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丁香半两,神曲1两半,肉豆蔻仁1两,干姜1两,良姜1两1分。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脾胃气虚寒,脏腑泻食不化,大便兼脓,遇冷而剧,食已多呕;大肠宿食,久下白脓,脏腑刺痛,大便稀滑,或青或黑,遇冷便剧,饮食进退,肌体瘦弱。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白汤调下。
摘录 : 《鸡峰》卷十二
本文主要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毛德西吸取北京脾胃病专家步玉如先生的经验,善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砂仁、白蔻仁、公丁香(开胃醒脾方)
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丁香为温中降逆药,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品。毛德西指出,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药;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药;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药。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鸡内金、鸡矢藤、神曲(二鸡神曲散)
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药。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药。鸡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药,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神曲、山楂、大麦芽(三仙饮)
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药,如白术、山药、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主药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药性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德西下乡时从村医那里学来的。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药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毛德西指出,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药味虽少,疗效显著。
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三草降酶汤)
近年来转氨酶增高的比较多,毛德西认为是由“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用此三味清热、解毒、和中,服用一二个月,往往能受到良效。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甘草汤)
此即百合乌药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药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原方百合一两,乌药三钱,重在通气和血。毛德西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毛德西取其义,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生白术、决明子、火麻仁(健脾通便汤)
毛德西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蠕动,是动力药;决明子、火麻仁,油脂多,是润肠药。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成人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性便秘,可加牵牛子。
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此三味为毛德西治疗慢性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腐败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九香虫、木香、香附(三香止痛散)
三香止痛散,为毛德西经验方。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药,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为妇科之常用。而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但阳亢者,须与潜阳药配伍,以防伤阴之弊。
一、择法、择饵
夏季钓鲫所采用的钓法与冬春季节略有不同,冬春钓鲫除了手竿之外一般都使用矶竿串钩钓法,效果很好。但到了夏季一是鲫鱼很少有吃死钩的,二是小鱼闹钩频繁,用矶竿串钩钓法钓获鲫鱼已经收效甚微,不再适用。除了手竿的各种钓法之外,近两年有很多钓友采用抛竿“盒饭”钓法 效果很不错,本人也多次使用这种钓法夏钓鲫鱼,其最大的特点是省心、省力、悠闲,而且钓到的鲫鱼普遍个体较大。是夏季休闲钓鲫的一种好方法。我把这种钓法简单的做个介绍,有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所谓“盒饭”也就是在盒式炸钩的盒中装上饵料,盒式炸钩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卖的,如果买不到也可以自己制作。找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深约1厘米的塑料瓶盖(最好是红色),在瓶盖的四周等距离钻6个小孔,一个孔穿主线,另外5个孔分别穿绑钩子线,把盒中间的六根线头用8字结打在一起,盒外的主线头上绑上一个连接还,其余5根脑线头上分别绑上钩(伊势尼1-4号均可),在盒盖底钻两个小孔,将一个30克的铅坠固定在盒盖底部(外面)的中央。这样一套盒式炸钩就制好了。用时在盒内填满粘散适中的糟食饵,饵料要略鼓出盒口平面,再把四周的钩从盒口上方折回轻压入饵料之中,将此“盒饭”连接在抛竿(海竿或矶竿)的主线上抛入钓点,竿要顺岸平支,使竿与线的夹角约90度,然后略收紧钓线,只等上鱼。有鱼上钩时竿尖即弯曲或回线,此时提竿必得大鲫(有时也上鲤鱼)。使用手竿钓鲫鱼,若是在亮水面垂钓则易采用悬坠双钩一窝守钓,可搓饵施钓也可拉钓,鱼稀则搓,鱼多则拉,并且要根据天气、时段的不同调钓不同的水层,降温天气或清晨至上午10点的时间段应以钓底为主,其余时间则易钓“小离底”或“大离底”,特别闷热的低气压天气,有时甚至要钓半水,悬坠双钩的调钓方法在许多文章中都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若是在草塘垂钓则易采用长竿、短线、单钩多窝轮钓的方法。
