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人参3钱,茯苓3钱,黄耆3钱,紫苏3钱,桂枝2钱,附子2钱,甘草1钱,升麻1钱。
功能主治 : 痘疹痒塌黑陷者。
用法用量 : 流水煎,温服。
摘录 : 《医学金针》卷八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汤----是把这个风邪慢慢驱散出去的药。
麻黄汤-----是立刻从你的身体很里面的地方把这个寒气逼出皮肤表面,会开汗孔,会出大汗。
桂麻各半汤----临床应用在风疹块、身体痒。风湿症状的酸痛、受湿受寒后有脉浮而紧细寒气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就是治荨麻疹类,异位性皮肤炎.5.“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意思是不是桂枝汤证吃桂枝汤,不要不是桂枝汤证吃桂枝汤,像麻黄汤证吃桂枝汤也会烦得不得了。
烦,就是不管接触到任何事情都会带给你一种不爽的感觉,所以烦这个东西是这个人主观的,有意识的,对于它平常能够容受的事情,现在就会觉得有不爽的感觉,就叫做烦。
大青龙汤的手足烦,就是那个不是人心情的感觉,而是那个人手就觉得放在这边也不对,放在这边也不对,放在这边也不对,就是一直换位置,那叫做手足烦。
躁----烦是里边有热,躁就是这个人好像坐不得,站不得,反复颠倒,然后跑来跑去,手足不得暂停,就是这个人是一个无意识的身体有很多多余的动作,但他本身的意识上面有点模模糊糊的,最轻的躁是抖腿,抖腿是躁不是烦,所以阳虚的人会抖腿,那阳实的人那个气比较能够往下降,那个腿会自动地喜欢贴到地面的。
吴茱萸汤证-----代表寒证的一种烦。是典型的这个人身体里面很多重要的区块肝、脾都被阴寒之气纠住,他的灵魂会觉得被什么东西绑住了,所以很想要挣脱,那种想要挣脱的身体感转化成我们有意识的感觉的时候是一种烦。
白虎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白虎汤。就是如果脉洪大,大汗出,又有高烧,就可非常确定是白虎汤。白虎汤是一个阳明病的主方。
白虎汤是便秘以前用的,就是阳明经上有邪气这个人就会出大汗,发高烧,脉洪大,比平常有力量,跳动的幅度也很大,那吃了白虎汤,白虎汤是以生石膏为主,这个病邪,从太阳区块会转到阳明区块去。
白虎汤的临床经验是吃了白虎汤,会出薄薄的一点点微汗,然后烧退掉,所以白虎汤是临床上很容易看到汗、用汗来解病的。
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必解啊,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它就是一碗汤里面有三分之二碗桂枝汤,而有三分之一碗麻黄汤,比桂麻各半汤药更重.虽然桂麻各半汤要重,可是从药物的性质的比例来讲,就是桂枝汤的比例就占得更多,这个邪气比较散的时候,麻黄汤的比例要少,桂枝汤的比例要多,这样子麻黄汤开了一点点汗孔,这个桂枝汤把那个邪气慢慢推出去,所以桂枝汤比例多让它的效果缓一点。
服法:桂二麻一汤它是日三服,慢慢把这个风气、寒气扫出去;桂麻各半汤是一口下去就好了。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桂枝汤发了汗之后会大汗出大烦渴,渴得没有办法忍受,用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临床上面可以用来治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有一种症状是每天不停的出大汗,然后口渴的不得了,拼命地喝水还是觉得不够,喝了白虎加人参汤几贴之后,身体也凉了,大汗也不出了,口也不渴了,血糖一量也下来了。
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病,这个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无阳不可以发汗,这个脉微弱而无阳在病症上比较偏少阴病,就是少阴病的人阳气会弱,脉会比较微弱,那少阴病是一定不可以发汗的。
在少阴病的框架,脉是沉细微弱的,然后发烧又怕冷,又烧一烧不烧,脉几乎把不到,那个时候是可以吃当归四逆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治风水,身上有风寒之气而水肿;治疗急性慢性肾脏炎;
越婢汤的结构是----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
越婢汤跟大青龙汤长得很像,是麻黄用得最重的方子。这两个方子使用范围有点不一样,越婢汤是清掉皮肤底下的水,大青龙是把闷住你身体里面的热的那个寒气一次把它拔掉。
桂枝二越婢一汤长得最像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有杏仁,没有芍药,桂二越一是有芍药,没有杏仁,就是一味药的差别。
大青龙汤是寒包火,所以大青龙汤不一定是纯太阳的,它有阳明的调子在里面。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条文: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茯苓三两白术三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证:太阳病吃了桂枝汤或者用了下法,或者正治或者误治,可是这个人仍然头项强痛,后脑勺僵,翕翕发热,身体还是热烘烘的,然后没有汗,就是觉得心下胃这个地方觉得闷胀闷胀的还有点痛,然后尿尿又好像没有什么尿。4.风邪乘脾,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那种睡觉的时候不盖被子,然后第二天起来觉得全身呢手脚都不对劲,那那个就是风邪乘脾了,就是肚子吹到风。
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主证:太阴病本来是脉沉、然后软,这个人很容易拉肚子,呕吐,就是太阴病的特征,因为太阴脾经,消化能力停摆,所以就会吐、加上拉,吐不吐,拉肚子拉一拉又不拉,这太阴病好像有点不太上道,就是有点不像是太阴的不彻底,然后他说,脉浮涩,就是这个脉浮起来,然后觉着摸起来不是那么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34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茯苓栀子茵陈汤
下一篇: 茯苓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