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陈皮(去白)1两,贝母(去心)1两,半夏曲1两,天南星(汤泡,姜汁浸,炒)1两,白茯苓1两,天花粉1两,片芩(去芦,酒炒)8钱,香附子(童便浸,醋炒)8钱,枳实(麦麸炒)8钱,苍术(米泔浸,去皮,炒)8钱,海石(另研)8钱,桔梗6钱。
制法 : 上为细末,烧竹沥,加生姜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痰饮。
用法用量 : 每服90丸,食远及临卧时滚白水送下。
摘录 : 《松崖医径》卷下
目录1拼音2概述3《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之竹沥化痰丸 3.1竹沥化痰丸的别名3.2组成3.3制法3.4竹沥化痰丸的用法用量3.5功能主治 4《万病回春》卷二方之竹沥化痰丸 4.1竹沥化痰丸的别名4.2处方4.3制法4.4功能主治4.5竹沥化痰丸的用法用量4.6摘录 5《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之竹沥化痰丸 5.1组成5.2制备方法5.3功效主治5.4竹沥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6《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竹沥化痰丸 6.1组成6.2制备方法6.3功效主治6.4竹沥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7《活人心统》卷一方之竹沥化痰丸 7.1组成7.2制备方法7.3功能主治7.4竹沥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8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竹沥化痰丸 1拼音 zhú lì huà tán wán
2概述 竹沥化痰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3《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之竹沥化痰丸
4《万病回春》卷二方之竹沥化痰丸
5《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之竹沥化痰丸
6《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竹沥化痰丸
7《活人心统》卷一方之竹沥化痰丸
瓜 蒌 仁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蒌的成熟果实的果仁。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润肠通便功效。
1
常用于肺热之证
中医学认为,全瓜蒌(包括瓜蒌皮和瓜蒌仁)具有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润肠通便等功效。其中,瓜蒌仁以润肺化痰、润肠通便为主要功效。
临床上,瓜蒌仁常用于肺热之证,特别是肺热移肠之证。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肺部出现病变时,很容易牵连大肠,最终表现为肺与大肠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痰稠或痰黄,伴大便秘结或排便时间延长。当遇到上述病症时,在辨证处方中加用瓜蒌仁,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2
润肠通便别盲目
瓜蒌仁性寒,主要用于热证,正所谓“寒者热之”。临床使用瓜蒌仁主治便秘患者时,应当注意辩证,切记盲目使用。比如,因气虚、血虚、阳虚等所导致的便秘患者,最好不要选用瓜蒌仁,寒凉之品易伤脾胃,损伤正气,难免会加重病情。
同时,瓜蒌仁具有利气宽胸之功,盲目运用于严重的气虚、血虚、阳虚等“正气不足”便秘患者时,很容易导致气血紊乱,加重病情。
3
用前定想十八反
在中医学“十八反”内容中,全瓜蒌(包括瓜蒌皮和瓜蒌仁)与乌头(附子、川乌、草乌)相反。也就是说,瓜蒌仁与川乌、草乌、附子相反,不能同时服用。
对“十八反”的研究,有学者发现某些相反并绝对不能合用,甚至采取“相反则相合”模式治疗某些疑难杂病,反而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临床疗效,个中根源还需更深层次的临床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不过,对于普通医生来说,最好别在同一处方中盲目同时运用“十八反”药物,这种行为一旦出现医疗意外,医生就会背上“不遵守规定用药”之名,难逃其咎。
根据笔者临证20多年经验,在使用瓜蒌仁或瓜蒌皮或全瓜蒌之前,最好详细问清楚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情况,不管是药酒,还是口服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若患者使用药物中含有附子、川乌、草乌之类药品成份,就别用瓜蒌仁(包括瓜蒌皮、全瓜蒌)了。
4
含有瓜蒌仁方剂举隅
痰热内结名方清气化痰丸,该方组成有瓜蒌仁、陈皮、黄芩、杏仁、枳实、茯苓、胆南星、制半夏、姜汁,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功效。
临床上,面对急性疾病证属痰热内结者,常用该方加减为汤剂治疗;面对慢性疾病证属痰热内结者,常用该方成药丸剂治疗。
痰热与少阳证并具名方柴胡陷胸汤,该方由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方加减而成,组成有柴胡、姜半夏、川黄连、苦桔梗、黄芩、瓜蒌仁、枳实、生姜汁,具有清热化痰,宽胸开膈,和解少阳功效,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膈痞满,呕恶不食,咳嗽痰稠,口苦苔黄,脉滑数有力的少阳证伴痰热内结之证。
气郁成痰方剂瓜蒌仁汤,该方组成有桔梗、枳壳、瓜蒌仁、半夏,具有理气解郁,清热化痰功效,常用于因七情不畅,气郁成痰,表现为气噎痞满,咳喘胸闷之证。
因全瓜蒌具有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润肠通便等功效,故除上述方剂外,还有一些方剂含有瓜蒌(或瓜蒌皮,或瓜蒌仁,或瓜蒌实,或瓜蒌霜,或瓜蒌根,或瓜蒌叶),如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实)、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皮、花粉、茯苓、橘红、桔梗)、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实、薤白、半夏)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53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减清脾饮
下一篇: 加减渗湿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