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锦纹大黄1两(切片,晒干,研)。
功能主治 : 温毒,便毒。
用法用量 : 用鸡子雄3枚捣为丸,分3次服,空心烧酒送下。
摘录 : 《疡科心得集·补遗》
辅行诀脏腑用药诀要
陶弘景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
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
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
汗吐后,邪气虽[难]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
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钭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
几识别无误焉。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无所见,耳有
所闻,心澹澹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邪在肝,
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
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
小泻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芍药、甘草(炙)、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运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
两半;中满者,去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
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
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
从)、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个,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七味,以水一斗,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升]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心实则笑不休。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
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
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前,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崦调之。经云:“诸邪在心
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①。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小泻心汤: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
笃者方
龙胆草、栀子(打,各三两)、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
大泻心汤: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
背胸支满迫急,无可奈者方
龙胆草、栀子(捣,各三两)、苦参、升麻(各二两)、豉(半升)、戎盐
(如杏子大三枚)。上六味,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
参,有通草二两,当从)
小补心汤: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方
栝蒌(一枚,捣)、薤白(八两)、半夏(半升,洗去滑)、厚朴(炙,二
两)桂枝(一两),上六味,以白浆一斗煮取四或,每服二或,日再。(一方有
杏仁半升,无半夏,当从)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眩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
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小泻心汤: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
顿。
大泻心汤: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
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黄连、黄芩、芍药(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大黄(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小补心汤: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中,汗出,气噫,脉结者方
代赭石(烧赤,入酢浆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竹
叶(各二两)豉(一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
上方四味,以不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怔惊不发者,加代赭
石,为四两半;烦热汗出者,去豉,加竹叶至四两半,身热还用豉;心中窒痛[心
下痞满]者,加豉至四两半;气苦少者,加甘草三两;心下痞满者,去豉,加人参
一两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一两半;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两半。
大补心汤:治心中虚烦,懊憹不发,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
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代赭石(烧赤,入酢头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竹
叶(各三两)、豉(一方作山萸肉,当从)、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一两)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殓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
食不化;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邪在脾,则肌肉
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绵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干姜、甘草(炙,各三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顿服。
大泻脾汤: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理,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干姜(三两)、黄芩、大黄、芍药[枳实]、甘草(炙,
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勤务员,温升再服,日二
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
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苦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
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分[两];
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
人参一分[两];寒者,加干姜一分[两]。
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
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微者方
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干姜(三两)、术、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
(一方作牡丹皮,当从,各一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
三夜一服。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
