膝10g

注:此期时间约为发病三个月以内。虽然外邪已解但湿热已深入经络。经络不通,故肢体痿弱,瘫痪形成。治以退湿热,通经络为主。

苍术,黄柏清热燥湿;萆薢,苡仁,蚕砂,防己清热利湿;牛膝、鲜桑枝,丝瓜络通脉活络。

小儿麻痹症中医怎么治疗

邪侵肺胃 症状体现: 发热出汗,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脉濡数。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疏风利溼。

治疗方法:

1、方剂:

(1)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处方: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藿香10克,薏苡仁15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滑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l剂。

烦躁不安者,加灯心草3扎、地龙10克。嗜睡者,加石菖蒲、远志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决明子各10克。

(2)单方验方加味葛草芩连汤:

处方:威灵仙10克,葛根10克,黄连3克,黄芩6克,羌活6克,独活6克,金银花15克,绵茵陈10克,扁豆10克,九连环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葛根芩连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邪注经络 症状体现: 肺胃症状消失后3—4日,发热又起,肢体疼痛,转侧不利,哭闹不安,拒绝抚抱,继而出现瘫痪。以下肢为多,可发生于一侧,亦可两侧并见;面部瘫痪见口眼歪斜;亦可兼见腹肌瘫痪,小便失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功能主治: 清热化溼,舒通经络。

治疗方法:

1、方剂:

(1)主方三妙丸加减: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生薏苡仁15克,忍冬藤15克,防己10克,秦艽10克,木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上肢瘫痪者,加羌活10克。下肢瘫痪者,加独活10克。面瘫者,加白附子6克、僵蚕10克。

(2)单方验方宣痹汤:

处方:防己、薏苡仁、栀子、赤小豆各9克,连翘、杏仁、法半夏各6克,蚕砂8克,滑石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上肢麻痹者,加秦艽、桑枝各9克,姜黄3克。下肢麻痹者,加黄柏、苍术各6克。

2、中成药:

四妙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气虚血滞 症状体现: 热退后肢体麻痹,痿软无力,出现瘫痪,面色萎黄,易出汗。

功能主治: 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治疗方法:

1、方剂:

(1)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地龙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党参10克。水煎服,每日l剂。

上肢瘫软者,加桑枝15克。下肢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易出汗者,加龙骨30克(先煎)、五味子6克。

(2)单方验方加味大造丹:

处方:三七、血竭、麝香、生大黄、骨碎补、鳖甲、蜈蚣、地龙各等分,黄芪量加倍,共研成极细末,装入瓷瓶内密封备用,勿令漏气。l~3岁服0.3克,4~5岁服0.4克,每日2次,早晚分服。

2、中成药:

(1)养血荣筋丸,口服,每次半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或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肝肾亏损

症状体现: 肌肉痿缩,肢体畸形,皮肤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治疗方法:

方剂:

1、主方七宝美髯丹加减:

处方:何首乌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肢冷脉细者,加黄芪15克、桂枝6克。肢体畸形者,加没药10克、骨碎补6克。

2、单方验方治痿汤(张梦依验方):

处方:制何首乌6克,桑枝6克,菟丝子3克,威灵仙3克,鹿角片3克,制龟板3克,鸡血藤3克,沙苑子3克,牛膝3克,制狗脊3克,霜苍术2克,黄柏炭2克,贯众2克,五加皮6克。水煎,饭前温服,每日2剂。

3、中成药:

(1)健步虎潜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连服2个月。

(3)金刚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饭前服用。

(4)七宝美髯丹,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

其他疗法 1、外敷外蒸法:

(1)桑枝15克,川芎、当归、桑寄生、土牛膝各10克,煎汤,加黄酒1盅。每日用清洁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搽擦2—3次,以利筋脉流通。

(2)醋蒸气疗法:将鹅卵石烧红,淬醋产生蒸气,熏蒸局部,能舒展肌腱,通经软坚,改善挛缩以达到纠正硬瘫的畸形,适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肌腱挛缩、关节强直等症状。

具体方法:备铁桶一只,将已烧红之鹅卵石放置桶中,再淬普通米醋于卵石上,即产生蒸气。患者挛缩部位放在铁桶上,外以棉被覆盖,反复卵石淬醋,经0.5~1小时后,乘热进行机械纠正或人工 *** 及压砂袋进行纠正。每日1次,直至畸形基本纠正。

