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苦参石膏汤

中医世家 2023-05-20 00:28:06

苦参石膏汤

处方 : 苦参2两,生葛2两,石膏4两,湿地黄4两,栀子仁1两半,茵陈1两半,芒消1两半,香豉半斤,葱白半斤。

功能主治 : 黑骨温证。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煎至3升半,去滓,下芒消烊化匀,温饮1盏,1日3-4次。

摘录 : 《伤寒总病论》卷五

一句话总结伤寒常用方剂

少阳病

少阳病、津亏虚热、里虚兼表、半表半里基础方:小柴胡汤

太阴病方:四逆辈

少阴病寒化方:四逆汤

少阴病热化真阴不足、阳明湿热耗伤营血、虚性兴奋方: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寒热虚实夹杂方:乌梅丸

少阳病兼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病兼里实方:大柴胡汤

少阳病兼脾胃虚寒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病兼心胆不宁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热入血室方:小柴胡汤(经期感冒)

太阴虚证腹痛方:桂枝加芍药汤

太阴病腹痛(大实痛)方:桂枝加大黄汤


少阴病

少阴阴盛格阳方: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阴盛戴阳方:白通汤或白通加猪胆汁汤

少阴病阳虚水泛方:真武汤

阳虚寒湿身痛:附子汤

虚寒下痢便脓血方:桃花汤

少阴阴虚阳亢心中烦、不得卧方:黄连阿胶汤

少阴病阴虚有热、水气不利方:猪苓汤

少阴病兼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肝胃气滞方:四逆散

少阴客热咽痛方:桔梗汤

少阴客寒咽痛方:半夏散及汤

血虚寒凝致厥方:当归四逆汤

厥阴热利方:白头翁汤

病后腰以下浮肿方:牡蛎泽泻汤

气阴两伤低热方:竹叶石膏汤

辛温解肌、项背僵痛刚痉方:葛根汤

百合病方:百合地黄汤

热盛伤津口渴方:栝楼牡蛎散

狐惑病方:甘草泻心汤

阳毒方:升麻鳖甲汤

风湿历节病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寒湿历节病方:乌头汤

中风痱第一方: 小续命汤

太阴中风四肢病血痹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阴阳两虚失精证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阴虚失眠证

虚劳不眠、饮邪虚热方:酸枣仁汤

阴虚火旺虚烦不寐方:黄连阿胶汤

心阳虚不寐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脾虚痞满不寐方:半夏泻心汤

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水热互结伴失眠方:猪苓汤

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方:炙甘草汤

邪去正未复之失眠方:竹叶石膏汤

脾肾阳虚不寐方:干姜附子汤


杂症

虚劳挟瘀血证方:大黄蛰虫丸

寒饮郁肺咳嗽上气方:射干麻黄汤

浊痰壅肺方:皂荚丸

肺胃阴虚咽喉不利咳喘方:麦门冬汤

肺痈邪实气闭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风热水饮内作咳嗽、目如脱妆方:越脾加半夏汤

肺痈脓成方:苇茎汤

奔豚证属肝郁血虚化热气逆上冲:奔豚汤

奔豚证属阳虚感寒:桂枝加桂汤

胸痹属胸阳不振寒饮痰浊阻塞方:栝楼薤白白酒汤

胸痹属中焦阳虚气虚方:人参汤方

胸胃脘气滞方:橘枳姜汤

水饮兼气机不畅方:茯苓杏仁甘草汤

寒湿痹痛甚方:薏仁附子散

痰热基础方:小陷胸汤

寒(饮)痰方:赤丸

阴寒痼结方:乌头赤石脂丸

呕吐基础方:小半夏汤

腹满胀重于积方:厚朴三物汤

虚寒性腹满痛方:大建中汤

寒实内结方:大黄附子汤

寒疝腹痛方:乌头煎

血虚水盛方:当归芍药散

肝着基础方:旋复花汤

肾着基础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痰饮证

痰饮病脾阳不足水饮内停方:苓桂术甘汤

留饮基础方:甘遂半夏汤

支饮眩冒基础方:泽泻汤

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基础方:附子粳米方

痰饮善后基础方:《外台》茯苓饮

下寒上燥小便不利方:栝楼瞿麦丸

小便不利:

湿热瘀结小便不利方:蒲灰散

郁热伤阴小便不利方:猪苓汤

风水夹热方:越脾汤

皮水方:防己茯苓汤

气滞脾弱方:枳术汤


血证

虚寒性吐血方:柏叶汤

虚寒性便血方:黄土汤

热盛出血方:泻心汤

下血虚衰强壮止血方:胶艾汤

胃虚有热呃逆呕吐方:橘皮竹茹汤

肠痈未化脓方:大黄牡丹汤

肠道瘀脓方:排脓散

上部有脓方:排脓汤

阴狐疝气方:蜘蛛散

症瘕方:桂枝茯苓丸

血虚出血吐血脱血方:胶艾汤

肝脾不调水血互结腹痛方:当归芍药散

胃虚寒呕逆方:干姜人参半夏丸

血虚热郁小便不利方:当归贝母苦参丸

气血郁滞腹痛方:枳实芍药散

瘀血内结腹痛方:下瘀血汤

产后中风兼阳虚感冒方:竹叶汤

梅核气方:半夏厚朴汤

脏燥病方:甘麦大枣汤

冲任虚寒兼瘀致崩漏方:温经汤

缓急止痛方:芍药甘草汤

补津液虚伤、温散寒邪方:桂枝新加汤

肺阳虚方:甘草干姜汤

阴阳两虚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心阴阳两虚方:炙甘草汤、建中汤

肾阴阳两虚方:肾气丸

蓄水证基础方:五苓散

少腹蓄血证方:桃核承气汤

寒热错杂痞满证方:半夏泻心汤

痰气痞证方:旋覆代赭汤

水结悬饮、痞满胁疼、决水方:十枣汤

阳明经表里俱热方:白虎汤

阳明腑实证方:承气类方

阳明脾约证方:麻子仁丸

湿热黄疸方:茵陈蒿汤

退黄方:陈茵五苓散

阳黄兼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肝胃虚寒上逆方:吴茱萸汤

补先天之方:肾气丸


太阳表证

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

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

小寒不解、又营卫之气不足、处中间状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太阳风寒表实、少阳胆腑湿热: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纯表寒:麻黄汤证

