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伤寒发汗后,引饮过多,心下悸动。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àng)痛而恶(wù)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zhòng)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chuán);颇欲吐,若躁烦,脉数(shuò)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shào)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sōu);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xián),时瘛(chì)疭(zòng);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chuán)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sì)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中(zhòng)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sè)恶寒,淅淅(xī)恶风,翕翕(xī)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zhì>),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bò>)。上五味,㕮(fǔ)咀(jǔ)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zǐ),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chuò)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zhí)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chài),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jiàn),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lào)、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qiáng ji ji),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gé)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nà)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zhì)此,勿令误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pò)杏子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páo>,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nuè)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zhū)(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gě),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三铢(炙),大枣五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jīng)米六合(gě),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bì)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shuò),心烦,微恶寒,脚挛(luán)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yān)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zhān)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zhòng)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jìng)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huán),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chóng)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táng),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译文]
太阳病的基本症候特征,是脉象浮、头痛、项部拘急不舒、畏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畏风,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
太阳病,已经发热,或者还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身体疼痛,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均浮紧的,就叫做伤寒。
外感病第一天,邪在太阳,如果脉证静止在太阳未变的,这是疾病未发生传变。如果病人总想呕吐、烦躁不安、脉象数而急疾,为邪气传里之象,表示病已传变。
外感病二三天,已到邪传阳明、少阳之期,如果不见阳明、少阳病见证,而只见太阳病症候的,表示病未传变。