2、针灸疗法:

(1)上肢瘫痪者,取肩髃、肩贞、臑上、曲池、外关、合谷等穴。

(2)下肢瘫痪者,取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绝骨、昆仑、太溪等穴。面神经瘫痪者,取颊车、地仓、合谷。膈肌瘫痪者,取膈俞、期门、鸠尾。腹肌瘫痪者,取中脘、梁门、气海。膀胱肌瘫痪者,取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百会。

(3)电针治疗后遗症,每次通电半分钟,重复通电3~4组配对穴位:环跳一秩边,后阳陵泉一足三里,外阴廉一廉下,委中一落地。

(4)用三棱针取穴点刺和患肢点刺相结合:足内翻,由昆仑透太溪,悬钟透三阴交;足外翻,由太溪透昆仑,三阴交透悬钟。

相关文章

[小儿麻痹症怎么治疗好]

[小儿麻痹症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治疗小儿麻痹症。。。

你好: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可分为三种类型;四肢麻痹、偏瘫、半截瘫。它的细菌是一种比伤风菌还小的过滤性病毒,对于消毒药以及寒热的抵抗力很大。小儿麻痹症主要是由发烧所引起。

【症状】

先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继而出现头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症状,最后发生瘫痪。

【宜与忌】

1.本病在流行季节勿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并按期口服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减毒活疫苗糖丸。

2.患肢只能作轻度活动,而肌力较差者,可帮助患者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

3.出现早期瘫痪的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疼痛消失后,才可作按摩与针灸治疗。

4.这种疾病多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身上,夏秋季节易发病。

5.若疑为本病,尽早送医院诊治。

【名家妙方】

1.灯盏细辛3~6克,鸡蛋2个。前药切细调鸡蛋蒸服,每日1剂。祛风散寒,活络通经。

2.银花藤、野菊花、络石藤、海风藤各30克,煎服1次。

3.鹅不食草30克,当归9克,肉桂9克。内服每日1剂,水煎2次服。外用1剂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擦洗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一疗程7天,可连用1~3疗程。养血温阳,祛风散寒。

4.透骨草6克,三角枫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内服上药,可用适量药液外擦双下肢。10天为1疗程,连用4疗程症状缓解。

5.银花15克,连翘、黄柏各6克,贯众3克,板蓝根9克,用水一碗半煎成半碗。分早晚2次服。连服1星期。

6.紫萍适量,蜜适量。前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每日2次,砂糖、米酒送服,连服50天。清热解毒,祛风发表。

7.桑枝、丝瓜络各15克,水煎服。

8.小金牛草9~15克(鲜用30~60克),猪蹄1个。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每日1剂。补气养血,舒筋活络。

9.乌头5分,人参2钱,白芍2钱,甘草1钱,砂仁1钱,水煎服,饭前半小时服。

10.晚蚕沙30克。水煎服,日1剂。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11.芦根1两,忍冬藤叶5钱,连翘3钱,淡竹叶4钱,水煎服。

12.当归8克,鹅不食草20克,老鹳草20克,伸筋草30克。将药物研细末熬成膏剂。外贴四肢、胸背穴位。

13.马鞭草20克,绒麻草12克,野茶花12克,万年青10克。水煎服。

14.牛蒡子根20克,芦根12克,板蓝根12克,竹根12克。水煎服。1日数次。

15.苍耳草20克,艾叶12克,苏叶12克,金银花10克。水煎服。1日数次。

16.葛根6克,山楂12克,槟榔6克,金银花6克。水煎服,数次。

17.地龙粪120克,红花9克,炭灰120克。将上药炒热,适量醋或酒(盘紧挛用醋,筋松驰用酒),分2份,交替使用。同时以布包裹,趁热熨患处,连续熨6次。

18.鲜海通草60克。冬蜜、开水炖服。

【中药治疗】

1.低热、咳嗽、四肢无力,手足心热,许后颧红,饮食减少,便秘,舌质红嫩少苔,脉细数。可用三才汤滋阴清热,宣通经络。

2.四肢瘫痪,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软。可用四君子汤,健脾益胃,舒筋活络。

3.面白少华,气短乏力,多汗,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皮肤有瘀斑,关节强直,皮肤冷,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涩。可用补阳还五汤,被气活血,温通经络。

