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减羌活汤

中医世家 2023-05-17 00:25:16

加减羌活汤

《会约》卷三:加减羌活汤

处方 : 羌活1钱,防风1钱2分,苍术1钱,川芎1钱,白芷1钱,甘草1钱,陈皮8分,北细辛2-3分,生姜1钱,葱白5寸。

功能主治 : 伤风寒,头痛、身痛、憎寒、壮热、脉浮紧、无汗,及四时不正之气。

用法用量 : 水煎,热服。取微汗。如自汗者,去苍术,加白术,或加黄耆;胸满,加枳壳、桔梗;呕逆,加半夏;喘促,加杏仁。

摘录 : 《会约》卷三

《洁古家珍》:加减羌活汤

处方 : 羌活1两,川芎1两,防风1两,附子(炒)1两,熟地黄1两,白芷1两半,石膏2两半,细辛2钱,当归5钱,甘草5钱(炒),苍术(去粗皮)1两半。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产后血虚气弱头痛。或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 : 每次1两,水煎服,不拘时候。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前方中加芍药3两,桂1两半,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3两,茯苓1两半,生姜煎;如热头痛,复加白芷3两,石膏3两,知母1两半;如寒厥头痛,加天麻3两,附子1两半,生姜煎。

摘录 : 《洁古家珍》

《伤寒大白》卷一:加减羌活汤

处方 :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柴胡、干葛、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 : 南方冬月,太阳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无汗者。

用法用量 : 里有热或火令,加黄芩、石膏、知母;胸前饱闷,加枳壳、厚朴、桔梗;胁肋刺痛,加青皮、山栀、木通、苏梗;呕吐,加半夏;食滞,加山楂、麦芽、莱菔子;头痛,加川芎。

摘录 : 《伤寒大白》卷一

猝痖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猝痖的病因病机 4.1风寒外袭4.2风热侵袭 5猝痖的症状6诊断7需要与猝痖相鉴别的疾病8猝痖的治疗 8.1辨证治疗 8.1.1风寒外袭 8.1.1.1症状8.1.1.2证候分析8.1.1.3方药治疗 8.1.1.3.1治法8.1.1.3.2方药8.1.1.3.3中成药 8.1.1.4针灸治疗8.1.1.5外治法 8.1.2风热侵袭 8.1.2.1症状8.1.2.2证候分析8.1.2.3方药治疗 8.1.2.3.1风热邪毒在肺卫8.1.2.3.2邪热壅盛,胃腑热盛 8.1.2.4草药8.1.2.5中成药8.1.2.6外治法 8.1.2.6.1吹药8.1.2.6.2含法8.1.2.6.3含漱8.1.2.6.4蒸气吸入 8.1.2.7针灸治疗 8.1.2.7.1针刺8.1.2.7.2耳针 8.2饮食疗法8.3 *** 导引法 8.3.1喉症失音的 *** 法8.3.2咽喉疼痛的 *** 8.3.3咽喉保健导引法 8.4医案 9猝痖患者日常保健10关于喉瘖11参考资料附:1治疗猝痖的穴位2治疗猝痖的方剂3治疗猝痖的中成药4古籍中的猝痖 1拼音 cù yǎ

2英文参考 acute hoarseness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概述 猝痖为病证名[1]。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即暴瘖[1]。

《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暴瘖,猝痖也。”

急喉瘖(acute 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2]。又称暴瘖(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猝痖(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是指以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3]。属喉瘖一种[4]。因其证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而得名[4]。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2]。本病以冬春两季的发病率较高,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从事使用嗓音较多职业的人发病率较高,可并发咳喘等症。小儿急喉瘖易致急喉风。

《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缓缓进之,或只一味生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尤宜。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肺,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古法用清咽宁肺汤,今改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

猝痖与西医的急性喉炎相类似[4]。可见于西医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2]。

4猝痖的病因病机 猝痖多属实证,卒然而起[5]。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2]。

猝痖是由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致肺气壅塞,气机阻滞,声户肿胀,开合不利而致。

《景岳全书》卷二十八日:“瘖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痦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

4.1风寒外袭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寒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瘖不能言及瘖哑失声,皆风所为也。”