太阳病,出现发热、口渴、不怕冷的,就叫做温病。温病为感受温邪所致,所以禁用辛温发汗、禁用攻下、禁用火攻。如果误用辛温发汗,就会使热势更甚,出现身体灼热、尺部寸部脉象均浮盛、自汗出、身体沉重、时时嗜睡、呼吸时鼻有鼾声、说话困难,这就叫风温。如果误用攻下,耗伤阴液,就会出现小便短少不通畅,两目直视、大便失禁。如果误用火攻,就会使邪热更炽,火热内攻,轻的会引起肌肤发黄,严重的会引起手足阵发抽搐,好象惊痫发作一样的症状,肤色发黄很深,象烟火熏过的一样。一次误治,病人尚可苟延时日,反复误治,就会断送病人生命。
患外感病,如果出现发热畏寒的症状,是病在阳经的表现;如果出现无热畏寒的症状,是病在阴经的表现。病在阳经的,大约七天可以痊愈;病在阴经的,大约六天可以痊愈。这是因为七属于阳数、六属于阴数的缘故。
太阳病,头痛超过七天而自行痊愈的,是因为邪气行尽太阳经的缘故。如果邪气未尽,有向阳明经传变趋势,可以针刺足阳明经穴,使经气疏通,抗邪力增强,邪气不能内传阳明,疾病就会痊愈。
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之间。
容易患太阳中风的人,表证解除以后,身体仍感觉不舒适的,需待一定的时日,正气恢复,才能痊愈。
病人体表发热,反而想穿很多衣服,这是外部假热、内部真寒的表现;体表怕冷,反而不想穿衣服,这是外部假寒、内部真热的反映。
太阳中风证,卫阳抗邪而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而弱于内,卫阳浮盛于外就发热,营阴不能内守则汗自出,病人畏缩怕冷,瑟瑟畏风,象皮毛复盖身上一样发热,鼻塞气息不利,干呕的,应当用桂枝汤主治。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灸,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五味药,捣碎前三味药,与后两药混合,加水七升,用微火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待药汁冷热适当时,服药一升,一日服三次。服药后一会儿,喝热稀粥一大碗,以助药力,并复盖棉被约二个小时,取暖保温来帮助发汗。发汗程度最好是遍身微微出汗,不要让汗出如流水一样淋漓不断,否则伤阳耗阴,疾病就一定不能解除。如果服了第一次药后汗出疾病痊愈,就停止服第二次、第三次药,不需要把一剂药都服尽。如果服第一次药汗不出,可以依照以上服药方法服第二次药。如果服第二次药还无汗出,那么,第三次药可适当提前服,可在半天左右将一剂服完。如果病情重的,可以白天夜晚服药,一天24小时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服完一剂药后,病症仍然存在的,可以再继续服药,倘若服药后仍不出汗,那么,就可一直服药二三剂。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滞滑腻、油腻、大蒜、小蒜、芸苔、胡荽、动物乳类及其制品,腐败变质及不良气味的食品。
太阳病,只要出现头痛、发热、汗出、畏风的,就可以用桂枝汤主治。
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本应当无汗,反而出现汗出、怕风等太阳中风证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桂枝二两去皮。以上六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葛根煎煮,煮去水分二升,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共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复盖棉被取暖保温以助发汗,使病人遍身微微汗出为度。除服药后不需喝热粥外,其余的调养护理方法及服药禁忌均同桂枝汤。
太阳病,误用了泻下药之后,病人自觉胸中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服药方法同前。如果误下后没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则不能用桂枝汤治疗。
太阳病第三天,已经用了发汗的方法,或者用了吐法,或者用了攻下法,或者用了温针的方法,病情仍然不解除的,这就是坏病,桂枝汤已不再适用。对于坏病,应该详细诊察其脉象、症状,了解使用了何种错误治法及演变为何种病症,因证立法,随证治疗。桂枝汤本来是解肌和营的方剂,适用于太阳中风证。如果病人脉象浮紧、发热、汗不出的,属太阳伤寒证,不可用桂枝汤治疗。医者务须经常记住这一点,千万不要发生错误。
平素嗜酒的人,如果患了太阳中风证,不当用桂枝汤治疗,如果服用了桂枝汤,就会出现呕吐,这是因为嗜酒的人多湿热内蕴,而桂枝汤是辛甘温之剂,用后更助热留湿的缘故。
宿有喘疾的病人,患了太阳中风证,引动喘疾发作的,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治疗最好。
凡是内热炽盛的病人,如果服用桂枝汤而发生呕吐的,以后可能会出现吐脓血的变证。
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汗出淋漓不止、病人怕冷、小便短小、四肢微感拘急疼痛、屈伸困难,如果头痛、发热等表证仍然存在的,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附子一枚炮制去皮破成八片。以上六味药,加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入附子,其调养护理的方法同前。
太阳病,误用攻下之后,出现脉象急促、短促,胸部胀闷的,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掉芍药,调养护理方法同前。
如果误下后出现胸部满闷、脉微、畏风寒较重的,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附子一枚炮制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掉芍药加入附子,其调养护理方法同前。