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
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
开腠理以通气也。”
小泻肺汤: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芍药(各三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
取二升,温分再服,喘定止后服。
大泻肺汤:治胸中有痰[疾 ]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闷,身面肿迫潢,欲得气
利者方
葶苈子(熬)、大黄、芍药(各二两)、甘草(炙)、黄芩、干姜(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小补肺汤: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可从)、细辛(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热者,去细辛,
加海蛤一分[两];若闷痛者,加细辛一分[两];咳疾不出,脉结者,倍旋覆花为
二[六]两;若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分[两];咳而吐血者,倍麦门冬二[六]
两;若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仍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
大补肺汤:治烦热汗邮,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细辛(一两)、
地黄、竹叶、甘(各一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
一服。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寐];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
膝挛,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
强痛,时眩仆,取之勇泉,昆仑,视有余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甘燥,急食咸以润之,至
津液生也。”
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有者方]
茯苓、甘草、黄芩(各三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肾汤:治小便赤少,是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甘草、大黄、黄芩(各三两)、芍药、干姜(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小补肾汤: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方
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若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分];
若大便见血者,去泽泻,加伏龙肝如鸡子在;若苦遗精者,易生地黄为熟地黄;
若小便冷,茎中痛,倍泽泻为二两;少腹苦迫急者,去泽泻,加牡丹皮一两[分];
小便不利者,仍用泽泻;心烦者,加竹叶;腹中热者,加栀子十四枚,打。
大补肾汤:治精气虚少,腰痛,肾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
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两)
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渐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疾[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
方
枳实(熬)、芍药、代赭石(营业税,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竹
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当从),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
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黄芩、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脾汤: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干姜、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肺汤: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躁,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中
烦满,气结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生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肾汤: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
汗出不止
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五味子(各三两),止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
三或,温分再服。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共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
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
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
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
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
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閟塞方。
蜀椒(汗,一升),桂心(三两),韭叶(切,一把),芍药(三两,芒硝
(半斤),胡麻油(一升),上六味,以水五升,称煮椒、椒、韭叶、区药,取
得三升,去滓,纳芒硝于内,待消已,即停火,将麻油倾入,乘热,急以桑枝三
枚,各长尺许,不住手搅,令与芍药和合为度,共得三升,温分三他,一日尽之。
调中补心汤: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两,当从),栗子(打去壳,十二枚,葱叶
(十四茎),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栀子(十四枚,打),人参(三
两,切)。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渐分三他,日三。
建中补脾汤:治脾虚肉极,羸唐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去核),生姜(三两,切),黄饴(一
升),桂枝(二两),芍药(六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
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宁气补肺汤: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五味子(二升),白浆(五升),芥子(半升),旋覆花
(一两),竹叶(三把),上六味,但以白浆共煮,取得三升,分三服,日尽之。
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精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方
地黄(切),王瓜根(切,各三两),苦酒(一升),甘草(炙),薤白(四
两),干姜(二两,切)。上方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
服一升,一日尽之。
陶云:经云:毒药攻邪,五茶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
大汤之设。今所录者,皆小汤耳。若欲作大汤者,补有汤内加羊肝,补心加鸡心,
补脾加牛肉,补肺加犬肉,补肾加猪肾,各一具,即成也。
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
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
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者;中品中药,为疗疾祛
邪之方,亦百十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
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
