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大香连丸

中医世家 2023-05-06 16:08:51

大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大香连丸

处方 : 黄连(去芦、须)600克(用吴茱萸300克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146克

制法 : 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清肠燥湿,行气止痢。主肠胃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1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消瘦。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米饮吞下。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大香连丸

别名 : 香连丸、二味香连丸

处方 : 黄连(去芦须)20两(用茱萸10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4两8钱8分。

制法 :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

用法用量 : 香连丸(《直指》卷十四)、二味香连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

摘录 : 《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肠道湿热_肠道湿热吃什么药

肠道湿热证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肠道湿热概念,供大家阅读!
肠道湿热概念
肠道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下痢为主的证候。亦称大肠湿热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多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热邪,侵犯肠道,或饮食不洁,致使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本证以下痢或泄泻及湿热征象为审证依据。
肠道湿热吃什么药
1.临床上之痢疾、泄泻均以本证为多,治疗当以祛邪。其新感属此证尤多,治疗以通因通用为要,忌用收涩止泻之品。痢疾患者应注意调气行血的运用,若下血较多应该重用行血之品,脓多者宜重用理气药;泄泻患者当湿热分清,其泻可止。但湿热泄泻容易耗伤气阴,年老体虚之患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证候,除治疗上须随证施方,还应高度重视此类患者的病情变化。

2.在治疗痢疾时,应始终顾护胃气。在治疗湿热痢的方药多系苦寒之品,不应长时间大量使用这一类药物,以防伤胃气。

3.若本证久而不愈,反复发作,表现正虚邪恋,宜扶正祛邪兼用。其药物灌肠往往是临床上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药用白头翁、秦皮、黄柏、夏枯草、青黛、紫草、明矾、牡蛎、乌梅、罂粟壳、五倍子等。每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湿度37~38℃,开始每次用50~100毫升于早晚各作保留灌肠1次,适应后每次用200毫升,每日灌肠1次。患者取侧卧位,臀高头低,慢速灌肠,灌入后取胸膝位15分钟,再仰卧1小时以上。

4.治则

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

(1)内服方药

1)芍药汤加味芍药、黄芩、黄连、大黄、银花、槟榔、当归、甘草、木香。本方适用于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痢疾患者。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加荆芥、防风、羌活;如热毒盛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则加白头翁、秦皮、地榆、丹皮;若挟食滞,苔腻脉滑,加用神曲、青皮、陈皮、芒硝(入汤冲服);若湿热留连不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加用人参(党参)、白术、干姜;若下痢初作,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日三次;若痢下为酱色,时作时止,可加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连用7~10天。

2)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银花、茯苓、木通、车前子。本方适用于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泄泻患者。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若湿热泄泻以湿邪偏重,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可加用厚朴、薏仁;挟食滞者宜加神曲、山楂、麦芽;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加连翘、薄荷;如在夏季盛暑之时,可酌加藿香、香薷、扁豆花.荷叶。

(2)外敷药物

1)苦参粉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

2)栀子适量,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贴双足涌泉穴。

3)白矾、五味子、五倍子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

4)噤痢膏牙皂、细辛、葱6根(拭净泥土,勿洗),田螺2个,小麦曲。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于神阙穴,盖以纱布、绷带固定,药干另换。

5)热泻散黄连、滑石、广木香、吴茱萸,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撤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1日换1次。

6)大黄,或甘遂、大戟研为细末,用醋凋敷脐部固定。适用于疫毒痢腹胀者。

(3)灌肠疗法临床上对长期反复不愈之本证患者,常采用灌肠疗法。

1)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穿心莲、黄柏,加水煎至150毫升,温度在30~40℃时作保留灌肠。如能保留8小时以上,疗效更佳。

2)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5%普鲁卡因,加入生理盐水中,加温后保留灌肠。

3)苦参,浓煎,每次用50毫升,加奴夫卡因,作保留灌肠。

4)白头翁,煎成药液100毫升,每日作保留灌肠1次。治阿米巴痢疾。

5)大蒜,捣汁,加温开水160毫升,作保留灌肠。治阿米巴痢疾。

金华散简介

目录1拼音2《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2.5摘录 3《良朋汇集》卷一:金华散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3.5注意3.6摘录 4《疮疡经验全书》卷八:金华散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普济方》卷一六九:金华散 5.1处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5.5摘录 6《医略六书》卷二十六:金华散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6.5各家论述6.6摘录 7《卫生总微》卷十四:金华散 7.1处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7.5摘录 8《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金华散 8.1处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8.5摘录 9《惠直堂方》卷一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9.6用药禁忌 10《外科百效》卷一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备方法 11《普济方》卷四○四 11.1方名11.2组成11.3功效11.4主治11.5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1.6制备方法 12《女科百问》卷上 12.1方名12.2组成12.3主治12.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备方法12.6金华散的临床应用12.7附注 13《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备方法 14《青囊秘传》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14.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金华散 1拼音 jīn huá sǎn