4.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盗汗或形寒肢冷,遗尿或尿频,患肢瘫痪。腰肌麻痹,骨胳短细,关节畸形,舌质淡,苔薄白或舌红无苔,脉滑数或细数。可用虎潜丸,补肾养肝,强壮筋骨。

【西药治疗】

1.静脉注射50%葡萄糖及维生素C,对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有一定瘫痪。

2.病情进展迅速者,肌注丙种球蛋白。

3.可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作激素治疗。

4.芗如地巴唑或加兰他敏或肌注,从小剂量开始,30日为一疗程。

5.谷氨酸钠治疗。

【穴位按摩】

1.高热,体温超过39℃以上者,加推脊三百次,推涌泉三百次。

2.伴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按摩中脘五分钟,按无枢二十次,揉脐五分钟,按揉脾、胃俞各十次,按揉足三里十次。

3.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者,加揉肺俞三十次,分推肩胛骨一百次,按揉风池十次,拿肩井五次。

4.瘫痪后,用推法或揉法,向攒竹向瞳子髎、颊车、地仓穴往返五至六次,约十分钟左右。用推法由天柱至大椎等处往返三分钟;俯卧位,按肾俞、腰阳关,拿委中。仰卧位,按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等穴。

【食疗】

1.瓜蒌根粉1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适于肺热津伤者。

2.鲜百合、粳米各50克,白糖适量。米煮粥至半熟加入百合同煮至熟,调入白糖即成。适于肺热伤津者。

3.山药、薏苡米各60克,柿霜饼24克,山药、薏米煮熬至熟,再将柿霜饼顾碎入粥中,熬至熟烂即成。适于肺热伤津者。

4.赤小豆50克,粳米200克煮成粥,放入适量食盐、少许味精即成。适于湿热浸淫者。

5.冬瓜200克,去皮煮汤。适于湿热浸淫者。

6.薏米500克,煮粥加适量白糖即可。适于湿热浸淫者。

7.白粳米150克,武火煮沸,文火焖熟,用于日常正餐。适于脾胃虚热者。

8.山药200克,陈皮3克,红枣500克,鲜扁豆50克。将红枣肉、鲜扁豆切碎,山药切薄片,陈皮切丝,共同合匀,做成糕,上笼,用武火蒸20分钟即可。适于脾胃虚热者。

9.红枣10个,粳米100克共煮粥,熟后加冰糖汁少许即成。适于脾胃虚热者。

10.桑椹蛋糕:桑椹3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共煎汁,将汁同500克鸡蛋、300克糖、200克面粉和成面团,加入发面,待面发起后,加碱,试好酸碱度,做成糕上笼蒸熟即可。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11.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即可。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12.猪肾22上洗净切成颗烂状,和粳米30克,加入适量葱白、五香粉、生姜、食盐共煮成粥。食用后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有显效。适用于肝能亏虚者。

小儿麻痹症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科属4疾病概述5诊断要点6辨证分析7辨证分型 7.1小儿麻痹症·邪郁肺胃证7.2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证7.3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7.4小儿麻痹症·肝肾两虚证 8辨证论治 8.1邪犯肺胃 8.1.1证见8.1.2治法8.1.3方药 8.2邪注经络 8.2.1证见8.2.2治法8.2.3方药 8.3气虚血滞 8.3.1证见8.3.2治法8.3.3方药 8.4肝肾亏损 8.4.1证见8.4.2治法8.4.3方药 8.5其他疗法 8.5.11、外治法8.5.22、针灸疗法8.5.33、推拿疗法8.5.44、饮食疗法9参考资料附:1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穴位2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方剂3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中成药4小儿麻痹症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小儿麻痹症 1拼音 xiǎo ér má bì zhèng

2英文参考 infantile paraly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oliomye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疾病科属 儿科

4疾病概述 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1]、poliomyelitis[1])是指感受风热暑湿疫毒之邪,以初期呈双峰热,肢体疼痛,伴咳嗽,咽痛,后期出现肢体瘫痪,骨骼畸形为主要表现的儿科时行病[1]。