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黩契经方之旨焉。经云: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
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区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味为水。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药,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
诸方,撰写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僻居,仓卒难防
外感之疾,日数传变,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险之虞也,今亦录而识之。
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
枣(十二枚),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稀饭一器,
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之则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随服之,
取瘥止。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小阴旦汤: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大
枣(十二枚)。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
行三四里时,令病人嗓白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之自愈也。
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
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黄芩(五两),人参,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三两),芍药(六
两),大枣(十二枚),饴(一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或,去滓,纳
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
支痛,往来寒热方
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四
两),大枣(十二枚),半夏(一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得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龙汤: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麻黄(三两),杏仁(半升,熬,打),桂枝(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或,
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大青龙汤: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
麻黄(去节),细辛,芍药,甘草(炙),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干姜(三两)。上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
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方无干姜,作七味,当从。
小白虎汤:治天行热痛,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
方
石膏(如鸡子大,绵裹),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熬粳米,熟讫,去米,纳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
日三服。
大白虎汤: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
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打),麦门冬(半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六
合),半夏(半升),生姜(二两,切),竹叶(三大握)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讫,去米,纳诸药,煮至六升,
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小朱鸟汤: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
鸭肝者方
鸡子黄(二枚),阿胶(三锭),黄连(四两),芍药(各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连、芩、芍三物,取三升,去滓,内胶,列上火,
令烊尽,取下,待小冷下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大朱鸟汤:治天行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下纯血,日数十行,蠃瘦如柴,心
中不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方
鸡子黄(二枚),阿胶(三锭),黄连(四两),芍药(各二两),人参(二
两),干姜(二两)。上药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连、芩、姜五物,得四升讫,
内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讫,去滓,次纳胶于内,更上炎,令烊,取下待小冷,
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即成,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小玄武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干姜(三两),附子(一枚,
炮去皮)。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大玄武汤: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嘲热讽,腰背沉重,四肢清,小便不利,
大便鸭溏,日十余行,气惙力弱者方
茯苓(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芍药(二两),干姜(二
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他。
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
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表
滋之方,以鸡了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
正精,升降阴阳,变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
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其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陶经隐居云:中恶卒死者,皆脏气被壅,致令内外隔绝所致也,神仙有开五
窍以救卒死中恶之方五者,录如左:
点眼以通肝气:治跌仆,腰,挫闪,气血着滞、作痛一处,不可欠呻、动转
方
矾石烧赤,取凉冷,研为细粉,每用少许,以酢蘸,点目大眦,痛在左则点
右眦,痛在右则点左眦,当大痒,螯泪大出则愈。
吹鼻以通肺气:治诸凡卒死,息闭不通者,皆可用此法活之
皂角刮去皮弦,用净肉,火上炙燥,如杏核心大一块,细辛根等分,共为极
细末,每用苇管吹鼻中少许,得嚏则活也。
着舌而通心气:治中恶,急心痛,手足遂冷者,顷刻可杀人,扑克其人唇舌
青紫者及指甲青冷者是
硝石(五钱匕),雄黄(一钱匕)
上二味,共为极细末,启病者舌,着散一匕于舌下,少时即定,若有涎出,
令病者随涎咽下必愈。
启喉以通脾气:治过食难化之物,或异品有毒,宿积不消,毒势攻注,心腹
痛如刀搅。
赤小豆,瓜蒂(各等分)
共为散,每用咸豉半升,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去滓,纳散一匕,顿服,
少项当大吐则瘥。(启喉方:救误食诸毒及生冷硬物,宿积不消,心中痛疼方。
赤小豆、瓜蒂各等分,为散讫,加盐豉少许,共捣为丸,以竹箸启病者齿,温水
送入口中,得大吐鲁番即愈)
熨耳以通肾气:治梦魇不寐
烧热汤二升,入戎盐七合,令烊化已,切葱白十五茎纳汤内,视汤再沸,即
将葱取出,捣如泥,以麻布包之,熨病者二耳,令葱气入耳,病者即寐也。(灌
耳方:救饮水过,小便闭塞,涓滴不通方。烧汤一斗,入戎盐一升,葱白十五茎,
莫令葱太热,勺汤,指试不太热,即灌耳中,令病者侧卧,下以一盆着汤,承耳