2《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

2.1处方

黄皮(去粗皮)半两(炙焦),黄连半两,海螵蛸3钱,五倍子3钱,轻粉1分(研入)。

2.2制法

上为细末,和匀。

2.3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疮疡。

2.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疮干用油调敷,湿时干敷。

2.5摘录

《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五

3《良朋汇集》卷一:金华散

3.1处方

松花3钱,地榆2钱,干荷叶2钱,椿根白皮1两(臭者佳,去粗皮,取根向东南者)。

3.2制法

上为末。

3.3功能主治

赤白痢。

3.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红痢,蜜调服;白痢,黑糖调服;红白相间,蜜与糖调服,加温水少许。

3.5注意

忌面食、荤腥、油腻之物。

3.6摘录

《良朋汇集》卷一

4《疮疡经验全书》卷八:金华散

4.1处方

黄丹、黄柏、黄耆、黄连、大黄、轻粉、麝香。

4.2制法

上为极细末。

4.3功能主治

收水,凉肌,解毒。主痘症后肌疮,疳疮,疥癣。

4.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方中黄耆,《准绳·幼科》作黄芩。

4.5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八

5《普济方》卷一六九:金华散

5.1处方

大黄30两,瞿麦(净)10两,荆三棱5钱,槟榔5钱,茴香5钱,黄芩4两,木香4两。

5.2制法

上为细末。用白面1斤,和药匀,水搜作10余饼,微晾干,用猛火焙1夜,极干,又为末,入木香。

5.3功能主治

远年沉积,酒食过多,生冷所伤,惊忧聚结不散,胸膈膨闷,胁肋坚痛,肌瘦减食,时发寒热,夜多盗汗,身体俱黄,四肢浮肿,痰涎壅盛,咳嗽胸满,呕逆恶心,脏腑虚弱,脐腹刺痛,肠滑下利,脓血疮癞,不服水土,及妇人经候不调。

5.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临卧服,用酒调下,至五更时取恶物,更以温粥补之。

5.5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九

6《医略六书》卷二十六:金华散

6.1处方

当归3两(醋炒),蒲黄1两半(炒黑),干姜6钱(炮黑),桂心6钱(炒黑),黄连6钱(炒黑),石膏6钱(煨过),灵仙6钱(炒黑)。

6.2制法

上为散。

6.3功能主治

暴崩腹痛,脉数涩者。

6.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调下。

6.5各家论述

冷热不调,血瘀冲任,故腹痛心烦,暴崩不止焉。姜、桂温冲任之寒,膏、连平肝胃之热;当归醋炒,养血归经;蒲黄炒黑,破瘀止血;灵仙走经络以调经也。为散,以散其瘀;饮下,以和其胃,使胃气调和,则冷热无不调,而血无瘀逆之患,何烦痛不除,暴崩不止乎。

6.6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7《卫生总微》卷十四:金华散

7.1处方

大黄末4钱,牵牛末4钱,朴消(研末)8钱,巴豆肉5个(研)。

7.2制法

上药都拌匀。

7.3功能主治

水气肿满,通身明亮。

7.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此方猛烈,斟量所宜。

7.5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四

8《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金华散

8.1处方

黄丹(煅)1两,轻粉1钱,黄柏半两,黄连半两,麝香少许。

8.2制法

上为末。

8.3功能主治

干湿疮癣。

8.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先洗,次干掺之;如干癣疮,用腊月猪脂和敷;如无,用麻油亦可。

8.5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9《惠直堂方》卷一

9.1方名

金华散

9.2组成

椿白皮1两(须臭气者,去粗皮,取向东南者),松花3钱。

9.3主治

红白痢。

9.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红痢,蜜调;白痢,沙糖调;红白痢,蜜糖兼调,每服3钱,空心滚水调下。

