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儿腹虚胀,脾气不调。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茯苓汤”。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 : 白术3钱,干姜3钱,炙甘草3钱,人参3钱,茯苓3钱。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中焦寒湿。
临床应用 : 中焦寒湿:戊申春,一妇人六十岁。病振寒战栗,呵欠嚏喷,口亡津液,心下急痛而痞,身热近火,济下恶寒,浑身黄白睛黄,溺黄赤而黑频数,自病来身重如山便着床枕,其脉诊得左右关并尺命门中得弦而急极细,杂之以洪而极缓,左尺按之至骨,举指来实者,六脉按之俱空虚,先以轻剂去其中焦寒湿,兼退其洪大脉,理中汤加茯苓是也。
用法用量 : 理中加茯苓汤(《医学纲目》卷二十一)。
各家论述 : 冰之令寒服之,谓之热因寒,用其寒以对足太阳之假热也,以干姜之辛热以泻真寒也。故曰真对真.假对假。
摘录 : 《东垣试效方》卷四
参术干草,理中就是调理中焦的意思,中焦脾属于阴土,喜燥恶湿,为太阴脾经,何也?此阴中之至阴也,极阴寒之地也,虽有胃燥土相配,但是也常常会受到,寒湿阴邪的侵犯,故使脾土失于运化,出现各种太阴寒湿的症状,所以理中就偏于从热从燥入手,故用了辛温的干姜,辛燥的白术,参草主要是补充脾胃之气,使之恢复中焦气化,促进寒湿邪气的排出。
这,就是中医里面的理中汤的含义。
我们来看看理中丸中是否可以加用茯苓?可不可以用茯苓来代替白术?
我们知道茯苓是健脾利水的,而理中丸从内伤的角度来说,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等量)是治疗脾胃虚寒的,脾胃虚寒的患者需要健脾,脾胃虚寒的患者容易出现水湿的停滞,那么,在理中丸中能不能加用健脾利水的茯苓呢?或者,理中丸中的四味药,不变成五味药,直接用茯苓代替白术,这 样是不是可以?因为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
如果我们用药不讲究,感觉茯苓是可以代替白术的,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在治疗中焦虚寒证的理中丸中加一味茯苓,加强健脾祛湿的效果,应该是可以的。理中丸中的白术补,干姜温,茯苓祛湿,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前面第十九节里,我们提到的叶天士的那个医案,是把理中丸的人参和甘草去掉,加了茯苓和附子去湿。并且,后世的医家,有理中汤去了干姜加了茯苓,演变成了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那么四君子汤加上干姜,那不就是理中汤加茯苓吗!
四君子汤是治疗中焦脾气虚的,如果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有了寒,那么四君子汤加干姜,也不就是理中丸中加茯苓吗?似乎觉得是应该可以的。
《伤寒论》里理中丸方后也提到过:“悸者,加茯苓二两”。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如果有心悸的加茯苓二两来定悸。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写道:五君子煎: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人参二三钱,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干姜(炒黄)一二钱。水一盅半,煎服。
很有意思,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变成了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加干姜变成了五君子煎,这五君子煎不就是理中丸中加了茯苓吗。
但是,这个方剂我们不能无原则的一路往上加,如果这样加的话,五君子煎再加一味苍术,那不就是六君子煎了吗,那么再加一味半夏不就是七君子煎了,而真正的六君子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是在四君子汤中加了陈皮和法半夏,但是没有七君子煎这个方剂了,不能无限的往上加。
看起来好象也是可以往上加的,因为中焦寒湿嘛。但是, 在“药类法象”中,白术属“湿化成”类,茯苓属“燥降收”类。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为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为补中益气汤。古人组方用药之讲究,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