表寒入里化热:大青龙汤证

寒多热少: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寒少热多: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表水: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越婢汤

风水:越婢加术汤证

肺水: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项背强紧紧:葛根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兼阳明胃逆者:葛根加半夏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合太阴水饮、外寒里水寒水射肺:小青龙汤

太阳经脉不利兼阳明里热者: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太阳经脉不利兼少阴里虚寒者:小青龙加附子汤证

肺热脾寒:麻黄升麻汤证

阳明胃热气逆与太阴里虚寒相合:黄连汤证。

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太阴中风:桂枝人参汤证

太阴脾寒重:理中汤证。

太阳中风少阴表虚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中风兼阳明里热者:瓜蒌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兼阳明里实者: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太阳中风兼经脉不利、项背强紧紧: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邪陷胸膈中风兼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病邪陷胸膈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证

太阳病兼心阳虚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心阳损伤心下悸、欲得按、其人叉手自冒心者:桂枝甘草汤证

心阳损伤心悸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太阳中风痰饮水湿扰心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太阴水饮证

脾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胸水:十枣汤证

胃水:茯苓甘草汤证

膀胱水:五苓散证

肾水:真武汤证

肠水:己椒苈黄丸证

下肢水:牡蛎泽泻散证

脾虚水停(水邪阻遏太阳经腑气、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脐下水停欲攻冲上逆: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证


阳明里热证

阳明里热证、热偏上焦热郁胸膈:栀子豉汤证。

阳明里热证、兼胃逆、水饮:栀子生姜豉汤证

阳明里热证、兼中气虚:栀子甘草豉汤证

阳明里热胃实者、兼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证

阳明里热胃实者:枳实栀子豉汤证

阳明里热兼有太阴脾寒:栀子干姜汤证

阳明里热偏中焦: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

阳明里热偏下焦、水热互结膀胱:猪苓汤证

热在肠腑:白头翁汤证

热伤肾阴、心火独亢、水火不济:黄连阿胶汤证

阳明里实与“气”结成热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阳明里实兼肾阳虚:附子泻心汤证

阳明里实与“水”结、水热互结:大陷胸丸证和大陷胸汤证

阳明里实与“痰”结:小陷胸汤证

阳明里实与“糟粕”结: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蜜煎方证

阳明里实与“血”结:桃核承气汤证、抵挡汤证、抵挡丸证

少阴病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小建中汤

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少阴里虚寒扶阳保命: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胆腑湿热郁结黄疸:栀子柏皮汤证

胆腑湿热兼阳明里实:茵陈蒿汤证

胆腑湿热合肠腑湿热:葛根芩连汤证

肠腑湿热:白头翁汤证


“半病”范畴

调达人体半表半里枢机:柴胡剂为主

少阳病核心:小柴胡汤证

调达人体半上半下枢机:三泻心汤为主

三泻心汤构基: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少阳太阳合病: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太阳太阴合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阳明里实:柴胡加芒硝汤证和大柴胡汤证

少阴阳郁:四逆散证

厥阴神志症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少阳胆腑郁热凸显:黄芩汤证

少阳胆腑郁热兼胃逆水饮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太阴里虚寒水饮与阳明里热结:半夏泻心汤证

太阴里虚寒水饮重表寒束缚:生姜泻心汤证

太阴里虚寒与阳明里热结:甘草泻心汤证

太阴里虚寒:甘草干姜汤证

太阴里实证:三物白散证、瓜蒂散证

太阴津血不足:芍药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


方-证对应表

越婢汤:肺热风水

越婢加半夏汤:肺胀咳喘

旋复花汤:肝着:常欲捣其胸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

奔豚汤:肝气奔豚

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阻气塞

小青龙加石膏汤:寒饮咳嗽兼热

麦门冬汤:肺阴虚咳逆

半夏厚朴汤:咽干异物

生姜半夏汤:饮气呕逆

栝蒌薤白白酒汤:胸痹

木防已汤:膈间支饮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芒汤:阳虚饮盛


百合方

百合地黄汤:百合病

百合知母汤:百合病发热

百合鸡子黄汤:百合病心烦

滑石代赭汤:百合病呕吐

百合滑石散:百合病发热

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变渴

栝蒌桂枝汤:柔痉

人参汤:胸痹气虚

厚朴七物汤:腹满兼表

小柴胡汤:胆经郁热

大柴胡汤:胆热腑实

桂枝附子汤:湿痹风寒

大黄附子汤:寒实内结

白术附子汤:湿痹湿重

甘草附子汤:湿痹痛甚

附子粳米汤:寒饮寒疝

半夏泻心汤:心下痞证


小建中汤:中气虚寒

吴茱萸汤:肝寒呕吐

黄芪建中汤:中气虚寒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热利兼呕

桃花汤:虚寒下利

桂枝加龙牡汤:精虚阳浮

酸枣仁:肝虚失眠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腹满

栝蒌薤白半夏汤:胸痹胸痛

茵陈蒿汤:黄疸

栀子大黄汤:黄疸实热

桂枝生姜枳实汤:胃逆心痛

肾着汤:肾着


桂苓剂

防已茯苓汤:皮水脾虚

桂苓五味甘草汤:饮去阳冲证

麻黄附子汤:正水阳虚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汤:冲平饮作证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胃饮呕冒证

