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清肠燥湿,行气止痢。主肠胃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1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消瘦。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米饮吞下。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 : 黄连(去芦须)20两(用茱萸10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4两8钱8分。
制法 :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
用法用量 : 香连丸(《直指》卷十四)、二味香连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
摘录 : 《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肠道湿热证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肠道湿热概念,供大家阅读!
肠道湿热概念
肠道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下痢为主的证候。亦称大肠湿热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多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热邪,侵犯肠道,或饮食不洁,致使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本证以下痢或泄泻及湿热征象为审证依据。
肠道湿热吃什么药
1.临床上之痢疾、泄泻均以本证为多,治疗当以祛邪。其新感属此证尤多,治疗以通因通用为要,忌用收涩止泻之品。痢疾患者应注意调气行血的运用,若下血较多应该重用行血之品,脓多者宜重用理气药;泄泻患者当湿热分清,其泻可止。但湿热泄泻容易耗伤气阴,年老体虚之患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证候,除治疗上须随证施方,还应高度重视此类患者的病情变化。
2.在治疗痢疾时,应始终顾护胃气。在治疗湿热痢的方药多系苦寒之品,不应长时间大量使用这一类药物,以防伤胃气。
3.若本证久而不愈,反复发作,表现正虚邪恋,宜扶正祛邪兼用。其药物灌肠往往是临床上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药用白头翁、秦皮、黄柏、夏枯草、青黛、紫草、明矾、牡蛎、乌梅、罂粟壳、五倍子等。每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湿度37~38℃,开始每次用50~100毫升于早晚各作保留灌肠1次,适应后每次用200毫升,每日灌肠1次。患者取侧卧位,臀高头低,慢速灌肠,灌入后取胸膝位15分钟,再仰卧1小时以上。
4.治则
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
(1)内服方药
1)芍药汤加味芍药、黄芩、黄连、大黄、银花、槟榔、当归、甘草、木香。本方适用于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痢疾患者。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加荆芥、防风、羌活;如热毒盛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则加白头翁、秦皮、地榆、丹皮;若挟食滞,苔腻脉滑,加用神曲、青皮、陈皮、芒硝(入汤冲服);若湿热留连不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加用人参(党参)、白术、干姜;若下痢初作,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日三次;若痢下为酱色,时作时止,可加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连用7~10天。
2)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银花、茯苓、木通、车前子。本方适用于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泄泻患者。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若湿热泄泻以湿邪偏重,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可加用厚朴、薏仁;挟食滞者宜加神曲、山楂、麦芽;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加连翘、薄荷;如在夏季盛暑之时,可酌加藿香、香薷、扁豆花.荷叶。
(2)外敷药物
1)苦参粉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
2)栀子适量,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贴双足涌泉穴。
3)白矾、五味子、五倍子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
4)噤痢膏牙皂、细辛、葱6根(拭净泥土,勿洗),田螺2个,小麦曲。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于神阙穴,盖以纱布、绷带固定,药干另换。
5)热泻散黄连、滑石、广木香、吴茱萸,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撤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1日换1次。
6)大黄,或甘遂、大戟研为细末,用醋凋敷脐部固定。适用于疫毒痢腹胀者。
(3)灌肠疗法临床上对长期反复不愈之本证患者,常采用灌肠疗法。
1)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穿心莲、黄柏,加水煎至150毫升,温度在30~40℃时作保留灌肠。如能保留8小时以上,疗效更佳。
2)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5%普鲁卡因,加入生理盐水中,加温后保留灌肠。
3)苦参,浓煎,每次用50毫升,加奴夫卡因,作保留灌肠。
4)白头翁,煎成药液100毫升,每日作保留灌肠1次。治阿米巴痢疾。
5)大蒜,捣汁,加温开水160毫升,作保留灌肠。治阿米巴痢疾。
目录1拼音2《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2.5摘录 3《良朋汇集》卷一:金华散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3.5注意3.6摘录 4《疮疡经验全书》卷八:金华散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普济方》卷一六九:金华散 5.1处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5.5摘录 6《医略六书》卷二十六:金华散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6.5各家论述6.6摘录 7《卫生总微》卷十四:金华散 7.1处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7.5摘录 8《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金华散 8.1处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8.5摘录 9《惠直堂方》卷一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9.6用药禁忌 10《外科百效》卷一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备方法 11《普济方》卷四○四 11.1方名11.2组成11.3功效11.4主治11.5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1.6制备方法 12《女科百问》卷上 12.1方名12.2组成12.3主治12.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备方法12.6金华散的临床应用12.7附注 13《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备方法 14《青囊秘传》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4.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金华散 1拼音 jīn huá sǎn
2《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
3《良朋汇集》卷一:金华散
4《疮疡经验全书》卷八:金华散
5《普济方》卷一六九:金华散
6《医略六书》卷二十六:金华散
7《卫生总微》卷十四:金华散
8《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金华散
9《惠直堂方》卷一
10《外科百效》卷一
11《普济方》卷四○四
12《女科百问》卷上
13《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
14《青囊秘传》
古籍中的金华散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溃烂 疮口湿,及脓血杂流者,百花膏(收靥)、生肌散、金华散、绵茧散(收靥)、魏氏白螺散、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溃烂 疮口湿,及脓血杂流者,百花膏(收靥)、生肌散、金华散、绵茧散(收靥)、魏氏白螺散、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四·妇人部调经]血崩 分四服。〔丹〕漏下乃热兼虚,四物加黄连。〔云〕金华散治血室有热,崩下不止,服温药不效者。延胡索瞿麦...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九]蛊痢第十一 加啼急则不治也。《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金华散、香连丸。(香连丸方见冷热痢门,吉氏方同。金华...
《婴童百问》:[卷之十]疮癣第九十七问
目录1拼音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2.2标准编号2.3处方2.4制法2.5性状2.6鉴别2.7检查2.8功能与主治2.9用法与用量2.10注意2.11规格2.12贮藏 附:1古籍中的清热治痢丸 1拼音 qīng rè zhì lì wán
2中药部颁标准
古籍中的清热治痢丸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六第八门]独神丸 治痢独神丸,沈太虚侍郎方,沈仁父传。罂粟壳去穣蒂,不以多少,用米醋一碗蘸炙,以醋多为妙,候焦黄为细...
《回生集》:[卷上内症门]治痢疾神验方 钱)食盐(一钱)煎服。不拘赤白即愈。小香连丸此方治痢疾全活者甚多。蕲艾(八两捣如绵以黄米煮成薄浆拌透...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冷痢第八 (论一首方三十二首)论曰∶旧治痢于贵胜用建脾丸,多效,今治积久冷痢,先以温脾汤下讫,后以建脾丸补之,...
《仁术便览》:[卷二痢疾]【人参败毒散】 仓米、莲肉七枚。见伤寒门。一方治痢劫剂。用生锻石、枯白矾各等分,面糊丸黄豆大,空心三丸。白痢烧酒送下...
《仁术便览》:[卷二痢疾]【胜金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97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香甲散
下一篇: 大驱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