下薰之,少时小便通,愈)
上五方,乃神仙救急之道,若畜病者,可倍用之。
校注:
1、耎(ruan,软)意为祛弱
2、小补心汤第一方即《金匮要略》之桥蒌薤白半夏汤,主证及药味皆符,惟
《《金匮要略》用“白酒一斗”,本书用“白浆一斗”,据〈外台秘要〉载此方,白酒
即白浆,〈千金要方〉作白浆,实为一物,古又称“酢”,即今之黄酒。
3、大泻脾汤之六味药,甲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先
抄“甘草”,又涂改为“芍药”)”,乙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甘草”。
按本方通例,凡五脏泻汤大方,皆由六味药组成,其中,有五味药诸方皆同,即
姜、芍药、大黄、黄芩、甘草,只有一味药诸方各异,此一味药出自该脏泻汤小
方,据此,大泻脾汤应由前列五味药加附子组成,方中不应有“枳实”,枳实是大小
泻肝汤的代表药物。
4、甲本、乙本皆作“一分”,按〈本草经集注〉“四分成一两”,据本书通例,
用量不当如此之少,疑“分”当为“两”字之误,今改。
5、因“六”字与“二”字草书形近,致甲本、乙本皆讹作“二两”,即云加倍,当
以“六两”为正。
中药材功效合集
中药材功效合集,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是从古代就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中药的种类是很多的,不同的中药功效和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是有关于中药材功效合集。
中药材功效1 1、白刺苋
痢疾、暑泻,肠炎,咽喉痛,便秘,痔疮出血,胆囊炎,干冷白带,小儿胎毒,皮肤湿毒作痒,下消,狭心症,胃十二指肠溃疡。
2、六角英
又叫狗肝菜,感冒发热,急性肝炎、目赤肿痛,斑疹发热,带状泡疹,霍乱吐泻,跌打年伤。
3、鸡蛋花
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4、鸡屎藤
气郁胸闷,胃痛,中暑,小儿疳积,阑尾炎,关节风湿痛,掉落眠,久咳,农药中毒;
5、尖叶苦菜
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
6、牛筋草
高热,抽筋神昏,脱力黄,劳力伤,医治干冷黄疸,小儿热结,腰部挫闪疾苦哀痛,疝气,预防乙型脑炎。
7、千里光
各类急性炎症性疾病,明目。小儿胎毒,肾囊风,湿疹。
8、乳蓟
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疗痈肿),小蓟(治急性肾炎、泌尿系传染、尿疼浮肿、传染性肝炎),乳蓟没有太的副传染,包含怀孕的妇女皆可安心应用,乳蓟乃至能帮助哺乳期间的妇女增加乳汁。
9、石莲花
肝病、肝硬化、治尿酸、痛风、高血压。
10、珍珠草
小儿疳积,夜盲,传染性肝炎。
11、蚶壳草
又叫崩碗,主热痧气腹痛,减肥,去干冷。治肝肿,肋膜炎。
12、羊蹄草
又叫一点红,清解肠干冷,凉血生肌,消肿拔毒。治痢疾、脱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热毒内困,赤眼,疮疖肿毒,湿疹痒痛,乳疮(外洗或捣敷),小儿生殖器红肿(外洗或内服)。治肾盂肾炎:一点红一斤,狗肝菜一斤,车前草半斤。水煎成500毫升。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0毫升。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13、旱莲草
又叫墨斗草,其性凉、味甘、酸,功用养阴补肾、凉血止血,合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带下、淋浊等。旱莲草含有皂甙、挥发油、鞣质、维生素A、旱莲草素等成分。
旱莲生姜蜜汁鲜旱莲草,去杂质、洗净、切碎、捣烂,装入一只消毒纱布袋内,挤出液汁,参与少量蜂蜜和生姜末调成糊。用量可裁夺。每次服2~3小食匙,每日2次。可用温开水或温热的大年夜批黄酒送服。可以医治因肾【虚】惹起的头发早白。
14、曼陀罗
曼陀罗有毒,为沉着要药,可败坏肌肉,现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首要成分,平易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合用法,分治不合疾病,子十粒嚼服可医治掉落眠。
15、鬼针草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传闻对降落转氨酶成果很好。可分离肝热。
16、苦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下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17、葵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下品,是食之有益于安康的蔬菜,如本局部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医治疮肿内服有效。
18、荨麻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毒、或言剧毒。实践上,平易近间之前多作药用,此刻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滋味都很可口。可医治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医治荨麻疹有奇效。
19、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常利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20、黄萢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21、何首乌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安然安静,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22、乌泡
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传染
23、野薄荷
滋味和传染和家种者类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24、棕榈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加对症。
25、灰灰菜
通俗不入药,古方用之制造冬灰,今常常利用,能清肺腑淤积。
26、夏枯草
应时节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医治掉落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该当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27、车前草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消水肿降血脂降血压,别的,引肺热从小便出,可医治咳嗽。有 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28、铁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类似,味不太苦,艰辛期间老庶平易近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辟。
29、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必然的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用。
30、蒲公英
性味功用: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1、鸭跖草
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量,空心服。
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路,搓软敷贴患处。
32、垂盆草
靠水的田间地头有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
33、灯笼草
这个就不消多说了信赖小时辰常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34、苍耳子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35、马兰
也是一种罕有的野菜。别号: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36、荠菜
是一种最罕有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别号:护生草、喷喷鼻田荠、揽鼓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疾苦哀痛。
37、小蓟
野菜之一。别号: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38、水芹菜
野菜之一。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掉落眠。如本身采摘,须寄望还有一种毒芹,植株细弱,通俗展开分离,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展开。
39、天胡荽
