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木香散
处方 : 木香2钱半,良姜2钱半,升麻(去腐)2钱半,人参(去芦)2钱半,槟榔2钱半,神曲(炒)2钱,肉豆蔻吴茱萸(泡)半钱,缩砂仁半钱,干姜(炮)半钱,陈皮半钱。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飧泄。
用法用量 : 木香散(《普济方》卷二○八)。宜加白术。
摘录 : 《卫生宝鉴》卷十六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是《伤寒论》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之一。经过近年来门诊病历统计,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半夏泻心汤应用率有三分之一多。
根据《伤寒论》有关条文,并结合诊治实践,总结出半夏泻心汤应用指征十六字: 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 。
具体症状为: 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或呃逆,嗳气,或泛酸,烧心;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脉象弦滑,或有数象。常用于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
并指出半夏泻心汤的作用机理在于:寒热互用以除湿热,辛开苦降以序升降,补泻同施以扶正祛邪。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 :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者 ,方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为左金丸,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具体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2:1。若将吴茱萸改为肉桂,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效。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为宜。
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者 ,方中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半夏五月而生,夏枯草五月而枯,阴阳交替,引阳入阴,颇宜失眠症;夏枯草还可解肝经郁热之头痛,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此基础上加入珍珠母,以入肝安魂,用于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性失眠。
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 :
即加藿香、佩兰、砂仁,此三味有醒脾开胃之功,合用之,主治湿浊阻中,阻遏纳 运,五谷不馨,口腻而黏,或时有黏沫吐出,舌苔细腻,具体应用时,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
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 ,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清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半夏泻心汤加木香、九香虫:
主治湿热阻中,胃气不降,郁而作痛 ,木香可以醒脾祛湿,九香虫善于散郁止痛,两味配伍,又有通络开窍之效,有人用此代替麝香,用于脑中风,也是经验一得。
半夏泻心汤加三花:
即厚朴花、代代花、佛手花, 三花具有辛香开胃、健脾化湿的功效 。主治慢性胃炎,湿热阻中,气机不利,引起胃脘不舒,时时胀满,尤以午后为甚,或伴有呃逆,舌面有淡淡白腻苔,脉象沉滞者。
半夏泻心汤加防风、荜茇:
主治慢性胃肠炎,伴有腹部气机不舒,时有肠鸣,口气秽浊,或矢气多,大便不畅 。防风、荜茇具有整肠、理气、除腐、化浊之功效,对于腹部痞满,矢气频频者,乃为对应之举。
半夏泻心汤加鸡矢藤、鸡内金:
主治慢性胃炎之纳呆食积者 ,鸡矢藤药性和缓,有明显的健脾和胃功效,特别宜于小儿和老人消化不良者;而鸡内金消食化积力强,二味合用,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健脾消积,配入半夏泻心汤中,能明显提高消食运化功效。
半夏泻心汤加三芽:
即加生麦芽、谷芽、稻芽,三芽具有 疏肝健脾、开胃进食 之功效。此方对于肝郁克脾(胃),肝脾俱郁之证候,如见胃脘及两胁胀满,进食后呃逆频频,精神疲惫者,多有疗效。
半夏泻心汤加乌贝散:
乌贝散即乌贼骨、贝母,具有 燥湿制酸之作用 ,是医家常用的健胃制酸剂。两方合用,对于消化性溃疡之烧心、吞酸、胃脘隐痛,或口中泛泛流涎者,常能收到“覆杯”之效。
半夏泻心汤加百部、黄芩:
主治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咳嗽。 咳嗽是本病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常被人忽视,而主症为胃灼热、泛酸及胸痛、恶心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百部、黄芩为清热止咳对药,具有清而不寒,止而不塞的功效。
