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谜!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夕卜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从这段记载来看,古人认为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气,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一)天干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二)地支寓意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扭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戍)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mlsz/395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天干与五行方位四季
下一篇: 天干地支的方位:五位神灵之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