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是多表现为走窜不定的刺痛或胀痛,还可引起胸部不适,见于现代医学中各种肝病、胆囊炎等。中医认为肝胆居胁下,其经脉布两胁,胆附于肝,其经脉循于胁,故胁痛,多属于肝胆之病。
1.柴胡6~10克,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炒枳壳 10~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 l剂。
2.枳实30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人参15克。上药研末,每次服6克。用于两胁疼痛。
3.香附、郁金、柴胡各6克。水煎服,或等份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用于气滞胁痛。
4.瓜蒌12克,红花、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于血瘀胁痛。
5.糯稻根须50克,鸡骨草25克,白糖适量。水煎,加糖调服,每日l剂,分2次服。用于肝炎胁痛、发热。
6.玫瑰花10克。以玫瑰花代茶冲饮,每日1剂。用于肝气郁积的胁肋痛。
7.蟹壳、红糖、黄酒。蟹壳焙焦研成粉末。用红糖凋匀,每次以热黄酒少许送服,每次10克,每日2次。用于胸胁结痛。(杨贤)
【配方】生川乌30克,黑豆(炒熟)100克,全蝎10克,干地龙、寻骨风各15克,蜈蚣3条,麝香1.5克,白酒以600毫升。
【制法】将川乌、寻骨风切碎,全蝎、地龙、蜈蚣、麝香研为细末,待用。再将黑豆炒香,置容器中,加入白酒,随后加入余药,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搜风通络。
【主治】诸风历节疼痛及手下侧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2~3次。
【附记】笔者家传秘方。多年使用,确有卓效。本方用于慢性关节炎、腰腿痛、筋骨痛等痹痛证,效果亦佳。.孕妇忌服。
【配方】松节、桑枝、桑寄生、钩藤、川续断、天麻、金毛狗脊各30克,乌梢蛇75克,秦艽、青木香、海风藤、五加皮、菊花各30克,蜈蚣5条,狗腔骨100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将前14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取浸液;另将狗腔骨加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至500毫升,入浸液中,混匀,密封,静置3日后,即可服用。
【功用】祛风散寒、搜风通络。
【主治】白虎历节风、走注疼痛,或如虫行、诸般风气。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本方系笔者根据《医学心悟》松枝酒去虎骨加狗腔骨、乌梢蛇、蜈蚣而成。
【配方】寻风藤、三角尖(石上生者佳)、青风藤根、石薛荔各30克,五加皮、生姜各45克,乌药、石捕叶、苍术、川续断、羌活、防风、苏木、甘草节各15克,骨碎补、当归、乳香各10克,青木香、北细辛、南木香各7.5克,川牛膝12克,大川乌6克,威灵仙30克,乌梢蛇50克,狗胫骨100克,自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24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仍以锅盛水,将容器置于锅内,用慢火自辰时煮至午时,取出候冷;另将狗脏骨加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至500毫升,兑入容器中,密封、静置3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祛湿、理气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自虎历节风及诸般风湿,流注四肢、大腿、鹤膝一切风痰,四肢拘挛、不能坐立、凡是骨节去处,皆尽浮肿、夜痛号哭。
【用法】口服。不拘时,随意温服,常令酒气相续。
【附记】本方系笔者根漉《世医得效方》摄风酒去虎骨加狗股骨、乌梢蛇而成。夏日随制随用。 【配方】枫寄生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即可取用。
【功用】追风解挛。
【主治】瘫痪拘急、白虎历节风积年久治无效、痛不可耐者。
【用法】口服。随时温饮,微醉为度。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确有良效。枫寄生即枫树上之风木藤、年久结成连珠傀儡者即是。 【配方】车前草(连根)7棵,葱白(连须)7棵,大枣7枚,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洗净,切碎,晾干,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至250毫升,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利水清热、通阳解毒。
【主治】湿气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25~5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本草纲目》。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配方】徐长卿、金果榄各30克,杜仲15克,黄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1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风湿腰痛、关节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临床验证效佳。 【配方】杜仲15克,破故纸、苍术、鹿角霜各9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4味研成粗粉,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温肾散寒、祛风利湿。
【主治】风湿腰痛、延年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配方】核桃仁9克,全蝎2只,黄酒150毫升。
【制法】将上药焙黄研末,加黄酒煎沸10分钟,会渣,待温,即成。
【功用】补肾壮腰、通利水道。
【主治】腰部困痛、小便淋沥不禁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7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
【配方】杜仲、五加皮各5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风湿腰痛、风寒湿痹、腰腿酸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目《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确有艮效。
【配方】薏苡仁、杜仲各45克,防风、牛膝、桂心、干生地、独活各30克,黑豆(炒香)75克,当归、川芍、丹参、制附子各15克,酸枣仁5克,白酒1800毫升。
【制法】将前13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肝益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腰痛,或连及膝脚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饭前温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一方去杜仲,余同上。验之临床,坚持服用,常收良效。
【配方】生地黄汁250毫升,羌活60克,独活30克,五加皮45克,黑豆(炒香)25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二活、五加皮捣碎,与黑豆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盖好;以文火煎沸,再兑入生地汁,煮沸后,待冷,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散风祛湿、养血凉血。