半夏泻心汤加丹参、赤芍、降香:
后三味为“小冠心二号”方,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用于“心胃同病”者,即患慢性胃炎伴有心肌缺血者,常伴有胸闷、胃痞、舌质黯淡、时时呃逆。
半夏泻心汤加封髓丹:
封髓丹即砂仁、黄柏、甘草,主治脾胃不和常犯口腔溃疡者 ,但其舌苔必黄腻或白腻,两方合用,具有清热化湿、培土伏火之效,多发者可加川牛膝、淡干姜(或肉桂),以冀引火归原,阴阳平衡。
半夏泻心汤加牡丹皮、栀子:
主治由于脾胃湿热所引起的牙龈肿痛 ,或夜间睡眠时磨牙,咯咯作响,牡丹皮清热散瘀;栀子生用以清气分热郁,炒用以清血分热郁,临床随证选用。栀子用量宜小,以免苦寒太过伤及中气。
半夏泻心汤加枳术汤(丸):
枳术丸由枳实、白术组成,是健胃消食之名方 ,枳实消积滞,白术补脾元,由张仲景所创,张洁古发挥。一缓一急,一补一消,与半夏泻心汤配伍,主治脾胃湿热,虚中夹积,胃脘痞满,食而不化之慢性胃病者。
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
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 ,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三七粉可祛瘀血生新血,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
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 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扁鹊三豆饮:
三豆饮由白扁豆、赤小豆、绿豆、金银花组成,有利湿、清热、解毒的作用。两方合用,对于 脾胃湿热引起的胃脘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偏腻,伴有面部生痘、生疮、生斑者 ,是首选的复合方剂。
【总结】
半夏泻心汤,如能加减变化,可治疗70%的脾胃病。
经方之应用,重在化裁,主证在而兼证之变化,不可胜数,临证也当变化万千。此辩证之精髓也。
治疗痢疾的中医名药方 注明出处: /pages/QJKncydh.html : 阿胶梅连丸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汤2 安石榴汤 白头翁汤1 柏皮汤 柏子散 不二丸 参连汤 苍术地榆汤 茶梅丸 赤石脂丸 纯阳真人养脏汤 大柴胡汤 大黄汤2 大香连丸 当归调血汤 当归活血汤1 当归龙骨丸 当归散8 导气汤3 地榆散4 斗门散 断痢散 二气丹1 防风芍药汤 伏龙肝丸2 甘露消毒丹 固肠汤 固阳丹 和解散 黑姜散 厚朴汤1 黄柏汤 黄连阿胶丸 黄连丸1 黄连枳壳汤2 黄芩五味散 急救绿豆丸 加减平胃散1 加味白头翁汤 坚中丸 姜茶散 椒艾丸2 桔梗丸 酒煮黄连丸 立生丹 立效丸2 灵砂丹 六君子汤 龙骨丸2 梅煎散 没乳丸 没食子丸1 木香导滞汤 木香散5 泼火散 七味散 清流饮 清暑痢疾丸 人参乌梅汤 肉豆蔻丸2 三黄熟艾汤 三奇散 涩肠丸 芍药柏皮丸2 芍药黄芩汤1 神授散 神效鸡青丸 生地黄汤2 升麻黄连汤 石莲子汤1 石榴皮散2 黍米粥 水煮金花丸 丝瓜散1 四味香连丸 粟壳饮 桃花汤1 天浆散 万灵汤 温肠丸1 乌梅散 乌梅丸2 戊已丸 香连化滞丸 香连丸2 香蔻丸 橡实散 鸭蛋汤 抑扶煎 云母散 止痢汤 治痢散 !最好到医院让中医师仔细辩证后再治疗,因为痢疾用中医可以分为寒湿痢,湿热痢,疫毒痢以及一些休息痢等很多,必须辩证清楚才能准确治疗!紫苋粥 佐关煎 诃黎勒丸1 燮理汤 茜根丸 蓣莲饮 薷苓汤 枳实导滞丸 槲叶散 裨脾散 柏叶丸2 补阴升提汤 参附汤3 参茸汤 仓廪汤 陈曲丸 赤石脂禹余粮汤 寸金丹1 大分清饮 大桃花汤 大中汤 当归黄芩芍药汤 当归活血汤3 当归散3 导气汤1 地榆散1 调荣汤2 豆附丸 断下汤2 二宣汤 封脐丹 附子粥 葛根黄芩黄连汤 固肠丸 瓜蒂散1 和中丸1 黑神散3 化滞汤2 黄柏丸 黄连补汤 黄连枳壳汤1 黄芩厚朴汤 黄芩知母汤 加减黄连阿胶汤 加减芩芍汤 加味参附汤 剪红丸2 椒艾丸1 桔梗散2 久痢丹 开噤散 立效散10 立应丸 六和汤 龙骨丸1 马齿苋汤 梅蜜饮 没食子散 没食子丸2 木香散3 内补丸1 七德丸 青橘皮丸 清六丸 清血丸 肉豆蔻丸1 三宝粥 三黄枳朴丸 涩肠散 芍药柏皮丸1 芍药黄连汤 芍药汤4 神仙救苦散 神应丸2 升麻补胃汤1 升阳除温防风汤 石榴皮散1 舒眉丸 术蔻面 水煮木香丸 四味阿胶丸 四苓合芩芍汤 汤泡饮 桃花丸 天水涤肠汤 万应灵膏 温脾汤1 乌梅丸1 五奇汤 犀角汤1 香连丸1 香连丸3 香豉汤3 小七香丸 羊脂煎 遇仙立效散 止痢神丸 滞下丸 中和汤3 子芩汤 诃黎勒丸 诃子皮散 茜根散1 萸连丸 薤白汤 枳连丸 樗根汤 橘皮煮散 蚵蚾散 安石榴汤 白头翁汤1 柏皮汤 柏子散 不二丸 参连汤 苍术地榆汤 茶梅丸 赤石脂丸 纯阳真人养脏汤 大柴胡汤 大黄汤2 大香连丸 当归调血汤 当归活血汤1 当归龙骨丸 当归散8 导气汤3 地榆散4 斗门散 断痢散 二气丹1 防风芍药汤 伏龙肝丸2 甘露消毒丹 固肠汤 固阳丹 和解散 黑姜散 厚朴汤1 黄柏汤 黄连阿胶丸 黄连丸1 黄连枳壳汤2 黄芩五味散 急救绿豆丸 加减平胃散1 加味白头翁汤 坚中丸 姜茶散 椒艾丸2 桔梗丸 酒煮黄连丸 立生丹 立效丸2 灵砂丹 六君子汤 龙骨丸2 梅煎散 没乳丸 没食子丸1 木香导滞汤 木香散5 泼火散 七味散 清流饮 清暑痢疾丸 人参乌梅汤 肉豆蔻丸2 三黄熟艾汤 三奇散 涩肠丸 芍药柏皮丸2 芍药黄芩汤1 神授散 神效鸡青丸 生地黄汤2 升麻黄连汤 石莲子汤1 石榴皮散2 黍米粥 水煮金花丸 丝瓜散1 四味香连丸 粟壳饮 桃花汤1 天浆散 万灵汤 温肠丸1 乌梅散 乌梅丸2 戊已丸 香连化滞丸 香连丸2 香蔻丸 橡实散 鸭蛋汤 抑扶煎 云母散 止痢汤 治痢散 紫苋粥 佐关煎 诃黎勒丸1 燮理汤 茜根丸 蓣莲饮 薷苓汤 枳实导滞丸 槲叶散 裨脾散
