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茯神1钱半,半夏1钱半,胆星1钱半,陈皮1钱半,槟榔1钱半,枣仁1钱半,厚朴1钱半,阿魏1钱半,菖蒲1钱,元参1钱,知母2钱,甘草8分,真牛黄3分(擂碎兑服)。
功能主治 : 酒伤肾,发狂如疯,人事不知,或一疯一死,或昏迷不醒。
摘录 : 《点点经》卷二
第一 组 成
半夏(汤洗七次)、陈皮各150克、 白茯苓90克、炙甘草45克。
第二 用 法
上药为粗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侯。
第三 功 能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第四 主 治
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苔白腻,脉象滑。
第五 应 用
男科临床适用于男性不育之少精子症、死精子症、精液酸碱度异常、精子过多症。性欲减退、阳痿。
第六 方 义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陈皮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第七 新 解
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药也。方中入脾经药2种有半夏、陈皮;入心经药2种有白茯苓、炙甘草。从药物功能分类来看,止咳化痰药1种有半夏,理气药1种有陈皮,渗水利湿药1种有茯苓,补气药1种有炙甘草。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足太阴脾经药也,脾为生痰之源,喜燥恶湿,气顺则痰降湿运;茯苓渗湿健脾;甘草益气健脾。众药合用,则湿去痰化,脾得健运。
第八 按 语
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大凡痰湿为患诸病,基本上是以此方为主加味治疗。
第九 原 文
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㕮咀。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第十 文 献
《医方考》 :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
《丹溪心法附余》 :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若果血虚燥症,用姜汁制用何妨。抑尝论之,二陈汤治痰之主药也。
《古今名医方论》 :李士才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曰,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
《张氏医通》 :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
《医林纂要》 :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半夏之辛,本润肾补肝,开胃泻肺,去湿行水之药,而滑能通利关节,出阴入阳,是能治水滞下行,故主为治痰君药;水随气运,水湿之滞而成痰,以气不行故也,橘皮之甘苦辛温,主于行气,润命门,舒肝木,和中气,燥脾湿,泻肺邪,降逆气,故每合半夏为治痰之佐;痰本水也,水渍土中则为湿,湿积不化则为痰,茯苓生土中而味淡,专主渗土中之湿;脾不厚不能胜湿,故甘草以厚脾,然不多用者,以甘主缓,过缓则恐生湿也;生姜之辛,亦以行湿祛痰,非徒以制半夏毒也。
《时方歌括》 :此方为祛痰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风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堪发一叹。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6;2:40):乌梅滋阴敛肝,佐甘草合和,取其酸甘化阴以滋胃津。方中夏、橘虽贵在陈久,仍不失劫阴之弊,伍以乌梅兼制半夏之燥性,使半夏之燥性尽失,而无伤阴之虞,乌梅生津而无滋腻之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乌梅之功厥伟,其功不可泯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处。二陈汤中乌梅滋养胃阴,收敛肝气之功,后世多忽而不察,失其制方之本旨。
几种清热解毒的汤:■猪蹄筋黄豆汤功效:本汤补血通乳、清热利尿、解毒疗疮,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乳房平坦不丰,产后乳汁不足,或乳腺不通以致乳腺炎症、乳痛等病症。材料:猪蹄筋四两,黄豆四两,油、盐各适量。制作:①黄豆用清水浸泡三小时,猪蹄筋洗净。②把材料放入盛水的炖锅,炖煮至黄豆熟,加油、盐调味即可。■红枣芹菜汤功效:本汤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平肝清热、祛风利湿。适用于肥胖、便秘、血压增高或产妇倦怠无力、血虚压食、神志不安等症。材料:红枣五枚,香芹八两。制作:①红枣洗净,香芹去根、叶、留茎,洗净。二种食物下锅加水煎煮二十分钟,调味即成。■冬瓜江瑶柱煲老鸭汤功效:本汤清热生津、滋补养颜。若有身体虚弱、虚不受补、津液不足、皮肤干噪,可用本汤作食疗。材料:冬瓜一斤,江瑶柱一两,老鸭一只,瘦猪肉三两,陈皮一片,盐少许。制作:①江瑶柱浸透,洲争。冬瓜连皮及瓜仁,洲争,切成厚片。老鸭杀洗干净,去毛、去内脏,切去鸭头和尾,开边,切成四大件,放入滚水滚五分钟。瘦猪肉和陈皮洗净。②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三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饮用。■丝瓜荷花响螺汤功效:本品养阴清热,美容去雀斑。若湿热蕴结、小便短少、疲倦、食欲不振,皮肤痕痒,感受暑热,口干口渴,可用本品作食疗。材料:丝瓜一斤,新鲜荷花三朵,响螺片(干品)一两,生姜一片,红枣两枚,盐少许。制作:①干响螺片浸透,洗干净。丝瓜洗干净,去边皮,对半剖开,切块。荷花、生姜和红枣洗干净。荷花取瓣;生姜去皮,切一片;红枣去核。