在易水学派的药类法象里面,我们把所有的药物分成了五大类,风升生类的,热浮长类的,湿化成类的,燥降收类的,寒沉藏类的。见附表:
我们从上表得知,白术是属于湿化成类的药,而茯苓属于燥降收类的药,就像我们在理中丸里加茯苓或者我们去了白术加茯苓,会对整个这张方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上面的表来看,应该是对升降有影响的。
如果对他的升降有影响,那么对他的功效也有影响,因此,加与不加,一定要取于临床需要。而不是我们所认为加与不加都一样。
理中丸加了干姜就是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去了茯苓加上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是补中益气汤。
由理中汤到四君子汤再到补中益气汤,这是中医学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传承到现在,我们不可以在人为的把他倒退回去。加茯苓与不加茯苓,真的不一样,并不是说,加上一定会提高效果的,有时候经常会影响疗效的。
本文根据费维光的《中医经方临床入门》整理统计该书肠胃病17方。其中胃痛4方,腹泻6方,腹痛7方,覆盖常见肠胃病,其中病案和心得都比较朴实,值得揣摩。
一、胃痛4方
1,人参汤又名理中汤 (丸)
方药: 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病症:胃寒。
此方为我热爱和用于临床的第一经方,以后成为我治胃寒的专用方。所谓寒性胃炎,即简称胃寒。
什么是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以至于不敢吃水果或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服此方可痊愈。症轻者三剂可愈。症重者,约30剂可愈,一般症状,6剂左右可愈。
2,半夏泻心汤
方药: 半夏,党参,黄芩,黄连,干姜,甘草,大枣 (切) 。
病症: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停留胃中,难以向下运行。
此方治热性胃炎,即胃热,敢于冷饮冷食,与人参汤相对。胃寒易治,最少三剂可愈。胃热难治,最少十剂才觉得有效。
3,生姜泻心汤
方药: 生姜,甘草,党参,黄芩,半夏,黄连,枣 (切) 。
病症:食复症、饮食过量症。
余治教育厅长之儿媳,年30岁,久患伤寒不愈。余诊之,与小柴胡汤未服10剂而诸症痊愈。回其娘家,其母听其女儿病症已愈,极为高兴。与其做了患者喜欢的饭菜。由于患者长久食欲不好,病愈后食欲大增,食后前病复发,病症如前,胸胁苦满,饮食不下,恶心。余诊之,再与小柴胡汤则无效,后来费了许多工夫,方与其治愈。
4,柴胡桂枝汤加牡蛎小茴香
方药: 柴胡,半夏,桂枝,白芍,黄芩,党参,甘草,大枣 (切) ,生姜,牡蛎,小茴香。
病症:胃痛。
余治此病按症状,辨虚实,用药20剂方愈。用此方以治胃痛,无不效如桴鼓。按柴胡桂枝汤,本来就治胃痛,经加牡蛎、小茴香后,不论虚实寒热,用之无不百发百中,一般服10剂可愈。原方本是治感冒 (伤寒) 的第一阶段 (太阳病) 的症状未罢,而又有第二阶段 (少阳病) 的症状方剂。
二、腹泻6方
1,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药: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病症:热性腹泻。
所谓热性腹泻,多发生于外有表热,大便带有恶臭,多为急性腹泻,宜此方。
小儿腹泻,大便为绿色者,亦为热性腹泻,宜用调胃承气汤。所谓寒性腹泻,急性慢性都有,大便无味,所谓吐泻无热,即不发热多属于寒泻,大多出现于虚弱的中、老年人及小儿中。用人参汤及赤石脂禹余粮汤可治之。
2,黄芩汤
方药: 黄芩,白芍,甘草,大枣 (切) 。
病症:赤白痢疾。
人们每遇赤白痢疾,不管其里急后重 (自觉大便催促) 如何,便认为是重病,必送医院,通过检査化验,然后再打针、吃药,颇能耗费资财。不知我们的祖先,早已给我们准备好如此小方,等待我们坐享其成,一般三剂可愈。
3,调胃承气汤
方药: 大黄,甘草,芒硝。
病症:小儿腹泻绿便者 (为热泻) ,成人或者老人有干稀、绿色便者,专治具有口臭之口腔溃疡与一般人的便秘。
一般口腔溃疡,并非中西医难治之病,但亦有方法用尽而不能根治者。此方服十剂得痊愈, 笔者之业师已80多岁,患便秘,服此方三剂即变为正常。
日子多了以后仍患便秘,再服此方,又得效如前。以后往往如此,其丈夫梁老先生年近九旬亦患便秘。服此方无效,给与大承气汤亦无效。对小儿腹泻,绿色便,极效。
4、赤石脂禹余粮汤
方药: 赤石脂,禹余粮。共为细末。
病症:滑性腹泻
煎服法:将药末加水400毫升,煎沸后再煎十分钟左右即可,去渣。如此再煎一次,温服时,可用筷将药液搅混,边搅边饮。因单服药液上清汁无效。可分二次或一次服下皆可。
所邻后院有一王姓老妇,腹泻多年,不能根治。一日求治,自言腹泻极为特别,几粒米饭,或吃一小片苹果,即可招来腹泻大祸,夜间亦不可免,至少要泻3~4次,与赤石脂禹余粮汤,后知服10剂根治,而未再发,老妇极赞中药之妙。