太阳病,已经得了八九天,病人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一天发作二三次,好象疟疾一样,病人不呕吐,大小便正常,这是邪气郁滞在表的表现。此时,如果脉象渐趋调匀和缓的,是邪气去、正气复的症象,疾病将要痊愈。如果脉象微弱而怕冷的,这是表里阳气均虚,可能系误用汗、吐、下所致,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而出现红色的,表明邪气仍郁滞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肤还一定有搔痒的症状,适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剖开,杏仁二十四枚用水浸泡去掉皮尖及双仁的。以上七味药,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黄煎煮,待煮一、二沸,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余各药,煎煮成一升八合,去掉药渣,每次温服六合。旧本说:取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合为六合,一次服完。调养护理方法同前。
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证不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这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针刺风池、风府,以疏经泄邪,然后再给予桂枝汤就可以痊愈。
服桂枝汤发汗,汗不遵法,出现大汗出、脉象洪大,而发热,畏寒,头痛等表证仍然存在的,为病仍在表,仍应给予桂枝汤治疗,服药方法同前。如果病人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好象发疟疾一样,一天发作二次的,用小发汗法就能治愈,适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剖开。以上七味药,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黄,煮开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二次。旧本说:取桂枝汤二份,麻黄汤一份,混合成二升,分二次服。调养护理方法同前
太阳中风证,服了桂枝汤后,汗出得很多,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的,这是邪传阳明,热盛而津伤,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打碎用布包,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以上五味药,加水一斗煎煮,待粳米煮熟,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一天发作二三次,并见心烦、口渴的,为表郁兼内热之证,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如果病人脉象微弱的,这是阳气虚弱,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剖开,生姜一两二铢切片,石膏二十四铢打碎用布包。以上七味药,用水五升,先加入麻黄,煮开一二滚,除去浮在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应当是将越婢汤、桂枝汤的煎剂混合,每次温服一升。现将二方混合成一方,取桂枝汤二份药量,越婢汤一份药量。
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法后,病人仍然头痛,项部拘急不柔和,象皮毛复盖身上一样发热,无汗,胃脘部胀满,微感疼痛,小便不通畅的,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治。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六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小便通畅的就可痊愈。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术。
伤寒病,症见脉浮、自汗出、小便频数、心烦、轻微怕冷、两小腿肚拘急疼痛、难以屈伸的,是太阳中风兼阳虚阴亏证,治当扶阳解表,反而单用桂枝汤来解表,这是错误的治法。服药后就出现了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不安、呕吐等症状,是误治导致阴阳两虚。治疗应该先给予甘草干姜汤,来复阳气,如果服了甘草干姜汤后四肢厥冷转愈而见两腿温暖的,说明阳气已复。然后,再给予芍药甘草汤来复阴,阴液恢复,病人两小腿肚拘急疼痛解除,两腿即可自由伸展。假如误汗伤津,致肠胃燥实而气机不调和,出现谵言妄语等见症的,可以少量调胃承气汤治疗。如果反复发汗,再加上用烧针强迫发汗,汗多亡阳,导致少阴阳衰的,应当用四逆汤主治。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至一升五合,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以上二味药,加水三升煎煮,煮至一升五合,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用陈米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大黄、甘草,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芒硝,然后放在火上稍煮至开即成,每次温服少量。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身体强壮的人可以用大的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病人的症状象桂枝汤证,按照桂枝汤证的治法进行治疗,结果反而使病情加剧,出现四肢冰冷、咽喉干燥、两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出现谵语等症,老师预测到了病人半夜手足应当温暖,两腿应当舒展,后来病情发展果然如老师说的那样,怎么知道会这样呢?