《证治准绳·幼科》卷九:“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

风寒外袭,客于肺系,肺气壅遏,气机不利,风寒之邪凝聚于喉,也致声门开合不利而为本病[4][5]。

风寒之邪侵袭,先伤皮毛,肺卫失宣,肺气壅遏,气道不清,气机不利,致使脉络壅阻,气血滞留,声户开合不利,则声音嘶哑或失音。

4.2风热侵袭

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内伤于肺,肺气不宣,邪热上蒸结于喉咙,气血壅滞,脉络痹阻,以致喉部肌膜红肿,声门开合不利,而为喉瘖[4]。若邪热较盛,灼津为痰或素有痰热,痰热邪毒结聚于喉咙,气道壅塞,更可发展为急喉风[4]。小儿因脏腑娇嫩,喉腔较窄,患有急喉瘖,尤易引致急喉风[4]。

若风热之邪侵袭,或寒邪化热,侵犯咽喉,内犯肺胃,引动肺胃积热循经上蒸,风火热毒结于喉窍,与气血搏结,以致脉络壅阻,声户开合不全,声出不利而声音嘶哑。

5猝痖的症状 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2]。

猝痖的主要症状为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一般发病较急,兼有其他感邪症状,局部检查见声带红肿[4]。

6诊断 急喉瘖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起病较急,咽喉干燥灼热微痛,自觉讲话困难而乏力,咯痰不爽。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纳差,便结等症状。

检查可见喉部粘膜呈弥漫性对称性充血,声带充血肿胀,有时可见声带有粘膜下出血,发声时声带闭合不全。

7需要与猝痖相鉴别的疾病 猝痖须注意与肝郁失音、喉白喉相鉴别:

肝郁失音,失音骤然发生,但声带检查无红肿变化,全身尚有肝气郁结的其他症状表现,可资鉴别[4]。

喉白喉,患者多为小儿,声嘶显著,咳嗽呈犬吠样,神情萎糜,脸色苍白,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易发生喉梗阻,咽喉部检查发现有不易剥落的白膜,白膜处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查出白喉杆菌。

8猝痖的治疗 治疗上,邪毒在肺卫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喉,若邪热盛,胃腑积热者,则宜泄热解毒。

《杂病广要·瘖》:若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痰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含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

8.1辨证治疗

8.1.1风寒外袭 喉瘖·风寒袭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assaulting lung)是指风寒袭肺,以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3]。

8.1.1.1症状 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3][4]。

检查见喉关及关外可无红肿,喉部微红肿,声带色淡白或淡红,闭合不全[4]。

8.1.1.2证候分析 风寒邪毒,壅遏于肺,肺气失宣,寒邪凝聚于喉,致其声门开合不利,故卒然声音不扬,甚则音哑;气血遇寒则凝滞,故见喉部微红肿,声带色淡;寒邪波及于咽,则咽喉微痛,吞咽不利;肺气不利而上逆,故见咳嗽不爽;鼻为肺窍,风寒犯肺,故鼻窍不利而鼻塞流清涕。肺合皮毛,寒束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不渴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为风寒在表之象[4]。

8.1.1.3方药治疗8.1.1.3.1治法 辛温散寒,疏风解表,宣肺开音[4]。

8.1.1.3.2方药 可用六味汤[备注]六味汤(《喉科秘旨)):桔梗、甘草、薄荷、荆芥穗、防风、僵蚕加苏叶、杏仁、蝉衣等治疗:方中荆芥、防风、苏叶、薄荷祛风解表,辛散风寒,桔梗、甘草、杏仁、僵蚕宣肺化痰利咽喉,蝉衣祛风开音[4]。咳嗽痰多加法夏、白前[4]。

六味汤(屠燮程《喉科秘旨》)加减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苏叶10克,薄荷6克(后下),僵蚕10克,蝉蜕6克。水煎服。若咳嗽痰多者,加北杏10克、法夏12克、白前12克。

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5]。

8.1.1.3.3中成药 午时茶,口服,每次1块或1袋。

九味羌活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通宣理肺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8.1.1.4针灸治疗 取合谷、尺泽、列缺等穴,针用泻法,以散风寒,或用悬灸法[4]。

