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平胃散1两,针砂3钱,皂矾6钱,车前子3钱。
制法 : 上为末,红枣泥捣和为丸。
功能主治 : 黄病鼓胀。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开水送下。
注意 : 忌食盐、酱百天。
摘录 : 《饲鹤亭集方》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臌胀·肝脾血瘀证的症状5臌胀·肝脾血瘀证的病因病机6证候分析7臌胀·肝脾血瘀证的治疗 7.1治法7.2方药治疗7.3针灸治疗7.4饮食疗法 7.4.1推荐食材7.4.2推荐食疗方8关于臌胀9参考资料附:1治疗臌胀·肝脾血瘀证的穴位 1拼音 gǔ zhàng ·gān pí xuè yū zhèng
2英文参考 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of liver and splee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臌胀·肝脾血瘀证(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of liver and spleen[1])为病证名[2]。又称血鼓[3]、单腹胀(见《血证论·血臌》)。为鼓胀之一[2]。是指肝脾血瘀,以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红丝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水,舌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臌胀证候[3]。
《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烦躁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单腹胀者为血臌。”
血鼓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2]。
4臌胀·肝脾血瘀证的症状 臌胀·肝脾血瘀证患者腹大坚满,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黯黑,红丝赤缕,面颈胸臂有血痣或蟹爪纹,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水,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4][5]。
《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烦躁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单腹胀者为血臌。”
5臌胀·肝脾血瘀证的病因病机 《石室秘录·内伤门》:“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
6证候分析 肝脾瘀结,络脉滞涩,水气停留: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致水气内聚,故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瘀热蕴阻下焦,病邪日深,入肾则面色黯黑,入血则面颈胸臂等处出现血痣,手掌赤痕,唇色紫褐。由于水浊聚而不行,故口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乃阴络之血外溢。舌紫红或有紫斑,脉象细涩,乃血瘀停滞之征。失血时则见芤脉。[4][5]
7臌胀·肝脾血瘀证的治疗
臌胀·肝脾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利水[4][5]。
臌胀·肝脾血瘀证可用调营饮[备注]调营饮(《证治准绳》):莪术、川芎、当归、延胡、赤芍药、瞿麦、大黄、槟榔、陈皮、大腹皮、葶苈、赤伏苓、桑白皮、细辛、官桂、炙甘草、姜、枣、白芷加减治疗。方中当归、川芎、赤芍等以活血化瘀;莪术、延胡索、大黄以散气破血;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苓、桑白皮等以行气利尿。本方为急则治其标之法。如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侧柏叶等化瘀止血;如水胀满过甚,脉弦数有力,体质尚好,可任攻逐者,可暂用舟车丸[备注]舟车丸(《景岳全书》引刘河间方):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黑丑、木香、青皮、陈皮、轻粉、槟榔、十枣汤[备注]十枣汤(《伤寒论》):大戟、芫花、甘遂、大枣以攻逐水气,水气减乃治其瘀,但须时时注意脾胃之气,不可攻伐太过,攻后虽有瘀实之证,宜缓缓消之,或攻补兼施,不能强求速效。如病势恶化,亦可见大量吐血、下血或神志昏迷危候,治按前列各法。[4]
随证配穴:腹胀加梁门;黄疸加至阳、阳纲;潮热加大椎、太溪[6]。
7.4.2推荐食疗方 [5]
1.益母草煮鸡蛋(《食疗药膳学》):益母草30~60g,鸡蛋2枚。鸡蛋洗净,与益母草加水同煮,熟后剥去蛋壳,入药液中复煮片刻。食蛋饮汤。每天1剂,连用5~7天。
2.当归鲤鱼汤:鲤鱼500g,当归10g。鲤鱼留鳞去内脏,洗净,加水,两味共煮,鱼熟加黄酒、盐、味精,食鱼喝汤。
3.三七茯苓苡仁粥:三七粉3g,茯苓20g,薏苡仁50g,粳米100g。将茯苓、薏苡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同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粳米酥烂后调入三七粉,搅拌均匀,再用火煮至沸,即成。每日2次。
8关于臌胀 臌胀为病证名[7]。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6]。是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所致,以腹部膨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4]。《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日久伤肾,终致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8][6]。亦有由症瘕、积块发展而成[8]。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8]。
西医的的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血吸虫病、营养不良及腹腔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后期,多属鼓胀范畴,可参考鼓胀治疗[6]。