老师答:病人寸口脉搏浮而大,浮是感受风邪,大是虚的表现,感受风邪就会产生轻微发热,正气虚弱就会出现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症状虽然很象桂枝汤证,其实不是桂枝汤证,而是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证。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用桂枝汤加附子以温经发汗。但是医生却反而单用桂枝汤发汗,导致汗出亡阳,并兼阴液亏虚,从而出现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等症状。治疗先给予甘草干姜汤,服药后阳气于半夜恢复,两腿就由厥冷转温暖,而两小腿肌肉拘挛疼痛尚未解除,于是再给予芍药甘草汤,服药后,阴液得复,则两脚就自由伸展了。如果误汗伤阴,导致阳明燥屎内结,就会出现谵语、心中烦乱不安等症,应当用承气汤攻下里实,服药后大便微见溏泻的,为燥屎得去,谵语等症就会停止,疾病即可以痊愈。
桂枝汤为《伤寒论》之首方,也是《伤寒论》论述篇幅最多的方,弄清它的原理及加减变化,就等于弄懂了半部《伤寒论》。
我临床应用桂枝汤甚多,几乎每天都不离桂枝汤的加减化裁。我的体会是,这是一个临床高效方,也是一个切合医理的经方。桂枝汤加减不仅能够治外感病、传染病,也能够治内伤杂病;不仅能够治急性病,也能够治慢性病。我的建议是,每一个临床中医人都应该深入研究桂枝汤,从中去体悟药理与方证。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近代名医范文虎氏谓:“桂枝汤最切实用,外感风寒初起用之,内伤气血不和亦用之,妊娠用之,产后亦用之。”这是经验之谈。
我的体会是,桂枝汤不仅可以治疗太阳中风,还能治疗内科杂病。一则,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即血,卫即气,故桂枝汤可以调和气血。气血调和,则百病可愈;二则,桂枝左升肝血,芍药右降肺气,生姜、大枣和甘草有和中之功,合而言之,桂枝枝能调节人体的气机升降。《内经》有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由此说,桂枝汤可以调畅生命的平衡。
进一步说,中医治病的原则即在于“阴阳平衡”。而桂枝汤正好能充分地体现这个原则。
其一,辛甘以化阳。桂枝、生姜是辛温的,甘草、大枣是甘的,桂枝、生姜配甘草、大枣即能化阳。化阳的好处是,既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又可促进气化,加强祛除阴霾之功。
其二,酸甘以化阴。芍药是酸的,甘草、大枣是甘的,芍药与甘草、大枣配合就能化阴。化阴的好处是,既可以补充人体的阴气,又可收敛阳气,使阳归根。
由此说,桂枝汤既化阳,又化阴,使阴阳平衡,则百病可愈。
中医治病,追求气血和畅。如何去和畅气血呢?当然先要使阴阳平衡,在此基础上,再配合活血化瘀,即能和畅气血。比如,用桂枝汤加入一些去瘀的药,就能做到在调理阴阳平衡的基础上,活血通瘀,比如,桂枝茯苓丸,桂枝汤加桃仁、红花,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等等,都是在桂枝汤基础上的变化。
总之,桂枝汤是调理阴阳平衡的圣方,以其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可化出无限奥妙。
其一,加补气药,可治气虚证,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
其二,加补血药,可气血双补,比如归芪建中汤,或桂枝汤合八珍汤等。
其三,加扶阳药,可改善阳虚体质。比如,桂枝加附子汤。
其四,加通下药,可降浊祛毒,兼能攻逐。比如,桂枝加大黄汤。
其五,合用柴胡剂可调和少阳与太阳平衡,比如,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名为桂枝柴胡汤,能针对小柴胡证来促进气机畅通,最终使阴阳平衡。
其六,合用理中汤可调和太阳与太阴的平衡。比如,桂枝汤合理中汤能针对太阴太阳病,从而促进阴阳平衡。
诸如此类,不胜列举,皆在医者临证灵活变通化裁。总而言之,桂枝汤是临床的实用方。如果能深入学习此方,我相信,一定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当然,桂枝汤也不是万能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定要有桂枝汤证。有其证则用其方,自然有效。若非其证而用其方,方不对证,效果也就不会很好了。
俗话说:“朽木生蘑菇。”如果是一棵生机勃勃、 健康 生长的大树,树干上是长不出蘑菇的。因此活跃人体的生机,消除肿瘤产生的环境,就有可能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那怎么活跃人体的生机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
舒达少阳选方思考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为舒达少阳的经典方剂,可是小柴胡汤里并没有很多助阳的药。助少阳阳气,一般情况下不选附子而用桂枝,于是就想到了柴胡桂枝汤。它是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二分之一剂量相合而成,有舒达少阳、调和营卫的作用。 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但助少阳之力不足,所以取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助心胆之阳;芍药养肝血助疏泄,以增强木气的展发之力。 小柴胡汤里只有半夏、生姜二味化痰浊、去痰饮、畅三焦,显然力量不足,更何况柴胡桂枝汤尚无宁心神之力,所以选配温胆汤。