四物汤主治 并见《局方》
熟地黄 当归 芍药 川芎
上为粗末,水煎,加减于后:若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妇人骨蒸;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又加葱白、黄芪;若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
若妇人尝服,春倍川芎,脉弦头痛;夏倍芍药,脉洪飧泄;秋倍地黄,脉沉涩血虚;冬倍当归,脉沉寒而不食。若春则防风,四物加防风,倍川芎;若夏则黄芩,四物加黄芩,倍芍药;若秋则门冬,四物加天门冬,倍地黄;若冬则桂枝,四物加桂枝,倍当归。
若血虚而腹痛,微汗而恶风,四物汤加术、桂,谓之 腹痛六合汤 ;若风眩运,加秦艽、羌活,谓之 风六合汤 ;若气虚弱,起则乏力,眶然而倒,加厚朴、陈皮,谓之 气六合汤 ;若发热而烦,不能睡卧者,加黄连、栀子,谓之 热六合汤 ;若虚寒,脉微自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加干姜、附子,谓之寒六合汤;若中湿,身沉重无力,身凉微汗,加白术、茯苓,谓之 湿六合汤 。
若产后虚劳日久,而脉浮疾,宜 柴胡四物汤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芍药 各一两半加柴胡八钱,人参、黄芩、甘草、半夏曲各三钱,水煎服。
若妇人筋骨肢节痛,及头痛,脉弦,增寒如疟,宜治 风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防风 羌活 各一两。
若血气上冲,心腹、肋下满闷,宜治 气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香术 槟榔 各一两。
若脐下虚冷,腹痛及腰脊间闷痛,宜 玄胡六合汤小腹痛者同。四物汤 四两 玄胡 苦楝 各一两。碎,炒焦。
若气充经脉,故月事频,并脐下多痛,宜 芍药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芍药 一两。
若经事欲行,脐腹绞痛,临经痛者,血涩也,宜 八物汤 。四物汤 四两 玄胡 苦楝 碎,炒焦 槟榔 木香 各一两。
若经水过多,别无余证,宜 黄芩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黄芩 白术各 一两。
若经水涩少,宜 四物内加葵花煎(又加红花血见愁) 。
若虚劳气弱,咳嗽喘满,宜 厚朴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厚朴 姜制,一两 枳实 麸炒,半两。
若经水暴下,加黄芩一两;若腹痛者,加黄连,如夏月不去黄芩;若经水如黑豆汁者,加黄芩、黄连各一两;若经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汤加熟地黄、当归各一两;若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汤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若妇人血积者,四物汤内加广术、京三棱、桂枝、干漆各一两。
若妇人伤寒汗下后,饮食减少,血虚者,宜 八物汤 。四物汤 四两 黄芪 甘草 茯苓 白术 各一两。
若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而弱,太阳经病,宜 表虚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桂枝 地骨皮 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浮紧,太阳经病,宜 表实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麻黄 细辛 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中风湿之气,肢节烦痛,脉浮而热,头痛,宜 风湿六合汤 ,太阳标病也。四物汤 四两 防风 苍术 制。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斑如锦纹,宜 升麻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升麻 连翘 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胸胁满痛而脉弦,少阳也,宜 柴胡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柴胡 黄芩 各七钱。
若妊娠伤寒,大便硬,小便赤,气满而脉沉数,阳明、太阳本病也,急下之,宜 大黄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大黄 半两 桃仁 十个,去皮、尖,麸炒。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咳嗽不止者,宜 人参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人参 五味子 各五钱。