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肺逆水肿证

茯苓桂枝甘草汤:饮发奔豚

去桂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胃热上冲证

猪苓汤:水热互结

枳术汤:脾虚水饮


杂病方

竹叶汤:产后外感

厚朴麻黄汤:咳嗽胸满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热利

甘草泻心汤:狐惑

泻心汤:吐血:火热上冲;吐血不止

黄土汤:虚寒下血

柏叶汤:虚寒吐血

大黄牡丹皮汤:肠痈

下瘀血汤:产后干血;干血著脐下

大黄甘遂汤:水血结在血室;产后水与血相结

芎归胶艾汤:漏下胞阻

温经汤:漏下经寒

甘麦大枣汤:脏躁

白头翁汤:热利

紫参汤:肺痈下利


大承气汤:里实热内结

小承气汤:里实热下利

厚朴大黄汤:里实热腹满

大黄甘草汤:里实热呕吐

栀子大黄汤:里实热黄疸

泽泻汤:痰饮眩冒

苓桂术甘汤:痰饮脾虚

小半夏汤:痰饮呕吐

小半夏加茯苓汤:痰饮心下悸

茯苓泽泻汤:停饮呕吐

四逆汤:阳衰阴盛

通脉四逆汤:阴盛戴阳

桂枝芍药知母汤:历节阴伤

乌头汤:寒盛历节

大建中汤:寒疝腹痛

甘草干姜汤:虚寒肺痿

升麻鳖甲汤:阴阳毒

葶苈大枣泻肺汤:肺痈

桔梗汤:肺痈

排脓汤:肠痈

甘遂半夏汤:留饮;留饮难去

泽漆汤:邪盛正虚;积水而喘

大黄硝石汤:黄疸;里实热甚

土瓜根散:经水不利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当归芍药散:妇人腹痛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苓散:下焦水饮

蒲灰散:小便不利

诃黎勒散:气利;滑脱失禁下利

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

当归散:血弱有热;保产安胎

半夏干姜散:中焦寒饮;呕逆胸满

当归生姜羊肉汤:血虚寒疝

蜘蛛散:肝寒疝气

薏苡附子散:胸痹急证

硝石矾石散:黑疸

茵陈五苓散:黄疸湿重

滑石白鱼散:小便不利

鳖甲煎丸:疟母

薯蓣丸:虚劳诸虚

大黄庶虫丸:虚劳干血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寒盛

麻子仁丸:脾约

已椒苈黄丸:肠间水饮

半夏麻黄丸:水饮心悸

乌梅丸:蛔厥

桂枝茯苓丸:妇人症病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寒呕

皂荚丸: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竹皮大丸:产后发热烦呕

栝蒌瞿麦丸:上热下寒

赤丸:寒饮厥逆


胶姜汤(血崩)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温经汤(更年期、调经、不孕)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小便难)

矾石丸(经闭、白带外用药)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害喜)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白带)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胶艾汤(妊娠出血、腹痛、肝脾两虚)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大承气汤(有宿食。恶露不尽、便秘。)

阳旦汤(月子期感冒)

当归散(补血、补身)

甘麦大枣汤(子宫燥藏)

白术散(养胎、补钙)

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卵巢瘤、月经不顺)

竹叶汤(产后中风)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土瓜根散(卵巢疾病)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体虚)

乌头桂枝汤(抵当症)

抵当汤(子宫肿块、活血破瘀。血蓄肠胃。有瘀血不大便者。血瘀子宫。)

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补气血。产后寒疝虚劳。)

甘草粉蜜汤(驱虫)

竹皮大丸(乳房硬块)

乌梅丸(去蛔虫、久利。蚘厥。)

大黄甘遂汤(少妇鼓胀)

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腹中刺痛)

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蛇床子散(阴部痒)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膏发煎(阴吹妇女前阴气吹>)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官病方

栀子柏皮汤(去黄、结膜炎、眼炎)

猪肤汤(少阴证喉咙痛)

麦门冬汤(咽喉干燥者)

桂枝甘草汤(心下悸。精脱者耳聋。)

半夏散、半夏汤(火喉癣证)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排脓汤(痰饮、肺痈、喉癌、舌癌)

苦酒汤(喉咙生疮)

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皮肤病方

升麻鳖甲汤(斑疹伤寒、泡疹)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疥癣、皮肤科)

赤豆当归散(外痣、内痣)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硝石矾石散(黑瘅、瘀血肤黑>)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蛇床子散(阴部痒)

猪膏发煎(肌肤甲错肌若鱼鳞>)

狼牙汤(阳梅疮、疱疮)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手脚病方

乌头汤(关节炎、历节重症)

真武汤(头重脚轻、肾亏。四肢沉重疼痛。)

甘草附子汤(掣痛、痛风。 痛风。)

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风湿关节炎)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芍药甘草汤(静脉屈张)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 烫伤起水泡、火邪。)

葛根汤(抽筋、流汗过多、昏倒)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水饮汗方

甘遂半夏汤(留饮)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枳术汤(胃有水饮)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木防己汤(膈间支饮)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己椒苈黄丸(水停肠间)

麻黄加术汤(肾脏水肿、缺氧)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支饮)

蒲灰散(全身性水肿、睾丸水肿)