别号: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倒运,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毁伤。
40、酢浆草
别号: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毁伤,汤火伤。
41、卷耳
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号:瓜子草,高脚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属。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
中药材功效2 枸杞子:滋阴明目延缓衰老
属性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枸杞尤其擅长明目,所以还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
常坐电脑面前办公的朋友,日常吃些枸杞是可以帮助明目的。若是女性常吃枸杞,还会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枸杞为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自古以来就是滋补强壮养人的上品,有效地增强各种脏腑功能,能改善大脑功能和对抗自由基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叶:风寒咳嗽
属性功效:艾叶味苦、辛,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作用。
防病保健:因风寒所致的咳嗽,可采用艾叶熏脚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取艾叶适量,放入沸水中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把药液倒入盆内,先熏后洗双脚;当皮肤出现疖肿症状时,可取艾条1根,点燃一端,距患处3~5厘米进行熏灸,在熏灸过程中,艾条应以疖肿为中心缓慢旋转,灸至疖肿及周围皮肤出现明显红晕,患者感觉微烫为止,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生地黄:经常便秘者
属性功效: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经常便秘的人,不妨喝1杯生地黄蜂蜜水,具体方法是:取生地黄适量,加水煮3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加蜂蜜2勺搅拌均匀。
山药:小儿脾胃虚弱
属性功效:山药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作用。
防病保健:小儿脾胃虚弱,时常没有好胃口,且时不时腹泻,这时让孩子多吃点山药,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山药对老年人因肺气虚弱所致的慢性咳嗽、气促等症或肾气虚弱所致的腰酸腿软、夜尿频等症,均有一定疗效;对于病后身体虚弱,需长期调养的人来说,山药更是质优价廉的补品。
温馨提示:因山药药性平和,所以可长期食用。煲汤、煮粥均可。
薏米:祛湿气
属性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等功效。
防病保健:在湿气较重的季节或地区,可用薏米煮汤喝。
温馨提示: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石榴皮:腹泻
属性功效: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具有涩肠止泻、止痢固脱等功效。
防病保健:吃石榴后将石榴皮洗净、晒干收集起来,当家人出现腹泻症状时,可将石榴皮与红糖煮水喝,疗效较佳。
鸡内金:小儿积食
属性功效:鸡内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化积排石、固摄缩尿等功效。
防病保健:当出现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小儿积食等症状时,可将晒干的鸡内金炒后捣碎,加点山楂一起熬水喝,或将山药、鸡内金一起研成细末,与粳米共煮粥食用。
罗汉果:止咳润肺
属性功效:罗汉果味甘、酸,性凉,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罗汉果服用方法非常简便,煎水、冲泡饮用或直接嚼着吃均可。
菊花:目赤肿痛
属性功效: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因热伤风、肝火盛所致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可泡1杯菊花茶喝。
金银花:咽喉肿痛
属性功效: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防病保健:对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等症,用金银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见效;宝宝身上出现热痱,可用金银花煎成浓浓的汤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处轻轻地反复擦洗,1天后就会显效。
西洋参:口干目眩
属性功效: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熬夜后,很多人常会感觉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时喝1杯西洋参茶,可让您口舌生津。
温馨提示:因西洋参性寒,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陈皮:理气化痰
属性功效: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对于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陈皮泡水喝。
中药材功效3 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
辛夷、芫荽.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豆鼓、豆卷、蝉蜕、
浮萍、西河柳、水蜈蚣、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
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鲜竹叶、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西瓜皮、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药
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热凉血药
鲜生地(附:生地)、紫草、犀角、牛黄、牡丹皮、赤芍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玄参、茅根、茅针花.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山慈菇、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芙蓉花、芙蓉叶、白蔹、鱼腥草、野荞麦根、虎耳草、红藤、败酱草、鬼针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马兰根、射干、山豆根、马勃、橄榄、金果榄、白毛夏枯草、点地梅、一枝黄花、爵床、人中黄、人中白、淡秋石、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橄核莲、小飞蓬、鸡眼草、叶下珠、绿豆、绿豆衣、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蛇莓、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猪殃殃、天葵子、藤梨根、猪胆汁.
清热燥湿药
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攻下药
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
牵牛子、甘遂、大戟、芫花、续随子、商陆、乌臼根皮、巴豆.
利水渗湿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灯心草、通草、梗通草、冬葵子、车前子、车前草、木通、滑石、金钱草、连钱草、海金沙、石苇、扁蓄、瞿麦、萆薢、赤小豆、玉米须、葫芦壳、冬瓜皮、冬瓜子、泽漆、蝼蛄、茵陈蒿、铃茵陈、地耳草、垂盆草、
化湿药
藿香、佩兰、砂仁、砂仁壳、砂仁花、白豆蔻、豆蔻壳、豆蔻花、苍术、厚朴、厚朴花、草豆蔻、草果.
祛风湿药
独活、威灵仙、秦艽、防己、臭梧桐、老鹤草、虎杖、透骨草、急性子、桑寄生、五加皮、鹿啼草、豨签草、千年健、虎骨、白花蛇、乌梢蛇、徐长卿、桑枝、络石藤、海风藤、寻骨风、丝瓜络、接骨木、木瓜、蜇砂、松节、松香、松花粉、海桐皮、
理气药
橘皮、橘络、化橘红、枳实、瓜蒌皮、全栝蒌、木香、乌药、檀香、甘松、九香虫、路路通、白胶香、大腹皮、青皮、橘叶、橘核、枸橘、川楝子、香附、佛手、佛手花、香橼、八月札、娑罗子、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白残花、荔枝核、旋覆花、旋覆梗、代赭、沉香、丁香、柿蒂、柿霜、刀豆子、刀豆壳.