黄氏 响声丸¥12.80 黄氏响声丸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连翘,而连翘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果实入药。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那么,? 嗓子疼,大量喝热水,温度以你能接受为准。对咽喉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失有好处。黄氏响声丸只是局部清凉药,对单纯的嗓子上火有效,但对感冒引起的喉部炎症不太管用。 其实从中医的角度讲,感冒是在机体内火伏里的基础上外感风寒引发的。西药治疗只是发汗解热、抗病毒,不能从根本上清除内热,内热不清,感冒发烧嗓子痛就得不到痊愈。中药治疗感冒既可清除内热,又可疏散外表风寒之邪,表里同治,可以使感冒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疗,并且用中药治愈的感冒不留后遗症,也很少再发。因此大家可以在药剂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治疗感冒引起的嗓子痛的中成药。 相信大家对于关于黄氏响声丸的相关讯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以方便大家更好地用药。在购买黄氏响声丸的时候需要对症下药。同时,不妨加强了解关于黄氏响声丸的信息,比如说,黄氏响声丸的作用、副作用等等,再决定购买。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中医大辞典》·大戟 6.1大戟的别名6.2来源及产地6.3性味归经6.4功能主治6.5使用注意6.6化学成分6.7大戟的药理作用 7《*辞典》·大戟 7.1出处7.2拼音名7.3大戟的别名7.4来源7.5原形态7.6性状7.7炮制7.8性味7.9归经7.10功能主治7.11大戟的用法用量7.12注意7.13附方7.14大戟的临床应用7.15备注7.16摘录 8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大戟的方剂2用到中药大戟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大戟 1拼音 dà jǐ
2英文参考 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eking euphorbia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大戟又称京大戟,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1]。是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的干燥根[2]。
4拉丁名 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peking euphorb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中医大辞典》·大戟 大戟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1]。
1.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血吸虫病肝硬化及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胸腔积液。内服:煎汤,2~6g;研末,0.3~1g[1]。
2.治瘰疬结核,疮疡肿毒,以鲜根或鲜叶捣敷。[1]
7《*辞典》·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圆锥状。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2毫米,全缘,下面稍被白粉。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部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枝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雌、雄花均无花被,花序基部苞叶近肾形;萼状总苞内有雄花多数,每花仅有雄蕊1,花丝细柱形;花序中央有雌花1,仅有雌蕊1,子房圆形,花柱3,顶端分又,伸出总苞外并常下垂。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凸起物。种子卵圆形,表面光滑,灰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及较阴湿的树林下。分布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②红芽大戟(《小儿药证直诀》)
多年生草本,高0.3~1米。块根通常2~3个,纺锤形,红褐色残棕褐色,直径0.5~2厘米。茎直立,分枝少或不分枝,小枝具2行小绒毛;托叶通常4枚,与叶柄合生,呈刚毛状。叶对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成线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窄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短茸毛,,尤以脉上为多。顶生聚伞花序;花两性,淡紫红色或有时白色,无柄;花萼4齿裂;花冠筒状漏斗形,长2~3毫米,喉部密被长毛,先端4裂;雄蕊4,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下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卵形或椭圆形,有4~8棱。种子2枚,具有肥厚的珠柄。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阳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为植物大戟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6~20厘米,直径可达4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粗糙而具侧根,顶端多膨大,上有许多圆形的地上茎痕,向下渐细,有纵直沟纹及横生皮孔与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灰棕色。气无,味苦涩。以根条均匀,肥嫩、质软无须者为佳。
主产江苏。此外,四川、江西、广西等地亦产。
②红大戟
为植物红芽大戟的干燥根。又名:红毛大戟、红芽戟、南大戟。呈长圆锥形至纺锤形,多不分歧,偶有分歧者,长6~8~14厘米,直径O.6~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多扭转的皱纹,有时可见横生皮孔及支根残基或支根痕;顶端有地上茎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褐色至棕黄色。气微,味辣刺喉。以条大,肥壮,色紫红、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主产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
