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穿的官服是由旗装演变而来,一般官服上面会有一个马蹄形状的袖口,这种袖子叫做马蹄袖,满语叫“哇哈”,源于明朝的箭袖。满汉官员都穿这种带马蹄袖的官服,官员平时把袖子挽起来,见到皇上和王公大臣就把袖子放下来,然后进行参拜,这种礼仪叫“放哇哈”。拍袖子,其实是为了把袖口放下来,甩袖利于袖口自然下坠,同时手又自然藏于袖中,既美观又实用。
在清宫影视剧里,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清朝官员拜见皇上的时候,叩拜前经常会先拍打几下衣袖。那么为何清朝官员行礼前要先拍打袖子?其实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清朝官员穿的官服是由旗装演变而来,一般官服上面会有一个马蹄形状的袖口,这种袖子叫做马蹄袖,满语叫“哇哈”,源于明朝的箭袖。满清入关前,这种袖子非常流行,它非常适合满人的骑射生活,特别是在关外寒冷的冬天。
此外,官员跪拜俯首听命的时候袖子还能起保护手掌作用。虽然有人说拍袖子有两袖清风、防止刺杀、除去灰尘等隐形意义,不过它的真实意义其实就是一种礼仪,一种满人特有的礼仪。
小时候看电视剧古代剧时,发现官员在面见皇帝时,都会左右甩一下,将袖子弄下来,然后一头拜下,口里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当时以为甩袖子是为了制造音效,因为会发出啪啪的声间,响得特别有气势。后来才明白,这个捊袖子可不是起音效的作用。它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个捊袖子是清朝特产,其他皇朝不流行这个。为什么清朝要这样做呢?这还起缘于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都知道清朝的皇族是来自北方的狼,他们本过着游牧生活,在北方天气一到冬天就十分的寒冷,那我们知道汉服的袖子十分宽大,那种衣服如果在北方穿,夏天还好说,一到冬天亲们可以想象,那冷风可劲的从袖子里灌,衣服肯定不保温了呀,所以北方亲们就把衣服做了改良,把袖改成上宽下窄,这样寒风无法通过衣袖进入,这就是当时的箭袖。
有很多专家对于清朝见了皇帝要将马蹄袖放下,做出了很多推测。高雅派专家觉得:这个见到皇帝将袖子放下来,是为了表示自己两袖清风,两手空空。生活派专家觉得:之所以要将袖子拍一拍,是为表示干净整洁的意思,这跟现在有些人跟大人物握手前,不由自己的将手在衣服上蹭一蹭是一样的道理。权谋派专家觉得:这个是为了防止有人将杀器放在袖子里刺杀皇帝,所以得把袖子放下来,表示啥都没有。
专家们的分析当然都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从一个平民百姓的角度看,我们有一句话叫到挽起袖子大干一场,所以挽起袖子来去见皇帝,那多是不妥。所以见到皇帝把袖子放下来,表示我谁都不服就服您了,这是一种臣服意思,表忠心的意思。
清臣下跪,除了标准的跪姿之外,好像每一个人还必须拍两下袖子。对于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目前来说有两种主流的原因解释,且让我们一个个看来。
第一种原因是这样说的,清臣拍袖其实是汉化的畸形产物。从古至今,汉人官场便有“两袖清风“的赞誉之词,满清人为了学习这种清廉的风度,便有意拍两下袖子,以表忠诚和清廉。但是从史实角度考虑,这种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有史以来,无论是秦汉还是唐宋,汉人政权没有一个需要拍袖子的,所以如果连照猫画虎的”猫“都没有,又何来的”老虎“呢?
另一种解释就比较靠谱了,这是从清文化的角度方面说的。满清之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为了骑马和射箭的需要,他们的传统服饰被设计成袖口宽大型,而且由于满清祖地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宽大的袖袍也有利于满人把手藏掖起来。
入主中原之后,满人虽然再无骑马射箭的需要,但是朝堂之上,为了表示对祖先之礼的尊重,还是采用了宽大袖袍的官服。至于拍两下袖子,这一特殊的动作有一个特殊的称谓,那就是”放哇哈“。
”放哇哈“有两个好处,一是让手掌从袖袍中伸出,让衣着更加整齐;二是展示自己空空如也的双手,意为绝无藏掖的危险。另外,我们都知道跪姿极其累人,拍袖伸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自己的身体,减缓疲劳和疼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郑板桥咏雪诗郑板桥咏雪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