【主治】腰痛强直、难以俯仰。
【用法】口服。不拘时,适量饮服,或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多效。
【配方】牛蒡子(微炒)75克,茵芋9克,白茯苓250克,牛膝25克,侧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各50克,大豆(炒香)200克,川椒50克,大麻子10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将前9味捣碎,入布袋,置瓷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湿散寒、止痛除烦。
【主治】风湿气、着于腰间疼痛、坐卧不安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配方】杜仲、羌活、制附子、萆解、五加皮、川续断。防风各40克,制川乌、地骨皮、肉桂、川芎、秦文、石斛、桔梗各30克,炮姜、炙甘草、括篓根各20克,川椒15克,细辛25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将前19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肾壮阳、强腰止痛。
【主治】肾虚腰痛、风寒腰痛、坠伤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常收良效。
【配方】炙杜仲、炮姜、熟地、草解、羌活、川椒、制附子、肉桂、川穹、制乌头、秦文、细辛、川续断、括篓根各30克,五加皮、石斛各50克,地骨皮、桔梗(炒)、炙甘草、防风各25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将前20味细斛,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温肾阳、祛风湿、舒筋壮腰。
【主治】腰部疼痛、沉重、不得俯仰。
【用法】口服。不拘时,每次服10毫升,常令有酒气相续为妙。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验之临床多效。
【配方】黄茂、桂心、制附子、山英肉、石捕叶、自茫警各30克,杜仲、草解、防风各45克,牛膝、石搬、肉放蓉各60克,白酒75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温补肾阳、强腰舒筋、祛风利湿。
【主治】肾阳虚损腰痛,或腰膝冷痛、气怯神疲、阳展、滑精等。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配方】珍珠母60克,杜仲50克,红糖30克,黄酒750毫升。
【制法】将前2味加工使碎,置容器中,加水适量,置文火上煮约30分钟,取下待冷,加入黄酒和红糖,搅匀,密封,每日振摇数下,浸泡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肾养血、舒筋壮腰。
【主治】腰部酸痛、体倦乏力、虚劳赢瘦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5毫升,日服2~3次。
【附记】笔者经验方。偏肾阳虚,加肉改蓉50克,改用白酒浸药。
【配方】杜仲240克,丹参240克,川穹15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将前3昧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化瘀、补肾壮腰。
【主治】血瘀为主,兼有肾虚腰痛,其特点是腰疼而酸,疼痛部位固定,夜间加重,
或有外伤史,者有瘀点等。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10~3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经心录》。一方肾虚寒加桂心120克,细辛60克,治腰卒然痛。余同上。忌生姜、生菜。
【配方】蛤蚧(去头足)1对,人参30克,鹿茸6克,巴戟天、桑嫖峭各20克,肉丛蓉3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将前6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摇1次,浸泡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元气、壮肾阳、益精血、强腰膝。
【主治】肾虚腰痛、腰腿痛、神疲食少、气短喘促、失眠健忘、心悸征忡、梦遗滑精,下肢乏力,宫寒腹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本药酒主治范围广,凡肾虚所致的上述各病症,用之皆有良效。 【配方】炮牙皂、肉桂、天雄、生牡蛎、砂仁、吴茱萸、紫苑、款冬花、胡椒、苏木、川续断、茯苓、制草乌、红花、细辛、炙龟板、桑寄生各6克,党参、厚朴、干姜、广木香、龙骨、公丁香、炒远志、藁本、炒杜仲、法半夏、生地、当归、白术、黄芪、樟脑、薄荷各12克,生姜、红枣、白芍、桂校各30一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18克,制川乌3克,川穹15克,白酒5000毫升。
【制法】将前42味加工使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摇1次,浸泡1个月后,过滤去渣,贮瓶备用。
【功用】补气血、祛风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凡因体力劳动过度、腰肌劳损、腰脊酸痛;或劳力后四肢酸痛;或劳力时冒雨受寒湿、头痛如裹、肢体骨节酸痛。亦治风寒咳嗽和风寒湿之邪所引起的慢性关节痛等症。
【用法】口服。成人每晚服15~30毫升,分数十口缓缓钦下。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膏散疗法》。验之临床,确有良效。胁痛 【配方】佛手120克,五加皮30克,木瓜12克,小山桅,广陈皮各15克,高良委、砂仁、肉桂各9克,当归18克,青皮12克,木香、公丁香各6克,白酒10千克,冰糖1500克。
【制法】将前12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用文火加热30分钟,过滤去渣,加入冰糖,待溶化后,贮瓶备用。
【功用】疏肝理气、和牌温胃。
【主治】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胸胁满门心烦、气逆欲呕、食欲不振、胃院胀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早、中各服1次。
【附记】引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验之临床,坚持服用,确有良效;孕妇忌服。
【配方】柴坍6克,制香附30克,当归15克,赤芍、川红花各9克,川穹、炙甘草各6克,低度白酒250毫升或黄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7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或隔水煮沸后,静置1宿后即可。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胁痛,兼治胸胁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黄酒倍量),日服2次。
【附记】笔者经验方。胸胁痛加积壳9克。
【配方】高良姜(寒凝者倍量)、制香附(气滞者信量)各50克,延胡索2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胁痛、兼治胃脘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记】笔者祖传秘方。
【配方】吴荣萸、桃仁各9克,葱白3根、白酒80毫升。
【制法】将吴萸炒焦,桃仁去皮尖,共研细末,葱白偎热,入白酒煎5~10分钟,去渣,即成。
【功用】温通血脉。
【主治】肝脾不和、胁肋疼痛难忍等。
【用法】口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常收良效。
【配方】海桐皮、牛膝、五加皮、独活、防风、杜仲(炒)、机壳各60克,生地黄75克,白术、薏苡仁各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细坐,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补肾壮骨。