夏钓鲫鱼的饵料使用与其它季节也是有区别的,原则上要少腥多甜,虽然鲫鱼喜浓香烈甜的气味,但在没有小杂鱼闹钩的水域可以加香,若是在小杂鱼多、特别是白条多的水域切不可加香,否则入水之漂就会翩翩起舞,使你一筹莫展。在多次的垂钓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两款夏钓鲫鱼的饵料配方,现介绍给大家参考使用,以求抛砖引玉之效。配方1:小米6两、碎大米2两、白砂糖1两、丁香神曲药酒1两,泡24小时后可用做窝饵,钓饵用加糖蒸熟的大米粒;配方2:龙王恨篮鲫2号4份加炒熟的黄豆粉2份加白砂糖2份加拉丝粉1份,直接搓饵施钓。
二、择水、择点
夏季钓鲫要尽量避开肥水塘,选择有水草和水质较好的自然水域垂钓。尤其是钓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夏钓鲫鱼的钓位和钓点选择与春钓截然不同,春钓鲫鱼要选滩、选浅、选向阳暖水处,而夏钓鲫鱼则要选水相对较深的沟、坎、水草等的背阴处做为钓点。因为鲫鱼有“溜边”、“顺沟”、“聚坎”、“闹草”等习性,因此在选好钓位之后切不可急于打窝,要仔细试探钓位前方的水下地形,一旦找准了沟、坎下沿或不挂底的水草背阴处就会大获丰收。这也正是在钓点选择上相差几十厘米,而钓获量却差距很大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进出水口、与大水面相连的沟、叉衔接部、下风口、风底的两侧、回风湾等也都是好的钓点选择。如果是在流水中垂钓,钓点要选在急流与缓流的交界处、混水与清水的交界处、回水湾、桥墩旁、近岸水草的前沿等处。总之,钓点的选择要根据不同水域的具体情况仔细观察之后进行分析、判断,只要选好了钓点就已经有七分胜算在握。
三、择天、择时
夏季出钓天气选择很重要,35度以上高温或升温天气,不但使人感觉很不舒服,炎炎烈日也会使水表温度过高而形成上下水层的对流,水底微生物上浮使水体缺氧,此时的鱼儿毫无食欲,只会蛰伏于僻静的阴凉处休养生息。昼夜温差大于13度的天气白天也不易出钓,因为在凉爽的夜晚鱼儿已经饱饱的填满了肚子,到了酷热的白天就很少有食欲了。夏季钓鲫最好是选择3级左右北风或东北风的小幅降温天气,昼夜温差在10度以内,这样的天气不仅人很舒服,水中氧气充足,鱼儿欢畅,觅食积极,只要做好了其它环节全天都可出鱼。另外在久旱初雨的丝丝细雨中垂钓、或在久雨初晴的第一天出钓也往往都会有好收获。夏季钓鲫不仅要注意选择出钓的天气,还要掌握好一天当中最出鱼的时段,从清晨到上午10点是一天当中的黄金时间,其次是下午4点到7点,在这两个时间段一定要抓住时机,切不可错过。所谓谚语有云:“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中午这段时间可稍事休息或走钓黑鱼、或浮钓鲢鳙,一来可以活动活动久坐的躯体,二来也可得一些额外的收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夏季钓鱼秘诀
一、择法、择饵
夏季钓鲫所采用的钓法与冬春季节略有不同,冬春钓鲫除了手竿之外一般都使用矶竿串钩钓法,效果很好。但到了夏季一是鲫鱼很少有吃死钩的,二是小鱼闹钩频繁,用矶竿串钩钓法钓获鲫鱼已经收效甚微,不再适用。除了手竿的各种钓法之外,近两年有很多钓友采用抛竿“盒饭”钓法 效果很不错,本人也多次使用这种钓法夏钓鲫鱼,其最大的特点是省心、省力、悠闲,而且钓到的鲫鱼普遍个体较大。是夏季休闲钓鲫的一种好方法。我把这种钓法简单的做个介绍,有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所谓“盒饭”也就是在盒式炸钩的盒中装上饵料,盒式炸钩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卖的,如果买不到也可以自己制作。找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深约1厘米的塑料瓶盖(最好是红色),在瓶盖的四周等距离钻6个小孔,一个孔穿主线,另外5个孔分别穿绑钩子线,把盒中间的六根线头用8字结打在一起,盒外的主线头上绑上一个连接还,其余5根脑线头上分别绑上钩(伊势尼1-4号均可),在盒盖底钻两个小孔,将一个30克的铅坠固定在盒盖底部(外面)的中央。这样一套盒式炸钩就制好了。用时在盒内填满粘散适中的糟食饵,饵料要略鼓出盒口平面,再把四周的钩从盒口上方折回轻压入饵料之中,将此“盒饭”连接在抛竿(海竿或矶竿)的主线上抛入钓点,竿要顺岸平支,使竿与线的夹角约90度,然后略收紧钓线,只等上鱼。有鱼上钩时竿尖即弯曲或回线,此时提竿必得大鲫(有时也上鲤鱼)。使用手竿钓鲫鱼,若是在亮水面垂钓则易采用悬坠双钩一窝守钓,可搓饵施钓也可拉钓,鱼稀则搓,鱼多则拉,并且要根据天气、时段的不同调钓不同的水层,降温天气或清晨至上午10点的时间段应以钓底为主,其余时间则易钓“小离底”或“大离底”,特别闷热的低气压天气,有时甚至要钓半水,悬坠双钩的调钓方法在许多文章中都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若是在草塘垂钓则易采用长竿、短线、单钩多窝轮钓的方法。
夏钓鲫鱼的饵料使用与其它季节也是有区别的,原则上要少腥多甜,虽然鲫鱼喜浓香烈甜的气味,但在没有小杂鱼闹钩的水域可以加香,若是在小杂鱼多、特别是白条多的水域切不可加香,否则入水之漂就会翩翩起舞,使你一筹莫展。在多次的垂钓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两款夏钓鲫鱼的饵料配方,现介绍给大家参考使用,以求抛砖引玉之效。配方1:小米6两、碎大米2两、白砂糖1两、丁香神曲药酒1两,泡24小时后可用做窝饵,钓饵用加糖蒸熟的大米粒;配方2:龙王恨篮鲫2号4份加炒熟的黄豆粉2份加白砂糖2份加拉丝粉1份,直接搓饵施钓。
二、择水、择点
夏季钓鲫要尽量避开肥水塘,选择有水草和水质较好的自然水域垂钓。尤其是钓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夏钓鲫鱼的钓位和钓点选择与春钓截然不同,春钓鲫鱼要选滩、选浅、选向阳暖水处,而夏钓鲫鱼则要选水相对较深的沟、坎、水草等的背阴处做为钓点。因为鲫鱼有“溜边”、“顺沟”、“聚坎”、“闹草”等习性,因此在选好钓位之后切不可急于打窝,要仔细试探钓位前方的水下地形,一旦找准了沟、坎下沿或不挂底的水草背阴处就会大获丰收。这也正是在钓点选择上相差几十厘米,而钓获量却差距很大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进出水口、与大水面相连的沟、叉衔接部、下风口、风底的两侧、回风湾等也都是好的钓点选择。如果是在流水中垂钓,钓点要选在急流与缓流的交界处、混水与清水的交界处、回水湾、桥墩旁、近岸水草的前沿等处。总之,钓点的选择要根据不同水域的具体情况仔细观察之后进行分析、判断,只要选好了钓点就已经有七分胜算在握。
三、择天、择时