若妇人妊娠伤寒,汗下后,虚痞胀满者,阳明本虚也,宜 厚朴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厚朴 枳实 麸炒,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不得眠者,宜 栀子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栀子 黄芩 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蒸蒸而烦,脉长而大者,宜 石膏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石膏 知母 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小便不利,太阳本病,宜 茯苓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茯苓 泽泻 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太阳本病,小便赤如血者,宜 琥珀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琥珀 茯苓 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汗下后,血漏不止,胎气损者,宜 胶艾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阿胶 艾 各半两。一方加甘草同上,一方加干姜、甘草、黄芪。
若妊娠伤寒,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脉沉而迟,少阴病也,宜 附子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附子 炮,去皮脐 肉桂 各半两。
若赤白带下,宜 香桂六合汤 。四物汤 四两 肉桂 香附子 各半两。
若妊娠伤寒,蓄血证,不宜堕胎药下之,宜 四物大黄汤 下。四物汤 生地黄 酒浸大黄。
上依古法多不效,易老四时运气加减例,与诸六合等汤十余条,并见二十五论。妇人有身,伤寒蓄血,不宜用堕胎药下之,宜四物加酒浸大黄汤及生地黄下之,子母两全。经云有故无殒也。四物与紫(正脉本作“参”)苏饮相合,名补心汤,治虚热;四物与调胃承气各半,为玉烛散;四物与理中汤各半,流湿润燥;四物与缩砂、四君子汤各半,名八珍汤,保胎气,令人孕。
四物胶艾汤 治胎漏、血崩不止。四物汤加阿胶、甘草、艾。
上通七味,治诸漏不止,小产胎伤,产后余血仍作坚硬,子宫不闭,淋血不止,数月不定,宜断血汤、牡丹皮散主之。
妊娠下血者,加胶、艾;热与血相搏,口舌干渴饮水,加栝蒌、麦门冬;腹中刺痛,恶血不下,加当归、芍药;血崩,加地黄、蒲黄、黄芩;若头昏项强者,加柴胡、黄芩;因热生风者,加川芎、柴胡、防风;脏秘涩者,加大黄、杏仁 ;滑泄者,加官桂、附子;呕者,加白术、人参、生姜;大渴者,加知母、石膏;发寒热者,加姜、牡丹皮、芍药、柴胡;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猪苓、茯苓、防己;虚寒似伤寒者,加人参、柴胡、防风 。
洁古老人加减法数条,并见二十五论。云岐子加减法并治伤寒例,并见《金匮玉函经》。
四君子汤合四物汤为八珍汤治女子不孕,癃闭遗溺,咽干。女子因服热药嗌干者,亦亡血损气之所致也,宜八珍汤。人参 缩砂 白茯苓 甘草上粗末,水煎,取清服。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 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当归(去芦,酒浸,炒) 川芎 白芍药 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或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
妊妇伤寒,仲景无治法,用药宜有避忌,不可与寻常妇人一概治之也。
妊妇产前腹痛,及治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后,胎气不安,产后血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不下,宜此服之。
当归(切,焙) 川芎 熟干地黄 白芍药各一两
上捣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取六分清汁,带热服,日二三,以知为度。若妊孕下血,即入艾五七叶、阿胶末一钱匕同煎服,如前法;疾势甚大,散药不支,以四味各半两细锉,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半,去滓,分四服,热吃,食前服,一日之中令尽,以知为度。平常产乳,服至三腊止;如虚弱,血脏不调,至一月止。因虚致热,热与血搏,口舌干渴欲饮水,加栝楼一两、麦门冬三分;腹中刺痛,恶物不下,加当归、芍药各一分;血崩,加地黄、蒲黄各一两;因热生风,加川芎一分、柴胡半两;身热脉躁,头昏项强,加柴胡、黄芩各半两;秘涩,加大黄半两、桃仁一分炒;滑泻,加桂、附各一分;发寒热,加干姜、牡丹皮、芍药各一分;呕,加白术、人参各半两;腹胀,加厚朴、枳实各一分;虚烦不得眠,加竹叶、人参各一分;躁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两;水停心下,微吐逆,加猪苓、茯苓、防己各一分;虚寒状类伤寒,加人参、柴胡、防风各三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3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减扶元益阴膏
下一篇: 加减桂麻各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