5,甘草泻心汤
方药: 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党参,大冬 (切) 。
病症:心下痞硬、胃中不和性腹泻。
心下痞硬,胃中不和性腹泻又可称为非寒非热性腹泻,即便是一般寒性腹泻或热性腹泻,亦可用此方治之。”
6,四逆汤
方药: 炮附子,干姜,甘草。
病症:上吐下泻。
古代称四肢冰冷为四肢厥逆,四逆汤即由此而得名。
此方所治症状为:四肢厥逆、上吐、下泻、身体疼痛等。
本校杨老师于1998年3月11日带她刚满10个月的耿姓白胖儿子求治。杨老师言,今日上午儿子吐了三次,大便了四次、全是水。诊之,脉微有低热,四肢温暖,只是上吐下泻。试投四逆汤一剂,令服两日,告诉她这是成人剂量。次日中午来电话言:今日未再吐泻,只是早晨体温达39度,现在为38.5度。笔者命其晚六点再来电话,六点电话言又降半度。并言药只服一半。第三日晨来电话告知,体温降为37度。余认为服完余药,定能痊愈。
此例单凭上吐下泻,而未见四逆,而四逆汤竟能治愈。
三、腹痛7方
1,小建中汤
方药: 桂枝,白芍,甘草,大枣 (切) ,生姜,饴糖。
病症:盗汗、自汗、小儿腹痛、小儿尿频、腹股痛。
中医把人睡出汗,叫做盗汗。平日无故 (不是因活动、或饮食热物) 而出汗者,叫做自汗,又叫表虚。平日无故而不出汗者,叫做不自汗,又叫表实。小儿的盗汗、自汗,应看成一种病症,大多是缺钙现象。此方又能治小儿经常性腹痛。笔者用此方治小儿夜啼多人和小儿缺钙自汗者多人。
笔者自己患腹痛服之亦有效。
2,小陷胸汤
方药: 半夏,栝楼仁,黄连。
病症:胸痛。
笔者对此方治疗胸痛,早期多作使用,但已不记得此方的临床医案,但只记得咳嗽胸痛,咳嗽药中必配此方。今有一梁姓朋友之夫人,患胸痛,医院检查不出病来,求治于笔者。自言胸下可触及到如枣片大的硬块,按之则痛,不按不痛。如天气不好,有轻微疼痛,向周围放射。
笔者诊后,按结胸概念处方,与小陷胸汤,令服6剂。并说如果有效,可服至痊愈,后又服10剂,按已不痛,已不向四周放射,但硬块还在。
笔者告诉她如再能服20剂,此硬块当能化掉。
3,小半夏加茯苓汤本名小半夏汤
方药: 半夏,茯苓,生姜。
病症:呕吐、妊娠呕吐
世交官扎营中街的杨学彦先生之次女,婚后,妊娠呕吐,甚为剧烈,求治于笔者。诊后,与小半夏加茯苓汤,服二、三剂后,呕吐大减, 随服至痊愈。全家共叹经方之妙如此。此方不仅能治妊娠呕吐,就是治一般呕吐,亦有神效。后以此方治愈多人。
4,附子粳米汤
方药: 半夏,炮附子,甘草,大枣 (切) ,粳米。
病症:寒性腹痛。
腹痛一症,极为复杂。所谓寒性腹痛,即自觉腹中寒冷,而疼痛剧烈者。女子腹痛,大都与月经有关。如无关系,可用此方治之。
70年代用此方5剂治愈了魏姓青年女子剧烈腹痛。最近有友人之妻,65岁,患腹痛。自言此次腹痛,与往常不同, 有胸腔和腹部好像不能相通之感,如饮一 口水,即积聚在上部,胸胁胀满,令人难以忍受,亦无大小便的要求。予以附子粳米汤,服2剂而愈。
5,大建中汤
方药: 蜀椒,干姜,党参,加饴糖或糖稀。
病症:腹中寒或寒痛。
凡遇急性腹症,如肠套迭、肠扭转,都急速送往医院,所以二、三十年均未遇到过此症。我校机械系,有一吕姓女青年教师,自诉:自觉睡后从肚脐进冷气,所以睡觉必须抱着枕头,方觉好些。亦不腹痛,亦不呕吐。笔者与真武汤以祛寒。可是服12剂后,竟毫无作用。
5月26日又来求治,言未见好转, 笔者甚为惊奇。试投大建中汤,令服6剂,如见好转可服至痊愈。后来告知服16剂而得治。
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方药: 厚朴,半夏,党参,甘草,生姜。
病症:腹胀、气痛。
此方治腹部胀满有特效。
笔者用此方时,惟恐其失去治腹胀特性,不敢与他方合煎,亦不同服。此读日本各家医案可知,并非笔者的杜撰。另外,1987年5月2日由朱姓友人引一许姓女中学教师来就医。
患者说:近几日下腹部疼痛不止。曾去过济南市各大医院检查,皆査不出疼痛病原,无法手术。诊之,其他均无异常,惟独下腹部有气一块,笔者诊断为气痛,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并言如欲急愈,每日可服2剂。后来告知服3日后,已不再疼痛。3日内共服6剂痊愈。
7,旋复花代赭石汤
方药: 旋复花 (布包) ,代赭石,党参,半夏,甘草,大枣 (切) ,生姜。
病症:噫气。又治胶粘性咳嗽。
此方治疗单纯噫气有神效。
所谓噫气,又称嗳气、打呃、打嗝、呃逆。此症为膈肌痉挛,急促吸气后,声门突然关闭,发出声音。另外,噫气亦有和胃癌有关者。噫气一症,若服旋复花代赭石汤六剂以上,尚未见好转,应去医院检査,如排除胃癌,仍服此方。
#中医# #春日生活打卡季# #春日星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4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理中生化汤
下一篇: 理中豁痰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