8.1.1.5外治法 用苏叶、藿香、佩兰、葱白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有芳香通窍、疏风散寒作用[4]。

8.1.2风热侵袭 喉瘖·风热犯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iling lung)是指风热犯肺,以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喉痛不适,干痒而咳,喉黏膜及声带红肿,声门闭合不全,伴发热、微恶寒、头痛,舌边微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3]。

喉瘖·痰热壅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是指痰热壅肺,以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3]。

8.1.2.1症状 病初起,喉内不适,干痒而咳,音低而粗,声出不利,或喉内有灼热疼痛感[4]。喉黏膜及声带红肿,声门闭合不全,伴发热,微恶寒,头痛,肢体怠倦,骨节疼痛等,舌边微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等症状[4][3]。

若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症状加重,声嘶,甚则语音难出,喉痛增剧,吞咽困难,身壮热,口渴引饮,口臭,腹胀,痰黄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4]。

痰热壅肺,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3]。

8.1.2.2证候分析 喉为肺系,声音之门户,风热邪毒壅滞于肺,肺气不降而上逆,故干痒而咳[4]。

邪热蕴结于喉,脉络痹阻,使声门开合不利,则音低而粗,声出不利,甚至声嘶,语音难出[4]。

热灼肌膜,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故见喉部灼热疼痛而红肿,甚则喉痛增剧,声带由淡红转至鲜红[4]。

喉部有黄色点状分泌物,乃里热炽盛,煎炼津液而成[4]。

吞咽困难,为喉部红肿波及咽部之故[4]。

由于病在咽喉之深处,故喉关及关外红肿不明显[4]。

病初起,风热之邪在肺卫,以致营卫不调,故见发热恶寒,头痛,肢体怠倦,骨节疼痛[4]。

舌边微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象[4]。

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身壮热,口臭,腹胀,热伤津液,则口渴引饮,痰稠而黄[4]。

热结于下,则小便黄赤,大便秘结[4]。

舌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为里热炽盛之象[4]。

8.1.2.3方药治疗 宜辛凉疏散,可选用银翘散[备注]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加减治疗[5]。

8.1.2.3.1风热邪毒在肺卫 治宜疏风清热,利喉开音,可选用疏风清热汤[备注]疏风清热汤(经验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金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天花粉、玄参、浙贝母加蝉衣、千层纸治疗:方中荆芥、防风祛风解表,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可清邪热,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结解毒,清利咽喉,配用蝉衣、千层纸,而利喉开音[4]。

疏风清热汤(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喉科学讲义》)加减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牛蒡子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千层纸1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赤芍12克,蝉蜕6克。水煎服。若肺胃热盛者,则去荆芥、防风,加栀子12克、玄参15克、瓜蒌仁15克、大黄10克(后下)。痰多粘稠者,加浙贝母12克、天竹黄12克、前胡10克。

8.1.2.3.2邪热壅盛,胃腑热盛 治宜泄热解毒,利喉开音,选用清咽利膈汤[备注]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玄参、金银花、大黄加蝉衣、千层纸、胖大海,以泻火解毒,助以通便,使热从下泄,达到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开音目的[4]。

若无大便秘结,或服药后大便已通畅,可去大黄、芒硝[4]。

因热已传里无表证者,去荆芥、防风[4]。

若痰涎多,可选加贝母、天竺黄、瓜蒌、前胡、竹茹等清热化痰药物[4]。

若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者,按急喉风处理[4]。

8.1.2.4草药 宜解表清热,解毒消肿,可用穿心莲、野菊花、五指柑、金锁匙、苦地胆备15 g,土牛膝根、羊蹄草各30 g,水煎服[4]。

8.1.2.5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泛丸每次5粒,每日2~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

中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8.1.2.6外治法8.1.2.6.1吹药 用冰硼散、珠黄散等药吹喉,每日5~6次,以清热消肿,化痰利喉[4]。

8.1.2.6.2含法 含服六神丸或铁笛丸,每日3~4次,以解毒消肿,止痛利喉[4]。

8.1.2.6.3含漱 用漱口方含漱,以清洁咽喉[4]。可用内服药渣再煎,取药液含漱。

8.1.2.6.4蒸气吸入 用薄荷、藿香、佩兰、金银花、菊花等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以芳香通窍,疏风清热[4]。