活血祛瘀药
川芎、丹参、桃仁、瘪桃干、红花、泽兰、马鞭草、乳香、没药、五灵脂、郁金、延胡、姜黄、降香、夏天无、月季花、益母草、鸡血藤、王不留行、牛膝、苏木、刘寄奴、荆三棱、蓬莪术、蟅虫、水蛭、虻虫、干漆、阿魏、凌霄花、自然铜、水红花子、
止血药
仙鹤草、紫珠、白芨、蚕豆花、荠菜花、铁苋菜、地锦草、艾叶、灶心土、大蓟、侧柏叶、山茶花、羊蹄根、万年青根、槐花、地榆、茜草、茜草藤、蒲黄、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百草霜、牛角(角思)、墓头回、参三七、花蕊石、
消食药
莱菔子、莱菔英、地枯萝、山楂、六曲、鸡内金、麦芽、谷芽、阿魏、
驱虫药
苦楝根皮、使君子、槟榔、番瓜子、雷丸、鹤虱、芜荑、榧子、贯众、大蒜、
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白附子、皂荚、牙皂、苏子、白芥子、桔梗、旋覆花、旋覆梗、白前、天浆壳、萝藦藤、萝藦种毛、石胡荽.
清化热痰药
贝母、前胡、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猴枣、礞石、海蛤壳、海浮石、葶苈子、昆布、海藻、黄药脂、荸荠、瓦愣子、白螺丝壳、胖大海、木蝴蝶.
止咳平喘药
杏仁、甜杏仁、马兜铃、青木香、青木香藤、枇杷叶、鼠曲草、蔊菜、天竺子、天竺叶、南烛子、款冬花、紫菀、百部、桑白皮、鸡蛋膜、鸡蛋壳、鸡子黄、胡颓叶、胡颓子、胡颓根、千日红、钟乳石、洋金花、曼陀罗茎叶、曼陀罗种子.
祛寒药
附子、乌头、草乌、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红豆寇、蜀椒、椒目、胡椒、荜菝、毕澄茄、丁香、小茴香.
开窍药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平肝息风药
羚羊角、山羊角、石决明、天麻、钩藤、白蒺藜、橹豆衣、代赭石、蚯蚓、僵蚕、僵茧、
贝齿、玳瑁、马宝、狗宝、紫石英、白石英、全蝎、蜈蚣、壁虎.
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牡蛎、琥珀、珍珠、珍珠母、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合欢花、小麦、秫米.
补气药
人参、人参叶、人参芦、党参、明党参、孩儿参、黄耆、白术、山药、扁豆、扁豆衣、扁豆花、大枣、甘草、饴糖、人胞、脐带、黄精、狼把草、金雀根、金雀花、
助阳药
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补骨脂、胡桃肉、胡桃夹、肉苁蓉、益智仁、沙苑蒺藜、菟丝子、蛤蚧、冬虫夏草、锁阳、葫芦巴、蛇床子、韭子、韭菜根、阳起石、骨碎补、海狗肾、黄狗肾、续断、杜仲、狗脊、棉花子、棉锦皮、薛荔果.
养血药
熟地黄、何首乌、鲜首乌、当归、白芍、阿胶、桑椹子、桂圆肉、
滋阴药
沙参、珠儿参、西洋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玉竹、百合、羊乳根、枸骨叶、楮实子、谷树叶、谷树浆、谷树根皮、枸杞子、女贞子、女贞叶、旱莲草、龟板、龟板胶、鳖甲、鳖甲胶、桑寄生.
收敛药
山茱萸、五味子、乌梅、莲子、石莲子、莲须、荷花莲房、肉豆蔻、诃子、藏青果、赤石脂、禹余粮、五倍子、石榴皮、石榴根皮、明矾、椿根皮、凤眼草、芡实、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乌贼骨、碎米荞、鸡冠花、浮小麦、糯稻根、糯稻草、麻黄根、白果、白果叶、刺猬皮.
其它药
蟾酥蟾皮、雄黄、硼砂、磠砂、砒石、斑蝥、石灰、轻粉、大风子蜂房、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绿矾、樟脑、硫黄、炉甘石、孩儿茶、血竭、象皮、象牙屑、松香、铅丹、毛茛、马钱子、土木鳖、蒟蒻、常山、甜茶、瓜蒂、藜芦、辣蓼
[附]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苍耳子、鸭胆子、常山、白果、马钱子、半夏、雷公藤、铅粉、铅丹、密陀僧、雄黄、砒霜、白降丹、轻粉、水银、红丹、火硝、白矾、雄黄、朱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16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鸡子壳散
下一篇: 鸡子常山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