桂苓五味甘草汤(里虚)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旋覆代赭石汤(痰饮、反胃恶心)

十枣汤(肺积水、肝积水。悬饮。)

白虎汤(高温壮热)

栝蒌牡蛎散(生津止渴)

小半夏加茯苓汤(先渴后呕、水停心下)

麻黄附子甘草汤(补津液不足、复脉)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表实)

防己茯苓汤(皮水)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表虚收敛)

麻黄附子汤(里水)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特种病方

麻黄汤(还魂汤)

鳖甲煎丸(疟病、瘅疟、温虐〈白虎加桂枝汤〉)

风引汤(热瘫痫)

桂枝加葛根汤(面部中风)

滨煎汤(淋巴结肿瘤)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白虎加人参汤(心热、上消糖尿病。中暑。)

皂荚丸(戒菸方)

大黄甘草汤(食物不洁)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小半夏汤(打嗝。呕吐吃不下。)

蜘蛛散(疝气阴狐疝气>)

柏叶汤(吐血不止)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蜀漆散(劳疟、牝疟)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

文摘之懒兔子

1懒兔子 说医不二

从迷上麻将到迷上中医。孩子鼻炎,用黄元御的,桔梗元参汤。里面几乎都是药食同源的东西,对清鼻涕的鼻炎非常有效。

羊肉汤里加入当归生姜,专门治疗女性虚劳症,肚子疼。

猪肉汤里加入莲藕,特别滋阴。

感冒了,喝碗肉粥,有滋阴补中气的作用,尽快驱邪散寒。南京人最喜欢吃盐水鸭,北京最爱吃烤鸭,那是因为盐和火烤都可以纠正鸭子的良性,多吃也不会胃寒,做完手术要找伤口,就要喝黑鱼汤,厨师,很好的食疗方法就是常吃,红豆,薏米粥。

气虚调理补气,一般用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

气滞的表现,疼痛胀满,乳房胀痛也是,治疗理气行气一般用,大柴胡汤和理中汤。气逆,飞机上一般表现为咳喘,鼻炎,胃气上逆,主要表现为打嗝,嗳气,呕吐,泛酸。调理方法就是将汽,一般用半夏厚朴汤,治疗久咳不愈,效果很好,尤其治疗胃壳胃气上逆所致的咳嗽,效果显著。苏子降气汤。主要是降肺气效果好。要将气,不管是胆气还是肺气,一定要将胃气,因为胆随胃降,肺气沿着胃气下降的通道才能下降。

肝不藏血,就会出现咳血呕血,崩漏等种种出血的现象,脾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血管里流动,而不宜到血管外面的功能。血虚还有一个普遍的症状,即怕冷又怕热,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但血虚就冷热都不舒服。心血虚偏重于,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和心神有关的症状,肝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爪甲色淡,筋脉拘挛,手足发麻,月经不调,眩晕眼花的症状,脾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食欲减退,身体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状,常用方剂四物汤。补血药中一定要有行气药,补气,药中一定要有补血药,这样才能气血相生气血,旺盛。

鳕鱼,症状,局部肿胀疼痛,面色晦暗。体表淤血,瘀斑。皮肤干燥,小腿,肌肤如鳞甲,脚后跟开裂。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脂。

血热,由于局部有热或者热入血分导致,症状,心烦,口渴,身热,舌绛红,血热妄行,皮肤下出血,鼻出血,吐血,尿血,月经超前或月经量过多。治疗准则清热凉血,常用方剂,泻心汤,清营汤。血热音分辨湿热虚热,湿热者,清解良雪,用泻心汤,虚热者,滋阴养血,用清营汤。区别,湿热虚热,主要看症状来的急,多半是实证,如果拖的时间很长,多半是虚证。

中医治疗尿潴留,特别在行,就是开肺气,只需要用苏叶,枇杷叶各15克,熬水五分钟,喝完第二天,就可以好好排尿了。苏叶枇杷叶都入肺经,解表宣肺,将利,原理就是,茶壶倒水,揭壶盖。

脾在液为涎,是口中比较清晰的部分,所以脾缺水,嘴巴里就没有口水,总是感觉粘粘的,脾湿睡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肾在液为唾,就是口中比较,粘稠的部分,肾缺水,总觉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主要症状,心烦,口渴,咽干,唇燥舌干,口水少,皮肤干燥,下肢疲软,小便短少大便干燥,治疗准则,滋养津液,益气生津,常用方剂:增液饮,五汁饮,生脉饮。

关于水液内停的问题,金匮要略讲的最详细,名为水气,共有31小段。水在体内的几种形式,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其中风水和皮水都在皮肤表面。风水就是风,从毛孔中进入身体里像一道屏障一样,把身体里的水汽罩住,让水汽不能正常的散发出去。风水的症状,从外部症状来看,就是骨节疼痛,怕风。因为风把湿气密闭在体内,水流到关节部位的时候,关节就会疼痛,这就是风湿,水流到头面部,脸部就会浮肿,上下眼窝会水肿,就是大眼袋,时不时还会咳嗽。若后背受了风,如果骨节不疼痛,身体则会感到疲倦和沉重,也是风水的一种。重点讲一下身体的红疹,瘾疹,或风疹是怎么回事?当风邪进入身体以后,风会先和身体里的气打架,此时如风很强,就会把血管全部罩在了里面,血管里的营气和津液就会闷在里面,越来越热,这时候如果风弱了热能,全部透出汗孔,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疹,如果这种热只能发出一半,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瘾疹,要是热一点都发不出来,全部背在血脉里,那么皮肤就会变痒,挠痒痒,其实就是泄风,但是无法把里面的风全部泄出来,所以就会不停的痒,只有挠才舒服。所以吃中药治疗风疹,吃完后疹子发的更厉害,其实是好转,是身体里的郁热外发的正常现象,疹子全部发出来,把热透完这个病就好了,可是很多人看发出了疹子,不征求医生的意见,就擅自把药停了,结果让热再次回到皮肤里面,时间一长就成了反反复复好不了的慢性病。治疗风水的经方一般是,防己黄芪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主要治疗是下肢浮肿,比较明显的风湿病,身体感觉困重,怕风关节疼,特别是膝关节肿痛难以屈伸。越婢加术汤,主要治疗头面部浮肿,身体发热,小便不利,关节肿痛,舌苔白腻,个人认为此方可以治疗湿疹,因为麻黄和生姜都结表散热,生石膏,清内热,白术燥土去湿,可以治疗水湿郁热引起的各种皮肤病。