或用以上药液、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作超声雾化喷喉。

8.1.2.7针灸治疗8.1.2.7.1针刺 针刺合谷、尺泽、天突等穴,用泻法,以泻肺利喉开音[4]。

8.1.2.7.2耳针 取神门、咽喉、肺、平喘等穴,每次2~3穴,针刺留针15~20 min[4]。

8.2饮食疗法

橄榄煲萝卜:萝卜500~1000克,橄榄250克,煎汤代茶,分多次服。

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连服3~5天。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净放人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可再泡一次,每口2次。

干冬菜煲粥:干冬菜30~50克,大米50克,加水适量煲粥,用花生油少许调味服食。

8.3 *** 导引法

8.3.1喉症失音的 *** 法 取穴部位重点在人迎穴、天突穴,局部敏感压痛点及咽喉部三条侧线(第一条侧线在喉结旁开一分处直下,第三条侧线在喉结旁开一寸半处直下;第二条侧线在第一、三条侧线中间),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于患者咽喉部三条侧线施行一指推法或拿法,往返数次,也可配合揉法。然后在人迎、天突穴及敏感压痛点处采用揉法,手法要求轻快柔和,不可粗暴用力。[6]

8.3.2咽喉疼痛的 ***取穴风池、风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先在喉结两旁及天突穴处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数次。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6]

8.3.3咽喉保健导引法 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6]。具有防治喉痹,暴哑的作用[6]。

《红炉点雪》卷四:“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怠虑,舌舐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

8.4医案

《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张路玉治一西客,触寒来苏,忽然喘逆声瘖,咽喉肿痛。察其形体丰盛,饮啖如常,切其脉象浮软,按之益劲,此必寒包热邪,伤犯肺络也。遂以麻杳甘石汤加半夏、细辛、加大剂藏蕤,二服喘止声出,但呼吸尚有微瘖,更与二陈加枳、桔、藏蕤,二服,调理而安。

《慈溪魏氏验案》:某正月由慈赴泸,舶中感风,鼻塞身倦,自以为虚,欲思进补,适有友人,馈以关东参汁糖,据称其性大补,投其所好,每日食之。不知甜粘滋补,最易恋邪,以致客肺之邪,塞滞不去,因而咽喉哽塞,呼吸不爽,语声不扬,微咳有痰,且睛微黄,脉软舌红,苔薄白。肺痹气塞,遂成失音,所谓金实则不鸣也。恙为伤风误补,治宜轻清开上,若再进滋补,有造成虚劳之虞。冬瓜仁四钱,生苡仁四钱,桃仁三饯,淡竹叶三钱,蝉衣一钱半,薄荷一钱,瓜蒌皮三钱,川贝母一钱半,枇杷叶三片去毛。

次诊;肺痹气塞,声嘶不扬,胸阎,乍寒乍热,脉软,青质淡红,苔薄白,拟清轻开闭,水芦根八钱,冬瓜仁四钱,生苡仁四钱,桃仁三钱,全瓜萎五钱,桑叶三钱,苦桔梗一钱,生甘草一钱。

三诊:音嘶稍扬,肺燥气逆,清肃之令不仁,拟甘寒生液,润燥开音法。生蛤壳四钱,生玉竹三钱,原麦冬三钱,大生地四钱,天冬三钱,生甘草一钱,地骨皮三钱,牛蒡子三钱,粉沙参三钱,知母二钱,天花粉三钱,紫菀三钱。

四诊:咳止声扬,咽咽如常,胃纳甚强,脉滑舌红,拟清补肺胃阴液,轻宣气机,北沙参三钱,生甘草一钱,冬瓜仁三钱,川贝母二钱,桑叶二钱,紫菀三钱,玉蝴蝶七对,挂金灯七只。

服药二荆,语声响亮,病愈。

9猝痖患者日常保健 注意减少发音,尤忌大声呼叫,使声门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4]。

禁食辛燥 *** 及苦寒食物[4]。宜食生津润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动火之品。