②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加丝瓜、响螺片、生姜和红枣;继续用中火煲三小时,再加荷花瓣,稍滚,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饮用。■珍珠笋苹果鸭心汤功效:本汤清热润燥、宁心安神、滋润养颜、消积滞、减少脂肪积聚。若有皮肤干枯、大便秘结、脂肪过多,可用本汤作食疗。材料:珍珠笋一罐,苹果两个,鸭心六个,生姜一片,盐少许。制作:1、珍珠笋斜切成段。苹果、鸭心、生姜洗净。苹果去蒂、去心,切成块状;鸭心剖开边;生姜去皮,切一片。2、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清补凉汤原料:猪肉6两,淮山3钱,薏米3钱,玉竹2钱,芡实3钱,百合2钱,莲子3钱制法:1、将用料洗净,猪肉切成细块。2、用清水6碗,材料一起放进煲内,煮约2小时,加少许盐调味便可。功效:此汤有清凉散热和滋补功效,老幼咸宜,适合全家饮用。■雪梨瘦肉汤原料:雪梨2个,瘦肉4两,南北杏3钱,麻黄1钱半,蜜枣3粒,冰糖酌量。制法:1、将雪梨切成4块,只去心和核,不用去皮。2、放适量清水,用料一起放入煲内,煮约3小时,加冰糖,再煮5分钟便可饮用。功效:雪梨能清热降火,此汤可治臊久咳和热性哮喘。■椰子鸡肉汤原料:椰子肉1个,香菇1两,鸡肉半个,瘦肉3两,火腿燕窝少许。制法:1、将燕窝浸水去细毛,冬菇发水。2、把燕窝、椰子肉、香菇、鸡肉、瘦肉、火腿和浸冬菇水放入煲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煲至3小时便可以进食,食时可加少许酒,味道更香甜。功效:消暑解热■丝瓜瘦肉汤原料:丝瓜半斤,瘦肉5两,油盐酌量制法:1、用料洗净,丝瓜切成块状,瘦肉切片。2、煲内盛适量清水,材料一起放入,煮约1小时,可调味饮用。功效:丝瓜性凉味甘,入肝、胃经。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紫菜瘦肉汤原料:紫菜5钱,瘦肉4两,油盐酌量制法:1、先将紫菜用水浸泡洗净,瘦肉洗净后切片。2、用适量清水,紫菜、瘦肉一起放入煲内煮滚后调味,再煮片刻便可饮用。功效:紫菜味甘咸性寒,能清热利尿,软坚化痰,也可治疗水肿和脚气等病。■绿豆老鸭汤原料:绿豆4两,老鸭1只,土茯苓8钱,油盐酌量制法:1、将老鸭洗净,去除内脏。2、绿豆浸洗干净后连同老鸭、土茯苓一起放入煲内,用清水5碗,约煮4小时,调味即可。功效:此汤能清热气、解湿毒,对面疤和水痘亦有疗效。 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此类食物性多寒凉,故寒性体质、虚寒证及产后妇女忌食。香蕉-- 味甘、性寒。作用,清热解毒,润肠。宜于肠燥便秘;近代用于习惯性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西瓜-- 味甘、性寒,归心、胃、膀胱经。作用: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热口臭。虚寒证、湿证忌食。芹菜--味甘苦、性凉,归肝、胃经。作用: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宜于肝胃郁热胃痛,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证、泄泻者忌食。白菜(菘菜、小白菜)-- 味甘、性平,归肠、胃经。作用: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宜于肠胃燥热便秘。苋菜 味甘、性凉。作用:清热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茭白-- 味甘、性寒,归肺、脾经。作用: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湿通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不宜与蜂蜜同食。苦瓜-- 味苦、性寒,归心、脾、胃经。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明目。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胃热疼痛。虚寒证忌食。黄瓜--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解毒,利水。宜于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不宜与白萝卜、芹菜同食。枇杷--味甘酸、性凉,归肺、肝经。作用: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气止呕。宜于胃热口臭,胃热呕吐。湿证、虚寒证忌食。梨--味甘酸、性凉,归肺、胃经。作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宜于胃热吐血,胃热口臭,肠燥便秘。虚寒证忌食。小米(粟米)-- 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作用,清热和中,利尿通淋。宜于脾虚胃热,反胃呕吐,泄泻。不宜与杏仁同食。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作用: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宜于胃热疼痛,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绿豆芽 同绿豆。豆腐--味甘、性寒,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和中,生津止渴。宜于胃热疼痛,阳虚胃痛,肠燥便秘。气滞证、胃腹胀满者忌食。黄豆--味甘,性平。作用和宜忌同豆腐。小麦--味甘、性凉,归心、脾、肾经。作用:养心安神,清热止渴。宜于胃热疼痛,湿热泄泻。葛根(粉葛) 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作用:清热解肌,升阳止泻,宣散透疹,生津止渴。宜于久泻,近代用于胃下垂。清热类食物对胃肠热证有治疗作用,可用于胃肠热证的饮食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1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降痰舒膈汤
下一篇: 降真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