夏季出钓天气选择很重要,35度以上高温或升温天气,不但使人感觉很不舒服,炎炎烈日也会使水表温度过高而形成上下水层的对流,水底微生物上浮使水体缺氧,此时的鱼儿毫无食欲,只会蛰伏于僻静的阴凉处休养生息。昼夜温差大于13度的天气白天也不易出钓,因为在凉爽的夜晚鱼儿已经饱饱的填满了肚子,到了酷热的白天就很少有食欲了。夏季钓鲫最好是选择3级左右北风或东北风的小幅降温天气,昼夜温差在10度以内,这样的天气不仅人很舒服,水中氧气充足,鱼儿欢畅,觅食积极,只要做好了其它环节全天都可出鱼。另外在久旱初雨的丝丝细雨中垂钓、或在久雨初晴的第一天出钓也往往都会有好收获。夏季钓鲫不仅要注意选择出钓的天气,还要掌握好一天当中最出鱼的时段,从清晨到上午10点是一天当中的黄金时间,其次是下午4点到7点,在这两个时间段一定要抓住时机,切不可错过。所谓谚语有云:“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中午这段时间可稍事休息或走钓黑鱼、或浮钓鲢鳙,一来可以活动活动久坐的躯体,二来也可得一些额外的收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夏季的鲫鱼虽然难钓,但仍然可钓,只要选择适当的天气和时段,找到了好的水域和钓点,采用了对路的钓法和饵料就一定会有好收获。/thread-2958-1-1.html
一、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二、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三、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四、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五、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善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六、砂仁、白蔻仁、公丁香(开胃醒脾方)
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丁香为温中降逆药,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七、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药;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药;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药。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八、鸡内金、鸡矢籐、神曲(二鸡神曲散)
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药。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药。鸡矢籐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药,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九、神曲、山楂、大麦芽(三仙饮)
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药,如白术、山药、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十、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主药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十一、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药性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十二、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十三、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药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十四、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药味虽少,疗效显著。
十五、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三草降酶汤)
近年来转氨酶增高的比较多,用此三味清热、解毒、和中,服用一二个月,往往能受到良效。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十六、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甘草汤)
此即百合乌药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药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原方百合一两,乌药三钱,重在通气和血。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十七、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十八、生白术、决明子、火麻仁(健脾通便汤)
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蠕动,是动力药;决明子、火麻仁,油脂多,是润肠药。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成人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性便秘,可加牵牛子。
十九、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此三味为治疗慢性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腐败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二十、九香虫、木香、香附(三香止痛散)
三香止痛散。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药,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为妇科之常用。而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但阳亢者,须与潜阳药配伍,以防伤阴之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79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丁香石燕子散
下一篇: 丁香竹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