皮水的症状,就是全身皮肤浮肿,一按下去一个坑,这个水并不是风引起的,所以不怕风,但是,腹胀如鼓,鼓起来砰砰响,也不感到口渴,治疗一般用防己茯苓汤,主要治疗水停留在皮肤表面,全身浮肿困重,舌苔白腻,小便不利,腹中胀满。有风进入身体,让水是不能代谢,那叫风水,如果身体里的水停留在皮肤表层,造成的全身浮肿,就叫皮水了。

里水不是身体正常需要的精液,包括脏腑里的水,正水和石水。泔水就是我们说的肝腹水。废水,就是浑身肿,小便困难,还会拉稀。啤水是脾湿。肾里有水,肚子大。 肚脐眼儿会突出,会疼,腰疼,

正水的症状是喘,因水停在心的下边,胃里有水,胃气上逆,压破横膈膜,呼吸困难就会发喘。六岁小孩,久咳,造成肺虚,中医用早晚空腹服,吃够一百天。石水的症状是下腹部胀得像石头一样硬硬的,但是并不喘,因为它的水在腹部下面,不会影响呼吸。五脏之水,正水和石水,都是里水,在金匮要略里有治里水的一个方子,就是越婢加术汤。

伴随黄汗的症状,身体中容易发热出汗,口渴,汗巾成年衣服,颜色黄,脉沉。出汗的时候毛孔是完全打开的,此时洗澡水从毛孔直接进入身体里了。调理方剂,黄芪芍药桂酒汤。换了黄汗病后,小腿会觉得很冷,如果不冷,而是感到关节发热,疼痛就变成关节炎。

体虚,症状,自汗脱发,心跳加快,失眠,阳痿,女子梦交。补中益气丸。桂枝龙骨牡蛎汤。

对于阴虚型的慢性咽炎,用张景岳的镇阴煎。不仅限于慢性咽炎,主要是阴虚引起的病症都可以用。真正的好医生用药的时候,补阴为主,加一点补阳的药,补阳为主,加一点补阴的药。让阴阳互长。阴虚会得很多慢性病,制造五心烦热盐袋,大米混,大便,干燥尿黄,睡不好到汉,腰膝酸软。头面部的症状比较多,痘痘,眼袋,脸上的农村红。阴虚舌质红,没有舌苔,或者是剥落苔。因缺失以后,无法,环抱住洋洋气就往上飞,飞到了上半部就是所谓的虚火上炎,飘上去的火,灼伤了上面的阴液,就出现上火的假象,肺通咽喉,所以肺阴缺失就会慢性咽炎,常发扁桃腺炎,干咳,心开窍于舌,心阴缺失,所以常年口腔溃疡,同时还会五心烦热,头热面红,总是反复长痘痘。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可以把肉桂磨成粉末,然后每次用三克与六味地黄丸一起服用,作用是引火下行,可以让补阴的效果更好。

胃痛的人,胃痛时可以吃温胃舒颗粒,或附子理中丸,都是温暖脾胃的。怕冷需要壮阳用肾气。

丸。是泥塘,只因寒引起的冻疮,四肢长了,大便稀溏,不想喝水,却总是小便清长。是贵阳境内的吉方,三种药都是辛热的,所以不宜长期服用七天就可以了。除了四粒糖,还有一个,调理冷冻很好的方剂,当归四逆汤,调理,因寒而导致的痛症,效果很好,比如痛经,头痛,牙洞,关节冷痛腹痛,有温经止痛的功效,细辛有小毒。古人有辛不过钱的说法。七天一个疗程。不能长期用。

身体有事一定先除湿,最先吃了根蛋汤,因为我是诗涵,把文档中的竹茹去掉了,诸如性寒味清热的药。接下来调理与血,用了桂枝茯苓丸。方剂中大多是入肝经的药,月经不调的朋友记住这一点,这种排淤血的药,月经期间不能停,吃了排瘀效果更好,因为淤血可以随着月经一起排出体外。吃了两个月。已经变多了,更多的黑色血块排出。没再长痘痘,斑也淡了很多。也许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几种?一是手术过后,二是寒凉,三是外伤,四生气,五是气虚。桂枝茯苓丸,适合有湿的淤血症。古人本来用这一方剂,用于腹部有肿块,且漏下不止的痛症,后世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只要是淤血症都可以使用,所以子宫肌瘤并伴有月经量大的情况,可以使用,桂枝茯苓丸进行调制。下面介绍的方子比桂枝茯苓丸的应用还要广泛,应对的病症也更加复杂,这就是血府逐瘀汤。11味药有七味入肝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因为肝藏血治疗血症,一定离不开调班,所以这个方子活血化瘀,效果特别好,能治多种疾病,完全超乎大家的想象,眼病,头痛腹痛,腰背疼痛,三叉神经痛,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湿疹,紫癜,心绞痛,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疾病,闭经,痛经,不孕症,经少。孕妇煮鱼汤只能治疗阴虚血而导致的上述疾病,而不代表只要这些病学府逐瘀汤都一定能治。