9.5制备方法

上为末。

9.6用药禁忌

忌厚味。

10《外科百效》卷一

10.1方名

金华散

10.2组成

绵纹大黄(炒断烟)。

10.3主治

恶毒恶疮,作热作痛。

10.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或添入它药内亦妙。

10.5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1《普济方》卷四○四

11.1方名

金华散

11.2组成

黄连1两,菊花1两,枸杞子1两,甘草3分,牛蒡子半两。

11.3功效

明目,除昏暗,退翳膜。

11.4主治

痘疮入眼,昏暗,翳膜遮障。

11.5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食后薄荷汤调下。

11.6制备方法

上为末。

12《女科百问》卷上

12.1方名

金华散

12.2组成

玄胡索1两,瞿麦1两,当归1两,牡丹皮1两,干葛1两,石膏2两,蒲黄半两,桂心3分,威灵仙3分。

12.3主治

妇人经血后热,崩漏不止,口苦,舌干,经候不通。

12.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姜3片,煎至6分,空心服。

12.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2.6金华散的临床应用

崩漏:仆常疗一妇人,崩漏暴下,诸医投姜、桂、附子等药,服之愈甚。召余诊之,六脉紧数,遂用此药兼《局方》龙脑鸡苏丸,数服即安。

12.7附注

凡方中云分者,二钱五分也。

13《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

13.1方名

金华散

13.2组成

郁金(皂角水煮)1钱,天竺黄1钱,牙消(煅)1分,甘草(炒)1分,朱砂1钱半。

13.3主治

小儿一切惊风,积实潮热。

13.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字,薄荷蜜水调下。

13.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4《青囊秘传》

14.1方名

金华散

14.2组成

大黄3两,熟虎(即熟石膏)3两,姜黄2两。

14.3主治

一切火症。

14.4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马兰根汁调敷。

14.5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金华散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溃烂 疮口湿,及脓血杂流者,百花膏(收靥)、生肌散、金华散、绵茧散(收靥)、魏氏白螺散、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溃烂 疮口湿,及脓血杂流者,百花膏(收靥)、生肌散、金华散、绵茧散(收靥)、魏氏白螺散、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四·妇人部调经]血崩 分四服。〔丹〕漏下乃热兼虚,四物加黄连。〔云〕金华散治血室有热,崩下不止,服温药不效者。延胡索瞿麦...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九]蛊痢第十一 加啼急则不治也。《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金华散、香连丸。(香连丸方见冷热痢门,吉氏方同。金华...

《婴童百问》:[卷之十]疮癣第九十七问

清热治痢丸简介

目录1拼音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2.2标准编号2.3处方2.4制法2.5性状2.6鉴别2.7检查2.8功能与主治2.9用法与用量2.10注意2.11规格2.12贮藏 附:1古籍中的清热治痢丸 1拼音 qīng rè zhì lì wán

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

Qingre Zhili Wan

2.2标准编号

WS3B084191

2.3处方

马齿苋 260g 三颗针 173g

2.4制法

以上二味,马齿苋 43. 5g与三颗针粉碎成细粉,剩余马齿苋加水煎煮二 次,第一次 2小时,第二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50 ℃ )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2.5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浓缩水丸;味苦。

2.6鉴别

取本品 2g,研细,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 品溶液。另取盐酸小壁堿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 0.5mg的溶液,作为 对照品溶 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 点。

2.7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2.8功能与主治

清热止痢。用于湿热痢(菌痢),热泻。

2.9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 3次。

2.10注意

久痢虚寒,脾虚泻、脾寒泻者忌用。

2.11规格

每 100粒重 12g

2.12贮藏

密闭,防潮。

古籍中的清热治痢丸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六第八门]独神丸 治痢独神丸,沈太虚侍郎方,沈仁父传。罂粟壳去穣蒂,不以多少,用米醋一碗蘸炙,以醋多为妙,候焦黄为细...

《回生集》:[卷上内症门]治痢疾神验方 钱)食盐(一钱)煎服。不拘赤白即愈。小香连丸此方治痢疾全活者甚多。蕲艾(八两捣如绵以黄米煮成薄浆拌透...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冷痢第八 (论一首方三十二首)论曰∶旧治痢于贵胜用建脾丸,多效,今治积久冷痢,先以温脾汤下讫,后以建脾丸补之,...

《仁术便览》:[卷二痢疾]【人参败毒散】 仓米、莲肉七枚。见伤寒门。一方治痢劫剂。用生锻石、枯白矾各等分,面糊丸黄豆大,空心三丸。白痢烧酒送下...

《仁术便览》:[卷二痢疾]【胜金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97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