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郑板桥教子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

人生百味 2023-07-23 01:16:06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 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 “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文章《郑板桥教子》。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郑板桥》阅读答案:

1、独树一帜; 妙趣横生; 万古不移。

2、 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 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2)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郑板桥教子》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快乐阅读郑板教子郑板桥临终前要儿子做馒头的用意是什么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先生患病临终前 ,要儿子亲手做一笼馒头给他吃。他的儿子没有做过馒头 ,板桥让他跟厨师学做馒头。在厨师的指导下 ,他终于做成了一笼馒头 ,满心喜悦地将馒头送到板桥的病榻前 ,岂知板桥此时已命归西天。儿子在他的病榻上发现了父亲临终前写下的遗嘱 :“淌自己汗 ,吃自己饭 ,成事全赖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是板桥好后代 !”郑板桥的儿子看了遗嘱 ,心中顿时明白了父亲要他亲手做馒头的一番苦心 :父亲要他做一个自立的人啊 !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清乾隆元年进士

A清乾隆/元年进士B清乾隆元年/进士

C清/乾隆元年进士D清乾隆元/年进士

2、解释加点词(4分)

1)、值岁荒,人相食值:_______

2)、或阻之或: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参考答案:

1、B

2、1)遇到,正赶上2)、有的人

3、(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4、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郑板桥教子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小宝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

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得知小宝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欢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