痰湿体质,伤寒论里取食健脾的经方温胆汤,可以喝,可以用来泡脚,皮试严重,或者脾胃虚弱的人,对汤药吸收的效果,有时反而不如泡脚好,还有一个特别的效用,就是安神。红豆薏米虽然厨师,但是,性凉,脾胃虚寒和寒湿的人不能长期使用。比较普适性的一个方子,正在调理脾胃的事,对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一个祛湿的方子,五苓散,治口渴,吐水腹泻,按出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水湿病。

肝气郁结,气郁体质的人,容易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月经不调和,各类肿瘤,爱生闷气的人,生病概率翻倍。因为气不舒引起的焦虑症,胃痛,胃溃疡,两个很好的方剂,疏肝和胃丸,合黄芪建中汤。

2懒兔子 医本正经。

便秘,用了补中益气丸加增液汤,吃了几天,便便就好了,大汗伤津,造成的便秘一般用,补气,和补阴的药就可以补气,增加她的肺气,废气,有力量下降,推动便便出来,补阴,是增加肠道里的液体,更润滑,只治疗,阴虚便秘,并不适合所有便秘,要辩证对待。阴虚中还有眼睛干痒干涩问题,可以吃杞菊地黄丸。

除湿红豆薏苡汤。但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吃,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吃,森林白术丸,去湿健脾同时,补养中气。脾胃虚弱,吃八珍糕。

几点建议,第一,不要以游泳为主要方式,这样会练的膀大腰圆。而且容易有淤血或者寒湿,第二,不要在中午或晚上8点以后大量的运动出汗,汗为心之液,容易,出现阴虚,阴虚,比阳虚更难调理,因为音识人的基础,第三少吃是一定要的,最好不要不吃,伤了脾胃。千万不要只吃水果,水果多半寒凉,也会伤脾胃。

李可老中医的治病理念。扶阳救逆,四逆汤,建议,当做日常保健用药,给60岁以上阳虚老人,服用。滋补肾阳,药量减少。很多阳虚的病,不管病名是什么,李可老先生,曾用四逆汤,来治疗,比如鼻炎,整天打喷嚏,流清涕,就是寒邪无法祛除导致的,李老用四逆汤,还有神经性皮炎,怎么涂药都不行,李老经过辨证认为患者阳虚也是用四逆汤治好。

胃不和寝不安,保和丸,消积化滞。

温病和一般的感冒发热不一样,他的症状就是一上来就直接喉咙疼,浑身痛,头痛发烧。是挡火外浮,用酸梅汤。所以夏季发热乌梅白糖汤特效。

一是舌头颜色一定要好看,一般是淡红色到,浅粉红色,如果太淡或太发白,就是有寒气,或者气血不足,如果发红或者浆糊,就说明身体有热,如果发暗紫色,说明有淤血,二是舌头的厚度和大小要适中。舌头太胖大,说明脾虚,万一旁边有齿痕,是脾虚的加强版,脾湿。要是舌头太瘦,说明气郁,要是又薄又瘦,说明气血不足,如果舌头上出现斑点与点,说明是淤血,如果舌乳头明显增大,变红肿,就说明有热症,如果舌中间出现裂纹,就说明脾胃气不足。三是舌下要漂亮,舌下两条静脉血管,隐约可见,或者完全看不出来,如果有淤滞,气血循环不畅,舌下就会爆青筋,四是舌苔的颜色,厚薄,正常的舌苔是白色的,均匀的薄的附在舌体表面,温湿度,适中。湿气较重,舌苔就会湿润粘腻,火气,较严重,就会出现黄色,褐色,或者是黑色的舌苔,剥落,她是典型的阴虚表现。五是舌头的灵活度,人生病时舌头变得迟钝出现,颤抖,口齿不清,或伸出食指向两边歪斜。舌头歪斜,特别注意,多半是中风的前兆,往左边歪,偏向于鳕鱼,往右边歪,偏向于气滞。

罗大伦老师的,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不错。是学习舌诊的入门书籍,杨莉女士写的,杨力谈,望舌养生,也不错,算是舌诊的进阶版读物。寒热虚实,看舌头就能分辨出八九不离十。

治疗上焦,用药轻盈,少量多次。治疗中焦,不偏不倚,治疗下焦,重浊沉重。用量大。李东垣先生,脾胃论,你定的,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糖,当归拈痛汤,等方剂,都是升降寒热,补泻同用的典范。

小柴胡汤,是邵阳正方,邵阳指胆经,适应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干咽干,功效,结表亲热,舒肝和胃。用量,至少要用到一次,3到4包,一日三次才会有效。小柴胡,能治常见病一,解酒护肝。李宗和为保护胃黏膜,二结膜炎,肝开窍于目。小柴胡,清肝胆经热,用菊花,或金银花水,冲小柴胡汤,加强清热疗效。三中耳炎。夏天游泳水进耳朵,引发炎症,小柴胡汤治疗初期症状最好。用车前草和蒲公英煮水冲服,小柴胡3到5包,剂量要大,可以有效治疗中耳炎。或者小柴胡汤加双黄连口服液。四偏头疼。胆经循行路线,头部两侧,所以大部分是胆经有热,车前草后,马齿见煮水冲服,小柴胡三包,一日三次。五,手足口病。肝经有热引起,小柴胡颗粒加双黄连口服液,治愈率极高。