【主治】湿痹。手足痿软、筋脉挛急、肢节痛无力、不能行走。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3夜l服,常令酒气熏熏,百日步履如故。
【附记】引自《普济方》。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配方】杜仲50克,仙灵脾20克,独活、怀牛膝、制附子各2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5味捣成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摇数下,浸泡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祛风除湿。
【主治】足膝无力、筋骨疲软、脘腹冷痛,以及周身骨节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配方】秦艽、牛膝、制附子、桂心、五加皮、天门冬各90克,巴戟天、杜仲、石捕、细辛各60克,独活150克,薏苡仁3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温补肝肾、强壮筋骨。
【主治】四肢风、手臂不收、髀脚疼弱,或有拘急挛缩、屈指偏枯、痿辟不仁、顽痹者悉主之。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30毫升,渐加至50~60毫升,日3夜1服,常令酒气相续,勿醉。
【附记】引自≤备急千金要方》。验之临床,常收良效。 【配方】枸杞根25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舒筋柔肝。
【主治】脚膝痿弱、体内久积风毒、肩膊胸背疼痛、妇女产后头晕目眩。
【用法】口服。不拘时,每次温服15毫升,渐加至20毫升。酒尽后再添酒,味薄即止。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验之临床,坚持服用,常收良效。
【配方】为旧100克,鸡血藤50克,川红花5克,白酒豆500毫升。
【制法】将前2味切碎,与红花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通络。
【主治】筋骨瘦弱、疼痛及妇女月经不调。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5万毫升,日服2次。
【附记】笔者经验方。
【配方】黄芪、乌头、附子、干姜、秦艽、蜀椒、川穹、独活、白术、牛膝、肉苁蓉、细辛、甘草各90克,葛根、当归、石窟蒲各75克,山茱萸、桂心、钟乳、柏子仁、天雄、石斛、防风各60克,大黄、石楠各30克,白酒4000毫升。
【制法】将前25味细坐,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湿、补肝肾、和血脉、壮筋骨。
【主治】风虚脚疼、瘦弱气闷、不能收摄。
【用法】口服。每次初服10毫升,不知可渐加至5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备急千金要方》。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效果甚佳。用治痹证,效果亦佳。
【配方】石菖蒲100克,杜仲30克,牛膝2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通血脉、调荣卫、壮筋骨。
【主治】三十六风十二痹、骨痿。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10~20毫升,日服3次。其药渣,晒干研细末,每用酒送服3克尤妙。
【附记】笔者祖传秘方。《本草纲目》治此症用一味菖蒲浸酒服之。后世据此化裁使用,录供参考:①石菖蒲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日后即可服用。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余同上。②菖蒲1000克、酒曲适量。将菖蒲入锅内加水5000毫升煎至3500毫升,出锅待冷,投酒曲(压细)入汁内搅匀,入坛内密封,保温,令发酵,10日后可服用。每服20~30毫升,日服2~3次。亦可视酒量酌饮,余同上.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统称。
要点一 概述
有关胁痛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内经》明确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胆病变相关。
现代医学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虫病、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若以胁痛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胁痛的病因
1.情志不遂
2.跌仆损伤
3.饮食所伤
4.外感湿热
5.劳欲久病
(二)胁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湿热三者。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蕴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胁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有关。
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实证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失所养。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
要点三 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胁痛的诊断要点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二)类证鉴别
胁痛与悬饮: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咳痰,咳嗽、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要点四 辨证论治
(一)胁痛的辨证要点
1.辨在气在血
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2.辨属虚属实
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之证。
(二)胁痛的治疗原则
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虚证之胁痛,宜补中寓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三)胁痛的分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等。
2.肝胆湿热证
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山栀、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等。
3.瘀血阻络证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症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广郁金、五灵脂、延胡索、三七粉等。
4.肝络失养证
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养阴柔肝。
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等。
速记: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络养一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1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