此外,大戟科植物准噶尔大戟的根,在新疆亦作大戟使用。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大戟于槐砧上细锉,与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
②《本草纲目》:"凡采得大戟以浆水煮软,去骨晒干用。海芋叶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
③《本草通玄》:"大戟用枣同煮软,去骨,晒干。"
①《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②《名医别录》:"甘,大寒,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大毒。"
①《本草经疏》:"入肾、肝。"
②《本草通玄》:"入肝、膀胱。"
③《得配本草》:"入三阴,足太阳经。"
①《神农本草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
②《名医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③《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④《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⑤《本草图经》:"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
⑥《医学启源》:"泻肺。"
⑦《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⑧《药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
⑨《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②《药性论》:"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
③《唐本草》:"畏菖蒲、芦草、鼠屎。"
④《日华子本草》:"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⑤《本草纲目》:"得枣则不损脾。"
⑥《本经逢原》:"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
②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妙)二两,干姜(炮)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糯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圣济总录》大戟散)
③治水气肿胀:大戟一两、广木香半两。为末,五更酒服一钱半,取下碧水,后以粥补之。忌咸物。(《本草纲目》)
④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里未和。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粳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⑤治腹水胀满,二便不通:大戟三分,牵牛子一钱五分,红枣五个。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三因方》控涎丹)
⑦治黄疸小水不通:大戟一两,茵陈二两。水浸空心服。(《本草汇言》)
⑧治温疟寒热腹胀:大戟五钱,柴胡、姜制半夏三钱,广皮一钱,生姜三片。水二大碗,煎七分服。(《方脉正宗》)
⑨治晚期血吸虫病:京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研粉,每日服三分,于早饭后一小时用开水一次吞服,连续一至二次为一疗程,总剂量约四至五克。同时每日在肿大肝脾处用艾温灸三十分钟和内服丹参合剂(丹参五钱,马鞭草五钱)以助肝脾缩小。在治疗期间必须禁忌食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淋巴结结核:大戟二两,鸡蛋七个。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水煮三小时,将蛋取出,每早,去壳食鸡蛋一个。七天为一疗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扁桃体炎:红芽大戟五分至一钱,含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⑿治牙齿摇痛:大戟咬于痛处。(《生生编》)
⒀治颈项腋间痈疽:大戟三两(浸酒炒,晒干),当归、于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生半夏(姜水炒)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食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大戟根洗净,刮去粗皮,切片,每斤以食盐3钱,加水适量拌匀,吸入后晒干或烘干呈淡黄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次1.5~2分,隔日1次,空腹温开水送下,6~9次为一疗程。共观察60余例,均有显著的消肿作用,一般经治6~7天后水肿即完全消失。患者服药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其泻下作用常在服药后2~4小时最为剧烈;如症状严重,可进食水果或冷糖开水,反应即可减轻。服药期间用低盐饮食,禁食生冷、辛辣、鱼及猪头肉等发物.禁用于孕妇、心力衰竭、食道静脉曲张及体弱者。
②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或其他肝硬变腹水
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磨粉,用小火焙成咖啡色,装入胶囊,成人每次0.6~O.9克,隔日或隔2日服药1次,7~8次后停药1星期,以后视病情再服.若腹水巳退,可选用人参养荣丸等调理。曾试治20例,经服药5~36次不等,显效(腹水消失,健康改善,体力基本恢复)9例,好转(腹水显著减少,全身情况改善)9例,无效2例。治程中主要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经数小时后可自行消失;但亦有人观察到,一般服粉剂0.6克时药物反应都能耐受,如超过1.8克时,则反应增重,有恶寒、震颤、头昏、烦躁、口干,有时呈极度恐惧感。反应可持续2~6小时,如及时处理即可缓解。禁忌证同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3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病灵验丸
下一篇: 黄耆六君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