咳嗽一,外感咳嗽。

1寒咳,关键词,喉痒,热为喉痛,清涕,痰白,舌苔薄白。推荐用药,通宣理肺丸。

2热咳,关键词,黄痰喉痛,t黄,舌苔薄黄,(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不仅是还有热,可以用,森林白术丸除湿。)推荐方剂,麻杏止咳糖浆或,咳喘宁口服液。

3燥咳,关键词干,无痰或少痰。

推荐用药,桑菊感冒片。

另外常用的咳嗽药的使用功效

蛇胆川贝液,热咳,

川贝枇杷露,热咳或燥咳,

复方鲜竹沥液,热咳,

小青龙合剂,寒咳

止嗽散,燥咳,

宣肺止嗽合剂,燥咳

咳嗽,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早上起来,咳嗽加剧痰多,粘稠,痰,白色或灰色。二陈丸加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2痰热郁肺。咳嗽喘息气粗,胸胁胀满,身热,舌红,苔黄或黄腻。橘红丸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3肝火犯肺。气往上冲,想咳嗽,面红耳赤,喉咙干,嘴巴苦,痰少,但是很黏。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加味逍遥丸加二陈丸,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4肺阴亏损。干咳,咳声短促,谈少年白,痰,中有血丝,低热。阴虚症状,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尿黄,养阴清肺膏,或,强力枇杷露,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温胆汤,罗大伦说,千年除湿神方,黄煌教授,说,主要安神,定金。温胆汤治疗过,咳嗽,不明原因头痛,头皮屑多,脚气湿疹,面色潮红,农村红,头晕失眠,扁平优。高血压寻常哟,胸闷,腿肿,妇科炎症,脸上痘痘,减肥。最重要的制,痰湿。

脚气,三种类型,湿热脚气还是脚气淤血,寒毒。一,湿热脚气证。指尖,或足底潮湿,糜烂骚痒。舌红苔黄,脉沉,清热燥湿,文化止痒,苦参矾石汤。水煎,后泡脚,七天一个疗程。而寒湿脚气。指尖或足底糜烂,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气血双虚,四肢却冷。选用鸡鸣散。早晨空腹喝下,拉出黑色大便。行气降浊,化湿,通络,解表散寒三,淤血寒毒型。指尖或足底糜烂。脚趾颜色暗紫,舌质暗,苔薄脉沉,韩式鳕鱼,服用金匮肾气丸,配合,桂枝茯苓丸。

便秘,1因过时的辛热食物或热血请入脏腑,而情引起的暂时性的便秘,喝碗大承气汤。针对胃和大肠的湿热症,表现舌红苔黄,体虚,或阴虚内热者忌服。2气虚引起的便秘,吃补中益气丸,多半有齿痕,苔薄白。3阴虚便秘,肠中的精液太少。五仁丸效果最好。润下即润肠通便,主治津枯便秘,症,见口干喜饮,舌燥少津,大便干燥,艰涩难出,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剥落苔或无苔,是典型的阴虚舌图。麻仁丸,是治疗,胃热肠燥便秘的常用方,这个药的用药指征是小便频数,折红苔黄,主要是因为胃热肠燥,导致脾受约束,从而失去输布津液的功能,精液只输膀胱,因此小便频数。

偏头疼的治疗方法,偏头疼,是胆经的问题,全部出在胆的线路上。一,睡觉。晚上11点到夜里1点是胆经运行时,进入睡眠状态,促进胆汁排泄,并自我保健。嗯吴美芳,乌梅,5到7颗,白糖一两,乌梅其酸,可以收敛,外服的丹火,而且大补木气,但过了秋以后,就要少喝了,一面收敛过度。三,小柴胡颗粒加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是和解剂,专治邵阳正,双黄连,配方中的三味药,皆入心经。三包,小柴胡颗粒加两支双黄连口服液,头疼,一会儿就好了。

头顶痛,头,前额是胃经,头侧是胆经,头顶是肝经。肝阳上亢肝火旺。长头顶痛,并且伴有,眼睛疼痛,眼睛红,口腔溃疡等,解药是龙胆泻肝丸。妇科病可能是肝胆湿热下注,而头疼,可能是肝胆实火上炎,龙胆泻肝丸剂清解,肝胆。实火有清利,肝经湿热,所以上下都能治。龙胆泻肝丸治疗肝火上炎时政,而逍遥丸,治疗肝郁血虚的虚证。另外胃不好,胃有积热,或者胃气上逆的时候,也可能会引发眼睛痛或前额痛。清热凉血,才能消除此类头痛,方用,清胃散,或玉女煎。我出一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证件,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心机真重,失眠多梦,入目炒热,舌质暗红有瘀点,脉涩或旋紧,通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因雨雪导致的高血压头痛。

牙痛。胃中有热,循经上攻,所以会有牙疼或者牵引,头疼,但此时的牙疼一般为上牙疼,还会有口气,热臭,甚至牙龈出血。方用清胃散。清胃黄连片。可用治疗复发性口疮及性口炎,急性牙龈炎,牙周炎,急性咽炎,下齿牙痛多半是大长今,热盛造成的。中成药,麻仁丸或者防风通圣丸,可以选用。

尿道炎,轻者用白茅根,严重的,用八正散,彻底治疗,急性膀胱炎,也可以使用。属于湿热下注运与膀胱所致,膀胱湿热气化不利,尿频尿急,排尿涩痛,淋漓不尽,小腹急痛。

乳腺增生,按摩,足背,第三,第四指中间区域,向里按摩。轻轻推按,每天5到10分钟。肝气郁结导致的经前乳房胀痛,可以用中药逍遥散,疏肝理气。

宫颈糜烂,湿热下注引起,二妙丸,加艾灸,每天半小时。

子宫肌瘤,积聚气血之名誉呀,肝藏血沸丝气血的流通,依赖于肝和肺的功能正常,而肝随脾升,费随胃降,气血不通,一定是脾胃升降出了问题,导致气血不畅。该升的升,该降的不降,结果导致了火灾上面下不来,水在上面,上不去,上热下寒。子宫肌瘤通常使用桂枝茯苓丸和逍遥散。