坚持体育锻炼,妥善安排作息时间,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

10关于喉瘖 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5]。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3]。瘖同喑[5]。喉瘖即失音[5]。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5]。”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5]。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5]。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5]。

详见喉瘖条。

11

加减风灵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处方3功能主治4加减风灵汤的用法用量5摘录附:1古籍中的加减风灵汤 1拼音 jiā jiǎn fēng líng tāng

2处方海风藤15克,威灵仙9克,吊子风12克,苡仁15克,防风12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药12克。

3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寒湿风邪阻于筋骨。

4加减风灵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摘录江世英方

古籍中的加减风灵汤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直指方。加减麻黄汤。治肺感寒邪咳嗽。于本方。加陈皮半夏紫苏叶...

《注解伤寒论》:[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 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加减法∶若微利者,(赵本无“者”字)去麻黄加荛花,如...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烂弦风眼,加铜青、黄丹各五分,为极细末另入,临时加减和匀,再研一二日,瓷器收贮,密封口,不可泄气。诸...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少许,姜汁蒸饼为丸服。如温暑轻者,通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入里加大黄。栀子升麻(汤)合秋令之晚发,生地(...

《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七伤寒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六

羌活胜湿汤加味的药方是什么呢?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卷中
羌活 独活各3克 藁本 防风 甘草(炙) 川芎各1.5克 蔓荆子0.9克

羌活胜湿汤-《金鉴》卷四十三
羌活2钱,独活2钱,防风1钱,甘草1钱(炙),藁本1钱,川芎5钱,蔓荆子3钱 加附子。

羌活胜湿汤-《古今医鉴》卷四
羌活7分,独活7分,防风5分,升麻5分,柴胡5分,藁本1钱,苍术1钱,川芎8分,蔓荆子8分,甘草5分。

“汤头歌”是什么?谁会?

  中医的一些方剂歌诀,是描述症状和配药的类似诗歌的药方。中医大多会熟记背诵,以方便看病开方。

  如: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2、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柴葛解肌汤】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汤】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3、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仓廪散】原方配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参苏饮】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麻附甘草汤】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汤】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独白薇木香草;外感热伤津不足,生津清热又解表。
  二、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小承气汤】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复方大承气汤】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再把葶苈杏仁入,和丸更治项背强。
  2、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桔梗贝,再把巴豆一齐配;寒实结胸痰涎壅,祛痰泻积功力倍。
  3、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润肠丸】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五仁丸】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两仁陈郁李;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补血便自通。
  4、逐水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控涎丹】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舟车丸】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疏凿饮子】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5、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桔枣共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通便不碍气血伤。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承气养营汤】承气养营归芍知,生地大黄与朴枳;数下阴伤热结在,正是此方效显时。
  三、和解剂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柴胡枳桔汤】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芹生姜与半夏;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芩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宽胸截疟疴。
  【达原饮】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甘知草果并;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清脾饮】清脾饮用柴夏芩,草果青皮术甘苓;厚朴生姜同煮煎,热多寒少温疟平。
  2、调和肝脾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丹栀逍遥散】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生姜泻心汤】干姜减量生姜配,水热互结消痞灵。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加重草,主治气痞腹中鸣。
  【黄连汤】黄连汤证上焦热,中寒腹痛欲呕哕;半夏泻心加桂枝,减去黄芩散寒邪。
  四、清热剂
  1、清气分热
  【白虎汤】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白虎加人参汤】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汤】身热欲呕骨节痛,加入桂枝疏经脉。
  【白虎加苍术汤】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术湿热减。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2、清营凉血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宫汤】减去丹参银连地,清宫更加莲子心。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3、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泻心汤】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干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4、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化斑汤】化斑玄犀和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5、清脏腑热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清心莲子饮】清心莲子参耆苓,地骨车前甘草芩;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泻青丸】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肝胆实火悉能攘。
  【左金丸】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戊己丸】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再脐。
  【香连丸】香连相合治热痢,症现腹痛又里急。
  【泻白散】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亦泻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玉女煎】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黄芩汤】黄芩汤用芍枣草,清热和中止痢方。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备。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上方加草与阿胶,产后虚痢称良剂。
  6、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旱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清骨散】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耆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5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