小儿麻痹症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1~5岁小儿,常发生在夏秋季。临床以发热,伴有咳嗽、咽痛、多汗或有呕吐、泄泻、腹痛、全身肌肉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痿软,肌肉弛缓和痿缩为其特征。早期属温病范畴,后期则属于轻脚瘟、痿症、痿躄、小儿中风等病证。西医称之为脊髓灰质炎。

5诊断要点 1、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泻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症状。经过1~4天后,症状消退,但数天后,身热复起,全身不适,感觉过敏,肌肉疼痛,不愿人抱,或有嗜睡,继则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其他肌群亦可受累。如长期不见恢复,除病侧肌肉痿缩外,骨骼亦可出现畸形。

2、本病初起时与伤风感冒相类似,故不易相鉴别。应结合流行病史、预防接种史、发病季节,详细询问,如见双峰热、汗多、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应疑为本病。本病尚应与痹证作鉴别,痹证多发生在冬春季,虽有发热,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但无瘫痪。

3、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细胞数大多增加(亦可正常);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均具有诊断意义。

6辨证分析 1、风热暑湿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犯肺胃,肺失清肃,故见发热、身痛、咽红、咳嗽等肺卫症状;胃失和降,则见呕吐、腹胀、便秘等胃肠症状。邪毒旋即流注经络,深及四肢百骸,发生肢体疼痛,渐而麻痹,后期筋、骨、脉均失所养,而出现痿软、瘫痪、肌肉痿缩及骨骼畸形等后遗症。如邪毒内窜心肝,可见昏迷、抽搐。若痹阻肺俞,则产生呼吸不整,喉间痰鸣,吞咽困难等症。

2、本病的辨证要首先分别病变的部位和虚实。本病与一般温邪袭肺、暑湿壅阻肠胃的病证不同,而是肺胃症状在先,然后又可出现肝、肾经的病症,同时又是肌肉、血脉、筋骨叁者受损的疾病。病的性质,初起属实,瘫痪期虚中有实,后期则多是气血亏损,肝肾两虚的病证。

3、本病的总治疗原则:在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疏风活络为主,后期以疏通经络、益气活血、强筋壮骨等方法为主要治则。

7辨证分型

7.1小儿麻痹症·邪郁肺胃证

小儿麻痹症·邪郁肺胃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stagnated in lung and stomach[1])是指感染疫毒,邪郁肺胃,以发热,肢体疼痛,咳嗽,咽痛,头痛,呕吐,腹泻,伴神倦,嗜睡,舌红,苔薄白或白腻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7.2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证

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diffusing into channelcollaterals[1])是指湿热毒邪流注经络,气血痹阻,以再次发热,嗜睡,一侧或两侧肢体疼痛,或伴颈项背部疼痛,转侧不利,烦躁哭闹,拒绝抚抱,甚则气喘痰鸣,神昏抽搐,面色青灰,舌红,苔黄腻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7.3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

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1])是指时邪耗伤正气,运血无力,肢体失养,以一侧或两侧肢体萎软,难以站立,或行走不正,握物不牢,神倦乏力,面色无华,舌紫暗,苔薄白或苔少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7.4小儿麻痹症·肝肾两虚证

小儿麻痹症·肝肾两虚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liver and kidney[1])是指邪毒已去,肝肾阴虚,以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短小而细,患肢骨骼及脊柱呈歪斜凸出,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8辨证论治

8.1邪犯肺胃

8.1.1证见 发热汗出,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脉濡数。

8.1.2治法 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8.1.3方药 1、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藿香10克,薏苡仁15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滑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烦躁不安者,加朱灯芯草3札、地龙10克。嗜睡者,加石菖蒲、远志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决明子各10克。

2、中成药葛根芩连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加味葛草芩连汤(李成业等《百病实用秘验方》)处方:威灵仙10克,葛根10克,黄连3克,黄芩6克,羌活6克,独活6克,金银花15克,绵茵陈10克,扁豆10克,九连环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2邪注经络

8.2.1证见 肺胃症状消失后3~4天,发热又起,肢体疼痛,转侧不利,哭闹不安,拒绝抚抱,继而出现瘫痪。以下肢为多,可发生于一侧,亦可两侧并见;面部瘫痪见口眼歪斜;亦可兼见腹肌瘫痪,小便失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2.2治法 清热化湿,疏通经络。