阴道炎,阴道痒,阴囊瘙痒之类,湿热下注。推荐用二妙丸,但脾胃虚弱的人,病好机制,还有傅青主女科中的易黄汤。

小儿腹泻,大便先唐后有条粪是热滞,如事先条粪后塘是脾虚。大人小孩皆是如此。几种中成药,小儿泻速停颗粒,止泻灵颗粒,健脾康儿片。

小儿抽动症和肝的关系。有三种,一,肝肾阴虚,阳亢,风动二弹,是脾虚有湿健运,三肝气郁结,肝风内动。归根到底,阴虚有热,肝郁有热,痰湿有热,一个热字。因为热而消耗了身体里的精液,导致肝阴不足,无法如养经脉。肝阴虚,后,初始症状多为眨眼,不及时治疗,发展到后面就是,皱眉抽脸,甩头摇头。因为所有的脸部症状全都发生在钢筋行走过的地方。心为肝之子,又心主神明,所以,肝风内动,或者是肝郁有热,以后扰乱心神,就会胡言乱语。

5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6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子补肾。

案例。内热,外寒,湿气重,热出不来。乳房和乳头痒,其实是肝经和胃经有湿热的表现,干祖乳头为主乳房。灰指甲,也是肝血虚。温胆汤除湿,六味地黄丸滋阴清热,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然后玉灵膏补气血。

痔疮医案。对于单纯的内痔,外痔,混合痔,用蚯蚓治疗,很有效,去药店买地龙50克,让药店给研磨粉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用六颗,早晚各一次。或者将地龙磨粉,跟两倍于药物体积的,瘦猪肉馅儿搅拌,不要放佐料,包成饺子,蒸熟,每次吃7到10个,一日两次。可以蘸佐料吃,味道有点怪,但效果不错,连吃四五天。地龙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用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吃得过饱,伤了脾胃,食物,无法消化,流入大肠,小肠引起泻痢,经常解裂,导致脾气,合二厂之气下陷,小肠之火限于肛门,就是痔疮牛奶,痔疮热在肛门,但因为脾气和小肠之气下陷,所以脾胃和小肠反而是寒湿的,一旦痔疮形成,那么但凡脾胃受寒,就会引发痔疮。

痛风医案。急性发作时,可以服用同仁堂的龙胆泻肝丸,用的都是白木通,很安全,迅速缓解疼痛,然后再服用乌鸡白凤丸进行后期治疗,一般乌鸡白凤丸半个月一个疗程,几个疗程后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尿酸正常后再巩固一下就可以了。乌鸡白凤丸,治病思路是针对脾肾不足。

咳嗽医案。参苓健脾胃颗粒,北沙参针对肺的补肺气,其他是针对脾胃的,补脾健胃。所以治疗,脾引起的咳嗽。全身浮肿,这是典型的脾湿症状,湿热导致,肺气上逆,变成咳喘,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变为小便不利。

阴道湿疹医案。在黄元御先生的预案一案中,对于上热下寒病症,他就是用厨师这一方法而已,他认为只要人体的湿气一除,再稍微调理一下气机,人体的圆圈就自动转起来了,所以,用温胆汤先除湿热,泡脚也可以。阴道炎或者阴道湿疹,就是湿热下注。治疗因失足而引起的胃痛和胃胀,推荐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吐酸水儿,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肺炎医案。用二陈丸,三子养亲茶。曾经用桔梗元参汤治了鼻炎,乌梅汤治好了口腔溃疡。痰浊壅肺型和阴伤燥热型肺炎的区别,痰浊壅肺型的症状,喘咳痰鸣,痰多而稀,周身酸楚,乏力,胸闷,舌苔白厚腻,脉沉,但按之有力,浑身没力气。湿是热的载体,湿不除热就会积聚,所以,艾灸了几天以后会感觉到身热。三子养亲茶,是三子养亲汤的中成药,也可以自己熬制,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各九克,水煎服。这个药的功能,主要是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那么阴伤燥热型肺炎是什么特点呢?身热口干,干咳,胸痛,痰粘难出,舌质红而干,无苔或苔黄。会发烧,有各种热症。

乌梅味酸收敛,不但能将府漂浮的虚火,还能大补肝气。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专门一篇写治疗鼻病,四个药方,一,。桔梗元参汤,治鼻塞涕多者。二,五味石膏汤,浊涕粘黄者。三,黄琴,贝母汤,治鼻孔发热生疮者。四,芩泽姜苏汤,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治疗肺部以上的病,用药要亲孩子的话就要再少一些,这样要星期一才能往上走。黄先生特别注重去湿,90%的病都来自于脾湿身体圆运动的概念就是他提出的。所以。他分析病的时候也强调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圆圈不转导致,肺气上逆,肺,开窍于鼻才会出现各种弊病,所以四个方子里有三个都用了茯苓去湿,主要是,去湿健脾,同时用半夏降胃气,给废弃,下降的通路,然后用菊梗,杏仁儿,等要将废弃。桔梗元参汤,用来治疗流清鼻涕的感冒也是可以的,还可以在其中加入,紫苏叶九克加强解表宣肺的作用。泡脚也可以,因为脚底经络吸收药性的能力也很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2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