温胆汤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里都有记载,《外台秘要》注明,温胆汤原载于已经亡佚的《集验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组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而“胆寒”就是指少阳、一阳之气不足。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这个方子里加了茯苓、大枣,仍叫温胆汤,治疗 “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这些症状正是焦虑抑郁的表现,所以当病人主诉诸多症状,没完没了地述说,医生抓不到要领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用柴胡桂枝汤和温胆汤合方。但是,宁心神的力量还不够,因此选孙思邈的定志小丸。
定志小丸出自《千金要方·卷十四》,它治疗 “心气不定”,即心中恍惚、烦闷、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下降;“五脏不足”,即全身没劲;“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即高兴不起来、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的临床表现。 同时记载了“朝瘥暮剧,或暮瘥朝发”,这是中医文献史上第一次提出病有朝暮轻重之别的记载,正符合焦虑抑郁患者的晨重暮轻、晨轻暮重的临床特征。定志小丸有四味药:人参,茯苓,菖蒲,远志。人参在柴胡桂枝汤里有,茯苓在温胆汤里有,也就是在柴胡桂枝汤和温胆汤中加菖蒲、远志,就可以达到豁痰开窍、振心阳、益智慧、醒心神的目的。柴胡桂枝汤、温胆汤、定志小丸三方相合,郝万山老师称之为柴桂温胆定志汤。
柴桂温胆定志汤基础方
柴胡、黄芩、桂枝、白芍、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实、菖蒲、远志、党参、炙甘草。此方益少阳、畅气机、化痰浊、宁心神,进而活跃全身的生机,通过加减能广泛用于多种精神性疾病和心身性疾病。 精神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起床困难综合征、选择困难症、储物癖等。心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及莫名其妙的躯体疼痛等。消化系统从上到下所有的病症,儿童厌食、遗尿、夜惊、抽动秽语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糖尿病、甲亢、各种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男性的性功能障碍,女性的月经紊乱,以及某些不孕症、痛经、闭经、癔病,等等。
医案一则
李某,男,32岁,2016年5月14日初诊。低热,口苦,腹胀,尿少,乏力,面色苍黄晦暗,憔悴神疲,3 5 日大便一次,排便困难,舌质黯,苔白厚腻,脉弦滑大。
乙肝病史10年,2016年5月7日查AFP 989.8ng/mL,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大小约15cm 13.2cm,没有进行放疗、化疗和介入疗法。治法:舒少阳,散结聚,健脾胃,清湿热,宁心神。
处方: 柴胡、香橼、佛手、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枳壳、茯苓、莪术、炒白术、生白术、党参、远志、菖蒲、生甘草。14 剂,效可再服。
1年后患者复诊,自言服用此方近半年,自觉诸多症状逐渐消失。现尚有腹部易发凉、大便偏软,脉弦滑,舌红苔薄白。治法:舒少阳,健脾胃,化湿浊,散结聚,宁心神。
处方: 柴胡、香橼、茵陈、陈皮、半夏、茯苓、炮姜炭、炒白术、莪术、党参、远志、石菖蒲、炙甘草,14 剂。
2017年7月29日,三诊:肝功能正常,时有腹胀,脉弦滑,舌淡红,苔薄白。治法:舒少阳,散结聚,和脾胃,宁心神。
2017年11月1日查AFP 1027ng/mL,说明肿瘤并没有消失,但是病变部位有所减小。
2017年11月18日,患者自述喝酒、熬夜,导致转氨酶轻度升高。嘱患者仍用原方服用3月余。
2018年3月30日,检查示肝占位病变,考虑肝癌。肿瘤大小为53.4mm 41.8mm。
治疗回顾: 男性,32岁,乙肝病史10年,2016年5月7日,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15cm 13.2cm;经用舒少阳、散结聚、健脾胃、宁心神的方法治疗,2018年3月30日复查示肝顶部积水,肝右后叶可见不规则肿块,边缘模糊,最大5.34cm 4.18cm,纯中药治疗后肿块体积减小,带瘤生存,生活质量好。
2019年4月3日上午复诊:无任何不适,只是希望巩固疗效。方用柴胡、茵陈、蒲公英、三棱、莪术、炒白术、陈皮、茯苓、党参、远志、石菖蒲、炙甘草。间断服用至今,正常生活工作。
此法对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等遗留问题的调治,也有较好效果。对于肝癌,除了用柴桂温胆定志汤作为基础方畅三焦、助少阳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清热解毒祛湿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栀子、茵陈;散结聚选三棱、莪术,配用白术,是为了防止三棱、莪术破气,也可以选夏枯草、浙贝母;宁心神配合炒枣仁、合欢皮;降转氨酶配五味子;消腹水配五苓散或猪苓汤。这样随症加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当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46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茯苓桂枝参甘耆附麻黄汤
下一篇: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