8.2.3方药 1、主方:叁妙丸(虞抟《医学正传》)加减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生薏苡仁15克,金银花藤15克,防己10克,秦艽10克,木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瘫痪者,加羌活10克。下肢瘫痪者,加独活10克。面瘫者,加白附子6克、僵蚕10克。

2、中成药四妙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宣痹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处方:防己、薏苡仁、山栀、赤小豆各9克,连翘、杏仁、法半夏各6克,蚕砂8克,滑石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麻痹者,加秦艽、桑枝各9克,姜黄3克。下肢麻痹者,加黄柏、苍术各6克。

8.3气虚血滞

8.3.1证见 热退后肢体麻痹,痿软无力,出现瘫痪,面色萎黄,易出汗。

8.3.2治法 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8.3.3方药 1、主方: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地龙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党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瘫软者,加桑枝15克。下肢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易出汗者,加龙骨30克(先煎)、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养血荣筋丸,口服,每次半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或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3、单方验方:加味大造丹(夏焕德等《新编儿科秘方大全》)处方:叁七、血竭、麝香、生大黄、骨碎补、鳖甲、蜈蚣、地龙各等分,黄芪量加倍,共研成极细末,装入瓷瓶内密封备用,勿令漏气。1~3岁服0.3克,4~5岁服0.4克,每日2次,早晚分服。

8.4肝肾亏损

8.4.1证见 肌肉痿缩,肢体畸形,皮肤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

8.4.2治法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8.4.3方药 1、主方:七宝美髯丹(汪昂《医方集解》)加减处方:何首乌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肢冷脉细者,加黄芪15克、桂枝6克。肢体畸形者,加没药10克、骨碎补6克。

2、中成药

(1)健步虎潜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连服2个月。

(3)金刚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饭前服用。

(4)七宝美髯丹,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治痿汤(张梦侬验方)处方:制首乌6克,桑枝6克,菟丝子3克,威灵仙3克,鹿角片3克,制龟板3克,鸡血藤3砍,潼蒺藜3克,川牛膝3克,制狗脊3克,霜苍术2克,黄柏炭2克,贯众2克,五加皮6克。水煎,饭前温服,每日2剂。

8.5其他疗法

8.5.11、外治法 (1)桑枝15克,川芎、当归、桑寄生、土牛膝各10克,煎汤,加黄酒一盅。每日用清洁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搽擦2~3次,以利筋脉流通。

(2)醋蒸气疗法:将鹅卵石烧红,淬醋产生蒸气,熏蒸局部,能舒展肌腱,通经软坚,改善挛缩以达到纠正硬瘫的畸形,适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肌腱挛缩、关节强直等症状。具体方法:备铁桶一只,将已烧红之鹅卵石放置桶中,再淬普通米醋于卵石上,即产生蒸气。患者挛缩部位放在铁桶上,外以棉被覆盖,反复卵石淬醋,经半至1小时后,乘热进行机械纠正或人工 *** 及压砂袋进行纠正。每日一次,直至畸形基本纠正。

8.5.22、针灸疗法 (1)上肢瘫痪者,取肩髃、肩贞、臑上、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下肢瘫痪者,取环跳、风市、足叁里、阳陵泉、阴陵泉、绝骨、昆仑、太溪等穴。面神经瘫痪者,取颊车、地仓、合谷。隔肌瘫痪者,取膈俞、期门、鸠尾。腹肌瘫痪者,取中脘、梁门、气海。膀胱肌瘫痪者,取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百会。

(2)电针治疗后遗症,每次通电半分钟,重复通电3~4组配对穴位:环跳秩边,后阳陵泉足叁里,外阴廉廉下,委中落地。

(3)用叁棱针取穴点刺和患肢点刺相结合:足内翻,由昆仑透太溪,悬钟透叁阴交;足外翻,由太溪透昆仑,叁阴交透悬钟。

8.5.33、推拿疗法 (1)上肢瘫痪:扌衮法,自大椎、肩井、肩髃、曲池、阳边,往返5分钟;拿法,施于上肢内侧;擦脊柱(颈椎至第五胸椎)5~10分钟。

(2)下肢瘫痪:扌衮法,自腰部以下扌衮到下肢前后侧;拿法,自患肢向外侧,直拿到跟腱。

8.5.44、饮食疗法 猪脊髓黄豆汤:取猪脊髓(牛脊髓亦可)50克,加黄豆适量煮食。适用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9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7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